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对当前市场的看法:估值不低,但谈泡沫还太早了
36氪· 2025-07-23 09:40
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投资理念属于哲学范畴,但哲学无法直接创造财富或技术突破,需要基础方法论支撑 [2][3] - 乔尔·蒂林哈斯特(T神)作为公募基金经理,其著作《大钱细思》强调从公司特质出发的选股逻辑,而非宏观政策 [4][5][6] -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直接从公司基本面出发,排除宏观影响,与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形成对比 [7][8] 宏观经济分析的局限性 - 经济学理论存在立场问题,模型常服务于政策倾向或销售目的而非客观预测 [9][10] - 经济学模型缺乏科学验证标准,即使被证伪仍被持续使用,导致宏观分析框架可信度存疑 [11][12][13] -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相对可靠,但在轻资产行业应用效果有限 [14] - 股市常领先宏观经济见底,利率水平与变化对股市影响逻辑相反 [14][15] 财务欺诈与风险规避 - 揭露财务造假风险收益不匹配,会计标准存在主观性导致识别难度大 [17][19] - 应对潜在财务造假公司的最佳策略是主动规避而非争论,市场上存在充足替代选择 [20][21] - 安然案例显示异常表现常早于崩盘,但投资者需抵制上涨诱惑 [19][20] 投资与投机的界定 - 投资行为可按研究深度和对象分为六类,但深入程度缺乏量化标准 [25][26] - 低波动率股票长期收益更优,历史价格对预测无效,杠杆操作风险高 [27] - 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常伴随风险,低市盈率股票长期回报显著优于高市盈率股票 [27][31][33] 行业表现与选股策略 - 1900-2016年美国表现最佳行业为烟草、电气设备、化工等,最差为船运、钢铁等 [40] - 消费品行业因客户稳定性表现优异,大宗商品行业利润波动大 [40][42] - 市盈率低于15倍的股票10年回报率达317%,高于25倍则降至65% [33][39] - 席勒市盈率显示起点低于12倍时未来10年年化收益超10%,高于25倍则降至0.5% [39] 市场动态与资产配置 - 当前A股沪深300市盈率13倍,科创50和中证2000超100倍,存在估值分化 [35] - 稳定币推广可能延长美元周期,财富转移规模或超历史美元潮汐 [46][47] - 产业债利率降至3%以下反映实体经济高收益资产稀缺,推动居民资产向股市转移 [49]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原董事长等6人被刑事追责
核心观点 - 金通灵因连续6年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及刑事追责,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导致投资者损失[2][7][17] - 公司及高管合计被罚570万元,但违法收益远高于成本,引发市场对证券犯罪成本过低的质疑[2][18] - 刑事追责已启动,6名责任人被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起诉[7][8] - 南通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仍面临公司连年亏损、商誉减值等经营压力[23][25][26]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15][17] - 2017-2022年虚增营收11.35亿元,其中2017-2018年分别虚增5.01亿、5.5亿元;虚增利润4.11亿元[17] - 2019-2020年虚减营收2.5亿元,虚减利润3852.77万元[17][18] - 造假导致四年亏损被披露为盈利,利润虚增比例最高达5774.38%[17][1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0年作为南通首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11][19] - 2016年起通过并购和承接EPC订单扩张,累计新增67.31亿元订单但资金链承压[19][20][23] - 并购上海运能形成5.94亿元商誉,后因工程停工等问题导致现金流危机[23] - 南通国资纾困后持股29.37%成为控股股东,并为公司提供2亿元借款担保[4][23] 市场影响与诉讼进展 - 2024年特别代表人诉讼启动,涉及50名以上投资者及三家券商、会计师事务所[3] - 中介机构大华所、华西证券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现已恢复[18] - 2025年公司Q1营收同比降67.76%,亏损扩大197.51%,但股价年内上涨超40%[4][26] - 行业专家认为刑事追责能强化法律威慑,保护投资者权益[27]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虚增3000万收入,20只基金踩雷损失超3.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2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问题于7月21日停牌一天,7月22日复牌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 - 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1] - 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造假手段涉及向浙江华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让药品技术,确认收入3000万元,但该业务不具有商业实质 [3]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23年12月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募集资金4.34亿元 [3] - 由于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事项,导致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信息"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截至2025年4月24日赎回可转债40440张,"诺泰转债"累计转股4299560张 [3] 机构持仓情况 - 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持有诺泰生物股票,截至上半年末近20只产品合计持股市值超过3.4亿元 [3]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合计持股733.06万股,占诺泰生物流通A股的比例为2.46% [3] - 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持有约1.02亿元,招商制造业转型灵活配置混合持有6907万元,招商品质升级混合持有5191万元 [4] - 国寿安保基金、宏利基金等机构也有相关持仓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处以4740万元罚款 [4] -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给予警告,并处以130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500万元,作为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上述行为处以800万元) [4] - 对其他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公司及6名高管合计被处罚7620万元 [4]
复牌“摘帽”!基金公司第一时间“下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14:29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涉及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和2023年可转债欺诈发行 [8] - 2021年通过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技术转让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9] - 2023年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9]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并警告 罚款4740万元 [9] - 实控人赵德中被罚1300万元 其他5名高管合计罚款1580万元 [9] - 上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9] 基金公司估值调整 - 招商基金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 较停牌前40.98元降幅约20% [2][4][6] - 截至二季度末8家基金公司旗下19只基金重仓持有923.38万股 较上季度减持526.11万股 [6] 市场反应 - 7月22日复牌当日早盘跌幅超9% 后有所反弹 [6] - 基金公司表示待股票交易恢复活跃后将恢复市价估值 [6]
复牌“摘帽”!基金公司第一时间“下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14:23
基金公司下调诺泰生物估值 - 招商基金自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较停牌前40.98元下调约20% [2][4][6] - 截至二季度末,8家基金公司旗下19只基金合计持有诺泰生物923.38万股,较上季度减持526.11万股 [2][6] - 复牌当日ST诺泰早盘跌幅超9%,后续有所反弹 [6]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8] - 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8]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实控人及高管合计被罚2880万元 [9] 市场反应与监管措施 - 公司股票被实施ST但未触及科创板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9] - 业内人士预计更多基金公司可能跟进下调估值 [2]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已有9家基金踩雷 监管重罚4740万赵氏兄弟被罚1800万
长江商报· 2025-07-22 07:03
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2021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虚构营业收入3000万元 虚构利润总额2595 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 64% [1][3][4] - 造假手段为通过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技术转让交易虚增收入 交易对手浙江华贝既无支付能力也无应用技术能力 资金最终来源于诺泰自身增资款 [4] - 在2023年发行的4 34亿元可转债文件中继续使用虚假2021年财务数据 虚增部分占利润总额比例仍为20 64% [5] 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罚款1300万元 赵德毅罚款500万元 合计1800万元 [1][5][6] - 其他6名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均被处罚 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及欺诈发行 [5][6] 公司资本运作与财务风险 - 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赵德毅兄弟热衷资本运作 曾在新三板时期因未披露关联交易及股权代持被自律监管 [7]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底的不到15%快速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47 76% 有息负债达15 93亿元 货币资金仅7 25亿元 [2][9] - 2021年上市后立即将1 5亿元募集资金通过增资和借款形式输送给关联方澳赛诺 [7] 业绩表现与基金持仓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29亿元、1 63亿元、4 04亿元 增速11 89%-148 19%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 53亿元 同比增130 10% [9] - 至少9家基金公司踩雷 华夏基金等4家在2025年二季度新进成为股东 社保基金110组合一季度持股408 29万股 二季度持仓待确认 [2][10]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不含糊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15
财务造假案件概况 - 金通灵及6名相关人员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公诉 [1] - 2025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达9家 涵盖重大违法类(锦州港 普利制药 卓朗科技 广道数字 江苏吴中) 交易类(东方集团) 规范类(紫天科技) 财务类(九有股份 青岛中程) [1] - 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7月25日终止上市 副总裁宁鸿鹏 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逮捕 [1] 监管政策与执法力度 - 2024年证监会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28起 [2] - 新"国九条"明确加大退市力度 连续3年造假或单年造假超2亿元且占比达30%即触发强制退市 [3] - 2024年7月六部门联合发文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 推动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3] - 2024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作出财务造假处罚决定61起 涉及责任主体426家 罚没金额51.37亿元 扣除恒大地产案后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 较2023年增长12% [9] 全链条追责机制 - 首例"第三方配合造假"处罚落地 越博动力退市案中第三方个人于某 贺某分别被罚200万元 30万元 [2][6] - 两名注册会计师配合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有期徒刑 [6] - 赛为智能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中配合造假的供应商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6]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新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2] - 2025年3月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审计委员会全部由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12] - 新会计法重罚财务造假 伪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 授意编制虚假报告罚款上限从5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13] 中介机构监管 - 普华永道在恒大案中受到"史上最严罚单" [13]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遏制"低价竞标"现象 [13] - 国务院发布新规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13] 市场监管技术升级 - 沪深京交易所一线监管采用"雷达扫描"模式 查处周期缩短40% [14]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 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10] - ST摩登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2.4亿元 [10]
电话暂停服务、从百亿市值到退市悬崖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自毁”?
经济观察报· 2025-07-21 20:03
濒临退市 - 公司证券投资部联系电话已暂停服务,显示与外界沟通渠道中断 [2] -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六个交易日股价暴跌超50%,7月21日起停牌 [3]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整改,但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且未提交整改报告,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则第10.4.18条 [3][9][10] - 2025年2月14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拒绝、阻碍执法被调查,公司被罚100万元,4位高管各罚80万元并十年市场禁入 [6]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被罚100万元,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六年市场禁入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4月1日检查时发现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高管团队拒接电话、拒回短信规避监管 [6]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郑岚家族,形成家族企业治理结构 [14][17] - 高管姚小欣(原董事长)与李想(财务总监)存在亲属关系,李想为姚海燕之子 [14][15][1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云服务和电商贸易 [6] - 前身为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国内液压机三大龙头企业之一 [12] - 2013-2022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不足11亿元,2023年突然亏损12.10亿元 [19] - 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因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20] 历史沿革与实控人背景 - 2011年12月深交所上市,2016年初安常投资通过并购成为控股股东 [13] - 实控人姚海燕曾为教师,郑岚为注册会计师,早年投资南京房地产累计开发百万平米 [18] - 通过安赐投资参与多个项目包括天润数娱、中国中铁、神州优车等 [18] 退市程序进展 - 2025年7月20日公告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7月21日起停牌 [21] - 深交所将在停牌后五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21] - 已有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22]
又一家被曝财务造假!明天开始ST!
IPO日报· 2025-07-21 19:51
核心观点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中国证监会处以474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罚款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 [1]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但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 公司2021年通过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导致公开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4] - 公司于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上市当年即进行财务造假 [5]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2.06%至45.27% [8] - 公司2021年若不进行财务造假,业绩下滑幅度会更大,可能影响2022年再融资 [9] 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12月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确认收入3000万元,但浙江华贝不具备支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 浙江华贝支付的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诺泰生物的增资款 [3] - 该交易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2021年公司实际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6.52% [9] 监管处罚与风险警示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 [1][4] - 多位高管被警告并处以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罚款 [1][4]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 [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聚焦多肽药物、小分子化药及寡核苷酸药物,采用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8] - 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10.34亿元、16.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65亿元、4.0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亿元到3.3亿元,同比增加7284万元到10284万元,增幅32.06%到45.27% [8]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 [8] 退市规则修订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对于2020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造假持续3年及以上将被退市 [7] - 对于2024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1年造假金额达2亿元以上且比例达30%以上将被退市 [7] - 连续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达3亿元以上且比例达20%以上将被退市 [7]
电话暂停服务、从百亿市值到退市悬崖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自毁”?
经济观察网· 2025-07-21 19:47
公司现状与退市风险 - 公司证券投资部联系电话已暂停服务,显示与外界沟通渠道失效 [2] -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六个交易日内股价暴跌超50%,7月21日起停牌 [2] - 因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整改,未在两个月内披露改正报告,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则第10.4.18条 [2][5] - 2025年7月20日公告确认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进入退市程序最后阶段 [11][12] 监管处罚与高管行为 - 2025年2月14日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4名高管(宋庆、李琳、LIXIANG、姚小欣)处以罚款(公司100万元,高管每人80万元)并实施十年证券市场禁入 [3][4]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被罚100万元,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禁入6年 [4] - 公司注册地址无人办公,高管团队拒接电话、拒回短信以规避监管文书送达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巨亏12.10亿元,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主因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10] - 2013-2022年十年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足11亿元,业绩稳定性差 [10] - 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广告、云服务和电商贸易,但未披露具体业务收入占比 [3] 公司历史与实控人背景 - 前身为南通锻压(液压机龙头企业),2016年安常投资通过并购成为控股股东 [6]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郑岚家族(年龄均超70岁),姚小欣(郑岚之子)曾任德勤审计师及安赐投资总经理 [6][7][9] - 实控人早年投资南京房地产(累计开发近百万平米),后转型投资领域,参与中铁、神州优车等项目 [9] 投资者诉讼与市场影响 - 已有投资者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反映市场信心崩塌 [12] - 公司自2025年3月起多次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但未采取实质性整改行动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