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技术迭代

搜索文档
光伏巨头突发!高瓴HHLR,拟减持!
券商中国· 2025-06-06 23:46
股东减持与持股变动 - 第二大股东HHLR管理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3789万股(占总股本0.5%)[1][3] - 减持后HHLR持股比例可能降至5%以下(当前持股5.5%),若低于5%则后续减持无需公告[3] - HHLR于2020年12月以70元/股价格受让6%股份(2.26亿股),总对价158.41亿元[3] - 经过分红送转后HHLR持股增至4.44亿股,2023年因转融通出借持股比例降至4.98%(3.78亿股)[4] - HHLR去年4月承诺回购减持股份并于二季度增持至5.5%(4.16亿股),目前投资仍浮亏[4]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当前市值1097亿元,仅为巅峰期5500亿元的20%[2][5]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7.89%,6月6日收盘价14.47元/股[5] - 5月27日人事变动公告后股价单日大跌3.67%[5]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专注研发工作[2][5] - 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5] - 公司或将全力押注BC技术路线,预计2025年为产能爬坡年,2026年显现效果[7]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业绩巨亏86.18亿元(近十年首亏),毛利率7.44%(同比降超10个百分点)[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4亿元,扣非亏损20亿元(较去年同期23亿元亏损收窄)[6] - 连续六个季度亏损(2023年Q4至2025年Q1)[6] - 亏损主因:行业供需失衡、PERC/TOPCon产品价格与毛利率下滑、BC产品占比低[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光伏行业处于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周期[6] - 创始人曾预测未来两三年超半数企业将被淘汰[6]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保持增长但供需矛盾突出[6]
时创能源: 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3 18:3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大幅下滑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93%至7.11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9亿元 同比下降466.85% [17][27] - 光伏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产能出清和技术快速迭代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主要产品电池片价格与销量双双下降 [17][30]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2.17%至2.31亿元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2.57% [27][3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11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58.93%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为6.50亿元 同比下降62.13% [17][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9亿元 同比下降466.8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6.62亿元 同比下降585.83% [17][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88亿元 同比下降118.47% [17][27] - 总资产49.3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4.25% 主要因4GW项目设备转固及代建厂房使用权资产增加 [17][27][28] - 基本每股收益为负1.63元 同比下降446.81% [27] 经营状况 - 光伏湿制程辅助品保持稳定市占率龙头地位 整体出货量增长但销售单价持续下跌导致收入和毛利下降 [17] - 基于谨慎性原则对PERC生产线相应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7][27] - 货币资金5.04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52.78% 主要因收入减少及4GW项目设备购买增加 [28] - 短期借款4.49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1.08% 主要因流动资金贷款增加 [28] - 应付账款5.0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21.94% [28] 2025年规划 - 计划申请不超过21.38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用于满足公司及子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15] - 拟为参股公司上海鑫通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宁波尤利卡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 [15] - 2025年度财务预算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增长 通过工艺优化和产能提升降低电池制造成本 控制整体成本费用较2024年度降低 [34] 公司治理 - 拟续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5年度审计机构 [1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因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1530.61万元 [11]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9次会议 审议54项议案 [18] - 公司已建立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 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无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 [21][24]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处于持续深度调整、产能出清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周期中 行业竞争加剧 [17] -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 电池片价格持续下降 [17][30] - 行业技术快速迭代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产品竞争力 [17][31]
光伏裁员,先拿哪些岗位“开刀”?
钛媒体APP· 2025-05-07 16:50
行业整体状况 - 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严重困境,四大主材主流产品价格跌幅均超过29%,叠加美国关税壁垒冲击,近半数A股光伏上市公司陷入亏损[2] - 行业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员工变动与经营业绩高度相关,ST聆达裁员幅度达86.67%,ST泉为裁员51.99%,多家公司裁员比例超过40%[2] - 光伏主材企业员工普遍下降,而逆变器企业员工普遍增长,辅材和设备企业存在分化[4] 龙头企业表现 - 晶科能源和隆基绿能裁员比例分别为41.07%和49.57%,二者分别为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头两名,但2024年营收均下降超20%[3]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107.51亿转为2024年亏损86.18亿,晶科能源净利润暴跌98.67%至9893万[3] - 通威股份裁员比例仅1.21%,员工总数超5.5万人,反超隆基和晶科[3] - 阳光电源是TOP10中唯一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员工总数同比增长26.3%[3] 人员结构调整 - 隆基绿能生产人员减少53.33%,职能人员减少53.6%,技术人员减少42.8%,销售人员增加22.56%[5] - 隆基人员结构变化明显,生产人员占比降至60%以下,技术人员占比增至25.86%,高学历员工占比提升[5] - 裁员带来成本节约,隆基直接人工成本减少7.16%,薪酬支出下降33.53%,管理费用下降30.22%[6] - 研发费用同比降低20.48%,与2023年研发费用飙升78.08%形成鲜明对比[6] 经营与成本压力 - 隆基2024年营收下降36.23%,高于成本降幅27.79%,毛利率降至7.44%,硅片业务毛利率为-14.31%[6] - 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减产停产,前期大幅扩产导致产能远超实际需求[4] - 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业绩环比回暖,但行业仍高度承压[9] 国际化与境外员工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东南亚四国产能,部分工厂关闭或转战他国[9] - 阳光电源海外员工1774人,同比增长16.86%,但增速较2023年的58.1%有所下降[10] - 企业可能转向中东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布局,境外员工变化有待观察[10] - 天合光能等公司在美国进行股权置换等操作以应对政策风险[10]
折戟A股、重启港股IPO,中润光能由盈转亏背后的多重隐患
搜狐财经· 2025-03-25 20:23
上市进程与估值变化 - 公司于2023年5月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申请 拟募集资金40亿元 其中20亿元用于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4] - 因二级市场估值下行 公司预计发行估值从400亿元调整至230亿元 募资金额从40亿元骤降至23亿元 其中补充流动资金规模从20亿元锐减至3亿元[6] - 公司曾于2023年12月15日成功过会 但2024年6月28日因保荐人撤回上市发行而折戟A股 后于2025年3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3][8] 股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 公司实控人为龙大强、孟丽叶夫妇 合计持有50.64%投票权 董事会5名执行董事中有3名存在亲属关系(龙大强、孟丽叶及孟丽叶弟弟孟百顺)[9] - 龙大强和孟百顺曾因诉讼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龙大强2019年12月列入、2021年7月移出 孟百顺2019年3月列入、2020年9月移出) 原因为他人担保[10] - 公司曾存在财务内控问题 包括2020年及2021年共计2000万元转贷(2022年末已偿还)以及2020-2022年与子公司间不规范票据使用行为[8]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5.17亿元、208.38亿元和113.20亿元 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45.7%[1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34亿元、16.81亿元和-13.63亿元 2024年由盈转亏[12] - 光伏电池片业务收入占比从92.5%降至81.1% 组件业务收入从9.38亿元增至21.22亿元 但业务结构仍较单一[12][20] 产品与技术转型 - 单晶电池片平均售价持续下降:2022年0.9945元/W、2023年0.6391元/W、2024年0.3205元/W[13][15] - N型电池片销量占比从2023年15.9%升至2024年54.4% 超过P型电池片(45.5%) 多晶电池片占比降至0.2%[17] - 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单晶电池片生产设施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5%、94%和89.3%[18] 存货与流动性风险 - 存货从2024年12月末24.03亿元增至2025年1月末29.24亿元 一个月内增加5.21亿元[22] - 流动负债净额持续为负:2022-2024年分别为-3.07亿元、-27.58亿元和-27.74亿元[23] - 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22年79.1%、2023年80.5%、2024年83.7%[23] 客户与供应链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52.9%降至37.2%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1.2%降至14.3%[21] - 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情况(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既是第一大客户又是硅片供应商)[22] - 应收票据周转天数从41.5天增至55天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13.5天增至19.9天[24] 海外扩张与行业环境 - 海外收入占比从11.5%升至32.9% 2024年海外收入37.23亿元[18] - 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设光伏电池片生产基地 一期预计2026年完工[18]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战及技术迭代冲击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