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深度关注丨伟大篇章 深刻启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7 09:34
展览概况 - 专题展览《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由中央档案馆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主办 共8个单元 展出340余份珍贵历史文献档案 [3] - 展览全面展现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 突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抗日军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伟大篇章 [3] 历史文献与档案展示 - 展出1931年9月20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强烈谴责日本侵略暴行 要求日本立即撤退在华海陆空军 [5] - 展示西安事变相关史料 包括张学良给中共中央的第一封电报 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主导作用 [6] - 呈现《彭德怀、左权关于扩大宣传百团大战战果给各兵团的指示》档案 记载"百团大战"命名经过及战果 [7] - 展出1939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吊唁白求恩电》 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牺牲精神 [8] 军事斗争数据 -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7] - 展墙集中展示多场战斗战报 例如缴获轻机枪2挺 步枪36支 手枪19支 子弹6831发等具体数据 [7] 国际贡献与外交成就 - 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号召建立太平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 中共军队救护103名盟军人员 参与营救美军飞行员工作 [9] - 1945年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正式代表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 签署《联合国宪章》 展示《赴旧金山会议收支账目》等档案 [10]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 展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 强调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机关 [11][12] - 展示毛泽东1937年10月10日关于黄克功死刑问题致雷经天的信 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的原则 [12] - 呈现周恩来1943年3月18日手写《我的修养要则》 包含"加紧学习 抓住中心"等七条要点 [12] - 党的七大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1] 社会影响与教育意义 - 展览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包括小学生 中学生和大学生 体现红色教育的代际传承 [15] - 通过历史档案启迪当下 昭示未来 强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核心的历史地位 [13][16]
两件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苏州日报· 2025-08-27 07:05
历史事件概述 - 1939年7月初在方家桥龚姓宅院召开联席会议 江南抗日义勇军代表 中共地方组织与国民党地方武装代表达成合作抗日初步意向[2] - 1941年7月上旬新四军六师五十五团七连主动攻击方家桥敌据点 打响苏南沦陷区反击"清乡"第一枪[3] - 日伪在长江沿岸及太浏公路构筑54公里封锁线 调集3000余兵力实施"清乡运动"[3] 战略意义 - 开创太仓地区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成功先例 彰显凝聚民族力量的卓越智慧[4] -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展现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 - 基层党组织成为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攻坚克难的核心力量[4] 当代发展 - 方桥村将联席会议旧址与反"清乡"战场融入村史馆建设 打造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4] - 复建龚家宅院作为历史见证 展现太仓人民用血肉与智慧书写的抗战史诗[4]
抗战烽火的中流砥柱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0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流砥柱 领导全民族抗战并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磅礴伟力 [1] -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2] - 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2] 理论指导与战略决策 -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制定正确政治战略策略 引领抗战方向 [3] - 1938年《论持久战》科学预见抗战三大阶段 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核心论断 [3] - 中国共产党力促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展现民族大义和历史远见 [3] 军事贡献与战斗成果 -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敌171.4万余人 [8] - 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 解放人口1.255亿 [8] -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5][6] 英雄人物与战斗精神 - 杨靖宇将军在零下四十摄氏度严寒中浴血奋战 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 [7] - 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英雄群体挺起中华民族铁血脊梁 [7] - 平型关大捷击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7] 人民战争与群众支持 - 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 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历史洪流 [10] - 地道战、麻雀战、地雷战等人民战争战术将日寇拖入汪洋大海 [10] - 晋察冀军区发布"树叶训令" 要求部队到15里外采摘树叶 把村庄附近树叶留给群众 [12] 自我革命与党的建设 - 延安整风运动锋芒直指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三大顽疾 [16] - 采纳李鼎铭"精兵简政"建议 改造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16] - 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生动局面 解放区实行艰苦奋斗、禁绝贪污的特色治理 [16] 理论创新与当代发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4] - 新征程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确保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4]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激励新时代伟大斗争 攻克许多长期难题办成许多长远大事 [8]
焦点访谈|回望九一八 擦亮中国人民14年不屈抗战的历史记忆
央视网· 2025-08-26 22:29
历史背景与事件 - 九一八事变于1931年9月18日深夜爆发 日本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揭开 [3] - 事变后4个多月内 中国东北128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沦陷 3000万东北同胞成为亡国奴 [7]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炮轰宛平城 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13] 中国共产党行动与宣言 - 九一八事变次日(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9·19宣言》 成为二战史上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发出的第一个正义宣言 [1][3] - 宣言直接驳斥日本关于"冲突由中方破坏南满铁道引起"的谎言 指出这是蓄谋已久的侵略 [3] -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10] - 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换枢纽 推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0] 军事斗争与力量对比 -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1-1936年间剿共军费达8.7亿银元 对日防御开支不足其十分之一 [9] - 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抗日联军 到1937年秋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 开展游击战争 [7] - 东北抗联坚持14年浴血奋战 比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早8年 是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的武装力量 [9] - 1937年9月至1945年10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达125,165次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18] 国际贡献与损失 - 中国抗战持续14年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 [16] - 中国战区长期牵制日军50%以上海外兵力 打破日军"北进"计划 迟滞"南进"战略 [16] - 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1937年比值) 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18]
担负历史重任 锻造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启示之一
新华社· 2025-08-26 14:0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1][7]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与政策 - 中国共产党发表全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吹响救亡图存号角 [2] - 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形成抗日洪流 [4][5] - 制定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开辟敌后战场 牵制三分之二以上侵华日军和95%伪军 [6][7] 理论建设与组织发展 - 通过《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廓清思想认识迷雾 [9] -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 [9] - 全民族抗战开始时仅4万多人 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9] 军事行动与历史贡献 - 平型关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奇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等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7][16][17] -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展现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16][17] - 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 开启中国历史新征程 [17] 当代发展与历史传承 -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7] - 实现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17] - 以全面从严治党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19]
一份布告见证为民初心
河南日报· 2025-08-26 07:30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内展示的印刷版"布告"。 受访者供图 更是为贫苦农民撑起了腰杆。 走进位于巩义市新中镇的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二楼展厅一侧悬挂着的一张泛黄的"布告",无声诉说着中 国共产党人如何以土地政策守护群众、凝聚力量的抗战往事。 "这张布告,是中国共产党在豫西大地上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撑起的腰杆,更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初心 的见证。"8月22日,巩义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何永红指着这份1944年由嵩山区专员公署 颁布的《土地转移办法》,道出一段尘封80余年的故事。 时光倒流至1942年,彼时的河南赤地千里,人民久受战乱、灾荒之苦。地处豫西的巩县同样深陷灾难之中, 苦难的农民为一口活命粮,只得贱卖田产房屋。其中,涉村农民丁华龙用五亩地仅换得一斗玉米。 1943年,国民党巩县政府为了体现"仁政",作出了允许贫苦农民原价买赎灾荒时期典售的田产房屋的规定。 但由于没有具体保障措施,更重要的是触动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地主富人的抵制,这一规定成了一 纸空文。 转折出现在1944年秋。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巩县建立了嵩山区专员 公署,统管嵩山地区的行政工作,并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21
政治引领作用 -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率先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2] - 推动统一战线形成 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向国民党递交合作宣言 9月22日宣言发表标志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 - 坚定维护统一战线 抗战相持阶段应对三次反共高潮 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策略巩固团结抗战局面[4] 社会动员机制 -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和人民总动员[5] - 贯彻人民战争思想 毛泽东强调"民力和军力相结合" 1938年《论持久战》指出战争伟力根源在于民众[6] - 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美军观察组确认"共党将民众与军队结为一体" 日方承认中共在争取民心方面远超对手[6] 战略指导体系 - 早期武装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率先开展游击战争 1932年发布《对日战争宣言》[7] - 提出持久战理论 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准确预见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8] - 创新游击战战略 1937年确定"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方针 1938年将游击战提升至战略高度[8] - 主导敌后战场 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战术 相持阶段后成为主战场[9] 组织能力建设 -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延安整风克服教条主义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11] - 强化集中统一领导 六届六中全会明确领导地位 通过系列决定强调一元化领导[12] - 构建优良作风体系 形成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三大作风[13] 历史成果与影响 - 铸就抗战精神 展现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14] - 获得国际认可 爱国侨领陈嘉庚1940年考察后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3] - 形成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成为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核心要素[13]
焦点访谈|从泛黄的电报到鲜艳的锦旗 档案展让抗战历史“活”起来
央视网· 2025-08-24 21:58
展览概况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展出340余份珍贵历史文献档案 包括重大事件档案 重大战役战斗档案及老一辈革命家手稿[3] - 展览分为八个单元 通过档案还原历史细节 展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领导核心的地位[3] - 同期举办《为了共同的事业——从西班牙战场到中国抗日战场》特展 首次展示两国战场并肩作战历史[13] - 后续将开展《东北抗联文物展》和《改变世界的战争》特展 四个展览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现中国共产党抗战作用[17][19] 首次公开档案 - 西安事变档案精确到小时 展出张学良给中共中央第一封电报(标注寅时3-5点)与事变发动时间高度吻合[5] - 展出1936年4月10日周恩来关于同张学良秘密谈判给中央的电报 反映"逼蒋抗日"策略形成过程[5] - 首次集中披露西班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13名战士的姓名 照片和简历[17] - 展出30多次战斗战役详细战报 包括黄土岭战斗战报显示双方武器悬殊[7][9] 军事斗争实证 - 八路军 新四军 华南抗日游击队对日作战超过12.5万次[11] - 敌后战场牵制58%-75%日军和90%以上伪军[9] - 冀东军区战斗补报显示单次战斗消耗子弹365发 缴获机枪2挺 步枪36支 手枪19支 子弹6831发 体现"以战养战"模式[11] -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等战役取得重要胜利 游击战使日军陷入"两面作战 腹背受敌"困境[7] 国际抗战协作 - 西班牙国际纵队由50多个国家4万多名战士组成 其中包括10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13] - 展出1937年朱德 周恩来 彭德怀赠西班牙国际纵队中国支队的锦旗 题字"中西人民联合起来 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15] - 部分国际纵队成员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奔赴中国战场参与反法西斯斗争[17] 历史意义阐释 - 档案展具体反映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19] - 展览运用新史料新研究成果 增强历史厚重感[19] - 展现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形成国共协同作战战略格局[5][7]
这位美国记者如何向世界揭开中国抗战真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22:42
历史背景与文化遗产 - 北京中安宾馆前身为埃德加·斯诺与海伦·斯诺20世纪30年代在京居所旧址 现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庭院式建筑 每年接待数以万计入境游客 [1] - 斯诺夫妇1935年10月租住盔甲厂13号四合院 期间完成《红星照耀中国》写作 该书193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 [2] - 斯诺作品突破文化意识形态差异 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抗日革命根据地真实情况 为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信心力量 [1][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红星照耀中国》被译成中法德俄西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涵盖希伯莱塞尔维亚等小众语言 [5] - 斯诺著作推动美国及世界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反法西斯盟友 直接促成中外记者延安之行与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6] - 作品吸引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反法西斯战士来华支援 促使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7] 当代价值与运营发展 - 宾馆设《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展厅 陈列多语言版本书籍与历史实物 获国际友人无私捐赠支持 [5] - 160间客房均配置《红星照耀中国》书籍及斯诺夫妇形象水杯 每日提供中英双语讲解服务 [7] - 2012年以来举办纪念斯诺诞辰110/115周年等国际活动 斯诺后人多次到访促进中外友好往来 [7] 战略规划与市场反馈 - 计划升级展厅功能 还原写作场景并增设多媒体设备 强化斯诺故事与抗战精神传播效能 [7] - 国际游客主动选择入住以体验斯诺历史关联 澳大利亚游客提及酒店邻近地铁及市中心区位优势 [7][9] - 瑞典游客通过入住重读多版本著作 认可书籍为理解中国近代革命提供易读可靠的历史背景 [9]
文化之约丨回溯烽火岁月 见证不朽功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2 10:11
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 - 展览于北京开幕 展示2012年以来"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实施后的部分整理成果 涵盖中国共产党宣言 战士家书 战斗纪实及文艺作品等 [5] 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献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七七事变后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6] - 展览文献来自江苏省档案局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机构 包含红色期刊 报纸 地图 日记 家书等类型 [6] - 《八一宣言》明确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6] 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文献 - 《八路军抗战期刊汇编》首次影印出版近百种珍稀期刊 包括《战场画报》《冀南群众》等 以晋冀鲁豫 晋察冀根据地文献为主 [7] - 《中华抗战期刊丛编》系首次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红色期刊影印 系统整理八路军新四军期刊 绝大部分首次公布 [7] - 《山东革命根据地红色期刊汇编》收录111种750余期期刊 覆盖战事通报 生产建设 文艺创作等方面 绝大部分首次整理出版 [7] 全民族抗战记忆 - 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南迁后联合学者成立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 以"无禁区无边界"原则构建全球史料采集网络 形成数万件档案 [8] - 征辑会获周恩来支持 1939年接收林伯渠转交书籍50册及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提供的《毛泽东救国言论选集》等数十种书报 [8] 抗战文艺作品 - 文艺工作者创作大量诗歌 话剧 版画等作品 在鼓舞士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10]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珍稀抗战文献汇刊》收录400余件套珍稀文献 包括图书 日记 信件 歌本乐谱等 多数首次公开出版 [10] 文献保护计划 - 2012年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 针对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 [11] - 该计划2016年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2017年写入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2021年纳入文旅部"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11] - 计划实施10余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包括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文献普查 显著征集成果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等 [12] - 期间举办系列主题展览 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文献展 2016年建党95周年文献展 2017年建军90周年文献展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