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

搜索文档
整理:特朗普过去24小时都忙了什么?(2025-06-23)
快讯· 2025-06-23 19:36
2. 被曝早已决定对伊朗动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数日 前已基本决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却授意幕僚向媒体宣称"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动武",以此误导伊 朗、掩盖真实计划。 3. 质疑伊朗为何不政权更迭——美国总统特朗普:使用"政权更迭"这个词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但如果 伊朗现政权无法"让伊朗再次伟大",那为什么不进行政权更迭?此前,包括美国防部长在内的多位高级 官员表示,美国此次行动无关"政权更迭"。 金十数据整理:特朗普过去24小时都忙了什么?(2025-06-23) 5. 遭议员抨击袭击伊朗违宪——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马西(Thomas Massie)称,美国总统特朗普 授权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决定违宪,他警告称,共和党明年可能会因这一举动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美司 法部则表示,特朗普对伊朗动武属宪法授权,若冲突持续或需国会批准。 1. 称伊朗核设施遭重大损害——美国总统特朗普:伊朗所有核设施均遭受重大损害。"消灭"这个词很准 确。伊朗核设施遭受的最大破坏发生在地下深处。 6. 打击伊朗或令支持阵营分裂——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打击伊朗三处核设施后,其"MAGA"("让美国 ...
特朗普和“MAGA阵营代表”隔空吵架
快讯· 2025-06-23 15:19
美国突然空袭伊朗三处核设施后,自称属于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支持者阵营的联邦众 议员托马斯.梅西22日谴责特朗普绕过国会授权、军事介入中东地区冲突,暗示此举违背竞选承诺、不 符合"美国优先"。特朗普回应说:梅西不属于MAGA阵营,MAGA不想要他。(新华社) ...
特朗普“坚定盟友”批其轰炸伊朗核设施决定:这不是我们的战斗,和平才是答案
环球网· 2025-06-23 13:19
政治立场分歧 - 佐治亚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批评特朗普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决定,称"这不是我们的战斗,和平才是答案" [1][3] - 格林的言论凸显特朗普核心支持阵营"MAGA"的内部分歧,部分人支持总统,部分人对美国卷入冲突表示怀疑 [3] 军事行动与反应 - 特朗普证实美军成功打击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 [3] - 伊朗强烈谴责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野蛮军事侵略",总统佩泽希齐扬称将作出回应 [3] 国内批评与风险 - 《纽约时报》称特朗普下令空袭伊朗核设施是一场"豪赌",赌美国能应对伊朗对4万名美军的打击报复 [4] -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批评特朗普未寻求国会授权,将美国置于中东战争风险中 [4] - 共和党籍众议员托马斯·梅西批评特朗普下令空袭"违反宪法" [4] - 共和党策略师莎拉·朗韦尔称空袭将被特朗普大部分支持者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4]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 2025-06-10 12:38
特朗普政治与MAGA运动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外政策偏离美国常规程度远超第一任期 具有前所未有的断裂性 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1] - 特朗普政治成功源于动员历史上声音低弱 政治影响力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群体 形成"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 [1] - MAGA人群主要由工薪阶层 农村居民构成 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 集中在城市外郊 小城镇和"锈带" 具有高度基督教认同 [3] - 该群体深怀爱国主义和本土主义情感 排斥都市精英及其文化多元主义价值 生活方式脱节于经济全球化和族裔多样化潮流 [3] 历史MAGA群类的特征 - 历史MAGA群类注重实际和本土偏向 关注切近事物 态度易受直觉和情感驱动 不擅长抽象原则和复杂知识 [9] - 该群体对"自由""自我依赖"和平等价值习惯性崇奉 加重对精英不信任 构造"他我之辨"方式粗疏武断 [9] - 在国际意识方面 该群体对海外世界不感兴趣 有美国例外论意识 相信美国国际行为道德纯洁性 [10] - 善恶二元对立是其自发思维模式 当提供直接理由时会快速认定国际敌人 包括此前非敌人对象 [10] 孤立主义传统与政策影响 - MAGA人群与杰克逊传统 19世纪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优先主义者"等历史孤立主义思潮有渊源 [4] - 该群体战争态度复杂 初始阶段易生应激性战争热情 但持久战争疲累会明显降低其战争意愿 [12] -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等历史案例显示 挫折导致的国际回退情绪在该群体中反应更快更强 [13] - 2024年皮尤调查显示 83%美国人认为国内政策应优先于对外政策 共和党人支持乌克兰意愿(13%)远低于民主党人(42%) [28] 当前政策动向与趋势 - 特朗普政府人事任命高度非常规 严重排挤传统外交政策精英 由MAGA效忠派主导 [31] - 当前政策如对俄乌战争"和平"倡议 施压盟友承担更多国防负担 提高关税等 具有强烈孤立主义意味 [32] - 反"深层国家"冲动下 拆毁"国家安全国家"基础组织设施的工程已启动 可能损害美国实施"体系性对抗"能力 [33] - 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调查显示 认为美国应"积极介入世界事务"的共和党支持者从2018年70%降至2023年47% [29] 社交媒体与民意变化 - 社交媒体赋予历史MAGA群体发声 集结手段 使其从"沉默大多数"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5]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如布塞维茨 波索比克 塔克等 强化了民粹主义 本土主义 反智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正相关性 [26] - 社交媒体常见"搞关税别派部队""底特律都烂了干吗还支持台湾"等声音 显示MAGA群体关切更偏向贸易保护而非地缘政治 [30]
特朗普与马斯克闹翻 硅谷为何缄默?
新华社· 2025-06-09 18:21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 -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关系密切,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商业合作 [1][2] - 特朗普政府政策使硅谷企业大幅受益,多数企业选择支持特朗普以获取有利经营环境 [2][3] - 硅谷企业通过深度联系影响联邦政府在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和国防等领域的政策 [2] 硅谷企业的商业动态 - 美国稳定币发行商瑟克尔互联网集团在纽交所上市,股价暴涨200% [2] - 人工智能企业Anthropic推出专为国家安全客户定制的新模型"克劳德政府" [2] - 国防科技初创企业安杜里尔公司最新一轮融资筹款25亿美元 [2] - 帕兰蒂尔公司获得五角大楼数亿美元合同 [3] - 特朗普5月中东之行促成美国人工智能企业签下大单 [3] 硅谷企业高管的动向 - 优步前高管埃米尔·迈克尔入职五角大楼高层 [3] - 科技投资人戴维·萨克斯出任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负责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事务 [3] - 亿万富翁彼得·蒂尔因加注华盛顿而收益颇丰,旗下公司获得政府合同 [3] 硅谷企业对特朗普与马斯克争端的态度 - 多数硅谷企业对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争端保持沉默,认为对行业影响有限 [3][4] - 部分硅谷大佬尝试与马斯克拉开距离,认为其影响力衰退 [3] - 硅谷企业与特朗普政府在签证、科研经费和关税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3] 硅谷企业的长期策略 - 硅谷企业认为当前非选举周期,保持沉默是安全策略 [4] - 部分人士呼吁硅谷脱离特朗普政府,认为支持者无法实现长期利益 [4]
某白宫官员:马斯克如今在特朗普政府中几乎找不到同情者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06 23:39
特朗普与马斯克冲突事件 - 特朗普首次公开表达对马斯克不满,两人关系从盟友转为对手 [6] - 冲突导火索包括NASA人事任命分歧和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取消 [4][11] - 马斯克提议成立新政党并呼吁弹劾特朗普 [6][19] 商业影响 - 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14%,市值蒸发1524亿美元 [8][24] - SpaceX面临政府合同取消风险,涉及NASA载人航天等数十亿美元项目 [23][31] - 特斯拉自动驾驶业务受挫,需联邦监管变革但遭遇阻力 [28][29] 政府合作与监管 - SpaceX与美国政府签订数百亿美元合同,涉及国家安全载荷发射等 [31] - 特斯拉依赖碳排放额度销售获利,政策变动影响收入 [29] - 自动驾驶法规不统一制约特斯拉技术落地 [28] 政治博弈 - 马斯克反对特朗普关键法案,称其将增加2.5万亿美元赤字 [33] - 马斯克曾为特朗普竞选捐赠2.5亿美元 [34] - 冲突可能影响共和党中期选举选情 [35] 行业动态 - 特斯拉计划在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29] - SpaceX的Starlink卫星网络拥有超过7500颗互联网卫星 [31] - 加州尾气排放标准制定权被取消影响电动汽车投资 [29]
公开批评后,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分手
第一财经· 2025-05-29 23:13
马斯克辞去政府职务 - 马斯克宣布辞去特朗普政府"高级政府顾问"职位,结束作为"特殊政府雇员"的任期 [2] -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表示将重新专注于企业运营,减少政治工作量 [3][5] - 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期间,联邦文职人员削减12%(约26万人) [2] 马斯克与特朗普政策分歧 - 马斯克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又大又美法案",认为该法案增加联邦赤字3.8万亿美元 [7][8] - 马斯克表示法案与政府效率部削减开支的目标背道而驰 [7] - 特朗普回应称法案在参议院审议时会有修改 [8] 特斯拉业绩下滑 - 特斯拉一季度销售额两位数下滑,利润下降71%至4.09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3.9亿美元) [10] - 自马斯克出任政府顾问以来,特斯拉市值蒸发约四分之一 [10] - 马斯克表示将重新管理公司,SpaceX所在小镇投票决定成为"星际基地"城市 [6][10] 马斯克未来计划 - 马斯克表示有"疯狂的紧迫感",将把更多时间投入SpaceX和特斯拉 [9][11] - 计划改进联邦官僚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而非继续裁员 [11] - 马斯克称SpaceX需要"超级硬核"文化以实现火星计划 [11] 法律诉讼进展 - 14个州起诉马斯克和政府效率部,指控其违反宪法 [13] - 法院裁定诉讼可以继续推进,认为DOGE可能越权 [14] - 各州总检察长表示将继续追究DOGE的违宪行为 [15]
批评“哪有又大又美的法案”后,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分手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06
马斯克辞去政府职务 - 马斯克宣布辞去特朗普政府"高级政府顾问"职位 结束5月31日到期的特殊政府雇员资格 [1] - 离职声明中提到将继续关注政府效率部使命 但未提及具体后续计划 [1] - 离职前与特朗普政府在"又大又美法案"上存在政策分歧 批评该法案增加3.8万亿美元赤字 [4][5] 政府效率部(DOGE)改革成效 - DOGE在马斯克领导下削减26万联邦文职人员 占总数230万的12% 通过解雇/买断/提前退休等方式实现 [2] - 改革过程中与国务卿/财政部长等内阁成员多次发生争执 [2] - 马斯克计划将DOGE后续工作转向改进联邦计算机系统 而非继续裁员 [7] 特斯拉经营状况 - 特斯拉2024年Q1销售额同比两位数下滑 利润暴跌71%至4.09亿美元(去年同期13.9亿美元) [6] - 公司市值自马斯克加入政府以来蒸发约25% [6] - 马斯克表示将重新聚焦企业运营 减少政治投入 [2] SpaceX发展动态 - 马斯克在SpaceX活动中穿着"占领火星"T恤 未佩戴MAGA标志性帽子 [6] - 强调SpaceX需要"超级硬核"工作文化以实现火星计划 [7] - 得州Starbase地区正式成为城市 与SpaceX基地发展相关 [6] 法律诉讼进展 - 14个州联合起诉马斯克/DOGE/特朗普 指控其违宪行使行政权力 [8] - 法院裁定诉讼可继续推进 认为DOGE可能越权访问私人数据 [8] - 各州指控马斯克作为非参议院确认官员 无权实施联邦改革 [9]
海外市场专题: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研究
财信证券· 2025-05-21 12:48
执政环境 - 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基本完成“三权合一”,以312张选举人票击败哈里斯的226票,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中3人为特朗普上一任期任命[8][9] - 特朗普本轮内阁提名及组建提速,将政治忠诚度放首位,“政治素人”占比高,团队与特朗普政治理念趋同,对华强硬派增加[16][18][19] - 特朗普胜选得益于MAGA群体及对民主党失望倒戈的选民,二者核心诉求为经济安全优先和政策务实导向[21][22] 政策内涵 - 产业结构层面引导制造业回归,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但就业和FDI流入有改善[30] - 经济层面需财政减负,2024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赤字率6.4%,政府债务达36.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22%[35][36] - 社会治理层面重塑意识形态,美国贫富差距大,白人占比从1990年的75.6%下滑至2020年的57.8%,特朗普将强化“美国优先”与“本土白人至上”原则[41] 政策举措 - 关税政策方面,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全球基准税率10%,对部分经济体征20%及以上关税,后续加征幅度有望见顶放缓[51][56] - 移民政策呈现“进度快、范围广、力度大”特点,如废除“出生公民权”、开展抓捕行动、推出“金卡计划”,但部分面临司法挑战[65][66] - 税改政策预计延长TCJA法案,进一步减免居民及企业税收,方案或在年中至三季度出台[73][74] - 科技产业政策或有财政补贴政策调整、投资限制政策、技术垄断制裁和放松国内科技监管等发力点[79] 投资建议 - 关注扩内需相关领域,回避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关注农业、旅游业、食品饮料等板块[87] - 关注自主可控领域,如芯片制造产业链、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等[3] - 债市保留一定久期,后续收益率曲线有望陡峭化[3]
突发!特勤局出动,涉及特朗普!
券商中国· 2025-05-16 12:19
政治争议事件 - 美国国土安全部和特勤局正在调查前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在Instagram发布的贝壳图片,图片显示数字"8647",其中"86"被解读为俚语"除掉" [1] - 特朗普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指控科米"叫嚣谋杀"特朗普,科米随后删除帖子并解释未意识到数字与暴力的关联 [1][2] - 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公开称科米"呼吁暗杀特朗普",特勤局发言人表示正严肃调查所有潜在威胁 [1][2] 政府机构反应 - 特勤局强调对保护对象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但拒绝透露具体情报细节 [1][2] - 联邦调查局表示已与国家安全局协调,将全力配合特勤局的调查工作 [2] - 白宫副幕僚长泰勒·布多维奇称科米的言论"令人担忧",并指出其发布时间恰逢特朗普出访中东 [3] 政治人物表态 - 共和党众议员蒂姆·伯切特要求逮捕科米 [4] - 特朗普本人此前曾质疑特勤局和联邦调查局对暗杀企图调查的透明度,暗示可能公开更多信息 [4][5] 社会舆论影响 - 事件引发MAGA支持者强烈反应,社交媒体出现"民主党政治暴力"的指控,强化了对"深层政府"的质疑和保守派的危机感 [2] - 争议涉及特朗普运动的核心叙事,包括对体制的不满和认为自由主义暴力威胁被低估的观点 [2] (注:文档6-7为无关内容已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