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头条|相知相亲 和合共生——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
新华社· 2025-07-11 00:44
新华社记者 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中外各界人士表 示,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再次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展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 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担当。愿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对话合作,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 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孕育了不同文明。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多样文 明是世界的本色",中外人士对此深有共鸣。 "文明多样性是推动相互理解和全球团结的强大力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向会议发来的贺信 中表示,感谢各方齐聚北京,共同关注文明对话的重要作用。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让我们携起手 来,以博爱化解仇恨,以对话超越分歧,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共生、 团结互助、平等 享有尊严和权利的 人类大家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刚刚获得中国外文局颁发的兰花奖。"我一直为文明的多样性着 迷。我的祖国保加利亚就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之地。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到处都有多元性的体现。"她 说,"我非常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它促进着世界和平、和谐与团结,不仅着眼未来, 也体现 ...
第一观察 |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
新华社· 2025-07-10 23:48
文明多样性 - 多样文明是世界本色 不同国家民族因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差异形成各具特点的文明 [3] -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活力源泉 2021年习近平在联合国会议强调其作为发展动力的意义 [3]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互鉴发展"的演进逻辑 [3][6] 文明交流互鉴 - 历史表明文明繁盛进步依赖交流互鉴 当前人类文明格局正经历调整重塑 [3][4] - 全球范围内呈现两种趋势:和平发展合作呼声高涨与文明冲突论调并存 [4] - 习近平提出"相互尊重和合共生"是文明发展正确道路 [5] 中国实践与倡议 - 地方工作时期推动福州-塔科马友城结对 浙江海外文化推广 上海世博会筹办等具体案例 [6] - 新时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纽约联合国总部等场合系统阐释中国文明观 [6] - 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核心为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与多国理念及联合国宪章契合 [6] 全球合作展望 - 中国倡导建立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通过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注入发展动力 [6] - 以五千年文明积淀为基础 展现超越文明隔阂冲突的历史担当 [7]
斯洛伐克官员:中国将绿色愿景落到实处,欧洲应该学习而非约束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7-10 20:43
"欧洲国家必须找到与俄罗斯对话的正确方式,我们不能假装俄罗斯不存在,这不是未来合作的方法。 斯洛伐克感谢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协调作用,中国可以和俄罗斯展开对话,也可以推动俄罗斯与乌 克兰进行对话,这非常重要,因为武力的语言不是我们国家和平未来的语言。" 在参与"全球文明对话 部长级会议——文明互鉴上海行"的活动期间,斯洛伐克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米哈尔·巴尔泰克 向智通财经(www.thepaper.cn)表示。 巴尔泰克(前排左一)、费舍尔(前排左二)等嘉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 2024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方案文件,宣布在原有10%税率的基础上, 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35.3%的反补贴税,为期五年。中国商务部表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 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 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为斯洛伐克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巴尔泰克期待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不认 为新的'冬季战争'是正确的(注:冬季战争即苏芬战争,在1939 ...
蔡奇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快讯· 2025-07-10 18:14
会议背景与核心主张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1] - 习近平主席两年多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强调文明多样性 共通性 发展性和包容性 主张和而不同 同心同德 知所从来和对话合作[1] - 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与多国文化理念相互呼应 与联合国宪章宗旨高度契合[1] 当前国际形势与挑战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各国人民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呼声日益高涨[2] - 文明隔阂 文明冲突 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任重道远[2] 未来合作方向 - 加强发展道路多样化探索 丰富人类文明形态[2] - 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事业发展[2] - 加强各国人文往来 营造和谐共生的交流互鉴氛围[2] - 加强平台机制建设 构建多元立体的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2] 会议规模与参与方 - 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 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 - 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 文化界 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2]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来贺信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 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先后致辞[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1][3]
外交部:中方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
快讯· 2025-07-10 15:36
新闻核心观点 - 中国外文局公布第二届兰花奖评选结果 共有9位国际友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1] - 获奖者共同点是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1] - 兰花奖评选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 旨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1] 获奖情况 - 获奖者包括9位国际友人和一个机构即美国费城交响乐团[1] - 获奖者来自不同领域并从事不同工作[1] 活动意义与展望 - 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并通过交流弥合分歧[1] - 目标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彼此成就并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1]
中国—东盟外长会在吉隆坡举行
快讯· 2025-07-10 15:03
中国—东盟合作成果与未来方向 - 中国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 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行区 [1] - 中国东盟发展理念相近 诉求相通 利益相融 将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支持 [1] - 中国提出四点合作建议: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促进包容互鉴 [2][3] 经济与贸易合作 - 共同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 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3] - 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 加强互联互通与产供链合作 [3] - 打造人工智能 数字转型 清洁能源等合作亮点 [3] - 东盟—中国自贸区3 0版议定书有望年内签署 [4] 区域安全与治理 - 中方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愿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 [2] - 反对将地缘冲突引入亚洲 主张以对话解决争端 [2] - 中方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2][4] - 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共同塑造南海合作新叙事 [2][4] 人文与社会领域合作 - 将2026年定为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周年主题年 [4] - 实施《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4] - 加强教育 青少年 智库 媒体等领域交流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3][4] 各方评价与回应 - 东盟高度认可中国东盟合作成果 称其最具活力且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4] - 东盟感谢中方对其中心地位的支持 愿深化贸易 投资 数字转型等全方位合作 [4] - 期待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应对全球性挑战 [4]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开幕
大众日报· 2025-07-10 08:54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开幕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 - 论坛汇聚多国政要及学者 包括马尔代夫副总统拉提夫 柬埔寨国务大臣陈乐提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等 [1] - 知名学者安乐哲 王中江 史蒂夫·富勒等发表主旨演讲 [1] 论坛意义 - 论坛回应全球化时代文明互鉴新命题 探寻文明和合共生新路径 [2] - 通过文明多样性滋养多元现代化道路 以互鉴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挑战 [2] - 论坛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实践 [1] 核心观点 - 当前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 人类社会现代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1]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从发展 安全 文明维度寻求破解全球性难题 [1]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2] 参与方 - 中国中央及地方领导出席 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维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等 [1] - 多国驻华使节 国际组织代表及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外宾参与 [2]
朱锋:变乱交织的世界更需要文明对话
环球网· 2025-07-10 06:47
全球局势分析 - 2025年是二战结束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 但国际局势呈现80年来罕见的变乱交织特征 [1] - 俄乌冲突和中东以哈冲突持续发酵 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冲突虽停火但和解前景不明 潜在第三场战争风险加剧全球动荡 [2] - 美国政府推进"大而美"税改法案 加速"特朗普2 0"政策转型 单边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经贸秩序 [3] 全球治理挑战 - 气候变化、疫情后续影响叠加 世界脆弱性达二战以来峰值 西方制度优越论面临空前质疑 [3] - 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治理体系遭遇挑战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受到实证领域重大质疑 [3] - 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推动的全球化进程面临"再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双重压力 [3][5] 中国全球文明倡议 - 倡议包含四大核心内容: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 [6][7] - 强调文明交流超越隔阂 互鉴超越冲突 包容超越优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8] - 第78届联大通过决议设立每年6月10日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获80多国支持 [9] 倡议实施路径 - 通过机制化架构塑造国家间关系 深化人文交流消除隔阂 搭建多边对话平台 [7] - 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 加强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 防止霸权冲突和阵营对立 [10] - 推动平等有序世界多极化 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 创造和平繁荣发展前景 [10]
凝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合力——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述评
新华社· 2025-07-09 23:03
全球文明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包含四个"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倡议旨在增进文明对话交流,消弭误解隔阂,为人类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 [1]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将吸引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 [1] 文明平等与交流 - 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每年6月10日),由中国等83国提案通过 [2] -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创造了多元文明,通过交流互鉴实现共同繁荣 [2] - 中国推动中老铁路"跨国春晚"等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7] 国际合作实践 - 中国与埃及、希腊等国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如中沙红海考古、中埃孟图神庙考古等 [12][13] - 中非合作将文明互鉴列为"十大伙伴行动"之首,并发布《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概念文件》 [8][9] - 中国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实现海合会国家全覆盖 [11] 技术创新赋能 - 中国企业研发智能翻译眼镜,助力跨语言文化交流 [12] - 中国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文化"新三样"成规模出海 [11] - 科技与艺术融合项目如"上海·伦敦艺术之约"促进文明创新 [10] 多边平台建设 - 中国举办良渚论坛、世界汉学家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对话平台 [8] - 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等专业机构 [8] - 积极考虑承办2028年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论坛 [9]
尼山论什么?全球文明对话
大众日报· 2025-07-08 08:56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核心使命 - 通过对话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共存[1] - 历届主题紧密呼应全球性挑战,如第二届聚焦冲突消弭,第四届探讨生态文明[1] - 学者共识为尊重、交流、平等、互鉴是文明共存发展的方式[1] 议题设置的创新性 - 2022年活动中比较中希古典文明智慧,寻求跨文明最大公约数[2] - 孔子与托尔斯泰思想对话会体现不同文明间的共通性[2] 第十一届论坛的迫切性与主题 - 针对单边主义、地缘紧张等背景,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3] - 设置6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儒家文化等全球化热点[3] - 主旨引用费孝通理论,强调文化多样性承认与平等共存[3] 主题的深层意义与全球价值 - 揭示文明发展本质为多元协同而非单一扩张[4] - 全球现代化需各文明保持特色并吸收其他文明成果[4] - 呼应文明交流大趋势并为现代化提供路径指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