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郑州:文明与科技的古今交响
河南日报· 2025-07-27 07:34
历史文化与旅游业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作为千年王都的文化展示窗口,展示了3600年前的商王朝建都历史,吸引了国际嘉宾的关注[1] - 河南博物院通过贾湖骨笛、兽面乳钉纹铜方鼎等文物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推出文创产品吸引游客消费[1] - 国际嘉宾对郑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创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部分嘉宾购买了冰箱贴和钥匙扣等文创产品[1] 先进制造业 - 宇通客车园区展示了自动驾驶巴士"小宇"的灵活运行和智能化工厂的高效生产流程[2] - 宇通客车在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例如在巴基斯坦和科威特分别有1000多辆客车运营[2] - 嘉宾对郑州先进制造业的实力表示赞叹,认为其结合了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特点[2]
昙华林:一部“活”的近代史书
长江日报· 2025-07-13 08:35
从地铁5号线昙华林武胜门A口出来,一面八层楼高的涂鸦墙特别引人注目。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2024年全年,昙华林客流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日均游客量近7万人次, 最高峰接近10万人次。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汉旅行攻略,昙华林一定会被推介。文艺、复古、烟火、厚重、童 趣……在不同的人眼里,昙华林有别样的美。 ■ 烟火气里的文艺腔 武汉的昙华林、上海的田子坊、厦门的鼓浪屿……每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一条充满 文艺气质的街道。 昙、华、林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有一种文艺质感。 关于昙华林的名字,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住在此处的居民爱种昙花,一坛一坛 摆在门外,聚而成林,故得名。在古代,"花"与"华"通用,故而得名"昙华林"。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昙华林是从佛寺衍化而来。1938年抗战时期,郭沫若曾在昙华林住 过。他在《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昙花林》中说:"昙花林在武昌城内……照名称看 来,以前大约是什么佛教的建筑吧?这一段古我却没有工夫考过。" 循着郭沫若的思路,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查阅史料,终于在《湖北文征》第十一卷 找到黄冈人刘溱的《重游昙花林小记》一文。文章开宗明义 ...
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差点成了新中国首都,如今沦为四线小城
搜狐财经· 2025-06-28 16:06
历史地位与变迁 - 开封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时期人口超过百万,同期欧洲威尼斯人口不足十万 [21] - 历史上八个朝代定都开封,被誉为"八朝古都",建城史超过4100年 [16] - 1949年首都候选名单包含11座城市,开封因黄河水患和防御劣势落选 [10][25][27] 地理与文化特征 - 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广阔平原和肥沃土地 [16][21] - 城市中轴线几乎未改变,因黄河泛滥形成世界罕见的叠压遗址 [18] - 孕育了承接汉唐、启迪明清的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8] 经济发展现状 - 1954年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后,开封发展动力减弱,沦为三四线城市 [31] -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建筑高度限制在15米以内 [33] -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清明上河园等众多文化景点,年接待游客量可观 [35][36] 特色产业与潜力 - 豫菜重要发源地,拥有独特汴京风味,菊花相关菜品形成特色餐饮文化 [38] - 当地特色美食如开封包子具有较高知名度 [39] - 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具备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潜力 [40]
刘宁王凯会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
河南日报· 2025-06-18 18:37
省校合作 - 河南省委省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层会晤,强调深化省校合作[1][2]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作为合作平台,已在人才培养、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 - 双方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强合作[2] 合作方向 - 河南提出将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优势结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 - 哈工大表示将聚焦智慧农业、历史文化、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化合作[3] - 双方将拓展国际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3] 发展目标 - 河南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2] - 哈工大计划加大科研成果在河南的转化力度,助力现代化建设[3] - 双方将建设集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合作平台[2]
文脉华章·文博日历丨长沙,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央视新闻· 2025-06-14 09:56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长沙举行 [1] 长沙历史文化背景 -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5万年至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活动 [4] - 自秦朝设立长沙郡以来 城名、城址未曾改变 见证了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清及现代的变迁 [4] 长沙博物馆资源 - 长沙拥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32座 非国有博物馆20座 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0] - 长沙必打卡的8个宝藏地包括湖南博物院、长沙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炭河里青铜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等 [4][5][10] 湖南博物院必看国宝 - 素纱单衣:仅重49克 透光率达75% 薄如蝉翼 轻如烟雾 [11] - T形帛画:深埋地下2000多年 据研究是一种招魂幡 暗藏古人"生命观" [13] - 长寿绣几巾:我国目前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几巾 用途类似今天的沙发巾 [17] -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我国目前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 内壁铭文"大禾"印证古人"禾下乘凉梦" [19] - 辛追夫人"漆"彩斑斓的生活:西汉辛追夫人家的"客厅"复原展示 展现西汉漆木器工艺 [21] 长沙博物馆必看国宝 - 唐长沙窑青釉"鸟飞平无近远"瓷盘:唐代长沙窑瓷器 反映唐朝流行文化 长沙窑是釉下多彩的重要发源地 [23][24] - 象纹大铜铙: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商周铜铙 用于古代两军交战时的撤退信号 [27] 长沙简牍博物馆必看国宝 - 龙纹漆木瑟:汉代出土的瑟中仅此一"见" 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弹拨丝弦乐器 [31] - 简牍: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十余万枚简牍 勾勒出吴国人的生活图景 现代词汇"合同""杀青"源于简牍 [34][36] 专题特展信息 -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2025年6月14日至10月12日 展出200余件(套)重磅文物 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 [37][39] - "心象——古干的汉字书法抽象艺术展":2025年5月16日至8月16日 展出古干60幅代表作品 融合汉字与现代抽象视觉艺术 [39][41] - "寻找《史记》中的古国"专题展:2025年4月26日至6月29日 展出180件珍贵文物 探索神秘古国历史 [41][43] - "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特展:2025年4月30日至2026年5月31日 展示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的思想及古长沙人日常生活场景 [44][46]
名字超吉利的东北城市,给我香一跟头
36氪· 2025-06-11 19:19
城市概况 - 四平位于吉林省西南部,是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的城市,具有三省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1][2] - 历史上因"四战四平"战役成为军事要地,现市内胜利广场雕塑仍纪念这段历史[3] - 多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城市核心气质,满、汉、蒙文化在此沉淀[1][4][5] 地理与旅游资源 - 夏季气候凉爽,长白山余脉隔绝暑热,科尔沁草原送风使其成为避暑胜地[2] - 拥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地质遗迹:伊通县16座火山构成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山门火山地质公园的酸性火山岩景观[4] - 满族文化资源丰富:叶赫镇是清朝三位皇后的祖籍地,伊通满族博物馆收藏民俗珍品,牧情谷保留完整萨满文化[4] 饮食文化 - 诞生老牌汽水"宏宝莱",其荔枝味汽水是东北一代人的童年记忆[7] - 代表性美食李连贵熏肉大饼使用10余种中药煮制,年销售额超2亿元(需核实数据)[7][8] - 伊通烧鸽子源自满族御厨秘方,现为特色烧烤食材,与烤冷面、排骨包子等构成量大实惠的饮食风格[8][9][13] - 冰淇淋消费特色突出,按斤称卖实现"冰淇淋自由",单价个位数[15] 文化产业 - 梨树县是东北二人转发源地,1780年已创作《小两口串门》等原创剧目[16] - "四平警事"政务号通过荒诞短剧普法,2018年首创形式年增粉1400万[19] - 《二龙湖浩哥》系列影视作品构建"二龙湖宇宙",农村题材剧豆瓣评分达7.8分[19][20]
带孩子看看麦田里的历史
河南日报· 2025-06-02 07:42
6月1日,适逢端午假期,不少孩子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在周遭麦浪泛金的宋陵度过的。 巩义宋陵,又称"七帝八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被誉为"地上的露天石雕博物 馆"。那些散落在田间的帝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犹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伫立千年,见证着一次次播 种、一季季收获。 从郑州驱车1个多小时,靳楠、孙蕊夫妇带着3岁多的女儿在中午前赶到了位于西村镇滹沱村的永熙陵。 靳楠酷爱历史文化,他专门为女儿装扮了一身宋制汉服来宋陵打卡拍照。 "等孩子长大了看看这些照片,会回忆起曾经驻足的地方历史有多厚重。"靳楠说着,忙不迭地给女儿抓 拍下一张靓照。 "中国有很多麦田,但有宋陵石像生的麦田,只有河南巩义有。"从太原驾车,郝少杰带着上小学三年级 的女儿郝芮唯来到巩义宋陵。"爸爸,石像真高啊,脸还胖乎乎的。"石像生前,郝芮唯赞叹着。不远处 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正隆隆作响。 "一直想带女儿来看看,她课本里学的历史在现实中长啥样子。"郝少杰直言,"这次来,得偿所愿,不 虚此行。" 麦收时节,河南巩义,与宋代皇陵"同框"的一块块麦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每一座帝陵附近的道路上都停满车辆,其中大巴车不在少数。" ...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央视网· 2025-05-25 20:27
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 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 [1] - 最初为纪念西周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历经千百年建设,涵盖我国古典建筑所有样式 [3] - 拥有857年历史的献殿、鱼沼飞梁(最早十字立交桥雏形)和圣母殿构成"古建三宝" [3] 晋祠的艺术珍品 - 圣母殿前檐现存最早木雕盘龙,殿内43尊宋代彩塑中33尊侍女像写实传神,反映宋代宫廷生活 [5] - 唐碑亭内"镇馆之宝"记录唐王朝初创历史 [5] - 包含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等跨越多个朝代的文物 [7]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 持续开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 [7] - 晋祠庙会自明清延续,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年均免费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7] - 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