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搜索文档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 研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等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6-30 10:35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 -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学习 [3] - 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新风正气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引领因素 [3] - 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久久为功、建章立制 [3] - 全面深入查摆问题,结合巡视整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 [3] - 坚决抵制违规吃喝,以严的标准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3] - 坚持作风建设和推动发展"两手抓、两促进",紧盯经济运行新情况,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3]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 今年是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4] - 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4] - 锚定建成"五个新高地",谋实抓实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杭州施工图 [4] - 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 [4] -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4]
6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害马之群
新浪财经· 2025-06-29 10:20
哲学与思想研究 - 《柏格森哲学词汇》按字母顺序介绍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主要术语,结合原著引文与阐释,提供清晰而深度的理论框架,每个词条标注原著出处并分"定义""理论背景""哲学意义"三级结构 [2] - 《故事中的伦理学》将故事和伦理学探索结合,系统介绍功利主义、义务论到美德伦理学等两千多年来伦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帮助用理性思辨对待道德问题 [16] - 《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以《世说新语》为蓝本剖析魏晋名士在七种社会关系中的故事,展现他们以真实和满足为准则找寻快乐的方式 [39] 历史研究新视角 - 《波斯人:万王之王的时代》调用伊朗最新考古发现等第一手史料叙述"波斯版本"的伊朗古代历史,重塑对古代世界的理解 [4] - 《不列颠大战略的神话》挑战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积极维护者"的传统认知,认为这一形象不符合历史现实 [6] - 《何谓明治》揭露明治维新中鲜为人知的草根阶层民众的近代化构想,展现日本原本拥有的另一种可能性 [20] - 《间谍教廷》披露二战期间教宗庇护十二世暗中策划推翻希特勒的惊天阴谋,展现天主教间谍网络对抗纳粹暴政 [22] - 《鲜血、火焰与黄金》基于私人信件展示伊丽莎白一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16世纪欧洲提供新视野 [45] 文化与社会研究 - 《昌明国粹》全面剖析柳诒徵与南高史学群体,钩沉师生薪火相传的治史之道,还原南高学派在五四浪潮中昌明国粹的历程 [10] - 《出瀛海》以晚清诗人海外游历诗为主题,从海外见闻感受晚清外交的艰难挑战与中西文化碰撞 [12] - 《文弱书生》采用跨学科方法分析历代经典文本,考察传统文化中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的男性气概建构 [41] - 《口罩》探究口罩在东亚地区普及过程中政策力量、社会舆论等公共博弈,揭开近现代政治、文化、社会史的沉重一角 [26] 艺术与考古 - 《不为人知的柴科夫斯基》收录俄罗斯国立柴科夫斯基故居博物馆资料,公开两百余份档案展现"老柴"的生存实录、隐秘社交等 [8] - 《我无所畏惧》讲述法国女考古学家克里斯蒂亚娜·德罗什-诺布勒古保护卢浮宫文物和埃及神庙建筑群的故事 [43] - 《如何成为一只猫》通过猫这个载体融合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提供新的看待世界方式并反思人与动物关系 [33] 经济与社会发展 - 《社会流动性和它的敌人》分析英国社会流动性变化的前沿研究,探讨中小学与大学在创造更公平未来方面的作用 [37] - 《征服密码》从考古学出发结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围绕农业、文字等六大要素揭示亚欧大陆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 [47] 饮食与生活 - 《法兰西美食一千年》追溯法式烹饪跨越数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展现法兰西美食作为流动盛宴的历史 [14] - 《葡萄酒与战争》讲述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界人士从纳粹铁蹄下挽救葡萄酒的故事,展现他们在黑暗时代的生存智慧 [30]
在这里,人与城相契相守(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古城保护与活化 - 阆中古城被嘉陵江环抱2300余年 山 水 城相融相依 体现传统人居环境理念 [4] - 1986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4万多居民生活在古城中 与93条井字形街巷 270多座民居院落共同传承文脉 [3] - 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施 2019年修订后保护范围从1.78平方公里扩展至23.17平方公里 [4] - 编制《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方案 建立保护名录库 涵盖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古树名木等要素 [5] 居民生活与业态发展 - 实施"三不迁"原则(不迁学校 居民 市场作坊) 古城内保留5所学校 3个农贸市场 300余家家庭小作坊 [9] - 启动"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 改造破损路面 旱厕 水电气网 新增5处停车场和40余个街角休憩点 [9] - 引导居民居家执业改造老院子 形成"前店后厂 前铺后居"模式 带动上万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10] - 吸引外来创业者 如山东姑娘开设"以书换宿"主题客栈 收藏2万余册书籍并修复古城墙 [1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奠定春节基础 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 [12][13] - 开发《客来阆中》夜游实景演出 融合杜甫诗作与嘉陵江灯光秀 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14] - 连续3年举办"汉服纪"活动 旅拍产业年营收增长35% 带动周边服饰租赁 妆造服务发展 [15] - 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空间建设 如"杏庭"举办公益展览 沙龙 读书会等活动年均超40场 [15] 特色产业与非遗 - 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展示省级非遗酿造工艺 年接待体验游客12万人次 [14] - 丝毯织造技艺传习中心开展研学活动 手工打结技艺培训学员超2000人/年 [14] - 张飞牛肉 白糖蒸馍等传统食品通过街边小店传承 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8亿元 [5][10] - 扎染主题民宿年接待体验游客1.2万人次 带动染料 布料等上下游产业 [10]
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点成了新中国首都,如今沦为四线小城
搜狐财经· 2025-06-28 16:06
历史地位与变迁 - 开封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时期人口超过百万,同期欧洲威尼斯人口不足十万 [21] - 历史上八个朝代定都开封,被誉为"八朝古都",建城史超过4100年 [16] - 1949年首都候选名单包含11座城市,开封因黄河水患和防御劣势落选 [10][25][27] 地理与文化特征 -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广阔平原和肥沃土地 [16][21] - 城市中轴线几乎未改变,因黄河泛滥形成世界罕见的叠压遗址 [18] - 孕育了承接汉唐、启迪明清的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8] 经济发展现状 - 1954年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后,开封发展动力减弱,沦为三四线城市 [31] -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建筑高度限制在15米以内 [33] -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清明上河园等众多文化景点,年接待游客量可观 [35][36] 特色产业与潜力 - 豫菜重要发源地,拥有独特汴京风味,菊花相关菜品形成特色餐饮文化 [38] - 当地特色美食如开封包子具有较高知名度 [39] - 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具备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潜力 [40]
在创新中狠抓落实丨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8 09:37
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 - 昆明市纪委监委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检查组,对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六甲之战"纪念园等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监督检查 [1] - 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及传承人补助发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整理清单反馈职能部门并制发工作提示函 [1] - 紧盯文物文化遗址保护、规划审批、资金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 [1] 监督体系创新 - 制定《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监督员工作办法(试行)》,聘任15名专家和志愿者担任监督员,构建"收集问题-反馈-督办-回访-整改"的监督闭环 [2] - 举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等内容 [2] - 推动全面排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动态监测联动工作机制,已完成99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及备案,新发现1212处历史文化遗产线索 [2] 基层监督实践 - 嵩明县纪委监委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方式,重点监督文物保护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严查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 [3] - 禄劝县纪委监委构建党风政风监督室统筹、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与巡察机构联动"回头看"的文物保护监督工作体系 [3]
历史真相不会因销毁而消失——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后人竹上胜利来南京捐献史料
新华网· 2025-06-27 18:33
新华社记者蒋芳、郭丹 "我不是一个学院派的研究者,只想揭开1644部队的真面目,弄清我父亲究竟在中国干了什么。"77岁的竹上胜利将一批史料捐献给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说。 历史真相不会因销毁而消失——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后人竹上胜利来南京捐献史料 26日下午,"日本友人竹上胜利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在南京举行,包括1644部队留守名簿、158兵站医院留守名簿、宫下利市兵籍簿的复制件,以 及侵华日军行军影像集影印件等入藏纪念馆。 竹上胜利在文物史料捐赠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蒋芳 摄) 3天前,来自日本长野县的竹上胜利抵达南京,随身携带的不只是历史资料,更是一段久未揭开的家族隐情。多年前,他在整理旧物时意外发现 父亲宫下利市的多本照片集,里面记录了侵华日军陆军防疫给水部队在中国华东、华中地区活动的情况。竹上发现,父亲自1932年起曾三次以 卫生兵等身份前往中国,并在1941年转入1644部队。 对外宣称防疫,实则培养霍乱、伤寒、鼠疫等致命细菌,这是1644部队的真实面目,其总部设在南京。 "父亲在生前很少提到从军经历,他本人学历不高,性格也十分平和。"竹上胜利回忆道。尽管相册中并没有任何血腥照片,但像佐藤大 ...
海内外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持续“进行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7 09:01
华侨历史遗存保护与活化 - 广东省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封存侨批数量达9万封,并计划开发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文旅项目[1] - 侨批档案于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重点打造的文化资源[1] - 侨批文物馆保护工作分为三步:收进来、走出去、活起来,包括组建讲师团进入校园培养青年研究者[1] 侨批文化研究与传播 - 侨批馆为马来西亚、新加坡留学生提供免费学术支持,协助开拓研究视角[2] - 侨批馆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举办专题展览,老华侨自发捐赠回批补充史料[2] - 文艺工作者通过舞台剧、歌曲等多元艺术形式诠释侨批文化,讲述华侨历史故事[2] 华侨建筑保护与文旅开发 - 汕头打造小公园"番客街"侨乡文旅项目,海南建立骑楼老街电子档案,泉州颁布保护条例推进系统性工作[2] - 越南穗城会馆天后庙修缮工程竣工,华社联合专业机构修复受损结构,使其成为当地著名景点[3] - 西堤华人文物陈列室创办人指出需结合遗迹历史发掘名人轶事,组织主题导览活动提升游客体验[3]
南唐二陵:千年前的历史悲歌|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08:26
南唐二陵考古发现 - 南唐二陵包括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钦陵和中主李璟的顺陵 1950年由考古学家曾昭燏主持发掘 [7][8] - 钦陵规模较大 墓室分前中后3个主室和10个侧室 全长21米余 宽10米余 高5米 后室有石刻浮雕和彩绘天象图 [10] - 顺陵位于钦陵西北侧 全长21.9米 宽10.1米 高5.4米 分3个主室和8个侧室 全部为砖结构 规模略小于钦陵 [11] 出土文物 - 出土陶俑包括内侍 宫官 宿卫 俳伶 舞姬等人物形象 以及狮 骆驼 马等动物形象 还有神怪形象 [11][12] - 钦陵出土玉哀册23片 其中完整11片 李璟陵出土石哀册40片 有字20片 [13][14] - 陶俑造型沉静妩媚 反映了南唐艺术的主流特色 与唐俑豪放风格不同 [11] 南唐历史背景 - 南唐(937-975)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定都江宁(今南京) 传三世 享国39年 [3] - 最盛时国土35个州 人口约500万 虽号称南唐 但与唐朝没有关系 [3] - 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 设太学 兴科举 广建书院画院 使南唐成为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 [4] 陵墓建造者 - 韩熙载是钦陵的主要设计建造者 他出身山东世家 后投靠南唐 尽心于李昪陵墓工程 [15][16] - 韩熙载曾受排挤 纵情声色自污避祸 其夜宴场景被绘成《韩熙载夜宴图》 [16] - 2010年在顺陵西北侧发现第三座陵墓 经考证为后主李煜第一任皇后大周后的懿陵 [18]
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书籍内容概述 - 书籍《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由班永吉著,收录40多篇针对历史出版物及影视戏剧作品的评论文章,聚焦党史研究与红色文化传承 [2] - 作者强调中国革命历史的教育意义,呼吁通过历史题材创作传承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2] - 书中评述多部作品如《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电视剧《长征》,分析其历史价值与艺术表现 [2] 历史题材创作分析 - 作者评价电视剧《西北岁月》时,探讨其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并通过人物形象还原历史现场 [3] - 对图书《忠诚: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的评析肯定其细节刻画,提出面向青少年讲好英雄故事的方法论 [3] - 强调优秀历史题材作品需结合党史与近代史,展现民族奋斗精神,增强读者历史责任感 [3] 影视戏剧艺术价值 - 作者认为优秀影视戏剧应体现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实现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4] - 批评部分"神剧""雷剧"过度娱乐化而缺乏精神品格,难以留存 [4] - 指出艺术创作需基于历史深刻体认,尊重创作规律,生动塑造人物形象 [4] 社会文化意义 - 书籍倡导通过历史与文艺的交织,激发爱国情怀与理想追求 [4] - 提出读史需"纸上"与"躬行"结合,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