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政
搜索文档
'BETTER DEAL': Trump's UK visit brings new trade deal speculation
Youtube· 2025-09-18 00:00
美英贸易关系 - 美国总统对重新谈判美英贸易协定持开放态度,认为现有协议是伟大的,但愿意帮助英国进行微调[1] - 英国方面希望从现有的贸易协议中获得更多利益,特别是在钢铁关税方面寻求美方让步[4] - 美国公司近期宣布了对英国的大量投资,同时英国公司如GSK也宣布了对美国300亿美元的重大投资,显示两国投资关系的巨大规模[3] 行业投资与政策 - 英国被视为AI及其他新技术领域全球竞争中的意愿合作伙伴,其监管环境对AI公司具有吸引力[10][11] - 英国在能源政策上正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但存在不稳定性问题[9] - 核能被视作风能和太阳能不稳定的补充能源,新的核能技术将用于支持AI基础设施等巨大电力需求[7][9] 商业环境评估 - 美国贸易谈判团队认为英国已获得其谈判贸易集团中最好的协议,略优于几周后与欧盟达成的协议[5] - 英国在AI领域采取类似美国的“风险承担”方式,鼓励尝试,与欧盟相比被视为更适合进行高风险、大资本投入的商业环境[11] - 大多数英国出口商预期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维持现有贸易条件,对重新谈判结果不抱过高期望[6]
冯德莱恩麻烦大了!美俄峰会被踢出局,中方禁令精准反制欧洲银行
搜狐财经· 2025-08-21 17:23
美欧贸易协议 - 欧盟为降低美国关税至15% 承诺未来三年进口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并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 总金额达1.35万亿美元[6] - 英国获得10%关税率 比欧盟低5个百分点 引发欧盟不满[6] - 美国农产品享受零关税进入欧盟 而法国葡萄酒和奶酪仍需支付15%关税 钢铝关税保持50%水平[8] 欧盟内部产业影响 - 德国工业联合会批评15%关税是"对欧洲生产者的侮辱"并质疑决策能力[6] - 法国农业部长称协议"本质不平衡" 美国低价农产品冲击本土农业导致农民抗议[16] - 芯片和制药等关键领域可能面临进一步加税[8] 地缘政治博弈 - 美俄峰会讨论俄乌冲突时欧盟被排除在外 尽管冲突导致欧洲承受能源危机和难民问题[10] - 中国对立陶宛乌尔博银行和马诺银行实施交易禁令 切断其中东欧基建融资资金链[12] - 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陷入"施压"与"合作"两难境地 中美双方均不满其立场[14] 欧盟内部分歧 - 德国和意大利支持协议 法国/匈牙利/荷兰强烈反对认为损害欧洲产业利益[16] - 西班牙默许加泰罗尼亚访华并公开表示"出路在中国"[17] - 北欧国家重视与美国安全合作 南欧国家依赖中国经贸往来 政策偏向引发南欧不满[17] 能源与产业政策 - 绿色新政强制2035年禁售燃油车 导致巴斯夫/道达尔等企业将投资转向北美[19] - 欧盟制造业PMI因产业转移跌破荣枯线[19] - 允许乌克兰低价粮食倾销东欧 导致波兰小麦价格暴跌[19]
中美俄幡然醒悟!原来真正吸血的是欧洲人,如今他们终于要还债了
搜狐财经· 2025-07-23 20:57
欧洲经济依赖模式 - 欧洲高福利生活依赖外部国家资源输入 中美俄三国是主要被依赖对象 [1] - 15世纪后欧洲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全球财富实现崛起 北美非洲亚洲美洲均受影响 [3] - 福利体系三大支柱为廉价能源 外部安全和低成本商品 当前三大支柱均出现崩塌 [26] 能源依赖危机 - 俄乌冲突前欧洲45%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 2025年该比例被强制降至15% [9] - 能源断供导致德国电价翻倍 法国工业用电成本上升70% 西班牙进入能源配给 [9] - 欧洲工业巨头因能源成本飙升丧失国际竞争力 民众取暖费用暴涨引发社会矛盾 [15] 军事安全困境 - 欧洲若自主承担安全防务需新增30万军力 年增2500亿欧元支出 [7] - 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 威胁退出北约并对欧加征关税 [17][19] - 欧洲国防体系长期依赖美国庇护 自主防御能力严重不足 [19] 制造业空心化 - 欧洲本土部件价格是中国货3.5倍 交货周期长4周 [11] - 欧盟75%光伏组件依赖中国或东南亚(中企主导)生产 [11] - 汽车工业核心电池技术 绿色新政关键设备 医疗抗生素原料均依赖中国供应 [21] 供应链地位逆转 - 中国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从廉价代工转型为供应链主导者 [21] - 欧洲试图围堵中国却遭反制 供应链话语权发生根本性转变 [23] - 西方工业空心化导致制造业回流成本过高 难以重建产业链 [25]
【生态环境周观察】工信部召开会议推动光伏“反内卷”;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宁德时代启动印尼项目建设
钛媒体APP· 2025-07-07 18:38
光伏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召开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3] - 山西省发布分布式光伏管理细则 要求工商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中自发自用电量占比需超50% 鼓励通过储能优化电网友好性 [4] - 政策明确对未达自发自用比例要求的项目 调度机构可采取限制出力等措施强制合规 [4] 美国能源政策变革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 未来10年计划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5][6] - 法案调整税收抵免与补贴发放机制 预计将使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政策红利加速退坡 [5] - 法案通过过程艰难 参议院最终以51:50票通过 众议院以218:214票通过 [5] 新能源企业全球扩张 -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预计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并构建本土化产业协作模式辐射南美市场 [7] - 宁德时代印尼项目奠基 总投资近60亿美元覆盖镍矿开采至电池回收全产业链 规划电池年产能支持20-30万辆电动汽车 [8] - 欣旺达拟赴港上市 寻求国际投资者价值重估以提升全球资本市场认可度 [10] 储能技术安全突破 - 远景完成5cm极限间距储能火烧测试 验证防火隔热与抗燃爆冲击安全性 2024年其储能系统全球排名第三 [9] 气候与能源市场变化 - 欧洲多地遭遇极端高温 6月法国、西班牙等国最低及最高气温均创历史月度新高 预计2050年半数欧洲人将面临高热应激风险 [11] - 加拿大首次出口液化天然气至亚洲市场 LNG作为高效化石燃料被认定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过渡作用 [12][13]
“大而美”法案,通过!特朗普即将签署
证券时报· 2025-07-04 08:39
"大而美"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众议院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对通过特朗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 两名共和党议员投反对票 [1] - 该法案此前已获参议院通过 特朗普计划于7月4日签署生效 [2] 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 同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2] - 被共和党称为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政策的延续和升级 旨在缩减拜登政府"绿色新政"等政策 [2] 法案争议与反对行动 - 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以8小时46分钟创纪录演讲抗议法案 讲述医疗补助改革等削减措施的影响 [4] - 此前众议院最长演讲纪录由共和党人麦卡锡保持 时长为8小时32分钟 [5] 法案争议焦点 - 法案被批评将导致联邦援助削减 长期债务增加 以及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 [1]
美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
财联社· 2025-07-04 02:58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众议院表决 - 法案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在众议院通过 [1] - 法案将提交白宫由特朗普签署后正式颁布 [1] - 该法案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政策的延续和升级 [1] 法案核心内容 - 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 [1] - 同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1] - 法案包含对拜登政府"绿色新政"、福利与支出等政策的缩减与调整 [1]
美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
快讯· 2025-07-04 02:31
美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大而美"法案 -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该法案是特朗普推出的减税及支出法案的延续和升级 [1] - 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 [1] - 法案旨在缩减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福利与支出等政策 [1] - 法案将送至白宫,经特朗普签署后正式颁布 [1]
谁为“大而美”买单
北京商报· 2025-07-02 22:53
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副总统万斯投出决定性一票[3] - 法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税4万亿美元,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3][4] - 参议院版本法案需返回众议院再次表决,特朗普设定7月4日为最后通过期限[4] 法案主要内容 - 推出多项税收减免政策,包括加班费和小费免税,大幅提高遗产税和赠予税免税额[3] - 取消或压缩拜登政府时期的"绿色补贴",清洁能源设施和新能源汽车面临失去税收减免风险[3] - 医疗补助领域削减近万亿美元资金,提高领取医疗补助人员的门槛和标准[4] - 收紧"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资格要求,年龄限制从54岁提升至64岁,预计未来10年削减2300亿美元[4] 经济影响分析 - 收入最底层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年均税后收入将下降约2.3%,最上层收入群体年均税后收入增长约2.3%[5] - 到2034年,几乎没有收入的美国人平均损失约560美元,年收入超过300万美元的人平均获益超过11.8万美元[5] - 法案将使国家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共和党称节省5000亿美元支出,民主党称增加4.45万亿美元赤字[7][8] 行业影响 - 新能源产业受到冲击,特斯拉CEO马斯克反对法案削减对电动汽车相关行业的政府补贴[8][9] - 传统能源行业受益,特朗普支持发展传统能源并减少对新能源财政支持[9] 政治分歧 - 民主党指责法案"劫贫济富",共和党称其对所有美国人有利[4][5] - 两党在预算计价方式上存在根本分歧,共和党采用"当前政策基线",民主党采用新增减税假设[7] - 法案凸显美国政治极化,所有民主党议员和独立派议员持反对意见,共和党内部分歧[6]
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
央视新闻· 2025-07-02 00:30
法案通过情况 - 美国参议院以51比50投票通过特朗普提出的全面减税和支出法案 副总统万斯投出打破僵局的关键一票 [2] - 法案将提交众议院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需在7月4日前推动通过 [2] 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定位为特朗普第一任期减税政策的延续和升级 同时缩减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及福利支出 [4] - 计划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 并削减至少1 5万亿美元支出 [5] 减税政策细节 - 推出加班费和小费免税政策 大幅提高遗产税和赠予税免税额 未来根据通胀指数调整 [7] 支出削减方向 - 医疗补助领域削减近万亿美元资金 提高领取医疗补助的门槛和标准 [9] - 收紧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资格 将获取食物援助年龄从54岁提升至64岁 预计10年削减2300亿美元 [11] - 取消或压缩拜登政府绿色补贴 涉及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税收减免 [11] 资金重新分配 - 削减支出将用于增加军费和边境安全支出 [12] - 参议院版本草案提出将联邦债务上限再提高5万亿美元 [12] 财政影响评估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显示法案将使未来十年国家债务增加3 3万亿美元 [14]
“大而美”法案表决前夕飞出“黑天鹅” 美国会山上演“马拉松”耐力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1 07:04
国会两党对"大而美"法案的博弈 - 参议院原定6月30日对"大而美"法案进行表决,但改为持续数小时的"马拉松"会议讨论修正案[1][2] - 民主党通过不断提出新修正案(如农村医院、食品券、医疗补助资金等)来阻击法案,共和党拒绝调整[3][4] - 民主党计划继续提出取消富人税收减免、削减医疗补助等修正案[5] - 两党在6月28日程序性投票中以51:49微弱优势通过推进法案,显示严重分歧[12] "大而美"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名称源自特朗普对其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方案的简化称呼[6] - 主要内容包括: - 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支出[8] - 医疗补助领域削减近万亿美元,提高领取门槛[9] - 收紧食品援助资格(年龄从54提至64岁),预计10年削减2300亿美元[9] - 取消或压缩拜登政府的"绿色补贴"政策[9] - 提高联邦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增加军费和边境安全支出[10][11] 两党对法案的经济影响争议 - 共和党宣称法案将在未来节省约5000亿美元财政支出[14] - 民主党反驳称法案实际将增加4.45万亿美元联邦赤字(按新增减税永久保留假设)[15] - 国会预算办公室传统基线评估认为将新增3.25万亿美元赤字[15] 法案推进过程中的争议事件 - 民主党强制要求用16小时宣读940页法案文本[13] - 两党爆发"白板大战":共和党展示节省支出数据,民主党展示增加赤字数据[14][15] - 马斯克批评推动法案的共和党为"猪党",呼吁建立新政党[1] 专家对法案影响的评估 - 法案难产反映美国内部严重极化斗争,连共和党内部也存在分歧[17] - 若通过可能: - 加剧美国社会失衡和不平等[18] - 增加联邦政府负担和经济风险[18] - 推高军费支出并加剧世界动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