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体育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省广大体育工作者倍感振奋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1-10 16:07
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方向 - 国家领导人出席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体现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1] - 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及体育系统先进代表,勉励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1] - 体育系统代表表示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在竞技体育训练、青少年培养、全民健身推广方面扎实工作 [3] 竞技体育发展重点 - 运动员代表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投入训练,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国家风采 [2] - 体育系统将锤炼运动员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竞技本领,传承中华体育精神 [3] - 体育系统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擦亮地方体育品牌 [4] 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推广 - 基层体育工作者表示将围绕市民需求组织高质量、接地气的体育赛事,让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2] - 基层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在强健青少年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中的基础性作用 [3] - 地方体育单位将扎实做好武术、龙舟等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3] 基层体育建设与规划 - 地方体育中心表示将以更饱满热情投身体育事业,为中华体育精神再续新篇章 [3] - 乡镇代表承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3] - 地方足球协会计划高质量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全面落实体育惠民工作 [4]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全运大视野)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侧记
人民日报· 2025-11-10 07:21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 [2]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运动会开幕 [2] - 本届运动会共有37个代表团、1.4万多名竞体项目运动员和约1.1万名群众赛事活动运动员参与 [2] 赛事特点与意义 - 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2] - 本届全运会包含19个城市携手办赛,并首度举行跨境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 [3] - 开幕式通过《中华体育精神颂》朗诵、代表团入场等环节展现体育精神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 开幕式文体展演以岭南文化为特色,呈现了中华传统武术、粤剧、英歌舞、醒狮和龙舟等元素 [5][6] - 开幕式运用9块网幕立体投影技术,展示港珠澳大桥、广府骑楼及粤港澳地标 [7] - 人形机器人参与火炬传递,“云上全运村”和“数字人志愿者”等前沿科技为本届全运会增色添彩 [7] 火炬传递与点燃 - 火炬传递由马琳和陈若琳高擎第一棒,经过多位运动员传递 [7] - 最终火炬由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运动员苏炳添、张家朗和李祎共同点燃主火炬 [7][8]
赋能十五运 体育双展广东启幕
新华社· 2025-11-08 13:47
展览概况 -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与“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于11月7日在广东美术馆同期启幕 [1] - 展览设置广州和深圳两个展场 广州主展场以“力与美的诗学”为主题展出约150件(组)作品 深圳分展场展出59件(组)美术作品 [1] - “中华体育精神颂”展览以“湾区风采 体育新声”为主题 精选中国体育博物馆26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 [1] - 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3] 展览内容与意义 - 展览通过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多重形式展现形体的原始力量与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礼赞体育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1] - 展览以文物为主线追溯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脉络 讲述近代以来中国体育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故事 生动诠释中华体育精神 [1] - 展览特别回顾自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以来历届全运会的光辉历程 以全运视角再现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腾飞之路 [1] -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表示两个展览是体育与文化相互激荡、交融共进的生动体现 将为十五运会增添深厚的人文底色 [2] 相关活动 - 开展仪式上 老运动员代表邓蓉蓉向中国体育博物馆捐赠了全运会历史见证物 [2] -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俊将创作的紫砂作品《窗前的体育茶话》《盛世丰韵》捐赠给中国体育博物馆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1-08 11:25
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 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 [3] - 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超过38.5% [4] - “十四五”时期竞技体育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 [6] 体育产业经济表现 - 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023年达到3.6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 [12]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达9700亿元 [14] - 体育用品出口顶住压力,今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12]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 - “十四五”时期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3] - 浙江温州建成百姓健身房超400家,政府补贴结合市场运营 [3] - 湖北拥有约3500片网球场地,约31.3万人平均每周参与网球运动1小时以上 [9] 重大赛事与活动影响 - 贵州“村超”全网浏览量超1000亿次,成为顶级“乡村体育IP” [11] - 江苏“苏超”拉动全域多场景消费高达380亿元 [11] - 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等7地监测的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超3000万元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冬奥”项目有212项技术落地应用 [13]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12]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在体育领域加速转化 [13] 政策支持与法治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时隔27年第一次全面系统修订 [10] - 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 [10] -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2023年成立,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受理案件151件 [10] 区域发展与协同效应 - 北京冬奥会助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辐射四季,冰雪小镇崇礼脱贫摘帽 [13] - 成都以举办大运会、世运会为契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14] -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为大湾区融合发展积累“全运经验” [14]
全运会|赋能十五运 体育双展广东启幕
新华网· 2025-11-08 08:21
活动概览 -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与"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于7日在广东美术馆同期启幕 [1] - 两项展览旨在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添人文底色 [1][2] - 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3]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详情 - 展览设广州和深圳两个展场 [1] - 广州主展场以"力与美的诗学"为主题 展出来自中国体育博物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约150件(组)作品 [1] - 深圳分展场展出来自中国体育博物馆的59件(组)美术作品 [1] "中华体育精神颂"中国体育文化展详情 - 展览以"湾区风采 体育新声"为主题 精选中国体育博物馆26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 [1] - 展览特别回顾自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以来历届全运会的光辉历程 [2] - 设置足球文化专题展 回眸全运足球发展历史及"省港杯"赛事历程 [2] 行业意义与官方表态 -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表示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览是体育与文化交融共进的体现 [2] - 展览被视作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2] 相关捐赠活动 - 参加过第一届至第三届全运会的老运动员代表邓蓉蓉向中国体育博物馆捐赠了全运会历史见证物 [2] -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俊捐赠了其创作的紫砂作品《窗前的体育茶话》《盛世丰韵》 [2]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11-08 07:14
体育产业政策与战略 -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连续写入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并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2] -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 - 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及利好政策连续出台,包括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强化金融支持等[13] 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 - 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3] - “十四五”时期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成“15分钟健身圈”[3] - 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38.5%,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等6000余场赛事扎根基层[3][4] 竞技体育成就 -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7] - 巴黎奥运会上14个小项中国运动员首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并打破花样游泳等项目欧洲垄断[8] - 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参赛成绩创历史最佳[7] 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6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占GDP比重不断增加[12]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达9700亿元,体育用品出口顶住压力,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12][13] - 确定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3] 体育科技与创新 - 风洞实验室、“3D+AI”等高科技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科技冬奥项目有212项技术落地应用[9][14]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在体育领域加速转化,推动产业创新[14] - 体育制造业发展迅速,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13]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贵州“村超”带来全网超1000亿次浏览量,江苏“苏超”拉动全域消费高达380亿元[12]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的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超3000万元[14] - 杭州亚运会赛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超40%,亚运红利持续释放[14] 体育法制与行业治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时隔27年首次全面系统修订,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11] -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2023年成立,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受理案件151件[11] - 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项目“假赌黑”乱象,涉兴奋剂违法行为正式入刑[11] 体育文化交流 - 体育对外交往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体育友好关系[25][26] - 通过“一带一路”系列赛事、中国乒乓球学院“海外支教”等方式深化国际体育交流[25][26] -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等文化表达展现“中国式浪漫”,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22][19]
双展同期启幕迎全运,体育与艺术融合展现力与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7:55
展览基本信息 -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和"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于11月7日在广东美术馆同期启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1] -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表示,两个展览是体育与文化相互激荡、交融共进的生动体现,将为十五运会增添深厚的人文底色 [1]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详情 - 展览开设广州和深圳两个展场,广州主展场以"力与美的诗学"为主题,展出来自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约150件/组优秀作品 [2] - 深圳分展场设置在深圳体育博物馆,展出来自中国体育博物馆的59件/组美术作品 [2] "中华体育精神颂"中国体育文化展详情 - 展览以"湾区风采 体育新声"为主题,精选中国体育博物馆26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追溯中华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脉络 [3] - 展览特别回顾自1959年第1届全运会以来历届全运会的光辉历程,并设置足球文化专题展,回眸全运足球发展历史及"省港杯"赛事历程 [3] 展览与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关联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 [3] - 两个展览将以十五运会为契机,讲好体育故事,以体育文化架起沟通交流之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能增色 [3]
(粤港澳全运会)“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16:22
活动启幕 -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与“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于11月7日在广东美术馆同期启幕 [1] 展览内容与规模 - 第十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开设广州和深圳两个展场 广州主展场以“力与美的诗学”为主题展出约150件(组)优秀作品 深圳分展场展出59件(组)美术作品 [3] - “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中国体育文化展以“湾区风采体育新声”为主题 精选中国体育博物馆26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 [4] 历史传承与捐赠 - 老运动员代表邓蓉蓉向中国体育博物馆捐赠了第1届至第3届全运会历史见证物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俊捐赠了紫砂作品《窗前的体育茶话》《盛世丰韵》 [3] - 展览特别回顾自1959年第1届全运会以来历届全运会的光辉历程 并设置足球文化专题展回眸全运足球发展历史及“省港杯”赛事历程 [4]
冠军家书里的“小我”与“大我”(人民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5 05:32
活动概述 - “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活动在广东深圳启动 活动专门设置了“全运家书”故事会环节 由广东省话剧院演员朗读国家艺术体操队教练孙丹和国家射击队运动员李越宏的家书 [9] 中国艺术体操队(孙丹部分) - 孙丹曾是中国艺术体操队主力队员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随队摘得银牌 自2019年起担任中国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教练 [10] - 在孙丹带领下 中国艺术体操队于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集体全能金牌 这是中国艺术体操的奥运首金 [10] - 队伍训练基地放置白板用于设定年度目标 2025年的主题词是“不破不立” [10] - 进入洛杉矶奥运会新周期 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 新编排的《平潭映象》等成套动作为队伍赢得了世锦赛冠军 [11] - 孙丹认为备战没有捷径 重复千万次的动作和咬牙坚持的时刻是未来站上奥运赛场的底气 [11][15] - 孙丹在队中不仅承担教练和老师身份 很多时候也承担家长身份 旨在让队员在成长中“找到自己” 用自身迸发的力量实现目标 [10] 国家射击队(李越宏部分) - 李越宏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金牌 这是中国射击队在该项目上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11] - 2024年李越宏已过而立之年 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并最终圆梦 实现了自己和几代中国射击人的夙愿 [11] -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 第五次参加全运会的李越宏与队友一起获得团体金牌 但在个人项目中未闯入决赛 [12] - 李越宏表示全运会竞争激烈 全世界最好的射手大部分在中国 [12] - 获得奥运冠军后 李越宏更多思考如何让项目发展更好 向年轻运动员传授经验 让他们少走弯路 [12] - 从当年射击场上的“小么子”到如今的队内老大哥 李越宏对“小家”与“大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3]
全民参与十五运澳门赛区火炬传递,气氛热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21:13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于11月2日举行 主题为“三地联动 四城同传” 参与城市包括香港 澳门 广州及深圳 [1] - 活动旨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共融 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 [1] - 澳门赛区火炬传递路线全长约2.6公里 以“文化共融”为主题 起跑仪式于上午9时30分在澳门特区政府总部举行 [1] 澳门火炬传递详情 - 澳门赛区共有5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 途经澳门多个著名地标 吸引大批市民和旅客夹道欢呼 [2] - 第一棒火炬手为2023杭州亚运武术金牌运动员李祎 [1] - 最后一棒火炬手为2023杭州亚运会取得2面银牌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澳门获得历史性首面奖牌的空手道运动员郭建恒 [2] - 终点设在大三巴牌坊 收火仪式后火种被送往广州参与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的融火仪式 [2] 文化意义 - 火炬传递路线生动展现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独特魅力 体现出澳门城市历史的多元与包容 [2] - 沿途的建筑 街道及人文风貌充分展示了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和谐共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