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能
icon
搜索文档
时隔十年沪指再登上4000点,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0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艳华 10月28日,全市场都翘首以盼的沪指4000点来了。 截至2025年10月27日收盘,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9.25%。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迎来不同程度的上涨。 | < W | 上证指数(000001) | | | | | --- | --- | --- | --- | --- | | | 10-27 15:00:09 | | | | | 3996.94 | 昨收 | 3950.31 | 成交额 | 1.04 | | +46.63 +1.18% | 今开 | 3969.22 | 成交量 | 637 !! | | 上涨 | 1474 平盘 | 100 | 下跌 | | | 最高价 3999.07 | 市盈率 | 17.1 | 近20日 | 4. | | 最低价 3963.10 | 市净率 | 1.54 | 今年来 | 19. | | | 时间范围 2025-01-02 ~ 2025-10-27 196周期 周期: 日 | | | | | 区间涨幅 | | 最高点 3999.07 均价 3487.13 成交量 10.2 | | | | 19.25% | | 最低点 3040.69 振 ...
沪指突破4000点,创10年新高
新京报· 2025-10-28 10:36
市场表现与关键事件 - 10月28日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新高 [1][2][3] - 市场积极因素增多,包括中美新一轮磋商传递积极信息及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重磅政策信号 [1][2] - 此前“十五五”规划明确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政策预期强力提振市场信心 [1][2] 金融政策动向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强化政策协同 [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聚焦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出构建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的新模式,强化对硬科技、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 [3]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明确将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3]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两大重磅文件正式发布 [4]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 多家机构指出短期科技或仍为市场主线,同时顺周期消费存在补涨机会 [2][7] - 五年规划成形对A股形成助力,公报发布后一周万得全A平均上涨3.08%,小盘风格和科技(TMT)板块胜率达100% [5] - 会议后一至两周,中游制造业如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汽车、机械设备及消费中的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板块上涨概率和平均收益较高 [6] - 太平洋证券认为科技类吸筹率仍高于35%,但波动较低的“旧”势力板块在四季度更易获得超额收益 [7] - 德邦证券建议短期关注人工智能及“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等 [7] - 华泰证券指出中期市场主线或向顺周期消费偏移,因政策对消费需求侧表述偏强,且明年PPI同比转正、库存与产能周期共振回升的预期 [7]
国金证券:看好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产业趋势向上
新浪财经· 2025-10-28 07:57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研报看好量子计算和可控核聚变产业趋势向上 [1] - 两个产业有望获得顶层政策护航和资金支撑 [1] 政策背景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1] - 规划建议推动量子科技、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重点布局产业 - 未来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1]
部分电力设备股走强 哈尔滨电气涨近14% 东方电气涨超11%
智通财经· 2025-10-27 13:56
电力设备股市场表现 - 哈尔滨电气股价上涨13.79%至13.53港元 [1] - 东方电气股价上涨11.24%至20.38港元 [1] - 上海电气股价上涨5.54%至4.95港元 [1] 电力需求增长预测 - 瑞银预测2028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增长8% 为早前预测的两倍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出口及电动化 其影响超越原来预期 [1] - 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兴建 电力出口增长加快及电动化加速的信心增强 [1] 行业资本开支前景 - 电力需求增长预期将有利明年起电力设备及电网资本开支 [1] - 瑞银首选股为哈尔滨电气及中广核电力 亦喜欢东方电气等 [1] 核聚变产业政策与前景 - 国家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国内核聚变领域迈入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的快速发展期 [1] - 环流四号 星火一号 激光聚变能电站等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 [1] - 国内正逐步进入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与工程建设的加速释放期 [1]
港股异动 | 部分电力设备股走强 哈尔滨电气(01133)涨近14% 东方电气(01072)涨超11%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3:54
电力设备股市场表现 - 哈尔滨电气股价上涨13.79%至13.53港元 [1] - 东方电气股价上涨11.24%至20.38港元 [1] - 上海电气股价上涨5.54%至4.95港元 [1] 电力需求与资本开支前景 - 瑞银预计2028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增长8%,为早前预测两倍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兴建、电力出口增长加快及电动化加速 [1] - 相关因素影响明显超越原来预期,有利明年起电力设备及电网资本开支 [1] 机构观点与投资偏好 - 瑞银首选股为哈尔滨电气及中广核电力,亦喜欢东方电气等 [1] - 光大证券认为国内正逐步进入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与工程建设的加速释放期 [1] 核能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核聚变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2025年以来中国核聚变领域迈入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的快速发展期 [1] - 环流四号、星火一号、激光聚变能电站等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 [1]
低空经济与核聚变能,十五五规划方向明确
华创证券· 2025-10-26 14:5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点解读低空经济与核聚变能两大未来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 [5] - 低空经济被定位为可催生“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可控核聚变能首次在顶层规划中被列入未来产业,预计将重构全球能源体系 [5] 低空经济产业分析 - 低空经济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起被多次提及,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包括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新设低空经济发展司,2025年《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鼓励发展 [5] - 报告提出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看点:四大应用场景(文旅消费、载客出行、物流运输、生产作业)、两大低空新基建(低空数字化、低空基础设施)、五大产业链环节(主机厂、供应链、低空数字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5] - 产业链环节覆盖12家重点公司,例如主机厂环节的万丰奥威(市值365亿元,2025年预测PE 34倍)和西锐(市值171亿元,2025年预测PE 15倍) [8] 可控核聚变能产业分析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预计未来3-5年是核聚变项目投招标高峰时期,统计国内主要项目预计投入达1460亿元 [5] - 报告重点推荐联创光电(深耕高温超导磁体,参与星火一号建设)、四创电子(子公司中标EAST项目电源)、应流股份(偏滤器通过验证) [5] - 建议关注合锻智能(专注聚变堆核心部件)和国光电气(参股先觉聚能)等公司 [5] 行业基本数据 - 交通运输行业涵盖股票121只,总市值33,684.70亿元,占全市场2.92%,流通市值28,852.62亿元,占全市场3.11% [2] - 行业绝对表现近12个月为7.2%,近6个月为7.5%,但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偏弱,近12个月相对收益为-11.5% [3]
上证再创十年新高
德邦证券· 2025-10-24 21:36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24日A股市场放量上涨,上证指数创近10年新高,科技股在“十五五”规划政策导向下领涨,市场风格或由防守转向进攻 [2] - 全市场成交额显著放大至1.9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长19.9%,显示增量资金入场明显 [3] - 市场未来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格局,“十五五”规划侧重点与中美关系进展将是主导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7] 股票市场行情 - 主要股指全线上涨:上证指数上涨0.71%,收报3950.31点;深证成指上涨2.02%;创业板指大涨3.57%;科创50指数涨幅达4.35% [3] - 行业板块表现分化:通信、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4.62%、4.54%、2.54%、2.08%、1.89%;而石油石化、煤炭、食品饮料等红利板块回调 [5] - 领涨标的多为大市值行业龙头,如寒武纪-U、中际旭创、宁德时代等成交额居前 [7] 债券市场行情 - 国债期货全线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25%,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06%,短端品种跌幅相对较小 [7] - 央行通过逆回购实现净投放32亿元,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稳定,Shibor隔夜和7天期利率波动轻微 [7] - 短期流动性无忧,债市处于“下有资金支撑、上有政策约束”的平衡区间 [7] 商品市场行情 - 全球定价工业品领涨:燃料油、原油主力合约分别上涨3.15%、2.40%;欧线集运上涨3.14%;国际铜、沪铜分别上涨2.72%、2.50% [10] - 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因素及库存改善支撑:美国EIA原油库存减少96.1万桶,优于市场预期 [10] - 铜价上涨核心支撑为低库存格局,LME铜库存降至13.64万吨,叠加“十五五”规划扩大内需的预期 [10] 交易热点与品种 - 科技主线受关注:人工智能、国产芯片、量子科技、机器人等被列为近期热门品种,逻辑包括全球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加速、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等 [10] - 其他关注品种包括贵金属(央行增持与美联储降息预期)、红利板块(市场风格切换)、大消费(人民币升值)及券商(成交活跃)等 [10] - 短期需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APEC会议等宏观事件落地对市场的影响 [9]
AI预判等离子体「暴走」,MIT等基于机器学习实现小样本下的等离子体动力学高精度预测
36氪· 2025-10-16 11:29
研究核心与方法论 - 麻省理工学院牵头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神经状态空间模型,该模型结合物理定律与实验数据,能预测托卡马克装置在电流缓降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动力学和不稳定情况[1][2] - 模型骨架为零维物理方程,描述等离子体能量和粒子平衡,并在难以精确建模的关键参量处嵌入神经网络,使其能从数据中学习[5] - 模型训练遵循高效自动化流程,通过前向模拟生成预测数据并与实验值对比计算损失,利用diffrax和JAX的自动微分伴随方法优化参数[6] 模型性能与验证 - 模型仅使用TCV装置442次放电实验记录中的311次进行训练(其中仅5次属于高性能区间),即实现了对复杂等离子体动态的预测,并在单块A100 GPU上每秒并行模拟上万条下降轨迹[3] - 在“预测先行”外推测试中,模型在电流上限从140 kA提高至170 kA的未知参数区间下,对关键物理量的预测与实测高度一致,放电成功终止且未出现破裂[10] - 在控制误差敏感性验证中,模型揭示了高场侧间隙微小偏差可能导致垂直不稳定增长率数量级放大,经强化学习环境训练后,优化后的轨迹在相似误差条件下保持稳定[8] 行业应用与发展 - 该研究正与联邦聚变系统公司合作,旨在利用预测模型更好地预测等离子体行为以避免机器中断,实现安全的聚变发电[14] - 行业内其他研究包括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提出的Diag2Diag模型,可在部分传感器失效时虚拟重建等离子体关键参数[14] - 另有研究提出大规模自监督预训练模型FusionMAE,将80余个诊断信号整合至统一嵌入空间,实现诊断与控制数据流的高效对齐[14]
能源早新闻丨突破10000米!我国地球深部能源探索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能源报· 2025-10-16 06:3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计划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2] 核聚变能源合作 - 中国与全球超50个国家的超140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计划推进聚变能发展 [2] 能源监管与服务 - 2025年9月12398能源监管热线接收投诉2804件,其中电力领域2613件,新能源领域191件,投诉办结回访满意率为89.92% [3] 深部能源勘探 - 中国石油深地川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钻穿23套地层并深入5.4亿年前的震旦系地层,标志中国地球深部能源探索迈出关键一步 [3] 区域能源政策与项目 - 山东省出台方案重点支持四类绿电直连项目发展,包括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存量负荷有自备电厂、有降碳需求的出口企业及消纳受限新能源项目 [4] - 东北地区首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大唐阜新一期工程全线贯通,所产天然气将供应沈阳等5座城市,为1596万人口提供稳定气源 [4] - 大藤峡水利枢纽2025年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有效减轻西江下游防洪压力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枯水期储备充足水源 [4] 国际能源地缘政治 - 以色列政府规定除特定人道用途外燃料和天然气不得进入加沙地带,并自10月15日起将每日允许进入的援助物资卡车数量减半 [5] 国际电力基础设施 - 巴西因巴拉那州电力设施火灾导致全国27个州中14个州出现停电,影响包括圣保罗州、里约州等人口密集地区 [6] 油气田开发 - 中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油田群原油累计产量突破3800万吨,该油田群最大水深约437米,拥有中国海上油气田规模最大的水下生产系统 [7] 国际储能项目 - 中国企业承建的纳米比亚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奥姆布鲁电化学储能系统首批设备抵港,标志纳米比亚在电力系统现代化与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7]
合肥“人造太阳”上新!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环球网资讯· 2025-10-02 19:39
项目进展 - 名为BEST装置的“人造太阳”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在国庆期间于合肥完成精准落位 [1][3] - 该部件重达400吨,形如海葵 [1][3] 战略目标 - 项目承载四代中国聚变人的梦想,目标是实现“用核聚变能点亮第一盏灯” [3] - 项目正朝着目标全速前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