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国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纪念活动最新筹备进展
新华社· 2025-08-28 19:04
外宾出席情况 - 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纪念活动 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等[1] - 部分国家议长 政府副总理 高级别代表 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前政要将应邀出席 外国驻华使节 武官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也在受邀之列[2] - 来自俄罗斯 美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50位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将出席活动[2] 外宾特点分析 - 嘉宾级别高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众多 体现各国对活动高度重视和对中国的友好情谊[2] - 代表性强 覆盖世界五大洲 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和世界意义的普遍认可[2] - 参与面广 包括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 其中不少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在中国家喻户晓[2] 阅兵式意义与准备 - 阅兵式旨在彰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强大能力[2] - 阅兵准备基本就绪 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受阅部队完成3次综合演练 总体达到预期效果[3][4] - 参阅力量要素全 结构编成体系化 武器装备数量多 初次亮相占比高 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新风貌[3] 文艺晚会安排 - 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 抗战老战士 基层群众代表等将出席观看[2] - 主创团队首次启用80后年轻艺术家担任总导演 90后年轻编导参与创作 00后演员在参演人员中占比超过50%[3] - 文艺演出已进入最后合成阶段 力求呈现精彩 隆重而简朴 振奋且深沉的文艺演出[3] 北京市筹备工作 - 北京市精心布置天安门广场年号台 观众席 LED大屏等要素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统一[5] - 搭建临时观礼台以满足更多群众观礼需求 在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和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5] - 坚持不扰民 少扰民原则 最大限度压缩交通管制时间和范围 保障活动顺畅举行和社会交通平稳有序[5]
郭元强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并发放纪念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长江日报· 2025-08-28 17:45
纪念章颁发活动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1] -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就颁发纪念章作出专门部署 体现对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3] 抗战老战士背景 - 108岁老战士张允一1936年参加革命 1938至1945年参加新四军在河南、湖北开展抗日活动 1953年起在湖北省总工会、武汉裕华纱厂工作 [3] - 99岁老战士王耕田1944年参加革命 曾任山东抗日军政大学战士、中共中央东北局机要员 1947年战斗立功一次 后在武汉工作生活 [5] 慰问活动细节 - 郭元强在同济医院看望张允一 关切询问身体状况并为其佩戴纪念章 [3] - 郭元强在王耕田家中与老人促膝而谈 听取革命经历 [5] 精神传承要求 - 要学习老战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铭记抗战历史 [3] - 要大力宣传英雄事迹 讲好红色故事 继承优良传统 营造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 [5] - 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5] 服务保障措施 - 有关部门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让老战士感受党和政府温暖 [5] - 要加快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 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 [5]
阅兵准备基本就绪,进入倒计时!最新进展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14:06
活动筹备进展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筹备进展 [1] - 定于2025年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文艺晚会 [12] - 已在天安门地区完成三次阅兵综合演练,总体达到预期效果,阅兵准备基本就绪 [16] 外方嘉宾出席情况 - 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纪念活动,体现出各国对活动的高度重视 [3][5][6] - 出席嘉宾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覆盖世界五大洲 [14] - 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50位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将应邀出席 [10] 阅兵式特点 - 参阅力量要素全,结构编成体系化,武器装备数量多,初次亮相占比高 [16] - 是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的集中展示 [16] 现场布置与安排 - 天安门广场科学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并搭建临时观礼台以更好满足群众观礼体验 [19] - 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打造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 [20] - 坚持“不扰民、少扰民”,最大限度压缩交通管制时间和范围,保障活动顺畅举行 [20] 后续活动安排 - 将于8月29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将介绍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关情况 [21]
学习手记丨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新华社· 2025-08-28 11:5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国家纪念活动彰显爱国主义精神 [4] - 十四年抗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胜利的决定因素 [5] - 抗战英雄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6] - 爱国主义是驱动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和引擎 [7]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9] 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烽火 激荡中华儿女心房 [4] - 全面抗战3个多月后民主人士晏阳初称此为民族自觉史开端 [5] -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 [5] - 四万万人同心同德 汇聚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5] 英雄事迹与精神体现 - 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绝笔信 [6] - 杨靖宇牺牲时胃里没有一粒粮食 [6] - 佟麟阁等先烈挺身赴难 [6] - 南开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诠释爱国奉献精神 [5] 当代爱国主义实践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 [7] - 鼓励留学人员将个人成功结在爱国主义常青树上 [8] - 嘱托院士为党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 [8] - 寄望人工智能领域年轻人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8] 爱国主义教育传承 - 引用"利于国者爱之 害于国者恶之"古语号召青年心系国家人民 [7] - 张伯苓"爱国三问"(是否中国人/爱中国/愿中国好)成为历史之问与时代之问 [9] - 国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持续激荡中华儿女复兴豪情 [9]
天安门广场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 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
央视网· 2025-08-28 10:42
纪念活动筹备进展 - 天安门广场科学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 注重现场布置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 凸显纪念大会隆重庄重和气势恢宏 [1] - 搭建临时观礼台 位置尽可能靠近长安街 更好满足群众观礼体验 [1] - 长安街沿线布置10组立体花坛 打造5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 提供更多可感可及的花园城市场景 [1] 交通管理措施 - 坚持不扰民、少扰民原则 最大限度压缩交通管制时间和范围 [1] - 提前做好通告发布和提示引导工作 保障活动顺畅举行和社会交通秩序平稳 [1]
天安门广场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
新华社· 2025-08-28 10:24
活动布置 - 天安门广场科学布置年号台、观众席、LED大屏等要素,注重现场布置与周边建筑和谐统一 [1] - 现场布置凸显纪念大会隆重庄重、气势恢宏,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1] 观礼安排 - 搭建临时观礼台,位置尽可能靠近长安街,以更好满足群众观礼体验 [1] - 临时观礼台搭建旨在让更多群众到现场观礼 [1]
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07:00
展览规模与内容 - 主题展览共分八大篇章 展出1525张历史照片和3237件珍贵文物 其中1/3珍贵文物为首次公开[2] - 展览创新运用全息影像 透明展屏和AI交互技术再现抗战历史[2] - 展出包含刻着"军人魂"的饭盒 写着"共赴国难"的茶杯以及"死字旗"等特别文物[5] 技术应用与互动体验 - 运用动作捕捉和交互反馈技术实现电子献花 累计49725名参观者参与[3] - 通过AI技术复原左权将军家书视频 声光影深度交织增强沉浸感[3] - 采用裸眼3D技术使文物在空中立体旋转 电子书交互平台可查阅史料[4] - 设置互动相机装置生成跨越时空合影 呈现国际友人支持[7] 国际参与与支援 - 苏联援华航空队2000多名飞行员参与抗战 大队长库里申科在执行任务时牺牲[7] - 美国飞虎队击落日军机2600多架 击沉击伤舰船44艘 击毙日军6万余人 2000多名队员献出生命[8] - 展览展示50多个国家与中国人民联合反法西斯 包括加拿大白求恩 匈牙利裔卡帕等国际人士[9] 历史文物与史实呈现 - 首次公开沈忠明革命烈士证明书 其在1937年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11] - 展出第29军第219团第10连连长孔宪全委任状 其率120名官兵践行"誓与卢沟桥共存亡"誓言[12] - 通过AI技术修复英烈黑白照片 使模糊身影变得清晰生动[10] 社会影响与教育意义 - 展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吸引家庭带孩子参观 激发主动研究历史[5] - 99岁抗战老兵杜士林现场敬礼 其11岁加入抗日游击队 左手断掉3根手指[11] - 观众留言簿呈现多代人心声 包括"勿忘国耻""为民族复兴努力学习"等共同信念[12]
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游红色场馆 听历史回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7 07:58
红色场馆参观数据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5年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30多万人次[6]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2023年末至2024年初迎来前所未有参观热潮[13] -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2024年上半年接待参观人数近65万人次 其中青少年群体约20万人次[17] 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展义务宣传演出600余场次 讲党课200余场次 培养上千名小小八路讲解员[6] - 新四军纪念馆接待大批高校学子实地探访 观众提问深度从"兴趣"转向"求真"[10] -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开展青少年教育系列研学活动 420名中小学生参与 75名小小讲解员暑假期间累计志愿讲解720场 服务游客2万余人次[17] 馆藏与展陈特色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展出3000个刻录殉难者名单的长方形石碑[15]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出单薄衣衫/破旧绷带/磨损草鞋/补丁行军袜等具有穿越时空力量的静默文物[8] - 新四军纪念馆通过重建军部5位领导人雕像等展陈创新细节引发观众深刻共鸣[9] 宣教体系建设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常态化开设讲解员培训班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理论讲授/专家指导/实践练习[15]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采用"因人施讲"模式 通过采访近200位老八路/将帅子女为《八路军序列沿革研究》搜集资料[5] -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通过"听看说讲唱写"多种形式开展沉浸式教育课程[17] 国际传播与影响 -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开通线上直播 海外老华侨留言感谢让异国游子感受历史[15] - 该馆接待海外华裔青少年群体 成为整个行程中最安静最认真的参观体验[14] - 2024年7月首次公开七三一部队原成员完整口述证言视频 揭露人体解剖/细菌实验等反人类暴行[15]
回望港澳抗战烽火岁月: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4 15:39
港澳抗战历史纪念活动 - 香港西贡区斩竹湾举行抗日英烈纪念谒碑典礼 [2] -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改造后揭幕 截至7月底接待超16万访客含400多个学生团体 [4]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参观人数超9.6万人次 [8] 教育推广与青少年参与 -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推出多媒体互动和中学生新手策展人培训班 [10]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升旗及检阅礼 60名中小学生参与 [9] - 澳门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影展、校园巡展和故事分享会 [13][14] 历史研究与文物展示 -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合办专题展览 展现香港和广东军民抗战史实 [4] - 澳门"烽火忠魂:澳门抗战人物群像展"展出数十位抗战英雄故事 [12]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前设立港九大队群像雕塑 反映知识分子多、女战士多、小战士多特点 [6][7] 社会影响与公众反响 - 香港多个团体举行报告会缅怀"银矿湾惨案" 日军杀害11名村民逮捕约300人 [4] - 澳门居民参与赈济捐款捐物活动 总商会、镜湖医院慈善会等社团发挥重要作用 [13] - 香港汉华中学学生反映学习香港抗战史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 [5]
重温抗战校史 厚植家国情怀(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30
西南联大办学历史与精神传承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部分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历时68天从长沙步行抵达昆明[12] - 西南联大办学条件艰苦 教室为土坯墙铁皮顶 地面泥土轧成 雨天叮当作响 但师生精神振奋 以严谨态度治学 诞生杨振宁 李政道等杰出物理学家成果[13] - 西南联大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专家开展量子计算机 光电子技术等前沿学术报告 激励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13][14] 西北联大迁徙办学与教育体系构建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平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 北洋工学院等院校迁至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因战局紧张迁往汉中 师生坐火车到宝鸡后徒步500多里到达城固 南郑 勉县三县六处坚持办学 后改称西北联合大学[16] - 西北联大迁徙途中翻越秦岭峭壁陡立 师生啃锅盔嚼咸菜 白天崎岖泥泞山路行军 夜晚留宿荒郊 但一路放歌坚持办学[16] - 1939年西北联大"一分为五"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等 为西北地区留下文理工农医师范完整高等教育体系[16] 中国人民大学红色基因传承 -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 校风"忠诚团结紧张活泼" 师生物质条件艰苦但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开展大合唱跑旱船扭秧歌等丰富活动[18][20] -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赴延安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社会实践 与延安中学开展青春对话 共学历史共悟精神[20] - 两校坚持联学共建 从线上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延中学子北京研学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要造就一大批革命先锋队"的办学精神[20][21] 同济大学李庄支教与校地互动 - 1940年同济大学第六次迁校落脚四川宜宾李庄镇 办学6年 医学院为百姓治愈"麻脚瘟" 工学院发电机让古镇有第一盏电灯[21][22] - 2006年以来100多名同济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重返李庄中学支教 发挥专业所长开设"同李讲堂" 分享德语 土木工程 广电编导等知识[22][23] - 开展"长江信帆"活动 数百封信笺从李庄到上海再返回 点亮学生梦想 同济校史讲解员到李庄讲解历史 李庄中学生到同济参加科普活动[24] 浙江大学湄潭茶产业合作 - 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办学7年 农学院引进优质茶种和杭州龙井茶生产技术 奠定湄潭现代茶产业基础 与当地合办职校开设茶树栽培课程[25] - 浙大茶学系副教授去年往返杭州湄潭20多次 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物标准样工作 产品在贵州茶博会亮相[25] - 2022年成立浙江大学湄潭茶业研究院 搭建乌龙茶品种与红茶工艺结合溯源系统及茶叶风味物质数据库 实现从靠人看茶到设备看数据的产业升级[25][26] 中山大学澄江医疗合作 - 抗战期间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 校内党组织成为澄江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学生社团推出《最后一滴血》等爱国剧目唤醒民众支援抗战[28] - 去年10月云南省与中山大学共建玉溪市中山医院 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 引进中山一院12名学科带头人10名银龄医师[29] - 中山一院牵头完成5台高难度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 超4300名外科医师在线观摩 派驻专家指导当地年轻医生提升团队服务水平[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