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nomous Driving

搜索文档
Prediction: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tock Is the Safest AI Chip Bet
The Motley Fool· 2025-07-14 00:47
行业地位 - 台积电是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代工厂 拥有包括英伟达 AMD 博通和苹果在内的顶级客户 在先进制程市场占据显著领先地位 [2] - 竞争对手英特尔在代工业务上持续烧钱 三星则面临良率问题 难以撼动台积电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2] 技术优势 - 7纳米及以下制程贡献73%的营收 较去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其中3纳米制程占22%营收 [3] - 苹果已预订大量2纳米产能 英特尔也在使用台积电3纳米技术生产高端芯片 [3]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至255亿美元 高性能计算(HPC)是主要驱动力 [4] - 第二季度初步营收达319亿美元 同比增长39% [4] - 第一季度毛利率提升190个基点至58.8% 尽管新晶圆厂投产初期拖累盈利 [5] 定价能力 - 计划提高AI芯片价格 亚利桑那工厂生产的芯片可能溢价30% [5] - 新厂投产预计今年将稀释毛利率2-3个百分点 但已通过提价抵消压力 [5] 增长动力 - AI相关营收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0%以上 [8] - 自动驾驶领域潜力巨大 机器人出租车普及将带动高端芯片需求 [9] 商业模式 - 作为AI芯片制造服务商 不依赖单一客户胜负 受益于整体AI芯片需求增长 [7][11] - 全球产能扩张策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在美国 日本和欧洲新建晶圆厂 [6] 估值水平 - 基于2025年预期市盈率24倍 PEG比率低于0.7 显示估值具有吸引力 [12]
4000人的自动驾驶黄埔军校,死磕技术分享与求职交流~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2 22:43
智能驾驶行业现状 - 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呈现分化态势,部分从业者转向具身智能领域,但多数仍坚守原赛道 [2] - 头部企业持续高薪招聘人才,应届生薪资可达45k*16薪,超越2-3年经验社招水平 [2] - 行业技术迭代周期明显缩短,2025年技术基调确定为VLA(视觉语言行动)架构 [7] 核心技术趋势 - 大模型赋能端到端2.0技术成为主流方向,涵盖视觉大语言模型基座、扩散模型轨迹预测等技术栈 [7] - 世界模型成为关键技术,涉及3DGS生成技术、闭环仿真等前沿领域 [7] - 视觉语言模型(VLM)在感知任务中应用广泛,包括预训练、迁移学习和知识蒸馏等方法 [19][20][21] 自动驾驶社区生态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已成为国内最大专业社区,拥有近4000名成员和100+行业专家 [11] - 社区构建完整技术闭环,涵盖课程体系(9大视频教程)、硬件开发(标定板、机械臂)和实战项目 [3] - 与近200家企业建立合作,包括小米汽车、地平线、英伟达等头部公司,提供内推渠道 [7][66] 行业应用场景 - 智能交通领域应用语言引导车辆检索、视觉问答等技术,提升系统交互能力 [30] - 自动驾驶感知模块融合视觉语言模型,实现开放词汇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 [31] - 决策控制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开发可解释的轨迹预测和运动规划方案 [32][33] 数据集发展 - 视觉语言预训练数据集规模显著扩大,LAION5B包含50亿图文对,WebLI达120亿规模 [23] - 自动驾驶专用数据集持续丰富,NuScenes、Waymo Open Dataset支持多任务学习 [28] - 语言增强数据集兴起,如NuScenes-QA支持视觉问答任务,推动人车交互发展 [29] 人才发展体系 - 社区建立30+技术学习路线,覆盖BEV感知、Occupancy等40个方向 [11] - 求职板块包含100问系列(TensorRT部署、BEV感知等)和面经分享,直击企业需求 [66][68] - 直播体系每年规划100场,邀请CVPR/ICCV作者和车企专家分享量产经验 [15][16]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Stocks to Buy Before They Soar 150% and 735%, According to Certain Wall Street Analysts
The Motley Fool· 2025-07-12 15:45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和特斯拉是标普500指数中本十年表现最佳的股票之一,人工智能是推动两家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1][2] - 英伟达股价自2020年1月以来上涨2690%,特斯拉股价同期上涨1010%,分析师预计未来仍有大幅上涨空间[2] - 英伟达目标价2030年达到410美元(隐含150%上涨空间),特斯拉目标价2029年达到2600美元(隐含735%上涨空间)[8] 英伟达分析 - 目标价与估值:I/O Fund分析师预测2030年股价达410美元,对应市值10万亿美元,隐含年化回报18%[5][8][11] - 市场地位:数据中心GPU市占率超90%,TD Cowen预计AI芯片销售额将增长160%[6] - 业务扩展:不仅是芯片制造商,还主导生成式AI网络设备市场并发展云服务业务[7] - 增长动力:数据中心AI硬件软件需求激增,边缘设备(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带来新机遇[5][9] - 技术愿景:计划支持数十亿机器人、数亿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十万机器人工厂[10] - 财务预测:Grand View Research预计AI支出年增36%,英伟达盈利或同步增长,2030年市盈率或降至22倍[11][12] 特斯拉分析 - 目标价与估值:Ark Invest预测2029年股价达2600美元(市值8.3万亿美元),需年增60%盈利维持170倍市盈率[8][13][18] - 收入结构:预计机器人出租车占63%收入,电动车26%,储能10%,保险1%[13] - 技术优势:纯视觉FSD系统成本低于Waymo(Cybercab成本<3万美元 vs Waymo传感器达10万美元),道路数据量远超同行[14][15] - 安全数据:FSD模式下每3200英里发生1次碰撞,安全性为人类司机16倍、Waymo 6倍[15] - 商业化进展:在奥斯汀启动自动驾驶共享服务,马斯克预计明年末机器人出租车贡献显著收入[16] - 行业前景:RBC Capital预计2040年机器人出租车收入达1.7万亿美元,特斯拉目标市占率99%[16] - 当前挑战:电动车交付量同比下降13%,市场份额因产品线老化和CEO政治活动下滑[17]
4000人的自动驾驶黄埔军校,死磕技术分享与求职交流~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2 13:41
自动驾驶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和人才竞争加剧的局面,部分从业者转向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但仍有大量人才坚守[2] - 行业薪资水平显示头部企业仍保持高投入,应届生可达45k*16薪,超越2-3年经验社招人员[2] - 技术迭代周期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缩短,2025年技术基调确定为VLA(视觉语言动作)2.0体系[8] - 前沿技术方向包括:视觉大语言模型基座、扩散模型端到端轨迹预测、3D高斯泼溅生成技术、世界模型等[8]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与资源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已成为国内最大专业社区,拥有近4000名成员和100+行业专家[13][14] - 社区内容覆盖30+技术方向学习路线,包含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全栈技术栈[14] - 提供独家资源包括:千元级付费课程8折、100+场学术/工业界直播回放、近5000份干货资料[19] - 每周举办1-2场前沿技术直播,2025年重点聚焦VLA、大模型、扩散模型等方向[21][22] 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视觉语言模型(VLM) - 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包括预训练、迁移学习、知识蒸馏等方向,相关论文在CVPR2024等顶会集中爆发[24][25] - 应用领域覆盖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包括语言引导车辆检索、视觉问答、异常识别等[37][38] - 基础理论持续创新,2024年出现RLAIF-V、RLHF-V等强化学习对齐方法[25] 端到端自动驾驶 - 形成两大技术路线:开环端到端1.0和闭环端到端2.0(VLA体系)[50] - 关键挑战包括:感知-规划耦合、长尾场景处理、可解释性等[55][62] - 典型方法包括DriveGPT4、DriveMLM等,结合大语言模型提升解释能力[59] 世界模型与扩散模型 - 世界模型成为研究热点,2024-2025年出现HERMES、DrivingWorld等统一框架[43][45] - 扩散模型在3D视觉、视频生成等领域应用广泛,相关综述论文超过20篇[47][48] - 自动驾驶应用包括DriveDreamer系列、MagicDriveDiT等街景生成方法[42][51] 行业人才发展 - 技术岗位需求呈现两极分化:基础算法岗竞争激烈,新兴领域(VLA、世界模型等)人才紧缺[2][97] - 职业发展建议:传统SLAM可转向3D重建,控制背景可拓展规划算法,感知方向需关注端到端技术[99] - 学习路径强调体系化:建议通过社区获取领域知识图谱、面试经验和岗位需求信息[3][14] 企业合作与生态 - 社区与近200家企业建立合作,包括小米、地平线、英伟达等头部公司[7][109] - 提供校招/社招内推渠道,简历可直达企业HR,覆盖算法、工程等多个岗位[10][19] - 资源对接涵盖学术机构(清华、ETH等)和工业界(华为、大疆等)[7][106]
CDNS Gains 24% in Three Months: Where Will the Stock Head From Here?
ZACKS· 2025-07-11 23:11
股价表现与市场定位 - 公司股票在过去三个月上涨23.8%,最新收盘价322.66美元,接近52周高点330.09美元 [1][8] - 当前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为44.49倍,高于行业平均34.37倍,估值溢价反映AI和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增长预期 [17] AI驱动的增长动力 - 生成式AI、代理AI和物理AI推动计算需求激增,公司与高通、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AI设计,并拓展生命科学领域OpenEye药物发现软件 [4] - 客户持续增加AI驱动自动化的研发投入,公司未观察到客户行为变化,仍聚焦下一代设计投资 [5] - 硬件解决方案2024年新增30+客户和近200家复购客户,AI和超大规模计算客户需求显著 [9] 核心业务进展 - 验证业务受益于系统验证复杂度提升,2024年4月推出Palladium Z3和Protium X3系统,容量和性能较前代翻倍 [6][9] - 核心EDA业务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AI和超大规模客户需求是主要驱动力 [10] - IP业务一季度收入同比飙升40%,受AI、HPC和小芯片应用推动,并通过收购Secure-IC和Arm的Artisan IP业务扩大产品组合 [11][12] 财务指引与资本配置 - 2025年收入预期上调至51.5-52.3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指引升至6.73-6.83美元 [8][13] - 二季度收入预计12.5-12.7亿美元(上年同期10.6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1.55-1.61美元(上年同期1.28美元) [15] - 一季度经营现金流4.8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4.64亿美元,完成3.5亿美元股票回购,2025年计划将50%以上自由现金流用于回购 [1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半导体设计活动受5G、超大规模计算和自动驾驶等长期趋势推动 [3] - EDA领域竞争激烈,但公司在3D-IC和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优势及与台积电、英特尔等代工厂的合作强化市场地位 [4][13]
从科研到落地,从端到端到VLA!一个近4000人的智驾社区,大家在这里报团取暖~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1 19:23
自动驾驶社区建设 - 目标在3年内打造万人规模的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社区,已吸引华为天才少年及多位领域专家加入[2] - 构建了学术+产品+招聘的完整生态链,形成课程+硬件+问答的教研闭环[2] - 社区内容涵盖技术动态分享、入门问答、求职信息及行业前沿讨论[2] 技术课程体系 - 提供超千元价值的自动驾驶技术论文解读免费视频教程[2] - 原创直播课程覆盖自动驾驶9大方向:综述/感知融合/标定/SLAM/决策规划/数据工程等[2] - 自研硬件包括标定板、黑武士、天工开物及具身智能机械臂等设备[2] - 网络公开课包含自动驾驶基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十余门课程[2] 学习路线规划 - 整理15个自动驾驶学习方向路线图,包含新人指南/提问技巧/问答精选等模块[3] - 汇总国内外高校著名自动驾驶团队及企业信息[3][4] - 提供自动驾驶数据集、仿真工具、标注工具等资源[3] 行业资源对接 - 与近200家自动驾驶公司建立内推渠道,简历可直达企业[4] - 覆盖小米/地平线/理想/小鹏/英伟达/比亚迪/华为等头部企业资源[6] - 针对创业者/高管/产品经理等角色开放资源对接通道[6] 技术发展趋势 - 2025年技术基调确定为VLA(视觉语言行动)驱动的端到端2.0系统[7] - 关键技术包括视觉大语言模型基座、扩散模型轨迹预测、3DGS生成技术等[7] - 技术迭代周期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缩短[7] 知识星球内容 - 国内最大自动驾驶技术社区,成员近4000人,含100+行业专家[14] - 每周活跃度居国内前20,日均成本约0.5元[14] - 四大核心板块:学术进展追踪/技术分类汇总/求职资料/问题解答[16] 前沿技术方向 - 重点布局VLA/大模型/扩散模型/具身智能等方向[24] - 视觉语言模型应用涵盖预训练/迁移学习/知识蒸馏等技术路线[27][28][29] - 世界模型研究聚焦3D场景理解与生成、驾驶视频生成等方向[45][46] 数据集资源 - 整理超30个自动驾驶数据集,包含KITTI/Cityscapes/nuScenes等标杆数据集[37] - 语言增强数据集涵盖视觉问答、导航指令、车辆检索等场景[38] - 图像文本数据集规模从百万级(COCO)到百亿级(WebLI)不等[31] 求职与职业发展 - 提供面经覆盖SLAM/计算机视觉/感知融合等方向[4] - 专家建议传统SLAM从业者转向3DGS重建或规控领域[106] - 多模态3D检测方向建议向端到端/大模型/数据闭环转型[108]
摩根士丹利:Investor Presentation-中国汽车概述
摩根· 2025-07-11 1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中国汽车与共享出行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3][10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乘用车预计销售2830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1490万辆,同比增长22% [9] - 上调2025年L2+自动驾驶渗透率预测至25% [15] - 6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达50% [20] - 全国车辆以旧换新刺激政策效果良好,截至2025年5月30日已有超400万份申请 [23] - 2季度零售折扣和降价幅度加大 [27] - 年初至今纯电动汽车表现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电动汽车) [32]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巨头带来新竞争 [43][45] - 亚洲和欧洲在2025年初至今占中国汽车出口的65%以上 [51] -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加速海外扩张,加强合作,未来关注智能座舱、人形机器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自动驾驶车辆等领域 [60][64][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票概况 - 报告对众多汽车及相关企业给出评级和目标价,如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获“Overweight”评级,福耀玻璃、耐世特汽车等获“Equal-weight”评级 [8] 中国汽车行业预测 - 2025年乘用车批发量预计达2827.3万辆,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批发量预计达1493.5万辆,同比增长22% [9] - 出口增长显著,预计从2024年的494.1万辆增至2025年的568.7万辆,同比增长15% [9] 智能驾驶预测 - 上调2025年L2+自动驾驶渗透率预测至25%,对应车辆数量从330万辆增至560万辆 [15][17] - 2025年ADAS+AD渗透率预计达80%,对应车辆数量从1470万辆增至1810万辆 [17] 新能源汽车渗透情况 - 6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达50% [20] 车辆以旧换新政策 - 以旧换新车辆需符合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2万元/辆,购买2.0L以下内燃机汽车补贴1.5万元/辆 [23] - 政府从超长期国债中拨款3000亿元,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截至5月30日已有超400万份申请 [23] 零售折扣与价格情况 - 2季度零售折扣和降价幅度加大 [27] 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表现 - 年初至今纯电动汽车表现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电动汽车) [32] -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品牌在低线城市销售占比更高 [35]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份额中占比最高,2025年达32% [42] 市场竞争情况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巨头与本地OEM合作,推出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如阿维塔、智界等 [43][45] - 本地品牌持续从外国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48] 汽车出口情况 - 亚洲和欧洲在2025年初至今占中国汽车出口的65%以上 [51] - 巴西、泰国、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约占比亚迪海外销售额的50% [57] 海外扩张情况 - 多家OEM加速海外扩张,如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地建设工厂,总规划产能达62万辆 [62] 合作情况 - 汽车OEM之间加强合作,涉及平台、电子电气架构、联合采购等领域 [64][68] 未来关注领域 - 汽车OEM未来关注智能座舱、人形机器人、eVTOL和自动驾驶车辆等领域 [70] 自动驾驶相关情况 - 介绍不同等级自动驾驶的特点、技术要求和法规要求 [73] - 列举关键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玩家和当前中国Robotaxi领导者的情况 [74][77]
高盛:地平线机器人-首席财务官电话会议-J6 超级驾驶持续推广,把握中国自动驾驶趋势,推动产品组合升级;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AD/ADAS趋势上升,当地汽车OEM竞争激烈,AD/ADAS可提供差异化优势,有利于地平线机器人产品组合升级和每辆车美元含量增加 [1] - 产品组合从ADAS升级到AD,推动每辆车美元含量增加和进入壁垒提高,软件从基于项目转向基于出货量,带来更高毛利率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D/ADAS驱动增长 - 管理层看好中国AD/ADAS趋势,汽车OEM正在为15万人民币(2.1万美元)车型推动城市NOA功能,该主流价格段有大量潜在需求 [2] - 随着需求上升和当地汽车OEM供应链多元化,管理层看好其AD解决方案出货量增加,新产品征程6是关键驱动力 [2] - 对于非中国市场,地平线机器人正与博世和电装等一级合作伙伴合作,探索更多市场机会 [2] 产品组合升级推动ASP上升 - 管理层对定价趋势有信心,产品组合从ADAS(如征程2和3)升级到AD(如征程6),计算能力从4 - 5 TOPS提升到560 TOPS,带来更好的ASP [3] - 考虑到计算能力较低和旧产品(征程2和3于5 - 6年前推出),ADAS价格自然较低,公司还推出新的J6B用于ADAS市场以维持价格水平 [3] - 展望未来,管理层计划推出计算能力约2000 TOPS的J7平台,以满足更高级功能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3] 研发投资 - 公司致力于研发投资,将分配更多资源用于云计算租金,以训练和开发更强的算法 [7] - 在AD/Superdrive中,地平线机器人紧密集成软硬件,为汽车OEM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按汽车出货量收取软件授权费,而非以前的基于项目收费 [7] - 管理层希望Superdrive渗透到中国大多数没有先进ADAS/AD功能内部算法的汽车OEM,首个Superdrive客户奇瑞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7] 与大众合资企业更新 - 管理层预计大众与地平线机器人的合资企业Carizon的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底推出 [8] - 管理层期望通过Carizon获得大众中国市场车型的较大份额,并看到多种解决方案(包括J6P/J6M/J6H)将被大众采用 [8] 估值与目标价格 - 基于30.0倍的EV/EBITDA倍数(使用公司2028年预计EBITDA)得出12个月目标价格为13.33港元,然后使用11.5%的权益成本折现到2025年 [9] 财务数据 |指标|数值| | ---- | ---- | |市值|296亿港元/38亿美元 [11]| |企业价值|164亿港元/21亿美元 [11]| |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13亿港元/1.607亿美元 [11]| |2024年12月收入(人民币百万元)|2383.6 [11]| |2025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3566.6 [11]| |2026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7874.4 [11]| |2027年12月预计收入(人民币百万元)|14009.3 [11]| |2024年12月EBITDA(人民币百万元)|-1970.9 [11]| |2025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1131.9 [11]| |2026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463.7 [11]| |2027年12月预计EBITDA(人民币百万元)|2567.4 [11]| |2024年12月EPS(人民币)|0.18 [11]| |2025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16 [11]| |2026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00 [11]| |2027年12月预计EPS(人民币)|0.16 [11]| |2024年12月P/E(倍)|21.8 [11]| |2027年12月预计P/E(倍)|37.2 [11]| |2024年12月P/B(倍)|1.5 [11]| |2025年12月预计P/B(倍)|2.8 [11]| |2026年12月预计P/B(倍)|2.8 [11]| |2027年12月预计P/B(倍)|2.3 [11]| |股息收益率|0% [11]| |2026年12月预计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22.2 [11]| |2027年12月预计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4.2 [11]| |2025年12月预计CROCI(%)|-38.9 [11]| |2026年12月预计CROCI(%)|2.6 [11]| |2027年12月预计CROCI(%)|28.7 [11]| |2024年12月FCF收益率(%)|39.4 [11]| |2025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9.1 [11]| |2026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5.6 [11]| |2027年12月预计FCF收益率(%)|3.2 [11]|
Tesla makes moves to expand robotaxis in the Bay Area and Phoenix
Business Insider· 2025-07-11 08:14
特斯拉机器人出租车服务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将机器人出租车服务从德克萨斯州扩展到奥斯汀更大区域,并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进入旧金山湾区,需等待监管批准[1] - 公司已申请在凤凰城地铁区域运营和测试自动驾驶车辆的认证,包括有安全驾驶员和无安全驾驶员两种模式[2] - 凤凰城认证决定预计在7月底做出,获批后需完成自我认证流程[3] 竞争对手情况 - Waymo已在多个美国城市部署超过1500辆机器人出租车[4] - Waymo在特斯拉计划扩张的所有区域都已运营无安全驾驶员的机器人出租车服务[3] - 特斯拉目前在奥斯汀仅限10-20辆Model Y,且配备前排安全操作员[3] 监管环境差异 - 加州对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的监管比德州更严格,公司需向机动车辆管理局和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申请许可[9][10] - 德州不需要特定许可即可运营自动驾驶车辆[9] - 公司自2014年起持有加州公共道路测试许可,但尚未申请无驾驶员测试或部署许可[12][13] 业务发展阶段 - 公司3月获得交通特许许可证,可提供员工内部交通服务,但不同于Uber或Lyft的运营模式[11] - 此次扩张标志着业务从"实验"阶段转向"商业"阶段[14][15] - 行业专家认为当前有限规模的邀请制服务是追赶竞争对手的必要策略[15][16] 市场反应与行业观点 - 扩张消息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自动驾驶进展的乐观情绪[14] - 行业认为公司股价将更多依赖自动驾驶进展而非车辆交付量[14] - 专家将当前策略称为"最低可行自主性表演",认为这是追赶Waymo的必要过程[15][16][17]
Tesla: The Rise Of An Autonomous Empire
Seeking Alpha· 2025-07-11 02:45
特斯拉的未来发展方向 - 特斯拉在2024年面临关键决策点 需要确定未来增长方向 [1] - 公司可能继续开发备受期待的2 5万美元平价电动车Model 2 该车型传闻已持续近半年 [1] 研究机构背景 - Euphoric Investment是一群实习生组成的团队 专注于分享各行业公司深度研究和市场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