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搜索文档
我国与全球超140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协同创新
中国能源报· 2025-10-15 12:33
▲ 图为新一代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装置 实 现 聚 变 能 商 业 化 离 不 开 广 泛 而 密 切 的 国 际 合 作 , 中 国 正 在 其 中 发 挥 积 极 且 重 要 的 作 用。《中国能源报》记者 10 月 14 日在成都召开的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 2次部长级会 议 暨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 IAEA ) 第 30 届 聚 变 能 大 会 上 了 解 到 , 当 前 我 国 正 按 照 "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计划,在聚变能物理基础、材料科学、工程建造、设备研制 等领域 积极为全球聚变能创新发展和科技合作贡献力量 , 目前已 与 50多个国家 的超 140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助力 全球 聚变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据悉,本次 大会期间, 全球首个 IAEA "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 落地位于成都的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彰显我国 在聚变能源领域 不断跃升的 国际地位与影 响力 。 作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发展方向,聚变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 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被视为 驱动 人类文明 ...
沪指失守3900点!核电概念逆市掀涨停潮,合锻智能9天5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6:20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沪指下跌0.94%至3897.03点,深成指下跌2.70%,创业板指下跌4.55% [2] - 核电板块表现活跃,合锻智能9天5板,中国核建、安泰科技2连板,新特电气20CM涨停,四方股份、国电南自、神马电力等近10股涨停,哈焊华通涨幅超过8% [2] 行业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2] - 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全球投资持续加码,2024年行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1亿美元 [2] 行业展望 - 核聚变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 [2] - 相关零部件赛道的订单有望持续释放,存在潜在投资机遇 [2]
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涨近7% 近20股涨停 常辅股份30cm封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7:45
股市表现 - 10月9日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指站上3900点创十年新高 [1] - 可控核聚变板块上演涨停潮,常辅股份、英杰电气、西部超导等19股涨停,其中常辅股份30cm封板 [1] 行业技术进展 - 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 [1] - BEST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1] - 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行业商业化与资本动态 - 近年来中国可控核聚变逐渐开启商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陆续进入该赛道 [1] - 能量奇点、星能玄光和星环聚能等多家公司分别宣布完成两轮融资 [1] - 融资中不乏红杉资本、昆仑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身影 [1]
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涨近7%,近20股涨停,常辅股份30cm封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7:41
股市表现 - 10月9日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指站上3900点创十年新高 [2] - 可控核聚变板块上演涨停潮,常辅股份、英杰电气、西部超导等19股涨停,其中常辅股份30cm封板 [2] 行业技术进展 - 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 [2] - BEST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2] - 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2] 商业化与资本动态 - 近年来中国可控核聚变逐渐开启商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陆续进入该赛道 [2] - 能量奇点、星能玄光和星环聚能等多家公司分别宣布完成两轮融资 [2] - 融资额有限,但融资方不乏红杉资本、昆仑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身影 [2]
核聚变概念狂飙 多股20CM涨停 芯片股午后跳水 华虹公司炸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5:41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9日A股三大指数收涨,沪指涨1.32%站稳3900点,深成指涨1.46%,创业板指涨0.73% [1] - 市场总成交额2.67万亿元,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上涨,99只个股涨停 [1] 核电及可控核聚变板块 - 可控核聚变板块集体爆发,常辅股份30CM涨停,西部超导、哈焊华通、中洲特材20CM涨停 [2] - 行情核心驱动力为国庆期间我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2] - 中国可控核聚变开启商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能量奇点等公司完成融资,红杉资本等明星机构参与 [2] - 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路径清晰,2024年行业累计融资金额超71亿美元,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 [3] 有色金属板块 - 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活跃 [1] 半导体芯片板块 - 半导体芯片股午后跳水,华虹公司早盘一度涨停后出现炸板,收涨12.04%,中芯国际翻绿,港股中芯国际跌近7% [1] 影视院线板块 - 影视院线板块遭遇重挫,横店影视、中国电影跌停,华策影视跌超13%,光线传媒跌10.53% [4][5] - 板块下跌与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相关,总票房为18.35亿元,不及2023年的27.34亿元和2024年的21.04亿元 [5] - 国庆档平均票价降至36.6元,创近7年同期最低,观影人次5007万,较2024年减少约202万人次 [6] - 票房遇冷原因包括消费场景多元化分流(如演唱会、漫展)以及影片供给质量下降 [7] 机构对后市观点 - 机构普遍认为A股市场有望在“政策+流动性”驱动下继续上行,科技成长风格将长期占优 [8] - 中信证券指出长假期间热点集中在资源和AI领域,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AI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 [8] - 业内人士看好节后资金回流补仓及10月流动性趋于宽松,推动市场上涨 [8] - 申万宏源表示看好“红十月”及四季度行情,科技产业催化显著 [8] - 前海开源基金认为牛市行情已逐步确立,10月市场有望延续上升势头,科技仍是主线 [9] - 汇添富基金建议组合构建坚持“聚焦主线+均衡配置”,关注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等方向 [9] - 四季度A股机会有望扩散,建议关注“反内卷”主线下行业格局优化的化工、煤炭等板块,以及稳消费方向 [10] - 华安基金指出需平衡成长与新红利配置,包括AI科技创新、自主可控、消费升级及红利资产 [10]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2027年发电!【附核电行业发展趋势】
前瞻网· 2025-10-05 10:25
BEST项目技术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2] - 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2] - 杜瓦底座安装完成后,将开始安装磁体、真空室等核心部件,最终封闭形成真空环境以确保托卡马克运行[2]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计划于2027年建成并演示核聚变发电[2]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 - 中国核裂变发电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运核电机组额定装机容量从2016年的33632.16MWe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57031.34MWe,运行核电机组数量从35座提升至55座[3]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在运核电机组额定装机容量达到58218.34MWe,运行核电机组数量为56座,在建核电规模全球第一[3] - 目前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仅有2%,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未来核聚变发电存在巨大市场空间[5]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可控核聚变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国务院国资委启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7] - 国家能源局将大力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7] - 可控核聚变相比核裂变在安全、绿色、能量密度等方面更具优势,被认为有望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7] -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此举有望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动力[2][8]
今日,港股、A50集体回调!
证券时报· 2025-10-03 18:02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3日港股市场整体回调,恒生指数收盘微跌0.54%至27140.92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9%至6622.85点,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1%和1.8% [1] - 热门个股表现分化,阿里巴巴上涨1.09%,美团上涨0.28%,腾讯下跌0.44%,比亚迪股份和快手跌幅均超过3% [2] - 富时新加坡A50指数期货亦表现疲软,盘中一度跌超1% [2] 板块与个股表现 - 电力设备和核电概念板块领涨港股市场,中核国际股价上涨21.30%,上海电气上涨14.19%,中国核能科技上涨13.79% [5][6] - 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中广核矿业涨幅分别为6.61%、7.42%、6.23% [6] - 大众公用股价大涨22.99%,自9月初以来最大涨幅已超过90% [7] 核能行业动态 - 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 [7]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预计两年后建成,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核聚变发电演示 [7] - 上海电气已成功交付全球首台ITER项目磁体冷态测试杜瓦,并将交付BEST项目等多个主机系统核心部件 [7] 机构市场观点 -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市场回调属于正常获利回吐,长期上涨行情仍未结束 [4] - 交银国际认为港股将短暂进入“淡季”模式,部分优质板块估值接近历史高位,短期获利了结压力犹存 [10] - 东吴证券认为港股仍在震荡上行趋势中,下行有底,未来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产业面好消息,预计明年一季度港股每股收益会有改善 [11] - 华泰证券表示内部因素重要性大于外部,投资者关注重心在国内消费数据和四季度政策力度,港股“持股过节”胜率较高 [11] - 浦银国际指出资金轮动至估值偏低、业绩超预期的科技板块,AI将是贯穿今明年的投资主题 [12]
港股回调!恒指收跌0.54%,这一板块逆势上涨
搜狐财经· 2025-10-03 17:5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恒生指数跌0.54%报收27140.9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90%,国企指数跌0.68% [1] 新能源汽车板块 - 新能源汽车股跌幅居前,比亚迪股份跌近4%,零跑汽车跌超3%,蔚来汽车跌超2%,吉利汽车跌超1% [3] - 多家车企公布9月经营数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9.63万辆,蔚来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增长64%,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 [3] 其他下跌板块 - 水务、电脑与外围设备等板块跌幅亦相对靠前 [4] 核电板块 - 核电板块逆势上涨,中核国际涨超20%,中广核矿业涨超6% [5] - 核能领域利好消息,安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5] 能源市场趋势 - AI与算力需求增长导致全球能源市场面临结构性变化和需求挑战 [6]
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证券时报· 2025-10-02 20:35
项目技术进展 - 中国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约5米、总重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1][5] - BEST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将首次在国际上演示核聚变发电,项目总装工作已于2025年5月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目标2030年点亮第一盏灯[5][6] - 德国政府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目标在德国建造世界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计划到2029年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资助相关研究[2][7] 商业化进程与资本投入 -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核聚变概念受到一二级市场资本热捧,Wind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2][3] - 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8月1日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2][9] - 美国核聚变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在8月28日获得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公司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约三分之一[9][10] 企业战略与行业展望 - 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目标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7] - 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拓展,例如网达软件拟3000万元参设基金投资核聚变产业链项目,西子洁能表示将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研发并加快向可控聚变等领域布局[11] - 行业政策信号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基于大国竞争视角,行业长期成长趋势确立,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8][11]
利好!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证券时报· 2025-10-02 20:33
项目与技术进展 - 中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在10月1日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直径约18米、高约5米、重400余吨)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1][3] - BEST装置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演示核聚变发电,预计在建成后于2030年点亮第一盏灯[3][4] - 德国政府于10月1日通过“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行动方案,计划到2029年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旨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1][5] 融资与资本动态 - 中国民营核聚变公司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8月1日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1][7] - 美国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CFS) 在8月28日获得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旗下NVentures,公司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约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8] - 多家投资机构参与核聚变领域投资,例如网达软件拟3000万元参设基金投资核聚变产业链项目[8] 商业化进程与行业展望 -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行业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1][5] - 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目标在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并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5] - CFS的聚变示范系统已完成约65%,预计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为其商用核聚变电厂开发铺平道路[8] 市场表现与产业链布局 - 截至9月30日收盘,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1] - 西子洁能表示在2025年将加大核电产业布局,重点向三代核电、四代核电、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拓展[9] - 券商观点认为,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坚定看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