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产
icon
搜索文档
盘点海内外“最强”人形机器人
雪球· 2025-02-27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国内外六家“最强”人形机器人企业情况,指出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关键词为规模化量产和软件大模型,虽各企业有产业链和概念股,但产业处于情绪高涨期,谁能走到最后有待观察,期待国内出现核心供应商 [3][25][26] 国内外企业情况 特斯拉 - 美国公司,其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主攻通用机器人,从2022年亮相后能力不断提升,有落地场景,可能第一家量产,售价2万美元,马斯克预期2025年生产数千台、2026年5 - 10万台并对外销售、2027年50 - 100万台,远期愿景全球有200亿台 [4][5][7] Figure - 美国企业,专注AI人形机器人,做通用机器人发展快,2022年5月创立,2023年10月发布Figure01,后与宝马合作,2024年8月发布Figure02,今年2月终止与OpenAI合作,自主研发VLA模型Helix并首创应用,产品线今年将大批量生产,机器人将参与制造 [9][10][12] 1X - 挪威企业,定位家庭服务机器人,2022年与OpenAI合作,2023年获投资,2024年8月推出NEO Beta,今年2月发布NEO Gamma,特点是轻且软,售价约5万美元,未来预期降至2万美元,量产节奏为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50 - 100台试用、2025年底初步量产1000台、2027年大规模生产10万台、2028年100万台 [13][14][15] 宇树 - 国内企业,2016年成立,2023年8月进军通用机器人领域,2023年发布Unitree H1,2024年发布Unitree G1,基本实现量产,售价9.9万元,H1适合大型场景,G1灵活且支持模仿和强化学习,算法升级后动作流畅,2025年几千台用于科研和展示,落地工厂未规模化 [17][18] 优必选 - 国内老牌企业,2016年推出Walker原型机,2018 - 2019年分别推出第一代和第二代,2024年10月工业版WalkerS1完成比亚迪车厂实训,2025年二季度预计推出Walker S2,与多家企业合作,价格50万人民币,2024年交付30 - 50台,2025年预计交付500 - 1000台 [19][21][22] 智元 - 国内新兴企业,2023年2月成立,半年后发布远征A1,2024年与均普智能和科大讯飞合作,8月发布5款产品,创始人彭志辉开源大型仿真框架,2024年12月进入爬坡状态,2025年1月量产1000台,2025年预计产能达数千台,已生产的1000台中两百多套自用,七百多套对外销售,双足机器人占一半 [23] 产业链和概念股 - 特斯拉链有拓普、三花等;Figure链有银轮、绿的等;1X链有中坚、智尚等;宇树链有长盛、嵘泰等;优必选链有天奇、中大等;智元链有均普、科大等,机器人概念涨幅大,指数开年上涨30%,很多龙头股翻倍增长 [26]
这一个十年与科技同行,富国基金徐智翔:今年或许是机器人量产的奇点时刻
聪明投资者· 2025-02-27 14:50
徐智翔的职业背景与投资理念 - 拥有材料物理和量子光学专业背景,职业经历涵盖咨询、航天研究所、卖方研究所和保险资管,对新能源产业链研究贯穿始终[2] - 2021年加入富国基金后,投资重心从新能源转向人工智能领域[2][21] - 投资理念强调捕捉颠覆式创新带来的非线性成长奇点,从第一性原理判断行业成长潜力[3][4] 三维一体投资框架 - 将产业发展分为0-1(朦胧期)、1-10(甜蜜期)、10-N(成熟期)三个阶段[4][35] - 0-1阶段注重行业空间和竞争格局,1-10阶段采用PEG模型选择成长股,10-N阶段侧重格局和估值[7][8][9] - 组合构建遵循"守正出奇"理念,守正部分追求高确定性,出奇部分捕捉非线性成长机会[10][11] 新能源行业投资经验 - 2015-2016年成功推荐碳酸锂、钴、镍等上游材料,受益于新能源第一波起势[19] - 2017年抓住光伏龙头机会,通过单晶硅片技术路径实现盈利[20] - 2019年重点研究电动汽车供应链,关注两家核心企业至今[20] - 2021年预判锂电材料产能过剩风险,及时调整仓位[20]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2021年开始关注某电动汽车龙头企业的AI技术,为后续投资做准备[23] - 2022年四季度配置少量机器人股票,2023年全面转向AI领域[24][27] - 将AI发展分为Perception AI、Generative AI、Agentic AI和Physical AI四个阶段,重点关注机器人方向[29] - 认为2024年可能是机器人量产的奇点时刻,类比电动车发展路径[57] 当前投资重点与选股策略 - 主要布局AI应用领域,包括机器人、自动驾驶、芯片等[66][67][68] - 采用空间、格局、估值三维选股框架,0-1阶段重空间和壁垒,1-10阶段重空间和估值[42][43][44] - 特别关注技术壁垒,通过毛利率、净利率和技术不可复制性判断企业竞争力[45] - 举例某电机企业作为机器人核心标的,测算其潜在市场规模达数亿元[47][48] 行业周期与公募投资 - 认为2021年前公募表现好因消费、电子、新能源、医药等行业处于1-10阶段[37] - 2021年后多个赛道进入10-N阶段,面临估值压缩和增长放缓[39] - 等待新的大产业出现,AI可能是未来十年重点方向,部分细分领域已进入1-10阶段[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