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

搜索文档
联合国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
新华社· 2025-06-10 21:31
文明对话国际日活动 - 中国、埃及、秘鲁、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联合国文明联盟共同主办"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过视频致辞强调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 [1]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对话对于建立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 [1] -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呼吁促进宽容、对话和包容 [1] - 联合国副秘书长莫拉蒂诺斯赞扬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1] 活动具体内容 - 对话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主持,200余位联合国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专家学者参与 [2] - "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包含三部分内容 [2] - "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演员表演 [2] 文明对话国际日设立 - 2024年6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2] -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已于6月5日分别举办庆祝活动 [2] - 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泰国曼谷、荷兰海牙等联合国驻地也将举办主题活动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视网· 2025-06-09 19:55
全球文明倡议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2] - 全球文明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 [2] - 中国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1] 文明对话国际日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 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1] - 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提升全世界对文明多样性 文明交流合作重要价值的认识 [1] -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到来之际 一系列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 [1] 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行动 - 中国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 提出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 与非方携手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 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 [2] - 中国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 "良渚论坛" 世界古典学大会 开设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 [3] - 中国实施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旅游举措 举行中外旅游年 文化节 青年艺术节等活动 [3] 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 端午节期间 从汨罗江到德国美因河 不同国家的人们在龙舟竞渡中体验文明交融 [4] -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发掘千年古城 [4] - 来自希腊 墨西哥等国的珍贵文物在中国各地展出 展现世界文明的绚丽多姿 [4]
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5 08:56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形象早已经 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 孤独前行。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演变。在这样一个呼唤理解与包容的时代,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比以往更 为紧要。 近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五洲四海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共聚此地,聆听 历史的回响,凝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在这里,人们发现,"美"并非统一的标 准,而可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古道新程,心路相连。昔日,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在山间回荡,袅袅孤烟在大漠飘飞。如今,呼啸 的"钢铁长龙"夯实着"硬联通",政策规则标准协同构建起"软联通",日益丰富的人文交流拉近了"心联 通"……150多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路重焕荣光。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 ...
新华鲜报丨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新华社· 2025-06-02 17:10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莫高窟通过数字展示中心和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融合舞美、全息投影、3D威亚等技术手段复原千年壁画歌舞场景,获得外宾高度评价[3][4] - 嘉峪关关城景区利用灯光秀和光影技术展示边关历史与商贸盛景,创新文化遗产表现形式[6] - 德国汉学家何莫邪认为《乐动敦煌》兼具艺术美感与历史韵味,匈牙利中国友好协会成员方菲称赞现代化科技手段深化了对长城文化的理解[4][6] 新能源产业发展 -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采用1.2万面定日镜与260米吸热塔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博茨瓦纳国民议会代表表示该国全年日照充足但新能源发电仅占1%,希望引入类似项目[7] - 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吸引格鲁吉亚文化协会国际事务副会长主动寻求合作,认为中国绿色能源产业领先世界[9] - 敦煌至嘉峪关沿线风力发电机群形成规模化绿色动能,外宾直观感受到当地风光电资源禀赋与低碳转型成果[7][9] 文明交流与产业联动 - 古丝绸之路的商贸繁盛与现代"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呼应,英国学者指出倡议建立在丝路文明积淀基础上实现历史文化与当代文明融合[3] - 敦煌与嘉峪关通过文化遗产展示、新能源技术输出等实践,推动文明互鉴与产业合作双向联动[7][9]
多家博物馆把国外文物展“请进来” 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力
央广网· 2025-06-02 08:51
博物馆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 - 我国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高质量海外展览 [1][2] - "雨林秘境——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出209件(组)玛雅文明文物珍品 [1] - 展览中的大型彩绘陶盘、玛雅人物陶像、人形玉面具等文物吸引大量观众参观 [1] - 观众注意到玛雅文明文物与中华文明文物存在相似之处,体现文明间的联系 [1] 国际展览的受欢迎程度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最高纪录 [2] - 国家博物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展品数量多、品类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 [2] - 首都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展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众多游客参观 [2] 国际展览的文化意义 - 娘惹展中的服饰融合西方设计色彩与中国传统符号,体现文化交融 [2] - 引进国际文物展是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 [2] - 通过国际展览可以丰富馆藏展示体系,借助国际机构策展经验提升学术研究和展览水平 [2]
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网· 2025-06-01 08:28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记者手记: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袁睿、刘杨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身影却早已经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 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莫高窟第302窟"三兔共耳"栏墙纹。(敦煌研究院供图)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孤独前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复兴。"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在对话会上讲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尼泊尔从"陆锁 国"变为"陆联国"的故事。她由衷赞叹,倡议不仅有效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更为增进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架梁搭桥。 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嘉宾在开幕式后进行敦煌文化项目体验。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古老的敦煌,成就于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交融。今天的敦煌,正在与数字丝绸之路的拥抱中焕发新生。 "变则通,通则久。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再仅仅依靠古丝绸之路,而是拥有了连接全球80 ...
以文明交流互鉴助推中欧关系发展(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6-01 05:57
中欧关系历史与现状 - 中欧建交50年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1] - 中欧交往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与欧洲葡萄、胡桃、毛织品等物资交流 [1] - 《马可·波罗游记》和《坤舆万国全图》等历史文献见证了两大文明互鉴对彼此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 [1] 当前合作机制与成果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通达200多个欧洲城市,成为促进货物流通与民心相通的"钢铁驼队" [2] - 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覆盖24个欧盟成员国,欧洲多国同步推出中文服务与便利签证政策,推动民间互访频度提升 [2] - 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已覆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七大合作领域 [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欧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3] - "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的文明共识为双方跨越意识形态差异提供基础 [3] - 人文交流作为中欧关系"第三支柱",将持续减少误解与偏见,强化多边主义合作框架 [2][3]
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20
第二届兰花奖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表示,兰花奖承载着深厚的 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彰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境界。当今世界,兰花奖及其蕴含的"兰花 精神"愈发凸显重要性,更应积极走向世界。 第二届兰花奖外籍专家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国际教授工作委员会成员、意大利驻华使馆原文化 参赞孟斐璇表示,兰花奖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典范,通过跨越地域文化壁垒,彰显了"求同存异、 天下一家"的独特智慧,同时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对增强当今世界的稳定性确定性 具有特殊现实价值,体现了文明互鉴对化解隔阂的重要作用。 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重要国际文化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投身国际文化交流事业, 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第二届兰花奖自今年1月发起全球征集以来, 受到国内外特别是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参评对象近300个,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大洋洲的近80个国家。 本报北京电(记者郑娜)5月23日,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黎巴嫩、日本、泰 国、埃及、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23位评 ...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福建泉州非遗体验工作坊走进匈中双语学校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5 11:27
文化交流活动概况 - "海丝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匈中双语学校举办 参与人数近700人 包括中国驻匈牙利使馆参赞 泉州市体育局 福建省泉州体育运动学校 泉州市艺术馆等机构代表 [1] - 活动由泉州文化体育代表团主办 展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7] - 同期在匈牙利国家大剧院开展泉州非遗快闪活动 [7] 非遗项目展示内容 - 泉州刣狮表演 结合武术与舞狮技巧 获得观众热烈反响 [2] - 五祖拳展示 南少林绝技吸引学生现场体验 [2] - 提线木偶戏表演 演绎《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经典剧目 [2] - 蟳埔女习俗展示 呈现渔家服饰文化特色 [6] - 德化白瓷展览 展示"中国白"温润质感 [6] - 永春纸织画现场制作 展现朦胧唯美艺术效果 [6] - 永春香古法制作 师生参与线香搓制体验 [6] - 惠安石雕 漆线雕工艺展示 体现泉州手工艺成就 [6] -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展示"皇宫起"大厝建筑风格 [6] - 铁观音茶艺表演 讲解半发酵制茶工艺 [6] 活动影响与意义 - 促进中匈文化交流 被校方称为"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 [7] - 通过非遗展演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对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