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
搜索文档
万名师生共悟“延安精神” 沉浸式“大思政课”燃动青春
央广网· 2025-09-16 17:20
活动概况 - 天津工业大学举办校园实景沉浸式思政大课《延安星火 代代相传》 近万名师生参与活动 [1][2] - 活动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内涵 设计九个主题实景包括《胜利会师·西安事变》《熔炉·识字班里的"光"与"情"》等场景 [2] - 采用无人机编队展示"延安精神 代代相传"图案 结合科技手段与影音重现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 [2] 教育创新 - 将校园空间如图书馆和宿舍前小树林转化为实景舞台 突破传统"行走的大思政课"需赴外地红色基地的模式 [2] - 通过"可看 可听 可感 可参与"的沉浸式呈现方式 强化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认同感 [2][4] - 天津市教委计划持续开展艺术大思政课 组织思政教师与艺术教师同台演绎 并邀请战斗英雄进入校园开展红色场馆实践活动 [4] 内容制作 - 主创团队深入研读史料文献 融入《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及珍贵影像资料 确保历史叙事准确性与代入感 [3] - 使用精心设计的道具 服装和时空对话桥段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脉络与故事片段 [3] - 通过革命先辈后代亲身讲述家族故事 增强叙事的真实性与情感冲击力 [3] 参与反馈 - 参演研究生表示通过扫盲夜校场景真切感受到革命战士的责任感 深刻理解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内涵 [4] - 师生评价活动实现跨时空交流震撼体验 激发勇担时代使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2][4] - 活动结束后师生心中形成持续情感共鸣 红色精神以年轻化方式实现代际传承 [4]
【延安】首趟“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研学专列开行
陕西日报· 2025-09-14 08:18
红色研学专列合作项目 -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推出首趟定制化研学专列Y506次 运送600余名师生从西安至延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2] - 专列源于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等九部门联合部署的"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 时值抗战胜利80周年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90周年纪念节点[2] - 西安铁路局直属公司陕西国铁旅服传媒集团对专列进行全方位定制化设计 车身融入延安宝塔山元素 车厢内融合延安景观 高校文化及思政内容[2] 研学活动内容与规模 - 西北工业大学每年组织4000余名学生赴延安开展红色实践 本次专列为常态化实践提供交通便利[2] - 师生在延安参观革命纪念馆 杨家岭革命旧址 通过实地参观 专题党课 红色剧目等形式深化教育[3] - 研学活动旨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将延安精神融入学习与工作[2][3] 企业战略与行业合作 - 西安铁路局客运部表示将持续联合更多高校开行红色研学专列 助力青年学子成长[3] - 铁路企业通过定制化专列服务拓展政企校合作模式 将思政课堂延伸至运输场景[2][3]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壮丽画卷 恢弘史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5 08:06
文艺晚会概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于9月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时长约90分钟 [2][5][10] - 晚会通过史诗性演出回顾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 [5][10] 艺术表现形式 - 晚会包含情境表演《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 舞蹈《殇》以及朗诵与合唱《怒吼吧 黄河》等节目 [10] - 采用《延安颂》《东方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啊 朋友再见》等革命歌曲 结合现代舞美呈现历史记忆 [11] 延安精神象征 - 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和精神高地 在晚会上通过艺术形式呈现 象征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 [5][6] - 抗战时期进步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 包括画家王式廓从武汉步行至延安 华君武从上海经多城抵达延安 [7] - 延安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精神动力 [7] 黄河文化意象 -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 在晚会中以《黄河颂》和《黄河大合唱》形式呈现 象征民族凝聚力 [8][9] -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抒发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9] - 晚会第一场定名为"怒吼吧 黄河" 包含朗诵与合唱《怒吼吧 黄河》的表演 [10] 历史文艺作品 - 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包括老舍在炮火中创作 丁玲成为首位抵达延安的知名作家 巴金创作《寒夜》 聂耳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 [12] -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设展览展出《东渡黄河》油画 描绘毛泽东等革命家东渡黄河的经历 [9] 精神传承意义 - 晚会通过文艺作品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让观众从过往中获得精神力量 [12] - 仪式仪仗表演《守护正义》将演出推向高潮 昭示正义必胜的真理力量 [12] - 纪念活动成为对和平正义的肯定和对世界未来的期许 [12]
【延安】圣地延安:山河依旧在,换了新颜
陕西日报· 2025-09-05 07:13
延安精神的历史意义 - 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13年(1935-1948年),是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 [7]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窑洞内诞生 [8] -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窑洞完成《论持久战》,批判"速胜论"与"亡国论"错误思潮 [8]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10余万名军政干部,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8] - 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战歌 [10] 精神内涵与历史影响 - 延安100多个文艺单位创作大量经典作品,为抗战积聚精神力量 [11] - 伟大抗战精神与延安精神深度交融,形成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11] - 抗战时期延安遭遇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引发大生产运动 [14] - 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4] - 延安精神包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核心理念 [11][16] 现代传承与经济发展 - 南泥湾镇马坊村发展农文旅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3万元 [17] - 1999年起延安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1077.5万亩 [18] - 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551亿元(2024年),占农民经营性收入超60% [20] - 形成7大产业集群25条产业链,包括现代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新材料 [20] - 建成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与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20] 当代社会应用与教育传承 - "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拥有3768名医护志愿者,累计开展义诊1800多次 [19] -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120万人次 [24] - 宝塔消防救援站52年来守护75万老区人民,2023年获"时代楷模"称号 [25] - 延安现存445处革命旧址,成为党员干部寻找初心的精神原乡 [22] - 智能选果线实现苹果重量、外观、糖度检测,优质苹果单价达20元 [20]
在新时代新征程勇毅前行开创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9-04 09:58
纪念活动反响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陕西省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群情振奋 [1] - 各界人士表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 教育科研领域 -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侯精明作为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受邀参会,表示将锚定城市洪涝防御领域持续深耕科研,培养人才并攻关关键技术以服务国家发展 [1] - 武警工程大学全体师生收看直播,军队院校强调要为青年学员筑牢忠诚之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和战斗精神 [2] - 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表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 共青团陕西省委将加强青年思想引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鼓励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 [3] 文化传承与红色资源 - 延安革命纪念馆将深入挖掘整理抗战史料,通过优化展陈等方式引导群众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 - 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将深入挖掘渭华起义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构建“红色资源+多元产业”的增收矩阵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4]
年号台整体亮相!天安门广场布置基本就绪 观礼包设计细节满满
央视新闻· 2025-09-02 09:47
活动核心设计理念 - 天安门广场核心区布置遵循"尚中"原则 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通道 两侧对称布局 采用红金绿三色统一庄重的色彩方案 [2] - 年号台设计宛若两扇大门 象征拉开历史大幕 选用长城作为国际文化符号 底部绿色花境象征大地 上方金色红日托举1945和2025年号 寓意中华民族前进的曙光 [2][6] - 整体布局阐释"众志成城"大会主题 年号台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两侧 与三色相间临时观礼台形成色彩呼应 [4][6] 象征性设计元素 - 左右各7只和平鸽雕塑象征14年抗战历程 设计原型为本土"北京白"鸽子 通过圆雕加浮雕方式还原活灵活现姿态 [8] - 14只和平鸽构成年号台设计的画眼 代表亿万中华儿女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共同追求 [10] - 广场外围绿植装饰长城纹样 与年号台主体设计语言交相呼应 [8] 观礼服务包设计 - 服务包外部设计三个口袋构成"80"字样 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 配备小口袋装风油精纸巾 网兜装水瓶 兼具实用功能 [11] - 采用城墙红 丰饶金 橄榄绿三种颜色 与广场座椅颜色一一对应 包身配有纪念大会标识 [11][13] - 内含12种物品包括矿泉水 电解质水 遮阳帽 雨披 国旗及纪念大会标识旗 单包重量控制在1.47-1.52千克 [13][15] 主题花坛布置 - 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大型立体主题花坛 位于建国门 复兴门彩虹门及东西单街口四角 [18][19] - 东单东南角"黄河赞歌"花坛高8.5米 还原壶口瀑布场景 整点播放《黄河大合唱》15分钟 东北角"中流砥柱"花坛高10.9米 呈现延安宝塔山 窑洞和平型关景观 [19][21][23] - 西北角"薪火相传"花坛融合火炬 飘带和向日葵意象 西南角"众志成城"以万里长城为主景 [25][27] 创新农业景观 - 西单西北角花坛创新搭建"助农直播间"场景 使用穴盘苗栽植工艺种植苹果树 配备孔雀草 百日草等橙黄色花材象征丰收 [31][33] - 首次应用甘蔗 迷你辣椒 生菜 番茄等农作物材料和观赏蔬菜 展现农旅融合与经济自足的新农村模式 [33] - 总计使用超过300个花卉品种 包含100多个新优品种和乡土植物 40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首次亮相 [35]
8898万元!延安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8-28 14:16
采购计划 - 延安大学发布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8898万元[2][3] - 采购设备包括X射线衍射仪 原位显微拉曼电化学测试仪 双工位手套箱 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等[3][4][5] - 采购时间分布在2025年2月至8月 其中设备更新项目预算最高达8355万元[7][8] 科研平台建设 - 学校拥有3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20个省部级创新团队 7个院士工作站和4个社科名家工作室[10] - 工程学 临床医学 化学 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0] - 重点实验室聚焦能源化工 生物资源 生态环境等领域 包括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12][13] 科研方向 - 科研工作立足陕北老区资源禀赋 在能源化工 生态修复 生物医药 现代农业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11] -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反应工程 绿色化学工艺 能源转化与利用 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等[12][13] - 研究成果涵盖裂缝性油藏水窜水淹自适应深部整体调控技术 食药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等[10] 学科发展 -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跨档升级[10] - 研究生在国际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 学生团队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获银奖[11] - 学校为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
【省教育厅】西电原创话剧《从延安走来》首演
陕西日报· 2025-08-28 07:07
演出背景与性质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办的校史话剧首演活动 [1] - 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创 [1] - 于8月24日至25日举行首轮公演暨迎新专场演出,1200余人观看 [1] 剧目内容与主题 - 以抗战烽火中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壮阔历史为背景 [1] - 以红军遗孤延思英的成长为叙事主线,艺术化再现峥嵘岁月 [1] - 聚焦延安抗战时期教育事业历史价值,展现延安通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和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的实践 [1] - 形成"前线浴血+后方育才+文艺抗战+科技报国"立体图景,展现青年政治立场坚定、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1] - 生动诠释伟大抗战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思想感召力与时代穿透力 [1] 演出效果与后续计划 - 新生观演后表示深刻理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坚定学好专业、科技报国的决心 [1] - 作为重点打造的美育与思政大课原创红色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将持续在校内外开展巡演 [1] - 旨在讲好延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师生在科技强国与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1]
10组花坛点“靓”长安街 来看打卡指南→
央视新闻· 2025-08-27 18:53
花坛布置概况 - 北京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 综合运用9类布置形式 包括硬质景观 宣传画面 花坛花卉 夜景照明 喷泉水景等 [1] - 长安街建国门至复兴门段设置10组立体花坛 沿线布置3200余平方米地栽花卉 打造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 [1] - 花坛主题以建国门"珍爱和平"为序幕 经东单"铭记历史 纪念抗战" 西单"祖国繁荣 人民幸福" 最终以复兴门"美好明天"作展望 [1] 建国门区域花坛 - 西北角"珍爱和平"花坛以嵌有纪念活动会标的地球 橄榄枝 和平鸽为主景 寓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东单区域花坛 - 东北角"中流砥柱"花坛以延安宝塔山 南泥湾 枣园 平型关等为场景 展现延安精神 寓意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6] - 东南角"黄河赞歌"花坛通过壶口瀑布景观 融合写意国画基底 真实流水声效 雾森渲染工艺 配合《黄河大合唱》音乐增强感观体验 [10] - 西北角"薪火相传"花坛以火炬为主景 镶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文字及"1945-2025"年号 配红飘带 向日葵等元素 [13] - 西南角"众志成城"花坛以万里长城为主景 配全民族抗战场景 体现14年艰苦卓绝抗战经历 [15] 西单区域花坛 - 东北角"繁荣发展"花坛以科技工作者 工人 农民 警察 医师 教师 学生等人物为中心 展示花开盛世景象 寓意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18] - 东南角"科技强国"花坛以雪龙2号破冰船 神舟二十号 智能码头 机器人等为场景 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寓意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2] - 西北角"乡村振兴"花坛以喜庆丰收的花园式新农村幸福生活为场景 谱写生态宜居 和谐稳定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25] - 西南角"绿色生活"花坛以蓝绿交织生态家园为背景 配休闲 露营 健身场景 寓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28] 复兴门区域花坛 - 东北角"美好明天"花坛以五彩缤纷花束为主景 配"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文字 寓意弘扬抗战精神 向着民族复兴前进 [32] 花卉技术应用 - 今年花坛应用新优品种和乡土植物100余个 其中40个新品种首次亮相 [32] - 创新性首次应用谷子 高粱 甘蔗等农作物材料 生动还原历史生产场景 [32] - 纪念活动后所有花坛不再进行大规模变动 仅对部分要素调整和植物更换 景观延续至国庆 [32]
文化中国行 | 广育人才 播撒革命火种 树立永恒精神丰碑
央视网· 2025-08-27 14:38
历史背景与创建 - 1936年中央红军在陕北瓦窑堡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旨在解决民族存亡关头大规模培养干部的紧迫任务[3] - 毛泽东高瞻远瞩指出需创办大规模红军学校以解决西北乃至全国局面问题[6] - 1937年1月迁至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并向全国18至28岁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青年开放招生[8] 办学规模与人才培育 - 抗大办学9年期间培养超过10万名军政骨干 为革命胜利奠定人才基础[1] - 1937年7月至1939年6月延安接纳3万多名青年学生 其中超半数(约1.5万人)进入抗大学习[13] - 在延安及周边地区创办超过30所干部学校 包括鲁迅艺术文学院和陕北公学等[26] 教学特色与资源创新 - 采用窑洞教室 砖石桌椅和土墙黑板等极端简陋教学条件[1] - 使用野桃核制作算盘珠 桦树皮作为纸张 并研制机枪音响器模拟实战环境[15] - 教材涵盖国际政治 经济哲学和特种作战等前沿领域 教学水准领先时代[24] 战略扩展与敌后办学 - 在各根据地建立14所分校 1939年7月至1943年1月总校迁至太行山区深入敌后办学[17] - 敌后办学期间学员坚持反扫荡 开荒种地并发动群众 夜宿羊圈抱羊取暖读书[22] - 抗大插入敌人心脏地带办学 为华北和全国人民提供信心并就地培养干部[20] 精神传承与文化影响 - 校训"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与激昂校歌凝练使命精神[4] - 举办阅兵式 歌咏比赛 展览及排球足球等文化活动 体现革命乐观主义并普及群众文化[27] - 南洋华侨青年孔迈等万千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 诗作"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展现坚定理想信念[9] 历史贡献与当代延续 - 中央表彰抗大师生半月内挖掘175口窑洞 授予"伟大事业"牌匾[15] - 国防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与抗大一脉相承 实现"明日之中国"人才蓝图擘画[26] -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 99岁抗大学员孙佑杰仍在烟台向青少年传授红色传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