两岸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开幕 “公望两岸交流馆”揭牌
环球网· 2025-06-26 2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6月26日电(郭其钰)6月26日,2025年"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开 幕。百余名来自台湾南投的乡亲齐聚富春江畔,两岸同胞交流互动,共探融合发展之路。 6月26日, 2025年"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开幕。郭其钰 摄 因一幅《富春山居图》,位于杭州富阳的"黄公望隐居地"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纽带。2011年,分割 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旷世合璧,此后,"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每年在富阳 举办。 十余年来,富阳与南投结对,两地加强互访,开展足球、跳绳、舞龙、书画等系列比赛活动,在经贸、 文化、基层等方面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富春山居图》实现山水合璧是两岸的一件盛事,但也历经千辛万苦,实属不易,铭记历史的民族才 有伟大的未来。"南投县副县长王瑞德在致辞中说。 当日活动现场发布了5位富阳历史名人数字人形象,分别是三国吴大帝孙权,唐朝诗人施肩吾,清朝大 臣董诰、周凯,现代作家郁达夫。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与台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成为史书记载的"官方开发台湾第一人";施肩吾率族人定居澎湖列岛, 成为"民间开发台湾第 ...
第十七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在杭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6-26 11:18
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于6月25日在杭州举行,主题为"文牵两岸 同心共融" [1] - 论坛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文化、教育、农业和观光四个分论坛,以及南投茶文化推广活动、两岸亲子文创展等配套活动 [1] 核心观点 -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最天然、最深层也是最牢不可破的联结 [2] - 论坛以文会友、以文联谊、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携手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共同繁荣两岸文化产业 [2] - 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共识,载体在平台,活力在经贸 [2] 合作方向 - 杭州与南投将共同推动中华文化交流、增进同胞感情,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瑰宝 [2] - 两地将把"两湖论坛"打造成交流交往、交心交融的合作品牌,两岸互融互通、共享共美的交流样本 [2] - 期待加强产业合作,落地更多文化项目,将合作"获得感"转化为文化"认同感" [2] - 南投与杭州将深化在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教育体育及农业电商等领域的合作 [3] 具体成果 - 开幕式发布两地交流主题曲《月印同心》 [4] - 举行了两地文化产业、茶产业交流合作项目签约 [4]
追过《藏海传》,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奔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17:55
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市场表现 - 《藏海传》连续7天稳居台湾本日热播前10名,显示大陆影视作品在台湾的高热度[1] - 台湾媒体将《藏海传》称为"最强陆剧"和"2025年度必追陆剧",反映市场对大陆剧的高度认可[2] - TVBS《新闻大白话》评论员郭正亮透露自己一口气观看16集,并通过央视第八台收看,显示大陆剧在台湾的广泛传播渠道[3] 大陆影视作品的文化影响力 - 台湾观众对《藏海传》中"皇帝制曰"等细节的考据,体现大陆剧引发台湾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2] - 台湾评论员赖岳谦指出,即使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也无法阻挡《藏海传》在台湾的火爆,证明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3] - 台湾观众对《长安三万里》中"诗还在,长安就在"的深刻解读,显示大陆影视作品激发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4] 大陆影视作品的制作特点 - 台湾观众称赞《藏海传》服化道精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制作水准获得高度评价[2] - 台湾摄像行业从业者认为大陆古装剧以大制作、大场面和历史厚重感吸引台湾观众[2] - 第16届两岸电影展在台北开幕时排成长龙的台湾影迷,反映大陆电影在台湾的市场潜力[4]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态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剧《藏海传》在台湾的受欢迎程度,显示共追大陆影视剧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方式[1] - 台湾网红"馆长"通过直播大陆旅游行程,亲自验证大陆实际情况,体现两岸民间交流的深化[4] -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两岸交流不应受政治阻挠而停滞,反映台湾民间对加强两岸交流的强烈意愿[4]
2025苏台邻里汇开幕式暨海峡两岸(洋河)龙舟邀请赛成功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20:51
海峡两岸(宿迁)端午文化市集也吸引了现场民众的目光。市集设立两岸农产品展销区、两岸青年主播直 播营、美酒品鉴区等,广大民众在品尝两岸特色农产品、品鉴两岸美酒、体验两岸民俗中,进行了一场 跨越海峡的亲密文化互动。 "我这次带来了台湾特色的卤肉饭和鱼丸。"台湾厨师李凯琳介绍,台式鱼丸多用海鱼,到了宿迁后改用 当地的淡水鱼作为原材料,效果出乎预料的好。"宿迁的鱼质量非常好,鱼丸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 在江苏从事自媒体创业的台湾青年黄敬杰带着大陆朋友品尝台湾特产。他说,宿迁是自己的祖籍地,在 这里生活、创业都感觉很舒心。目前自己在短视频"赛道"发力,以江苏的城市文旅宣传为主。 一条条龙 舟如箭离弦、乘"龙"破浪。刘林摄 中新网宿迁6月8日电(刘林 唐娟 张春利)2025苏台邻里汇开幕式暨海峡两岸(洋河)龙舟邀请赛8日在江苏 省宿迁市洋河新区举行,来自两岸的数千名市民游客参与活动。 活动以"走亲走近亲望亲好"为主题。启动仪式上,两岸嘉宾共同发布"时光胶囊计划",并为海峡两岸龙 舟邀请赛画龙点睛、鸣锣开赛。 "海峡两岸一家亲,苏台邻里情更浓。邻里之间常来常往,多串门、多走动,就会越走越近、越走越 亲、越走越好。"宿迁市委 ...
舌尖上的两岸故事:“台北味”香飘昆明夜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9:37
行业分析 - 台湾美食夜市文化在昆明形成独特商业形态,近30个台湾商家带来近百种原汁原味台湾美食,日均接待游客已过万[2] - 台北街项目融合滇西古建筑、闽南古厝摊车、台湾眷村彩绘等两岸文化元素,形成差异化商业场景[2] - 台湾夜市经营者敏敏的摊位业绩增长迅速,显示大陆消费者对台湾美食接受度高[3] 公司动态 - 昆明台北街项目由台商陈启展主导运营,开业一个多月已成为当地热门商业地标[2] - 台湾青年林益生计划在昆明开设旗鱼黑轮分店,实现品牌大陆扩张[2] - 项目方计划推动更多两岸青年创业交流项目落地云南,延长台北街运营周期[6] 市场表现 - 台北街日均客流量突破万人次,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显著[2] - 消费者对"人生无常 大肠包小肠"等台湾夜市文化标语接受度高,形成自发传播[3] - 项目成为旅居云南台湾人的乡愁消费场所,形成稳定客群[6] 战略规划 - 项目计划从短期节庆活动转向长期商业运营[6] - 将通过两岸青年创业交流项目持续导入台湾商业资源[6] - 台湾商家考虑在大陆开设分店,实现品牌跨区域发展[2]
讲述跨越海峡的寻亲寻根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2 10:02
节目背景与制作 - 节目应台胞寻亲诉求而生 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 大量台胞仅知祖籍在大陆但缺乏寻根渠道 [2] - 由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 采用全纪实拍摄方式记录10段真实寻亲故事 [2][5] - 东南卫视推出两岸寻亲寻根系列公益纪实节目 第一季热播后举办研讨交流活动并启动第二季 [1][5] 内容特点与社会反响 - 呈现张友骅 郭正亮 蔡正元 李孔智等10名台湾同胞跨海寻亲故事 体现两岸共同文化记忆与精神归属 [2][3]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李孔智回山东老家触摸土地仰望天空 称与父亲看到同一片天空 [3] - 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形容福建泉州晋江祭祖为"一辈子最奇特的际遇" 强调中华文化对台湾发展的支撑作用 [3] 文化价值与平台建设 - 国台办新闻局局长陈斌华指出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乡愁 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被海峡阻隔或"台独"裂解 [3] - 节目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搭建独特桥梁 第二季将尝试建立统一便捷的台胞寻亲平台 [5] -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认为节目真诚情意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引发两岸同胞共鸣 [1]
海峡两岸同胞问祖炎帝故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2 09:18
此外,两岸青少年还通过同游长平古建景、同台文化联谊会、同心结伴住家庭、同场球类友谊赛、同行 参访炎帝陵、同观国学动漫展等6项活动,拉近彼此距离。 本次活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会承办,包括拜祖 典礼和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妇女同胞联谊交流、经贸交流等内容。 前来参加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还先后来到高平市喜镇苏庄景区、蔡志忠美术馆,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 魅力,欣赏美术馆内珍藏的这位台湾漫画家的画稿。 "两岸青年好 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也在高平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少年欢聚一 堂,以参访、交流、同游等形式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两岸青少年一同参观了高平七中非遗展览馆,高平当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传授技艺,两岸青少年 还共同制作了古建文化衫、上党梆子脸谱服饰、版画、漆扇等,在互动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 "展厅里面有很多高平的非遗作品,比如泥塑、面塑、绣活、葫芦烙画等,葫芦烙画非常精巧,让我印 象深刻。"台湾青少年陈翰璿说,这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回去之后,他会继续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文 化。 本报电(记者马睿姗)近日,"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第十届(乙巳年)海峡 ...
同赴文化之约 共话创新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30 06:47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江苏·南京台湾周"活动以"宁好台湾 共向未来"为主题,涵盖历史文化、城市管理、青年艺术等多个领域,共举办20余场活动,吸引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等1000余人参与 [2] - 活动开幕式举办两岸校园民谣嘉年华,包括《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经典歌曲和原创主题曲《心桥》的演唱,6天的音乐展演活动促进两岸青年心灵相通 [3] - 两岸出版人与作家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进行"数字时代的两岸文学对话"交流,探讨从六朝文脉到元宇宙写作等话题 [3] - 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现场汇展示高淳非遗"跳五猖"、宜兰"新部落之舞"、高淳"鱼龙灯"、台湾"美式鼓舞"和溧水"武当28式太极拳"等两岸艺术表演 [3] 两岸经贸合作 - 两岸美食市集在南京夫子庙北广场举办,设置30个台湾美食摊位和10个南京本地名优土特产摊位,共40个摊位展示两岸特色美食 [2][4] - 台湾美食摊位提供米血糕、蚵仔煎、盐酥鸡等小吃,冬瓜茶、庙口红茶等饮品,以及高山茶、高粱酒、牛樟芝等土特产品 [4] - 商户召集人计划与南京夫子庙长期合作设立"宁台文创美食交流实践基地",已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 [5] - 参加市集的青年商户占比超过50%,南京市台办表示将持续"微创业"模式帮助台湾青年感受大陆创新创业氛围 [5] 台资企业在南京发展 - 台资企业高崎电机作为第一家落户溧水的台资企业,已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在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南京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4000个,在营台企1000余家,包括大陆最早的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首家台资独资医院明基医院和最大的台资观光休闲公园银杏湖乐园 [6] -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理事长率代表团参观南京溧水区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探讨两岸机电产业新合作 [5]
十五载墨香沁宝岛——访《读者》杂志台湾版发行人吴治亚
新华网· 2025-04-22 09:22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读者》杂志台湾版于2010年8月获准在台公开发行 成为首本正式登岛的大陆期刊 并于2011年1月正式发行[1] - 杂志采用繁体版月刊形式 根据当地语言习惯进行再编辑后印刷发行 此版本同时应用于香港市场[2] - 销售渠道覆盖诚品书店 金石堂 何嘉仁等连锁书店 博客来等网络书店 以及邮局 银行 诊所 餐厅的报刊架[2] - 稳定订阅户包括多所大专院校 研究机构 中小学和地方县市图书馆 约占在台总发行量的30%[2] 读者群体与影响力 - 读者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九十岁 涵盖青少年学生与老年群体[2][3] - 杂志被学校教师作为辅助教材用于提升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3] - 社交平台上的"读者杂志读书会"拥有1.8万名成员 形成活跃的线上社区[4] - 典型案例包括:初二学生因获奖获赠阅一年后持续订阅近十年 海外深造期间仍坚持阅读;子女为年迈父母订阅杂志直至临终陪伴[2][3] 内容策略与文化价值 - 为贴近台湾读者 杂志增加台湾作家文章比例 收录张晓风 刘墉 王文华等知名作家作品[3] - 通过大陆相关文章促进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 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兴趣[3] - 台湾作家简媜评价杂志"把远处的星光化为近处的灯光 功在人心 泽被世间"[4] - 杂志被读者称为"灵魂伴侣"(老年群体)和"良师益友"(青少年群体)[3] 运营发展与传承 - 发行人基于15年运营经验 正物色年轻接班人以确保杂志持续发展[3] - 杂志通过分享会等形式与读者深度互动 例如台南活动中耄耋老人称杂志为"非常好的下酒菜"[3] - 两岸媒体曾高度关注杂志入台 称其"开启两岸出版交流新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