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icon
搜索文档
大科学装置建设全面提速 筑牢科技强国基石
央视网· 2025-11-13 20:38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 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全面提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科 技基础设施平台体系,在推动重大原始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牢固基石。 近日,我国第四代先进裂变核能系统——钍基熔盐实验堆在甘肃武威首次实现堆内钍-铀转化,打破了 传统核电对铀燃料的依赖,为核裂变能发展开辟了全新赛道。 杭州西湖之畔,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机不久前正式启动,2026年底全部建成后,将为重大工程防 灾减灾、新材料研发等提供关键支撑。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正在同步进行关键部件研制和主体工程总装,计划 2027年底建成,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 "十四五"以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速推进,聚焦基础研究,正不断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根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适度超前布 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 过去五年,我国始终将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 ...
“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 2025-11-05 18:38
记者在安徽合肥科学岛见到"人造太阳"时,恰逢夕阳给这个官方名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 装置(EAST)披上金色外衣。装置舱门大开,身着白衣、头戴蓝帽的工程师们进进出出,头顶龙门吊 升降腾挪,脚下切割机嗡嗡作响。这幅火热场景,正是中国聚变事业数年如一日执着追梦的缩影。 "夸父"园区11号厂房巨型的穹顶下,一个硕大的"橘子瓣"——八分之一真空室静卧中央。未来,八 个"橘子瓣"将精准拼接,构成下一代"人造太阳"的核心舱室。"从预研、研制、调试到正式建成并通过 验收,我们历时十年攻关,形成40余项发明专利。"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负责人刘志宏自豪 地说,最近几个月,"橘子瓣"旁愈加热闹,偏滤器原型件给它装上超强"盾牌",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的 机械臂徐徐展开,如夸父伸出巨臂,精准探入装置内部进行检测。 "夸父"园区中央,一座夸父雕像立于一座金属山峰之上,他身体前倾,前后伸出双臂,仿佛飞翔。 远处塔吊林立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已经封顶。就在今年国庆节当天,其首个 关键部件实现"毫米级落座",正式进入主机组装阶段。 "十五五"时期将是中国聚变能源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实验堆到示范堆,从科学验证到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 2025-11-05 18:15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陈诺、戴威 记者在安徽合肥科学岛见到"人造太阳"时,恰逢夕阳给这个官方名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披上金色外衣。装置舱门大开,身着白衣、头戴蓝帽的工程师们进进出出,头顶龙门吊升降 腾挪,脚下切割机嗡嗡作响。这幅火热场景,正是中国聚变事业数年如一日执着追梦的缩影。 万物生长靠太阳,能否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模拟其聚变反应,实现人类的能源之变?科学家想到编 织一个"磁笼子"容纳高温、高压的聚变反应。这个装置运行的时间是关键。聚变研究之初,我国老一辈 科学家用生活物资换回国外装置,在简陋实验室里手搓线圈、改造升级,运行时间仅以毫秒计。2006 年,中国自主建成EAST装置,当年实现3秒运行。 "十四五"时期,EAST先后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101秒、403秒等世界纪录。今年1月20日下 午,EAST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这意味着装置以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稳定运行了1000秒,在实验 装置上首次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 经过十余万次实验、一代代"夸父"的接力,中国聚变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 ...
科学与健康丨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网· 2025-10-19 07:28
聚变能技术概述 - 模拟太阳产生清洁能源被视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1] - 核聚变需将氘氚等离子体加热至超1亿摄氏度 约为太阳核心温度的6至7倍 以克服原子核间排斥力实现持续聚变 [2] - 可控核聚变集等离子体物理、核工程、材料科学等难题于一身 是人类构想的最复杂能源系统之一 [2] 全球研发进展与挑战 - 全球聚变能研发进入多路径并行、快速迭代新阶段 主流技术路线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大类 [3]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于2020年启动组装 旨在证明磁约束聚变可行性 为2040至2050年示范电站奠定基础 [3] - 当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可短暂实现聚变反应条件 但进一步提高聚变功率增益、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及维持净能量输出仍面临巨大挑战 [3] 中国研发路径与成就 - 中核集团按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路径开展研发 预计2027年左右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 技术成熟后建设先导堆和商业堆 [3] - 2025年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5]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创造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新世界纪录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关键部件完成安装 [5] 国际合作与影响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标志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跃升 [4] - 中国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TER组织及各国共同推进全球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 [5] - 成功实现可控聚变将从根本上破解对化石燃料依赖 并带动超导材料、人工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集群发展 [2]
科学与健康|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 2025-10-18 16:58
可控核聚变的意义与挑战 - 可控核聚变是理论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终极清洁能源 可从根本上破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3] - 实现可控核聚变需将氘氚等离子体加热至超1亿摄氏度 约为太阳核心温度的6至7倍 以克服原子核间排斥力 [3] - 可控核聚变是迄今人类构想的最复杂能源系统之一 集等离子体物理、核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难题于一身 [3] 全球研发进展与技术路线 - 全球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多路径并行、快速迭代的新阶段 主流技术路线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大类 [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于2020年启动组装 旨在证明磁约束聚变可行性 为2040至2050年示范电站奠定基础 [4] - 当前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已可短暂实现聚变反应条件 但进一步提高聚变功率增益和维持长时间净能量输出仍面临巨大考验 [4] 中国研发进展与规划 - 中核集团正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路径开展聚变堆研发 预计2027年左右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 [5] - 2025年“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1亿摄氏度 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6]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世界纪录 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 [6] 国际合作与地位 - 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落地成都 标志着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跃升 [6] -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已形成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6]
“人造太阳”成果迭出 吸引民企加入“种太阳”行列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5:45
技术进展 -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度、高约束模式运行,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 [2]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主机关键部件研制成功并交付,项目将于2028年建成,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氘氚聚变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2] - 新奥集团的“玄龙-50U”装置首次实现兆安级放电,远超原定500千安目标,其下一代装置“和龙-2”已完成设计,预计2027年建成 [3] 商业化进程 - 核聚变商业化发电需经历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六个阶段,“双亿度”等成果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阶段 [2] - 新奥集团自2017年以来在聚变研发上投入超40亿元人民币,其下一代装置“和龙-2”总投资预计再添60亿元 [3] - 新奥集团作为民营企业选择了一条清洁环保、燃料丰富、成本低廉的技术路线,并采取更偏工程化、更快迭代的小步快跑策略 [3] 市场与行业影响 - 核聚变指数于10月10日创下2009年12月31日以来的历史新高,截至10月14日收盘,该指数年内涨幅逾六成,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3] - 聚变能源开发可能重塑全球能源发展格局,行业当下正处于从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再到商业应用的发展转折点 [3] -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终极能源,其成功有望解决能源、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和人造光生产粮食等问题 [1]
1个中心城市+7个县域,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有3个目标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24
都市圈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06年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概念,涉及合肥市、六安市、原地级巢湖市 [1] - 2009年扩容至一个中心城区加四个周边市 [1] - 202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函复发展规划,覆盖1个中心城市加7个县域,面积2.49万平方公里 [1] - 当前都市圈GDP为1.66万亿元,其中合肥市贡献1.35万亿元,占比81% [1] 产业与科创协作 - 产业协作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例如与淮南市寿县联合建立合淮合作区,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共享 [1] - 合肥作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通过科大硅谷向7个县域孵化创新成果 [2] - 推广安徽省科技大市场,建成14个分市场,运用技术经理人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 - 未来将加强产业协作,共绘产业图谱,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并发挥综合性科学中心辐射作用 [6] 交通与基础设施互联 - 合肥已与圈内6个县实现高铁直达,并开通至六安的无红绿灯快速通道 [4] - 未来将构建"1+1+N"都市圈规划体系,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城市快速路网和高速公路都市圈环线 [5] - 重点工作包括抓好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实施,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毗邻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专项规划 [5] 公共服务与环境共治 - 开通7条定制公交旅游专线,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成立合肥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 [4] - 合肥与六安两市率先实施省级大别山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并于今年6月建立市级龙河口生态补偿机制 [4] - 未来将实施巢湖流域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开展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和水质联合监测 [6] 战略机遇与未来目标 - 都市圈具备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叠加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 [5] - 2024年成为全国唯一以都市圈名义进入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单元 [5] - 目标到203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增幅保持前列,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5]
航天晨光:公司研制的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于近日成功落位装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6:37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研制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已成功落位装配 [2] - 该部件的成功交付标志着BEST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项目概况 - 公司参与研发生产的项目为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2] - 杜瓦底座是该实验装置的首个关键部件 [2]
公司互动丨这些公司披露在核聚变、电池等方面最新情况
第一财经· 2025-10-14 22:06
核聚变 - 远东股份子公司安缆已中标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 [1] - 新亚电缆目前没有参与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项目 [1] - 金宏气体已成功为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项目提供低温产品 [1] 电池 - 湘潭电化子公司与固态电池企业合作研发锰酸锂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突破预计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 [1] - 泰和新材芳纶隔膜产品已向某些车企的电池实现批量供货 [1] 芯片 - 紫光国微在特种集成电路方面导入AI技术实现与AI结合,在智能安全芯片方面重点发展汽车电子芯片 [1] - 中兴通讯撼域M1芯片已于2025年9月底发货 [1] - 盛景微存储芯片相关产品EEPROM已实现量产 [1] AI眼镜 - 协创数据Dreamworld AI眼镜相关产品预计明年一季度启动量产 [1] 其他业务进展 - 八方股份无人机部件项目已立项,现处于研发阶段 [1] - 富信科技Micro TEC产品的核心技术为半导体制冷技术 [1] - 国力电子高压直流接触器产品对清陶能源形成小批量供货 [1] - 德赛西威2025年上半年获得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80亿元 [1] - 纽威数控公司数控机床等产品已经在机器人领域相关客户实现应用 [1] - 西部建设目前公司未覆盖稀土功能材料相关业务 [1] - 珂玛科技超高纯碳化硅套件已小批量出货 [1] - 迈瑞医疗集采使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1]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多家A股公司披露布局情况
第一财经· 2025-10-14 22:04
项目进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 [1] 广大特材公司布局 - 公司主要供应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并已实现批量化供应 [1] - 公司中标BEST线圈盒机加工项目,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 [1] 派克新材公司布局 - 公司是聚变产业联盟会员单位 [1] - 公司为BEST项目用真空室、屏蔽包层、偏滤器、第一壁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材料研发和产品提供 [1] 远东股份公司布局 - 公司子公司安缆已中标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 [1] - 公司产品已应用可控核聚变试验项目EAST [1] - 公司联合头部科研机构、院校共同推进超导带材、可控核聚变电缆的技术攻关 [1] - 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小太阳"等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