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系建设

搜索文档
用人单位办托,怎样办得起托得好?(人民眼·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①)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托育行业现状与政策支持 - 中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 超过三成家庭有入托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为7 86% [9] -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普惠育幼体系建设 包括用人单位办托 社区嵌入式托育 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写入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9] - 中办 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 [9] 用人单位办托模式发展 - 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卫健委联合评选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目前已评选3批共300家单位 [10]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自建托育中心 投资150万元改造1000平方米场地 配备6名专业教师保育员 [11][15] - 江苏伟丰集团投资400多万元与专业机构合作创办托育中心 外部生源占比达85% 年营收90多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13][18][20] 多元化办托运营模式 - 银川市采用"购买服务""委托运营"模式 197家托育机构中17家为单位办托 全部采用合作方式降低运营压力 [16] - 银川景博学校通过"注资换优惠"方式 出资26万元与方角石公司合作 托育费用比市场价低50%以上 [17] - 方角石早托中心通过稳定生源分摊成本 淡旺季生源差异显著 冬季在托人数不足旺季一半 [18] 服务创新与需求匹配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托育中心延长运营时间至早7点半至晚6点 增设寒暑假班满足医护人员特殊需求 [21][22] - 无锡市推行"托幼一体化" 小马快跑成长中心将0-6岁儿童分为9个教育阶段 设计5000多种教具开发启智课程 [23] - 方角石早托中心探索"送托上门"等新服务模式 与更多用人单位洽谈多样化合作 [26]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宜昌市用人单位托育机构月均费用2000-2500元 虽低于市场化机构但仍占当地月薪30-40% 入托率约50% [14] - 独立办托面临场地改造成本高 专业人才薪资压力大 职工需求分散等难题 银川模式通过合作降低运营风险 [15][16] - 家庭抚养理念差异影响入托选择 部分职工因老人带娃意愿或课程偏好选择其他机构 [14]
粤舆融媒首捐网络舆情专项基金助力构建清朗网络法治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1 18:03
捐赠仪式与专项基金 - 广东省粤舆融媒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向广东省南粤公益基金会捐赠款项,全额注入"法治文化专项基金"[1] - 款项用于支持全国首个"网络舆情法治文化专项服务"建设,开创"政企社"协同治理网络空间新模式[1] - 基金会将严格监督资金流向,投入舆情监测系统升级、法治宣传教育、企业合规指导等领域[1] 专项服务内容与模式 - "网络舆情法治文化专项服务"由国新中版传媒市场调查中心与南粤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2] - 服务融合法治文化与舆情治理,提供舆情预警、法律咨询、危机应对等一站式解决方案[2] - 采用专业化公益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应对复杂网络环境[2] 企业参与与行业评价 - 粤舆融媒公司通过捐赠履行社会责任,并希望利用技术优势探索网络空间治理创新[2] - 行业专家认为专项基金为高质量、法治化公益服务提供支持,具有示范意义[3] - 未来服务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中国特色网络空间治理方案[3]
东营市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5-10 12:55
东营市托育服务政策与项目进展 - "向日葵亲子小屋"托育项目被列入2025年东营市民生实事 旨在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并支持生育体系建设 该项目由中国计生协主导 提供亲子活动 教育培训和科学育儿指导等服务 [3] - 该项目已开展190场次亲子活动和家长课堂等特色服务 并在宣传服务月期间计划开展百场活动 项目进展较快 在全市民生实事进展通报中被点名表扬 [3] - 东营市推进社区托育服务标准化建设 通过新建 改建 扩建等方式新增普惠托位 并按每个托位1000元标准发放补助 该工作已连续开展三年 [4] 财政支持与行业发展 - 市财政为10个高标准发展托育机构提供一次性补助5万元/机构 助推其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改造升级 [4] - 修订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办法 鼓励更多机构加入普惠序列 已为1147名二孩家庭发放90.93万元补贴 为231名三孩家庭发放26.76万元补贴 [4] - 成立东营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协会 并在东营科技职业学院设立托育服务培训实训基地 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4] 宣传推广与文化建设 - 通过"进机关 进企业 进社区 进机构"等方式宣传托育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弘扬新型婚育文化 [4] - "向日葵亲子小屋"的做法被中国计生协宣传推广 并在全省计生协工作会议上获得表扬 [3]
勇当探路者 奋力开新局——写在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周年之际
长沙晚报· 2025-05-06 22:56
社会工作体系建设 -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组建工作,推动全市社会工作稳健起步、良好开局 [1] - 产业链党建、非公企业党建等5个案例获评"2024年度全国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1] - 稳步推进基层治理"热线+网格"试点,完成全省民意渠道融合联动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 [1] - 12345热线综合评价连续7年蝉联"全国十佳" [1] - 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65万,志愿服务团队超7000支 [1] 新兴领域党建 - 全市建成272个"红色之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服务 [3] - 全市市场主体超190万家,社会组织1万余家,新就业群体达数十万人 [3] - 深入落实非公党建14条、社会组织党建10条,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 [3] - 搭建"暖新长沙"线上服务平台,推出"关心关爱8条",开展"骑手友好型"小区建设试点 [4] - 为企业协调解决诉求24.3万件,实施"书记工程"800余个 [4] 基层治理创新 - 在开福区、望城区开展"热线+网格"试点,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5] - 指导城乡社区搭建村(居)民议事会、"屋场夜话"等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 [5] - 整改村(居)务公开问题776个,制定19项公开事项清单 [5] - 清理村级组织不规范挂牌8700块,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竖牌不超过3块 [6] - 扶持9个重点社区,孵化10个创新项目,打造10个亮点品牌 [6] 志愿服务与群众服务 - 完工1100座旅游景区厕所,其中新建839座,改造261座 [8] - 开发"长沙人民建议"小程序,建设100个示范站点,组建3000余名"民情观察员"队伍 [9] - 开展"暖心长沙"志愿服务慈善小推车活动,提供10余种便民服务 [9] - 制定《长沙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0] - 全市持证专业社工达1.4万余人,20个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获评全省先进典型 [10] 信访与矛盾化解 - 推动"12345"热线与信访工作融合,建成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系统 [11] - 健全信访工作领导、方案、考核、保障"四个体系" [11] 干部队伍建设 - 出台10多项制度规定,规范日常管理 [13] - 与长沙晚报社、长沙开放大学共建"长沙社会工作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 [14]
广东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 县级心理门诊、地市级睡眠门诊年内实现全覆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30 14:45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广东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县(市、区)临床心理门诊全覆盖,睡眠门诊地市全覆盖,推动30万以上人口县(市、区)填补公立精神科床位"空白点",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开设率达60%以上,到2027年提高至70% [1] - 目前广东共有1229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21个地市均设市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其中广州、惠州、茂名的市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在2023年全国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进入精神专科类A等级 [1] - 全省594家医疗机构已设心理门诊,105家设有睡眠门诊,每10万人口精神卫生执业(助理)医师5.25人、精神(心理)注册护士14.23人 [1] 服务能力提升 - 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接入"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提供7×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服务 [1] - 方案提出将在推进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延伸等方面发力 [1] - 广东将立足五大都市圈探索建设精神卫生区域分中心,完善专科协作机制,辐射带动区域内心理、睡眠门诊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 [2] 重点人群服务 - 推动精神专科、儿童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更加重视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服务 [2] - 全省积极推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效针剂治疗,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家庭医生团队优先签约服务对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