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icon
搜索文档
折戟A股、重启港股IPO,中润光能由盈转亏背后的多重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3-25 20:23
上市进程与估值变化 - 公司于2023年5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申请 拟募集资金40亿元 其中20亿元用于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4] - 因二级市场估值下行 公司预计发行估值从400亿元调整至230亿元 募资金额从40亿元骤降至23亿元 其中补充流动资金规模从20亿元锐减至3亿元[6]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15日成功过会 但2024年6月28日因保荐人撤回上市发行而折戟A股 后于2025年3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3][8] 股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 公司实控人为龙大强、孟丽叶夫妇 合计持有50.64%投票权 董事会5名执行董事中有3名存在亲属关系(龙大强、孟丽叶及孟丽叶弟弟孟百顺)[9] - 龙大强和孟百顺曾因诉讼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龙大强2019年12月列入、2021年7月移出 孟百顺2019年3月列入、2020年9月移出) 原因为他人担保[10] - 公司曾存在财务内控问题 包括2020年及2021年共计2000万元转贷(2022年末已偿还)以及2020-2022年与子公司间不规范票据使用行为[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和113.20亿元 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45.7%[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34亿元、16.81亿元和-13.63亿元 2024年由盈转亏[12] - 光伏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从92.5%降至81.1% 组件业务收入从9.38亿元增至21.22亿元 但业务结构仍较单一[12][20] 产品与技术转型 - 单晶电池片平均售价持续下降:2022年0.9945元/W、2023年0.6391元/W、2024年0.3205元/W[13][15] - N型电池片销量占比从2023年15.9%升至2024年54.4% 超过P型电池片(45.5%) 多晶电池片占比降至0.2%[17] - 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单晶电池片生产设施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4%和89.3%[18] 存货与流动性风险 - 存货从2024年12月末24.03亿元增至2025年1月末29.24亿元 一个月内增加5.21亿元[22] - 流动负债净额持续为负:2022-2024年分别为-3.07亿元、-27.58亿元和-27.74亿元[23] - 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22年79.1%、2023年80.5%、2024年83.7%[23] 客户与供应链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52.9%降至37.2%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1.2%降至14.3%[21]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情况(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既是第一大客户又是硅片供应商)[22] - 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从41.5天增至55天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13.5天增至19.9天[24] 海外扩张与行业环境 - 海外收入占比从11.5%升至32.9% 2024年海外收入37.23亿元[18] - 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设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 一期预计2026年完工[18]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战及技术迭代冲击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3][14]
中润光能:夫妻套现11亿,IPO“卷土重来”
IPO日报· 2025-03-23 19:27
公司概况 - 中润光能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达18.3%,同时提供光伏组件以扩大产业链影响力 [7] - 公司业务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全球十大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 [7] - 2024年公司光伏电池对外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专业制造商)和第二(综合制造商),市占率分别为18.3%和14.6%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113.20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45.68% [9][10] - 同期净利润从8.34亿元、16.81亿元转为亏损13.63亿元,毛利率从13.64%降至-10.08% [9][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6.91亿元(2023年)骤降至9.41亿元(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3.7% [11] 行业与竞争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电池片价格从2022年0.99元/W暴跌至2024年0.32元/W [13] - 下游组件厂商自建电池片产能趋势明显,公司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仍高达81.1%(2024年) [14] - 32.8%产能为P型电池片,落后于行业向N型技术转型的趋势 [14] 研发与治理 - 研发投入占比从3%(2022-2023年)降至2.6%(2024年),低于行业平均3.5%,研发团队规模缩减43.6% [15] - 实控人曾违规占用资金超18亿元,上市前套现11亿元,关联交易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16] - 公司历史上多次因环保违规、未经审批投建项目被处罚,内控漏洞显著 [16] 市场动态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通过深交所创业板过会,但因保荐机构撤回转战港股 [2][4]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隆基绿能预测未来2-3年过半制造商可能退出市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