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极化
搜索文档
新闻分析丨“阅兵秀”遭遇全国抗议折射美国巨大裂痕
新华社· 2025-06-16 07:49
美国阅兵与抗议活动 - 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阅兵式在华盛顿举行,这是自1991年以来首次阅兵,出动坦克、战机和6000多名官兵[1] - 同日全美50个州爆发约2000场抗议活动,数百万人参与,口号涉及移民、卫生、教育等政策不满[1] - 阅兵与抗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美国政治和社会巨大裂痕,《纽约时报》形容为"分屏式对抗"[1] 特朗普政府政策争议 - 特朗普政府被指利用军队提升形象推进政治目标,《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引发民众担忧[2] - 联邦执法机构在洛杉矶县展开非法移民执法行动引发冲突,特朗普首次未经州长请求调动国民警卫队[2] - 国民警卫队与警方同民众冲突酿成骚乱,蔓延至其他移民聚集城市并引发全美抗议[2] 美国社会分裂加剧 - 洛杉矶骚乱体现两党和民众在制度观念、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深层分裂,《卫报》评论称这是政治极化的表现[2] - 从洛杉矶骚乱到阅兵日抗议,民众对白宫行政权力的意见分歧加剧,《新闻周刊》指出凸显对民主制度的担忧[3] - 美联社评论称阅兵与抗议划出"美国鲜明的断层线",华盛顿成为展示美式民主混乱的窗口[3] 历史背景与政治动机 - 美国历史上阅兵多发生在军事成果明确、国内团结时刻,如1991年海湾战争后[1] - 此次阅兵未能凝聚民心反而加剧撕裂,舆论认为阅兵是特朗普79岁生日的"权力秀"[1] - 白宫坚称阅兵日期是巧合,但抗议活动持续多日显示社会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深度分歧[1][2]
为什么美国现在只敢用贸易战、关税战这些经济方式与中国对抗?
搜狐财经· 2025-05-08 18:03
经济结构与相互依存关系 - 美国消费主义盛行 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全球占比长期维持在30%左右 远高于中国和日本 [2] -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启去工业化进程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从1991年的17%降至2023年的10.2% [2] - 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美国不得不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2] 政治与选民因素 - 美国政治环境呈现高度党派对立和极化现象 特朗普通过打"中国牌"吸引选民 [3] - 特朗普试图展示强硬对华姿态以巩固政治支持基础 争取铁锈带等地区选民 [3] - 该策略转移国内民众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 将矛盾焦点集中在中国 [3]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 美国深知直接军事对抗会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需遵循国际规则避免被孤立 [4] - 贸易争端和关税调整在国际规则框架内具有操作空间 可借助WTO等组织博弈 [4] - 美国更倾向选择贸易战等"温和"手段而非军事对抗 [4] 军事战略与潜在代价 - 美国军事力量全球占优 但直接对抗可能引发中国强硬回应导致冲突升级 [5] - 军事冲突可能造成双方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5] - 美国权衡利弊后更倾向运用经济手段而非军事对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