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活动启幕
新华社· 2025-07-18 08:46
活动概况 - "筑梦珠江·广州台湾交流季"暨"2025年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活动"正式启动,设立"民间交流""经贸合作""实习参访""媒体互动"四大板块,为期半年 [1] - 活动旨在为台湾青年在穗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和参访交流提供更多便利和机遇 [1] 参与机构 - 活动由广州市台办、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联合主办,广州市穗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 [2] - 各主办、协办单位负责人,广州市企业家代表以及台湾青年和学生共300余人参加 [2] 企业参与 - 玉山银行连续7年参与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活动,广州分行经理金立勋表示将为实习生提供系统培训和交流学习机会 [1] - 浦发银行和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等企业为台湾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涉及金融和法律等领域 [1] 学生反馈 - 东吴大学法律系学生林冠瑜将在广东红棉律师事务所实习,重点提升法律文件撰写、客户沟通与案例分析能力 [1] - 树德科技大学金融管理系学生刘言梁希望通过浦发银行实习深入了解大陆金融市场和就业环境 [1] 两岸交流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晓光强调两岸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应通过多元深入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台胞青年与甘肃“一见如故”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0:13
文化交流与认同 - 台胞青年任小龙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感受到两岸根脉相连的历史共鸣,对古丝绸之路文明印记产生强烈震撼[2] - 任小龙特别关注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黄金通道的异域文化风情,包括壁画线条、器物纹样等文明对话痕迹[2] - 夏令营活动以"两岸中华情 青春陇原行"为主题,营员将到访敦煌、嘉峪关等地感受古丝路魅力[5] 旅游体验与认知 - 任小龙用"惊喜连连"形容甘肃之旅,从苍茫地貌到厚重历史都刷新了对西北的认知[2] - 任小龙最向往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渴望亲眼见证壁画艺术和沙漠中的自然奇迹[4] - 两岸青年通过日常交流如共进美食等方式增进了解,消融隔阂[5] 发展经验交流 - 任小龙希望了解甘肃在基础建设、新能源及防沙治沙方面的发展经验[4] - 任小龙认为甘肃在基础建设和防沙治沙上的成就对台湾具有借鉴意义[4] - 荒漠治理成果被视为两岸可以共同探讨的未来发展命题[4]
台青大陆行:结新朋 探新知 启新程
新华社· 2025-07-08 14:30
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 第二十二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总营于7月4日至6日在广东省举办,台湾青年通过参访中国空间站模型、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感受大陆发展成就 [2] - 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如"汉字与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通过文化共鸣建立友谊 [4][5] - 台湾青年在横琴粤澳中医药科技创意体验馆参观,对中医药文化展示设计表现出浓厚兴趣 [7] 科技与产业合作潜力 - 台湾机电专业学生参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展览馆,对电路板展品产生共鸣,提及两岸在电子制造领域的合作历史并表达未来共同开发科技产品的愿望 [9] - 部分台湾青年在企业展厅观看展品后,提出希望未来在大陆就业或深造的意向 [11] 教育与人才交流 - 刚高中毕业的台湾学生首次到访大陆,在中山大学地质矿物博物馆等场馆参观后,表达来大陆求学的强烈意愿 [12] - 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合唱等形式深化两岸青年情感联结,并计划在地方分营中继续开展特色交流 [13][15]
京台青年龙舟竞渡共话友谊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5 12:31
活动概况 - 2025京台两岸大学生龙舟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市通州区举办,两岸12所高校120余名青年参与[4] - 参赛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4] - 活动地点为北京通州大光楼码头,10支队伍参与竞渡[4] 赛事细节 - 比赛场景描述:鼓点声此起彼伏,桡手呐喊奋楫,船桨翻飞如群鸟振翅,龙舟如离弦之箭[4] - 台湾辅仁大学学生蔡尚麟首次实地参与龙舟赛,此前仅通过电视学习划船技巧[4] - 中国科学院大学龙舟队获得冠军,队长贾辉强调与台湾同学的情谊比名次更重要[5] 两岸交流互动 - 两岸学生赛前相互指导技术,如北大同学教授划桨技巧[5] - 赛后两岸学生合影、互换礼物、共同出游,建立真挚友情[5] - 台北学生孙健珉形容两岸学生互动"像家人一样互相鼓励"[5] 活动意义 - 台胞之家志愿者服务队提供专业服务,让台湾学生感受温暖[6] - 志愿者张立赓认为活动体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心意相通"[6] - 主办方强调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增进两岸青年友谊[6]
昆明遇见台北:一条街 两岸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29
台湾夜市文化在昆明的落地与发展 - 台北艋舺夜市协会理事长敏敏带领60余位台湾摊主在昆明台北街开设首批台湾小吃摊位,将祖传的大肠包小肠等手艺引入当地 [1] - 昆明台北街由昆明市文旅局、五华区政府联合台商打造,全长138米,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人均消费30至40元 [2] - 台北昆明街所在的万华区是台北早期发展区域,拥有丰富古迹和美食文化,艋舺夜市是知名观光景点 [1] 台湾小吃在昆明的经营表现 - 敏敏的大肠包小肠摊位每日备货250份经常售罄,两个月内通过顾客添加微信结识100多位新朋友 [2] - 绵绵冰摊主彭钧章通过就地取材融合台湾做法降低成本并提升销量 [2] - 爱玉冰摊主杨怡琪从台湾带来的爱玉籽首批售罄后追加第二批,逐步适应当地市场 [2] 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 夜市设计融合云南书法"福"字灯笼、台湾眷村彩绘墙、电音三太子表演等文化元素 [3] - 即将推出的"台湾风狮爷遇见云南瓦猫"IP计划促进两岸文化对话 [3] - 1930年老宅改造项目将建成两岸文化展陈馆与台青创业基地 [3] 两岸人员往来数据 -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440.5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54.3% [3]
八旬台胞“回乡记”:为两岸青年交流架起“连心桥”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2:41
台胞返乡交流活动 - 台胞周香春携亲友一行32人回到浙江台州温岭市感受故乡发展变化 [1] - 参观当地企业包括爱仕达未来工厂和远景体育等 [2] - 游览山海之韵和"悬崖洞穴"咖啡馆等热门打卡地 [2] 两岸青年创业交流 - 温岭青年与台湾青年在"悬崖洞穴"咖啡馆面对面交流创业故事 [4] - 台湾青年认为大陆创业者具有创新精神擅于打破常规 [5] - 温岭台办希望通过交流活动展示大陆多元化有朝气的发展平台 [5] 两岸经贸文化联系 - 周香春多年来帮助台胞寻找大陆亲人并捎带信件特产等 [1] - 周香春近年带来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到温岭交流 [5] - 温岭台办表示大陆有良好惠台政策和宽广发展平台 [5]
“不带滤镜”的大陆终究让谁破防了?(日月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6:46
两岸交流与媒体影响 - 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通过6天5夜的大陆行,使用3台摄像机和5G直播设备向台湾年轻人展示真实的大陆现代化建设与市井生活,直播高峰时数十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创下台湾社交媒体直播纪录 [1] - "馆长"的优兔频道周流量达1100万,近200万粉丝中过半是政治参与度高的"首投族",其直播内容直接影响了20-40岁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的认知 [2] - 直播中展示的磁悬浮列车、高楼大厦、夜市美食等场景,与台湾绿营长期宣传的"落后大陆"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许多粉丝留言表示"被民进党骗了十几年" [1][2] 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 - "馆长"特意申请大陆手机号并下载当地常用APP,通过无滤镜直播方式直接驳斥了"高铁无靠背""公厕无门"等台湾绿营长期散布的谣言 [1] - 直播内容引发台湾青年对两岸现实的重新思考,有观众惊叹"上海夜景比台北101大楼还炫",显示此类内容正在重构岛内认知图景 [2][3] - 随着两岸交流深入,越来越多台湾网红开始进行跨海峡的即兴探访和真实互动,这种形式正在穿透政治隔阂 [3] 政治反应与舆论影响 - 民进党及绿营对"馆长"大陆行反应激烈,包括造谣抹黑和扣帽子等行为,但相关指控很快被网友证伪 [2] - "馆长"从早年偏绿立场转变为公开批评民进党施政无能,直击绿营司法不公、政策双标等软肋,站在岛内主流民意一边 [3] - 此类交流活动被媒体评论为正在戳穿民进党构筑十年的"心防墙",且"这个洞只会越撕越大",引发民进党当局的强烈担忧 [3]
台青走进建川博物馆聚落:抗战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20:31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在成都启动,两岸抗战将士后代、抗战史研究学者、媒体代表及台湾自媒体人等近40人参与为期8天的采访活动 [1] - 活动首站为建川博物馆聚落,该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已建成33个主题陈列馆、广场和展览 [1] - 采访团将前往四川自贡、宜宾及重庆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挖掘和宣扬中华民族抗战精神 [5] 建川博物馆聚落 -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 [1] - 馆内设有抗日战争、红军长征、抗震救灾、改革开放等主题展馆 [1] - 日本侵华罪行馆通过文物和图文史料展示侵华日军罪行 [2] - 川军抗战馆展示"死"字旗故事,讲述川军誓死报国的历史 [2][5] 台湾青年参访感受 - 台湾学生廖妤轩参观后表示希望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了解真实历史 [1] - 廖妤轩在大陆接触到大量原始历史资料,对祖国历史认知更加全面 [2] - 台湾青年廖家兴认为抗战是两岸共同记忆,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铭记 [5] - 廖家兴希望通过自身经历让台湾年轻人了解真实的大陆 [5]
王英津:“拆桥断流”只会损害台湾民众福祉
环球网· 2025-06-18 07:15
海峡论坛大会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主题为"扩大民间交流 深化融合发展" 邀请台湾各界人士逾7000人参会 [1]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出席 强调在两岸情势不确定时更需保持理性与冷静 以交流促进了解 [1] - 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交流互动 与论坛促进融合的宗旨形成鲜明对比 [1] 两岸旅游交流受阻 - 台"观光署"拒绝大陆人员入岛举办"2025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 导致该旅展首次因非疫情因素中断 [1] - 台北夏季旅展自2018年设立大陆展区以来 一直是两岸旅游交流的重要平台 [1] - 大陆参展商缺席将影响两岸旅游资源展示 减少业界交流合作机会 阻碍旅游项目洽谈与推广 [1] - 旅展中断可能导致大陆游客赴台意愿下降 影响台湾旅游业及酒店 餐饮 交通等相关产业 [1] 科技产业合作受限 - 台"国际贸易署"将华为 中芯国际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 [2] - 此举切断了台湾与这两家全球科技重要企业在研发 技术交流 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 [2] - 台湾科技企业失去与大陆优秀企业合作机会 限制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 [2] - 华为和中芯国际在台有众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黑名单将导致订单减少 生产经营困难 [2] 两岸交流全面受阻 - 民进党当局拒不解除赴大陆旅游的"禁团令" 阻碍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 [3] - 将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大陆理工科名校列入禁止交流清单 不承认暨南大学等3所高校学历 [3] - 提出研修10项法案 12项法规命令及近百项措施计划 企图全面阻断两岸交流合作 [3] - 这些措施增加了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的成本和风险 许多民间交流活动被迫取消或搁置 [3] 两岸政策对比 - 大陆始终秉持开放积极态度 民进党当局采取封闭阻挠政策 [4] - 两岸博弈实质是"反独促统"与"谋独拒统"的较量 [4] - 民进党当局将两岸经济 文化 社会交流"泛政治化" 诬称"大陆用经济捆绑台湾" [4]
谁把馆长从台湾推向大陆
经济观察报· 2025-06-16 18:36
馆长大陆之行 - 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于6月10日至15日造访上海和杭州,全程直播引发两岸网络热议,视频观看次数达1600万至2000万次 [2] - 6月12日汪小菲在上海宴请馆长的"吃播"吸引45万网民围观,创台湾网红直播新纪录 [2] - 馆长在政治立场上从绿营支持者转变为反对者,经营"成吉思汗健身俱乐部"和服饰品牌"恶名昭彰" [2] 绿营反应 - 绿营对馆长大陆行表现出矛盾心态,既不喜欢又不得不讨论,政论节目被迫分析其言行 [4][5] - 民众党副秘书长许甫指出绿营名嘴"不能不骂但更不能不蹭"馆长的热度 [6] 馆长观点转变 - 馆长将赖清德视为敌人,因赖清德抓捕柯文哲并将大陆定性为敌对势力 [9][10] - 结束大陆行后,馆长公开表示"民进党是骗子",认为两岸人民是同胞,大陆最美的风景是人 [6][11] - 馆长呼吁台湾民众来大陆交流,预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强大国家 [6] 未来计划 - 馆长表示若再次造访大陆想去深圳,但近期需在台湾处理对抗民进党发起的罢免活动 [7] 其他台湾人士 - 文章提及另一台湾人士张立齐被赖清德当局"丢弃"在大陆,成为两岸"黑户"的特殊情况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