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

搜索文档
杭州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
杭州日报· 2025-06-09 11:10
粮食生产成效 - 2024年杭州粮食播种面积达147.55万亩、总产量5.77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增量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3] - 全市粮食规模化种植率已突破80%,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3] - 项目区水稻亩产突破600公斤,冬小麦亩产达300公斤 [4] 农田整治工程进展 - "百千万"工程累计建成集中连片耕地29万亩,其中万亩方4个、千亩方107个 [3] - 已完成验收项目245个,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改造零散农田 [3] - 临安区河桥镇云浪村形成超600亩集中连片良田 [4] 农业产业转型 - 采用"稻田+"模式打造创意农业景观带,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转型 [4] - 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 [4] -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近10% [4]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耕地数量、质量、产能"三位一体"保护机制,统筹耕地功能恢复与农文旅开发 [4] - 衔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规划,探索"耕地保护+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模式 [4] - 实现"口粮地"量升质优,赋能共同富裕 [4]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08 10:03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1][3] - 双方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4][5] - 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 [5] 《自然中国》节目内容 - 《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节目包含《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 [5] - 《向海而行》作为首部节目,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每期30分钟,将于6月8日起在CCTV-1播出 [6] 技术创新与拍摄模式 - 首次采用"5G+8K+机器狗"新技术,开创智能拍摄新模式 [5] - 实现科考与影像采集同步推进,捕捉大量珍贵画面 [5] - 标志着总台在超高清制播与智能拍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5] 节目特色与亮点 - 《地矿宝藏》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从勘探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5] - 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 [5] - 节目将向海内外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5]
前行 | 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2 08:32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工作成果 - 重庆市纪委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获评2025年1月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以政治监督护航"国之大者",聚焦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领域[1] - 该室查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208件415人,推动建立健全耕地项目管理、数字化监管等制度机制[2] - 在璧山区大路街道查处88.53亩耕地变更调查造假案,21名工作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5人受党纪政务处分[1][2] 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 发现中小学校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等4758个问题,涉及克扣专项资金、营养餐以次充好等情况[3] - 推动建立"三同三公开"工作制度,出台《重庆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办法》[3] - 联合多部门制定22项监督清单,抽查149所中小学校[3]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 2024年8月检查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问题6085个,涉及30多个涉农区县、160多个村社[5] - 新补登集体资产249.29亿元,追回应收未收资金1.76亿元,推动建立完善制度722项[5] 民生领域监督机制创新 - 采用"线上线下"共同选题机制,通过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收集问题[5] - 聚焦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等10个重点民生领域,制定专项行动方案[5] - 推动各区县自选194个突出问题进行"点题整治",查处423件案件涉及1129人[6]
山西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08:47
自然资源管理与规划 - 构建"两统一"下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标 [1] - 持续优化土地保障 省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1] - 强化资源节约激励约束机制 树立节约集约用地导向 [1] 耕地保护与补充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力争新增补充耕地7万亩以上 [1] -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强监管 [1] - 依法依规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2] 矿产资源开发与配置 - 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力争新增煤层气储量同比提升20% [1] - 优化增量资源配置 有序推进煤炭资源竞争出让 [2] - 年内集中出让一批优势铝土矿(伴生镓)资源 推动铝、镓资源增储上产 [2] 绿色矿山建设 - 稳妥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1] - 力争2028年底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2] 地质调查与找矿战略 - 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圈定找矿靶区 [2] - 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方向 形成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 [2] 土地改革与供应 - 拓展标准地改革经验 集成"弹性出让""交地即交证"改革效应 [2] - 加大储备和出让力度 鼓励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 [2]
耕地保护一亩也不能少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21
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将其定位为"国之大者" 强调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耕地保护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城乡用地需求增长 基础设施欠账 空间分布需优化 [1] - 法治水平持续提升 修订法律法规 建立"长牙齿"工作机制 严查违法占地行为 [1] - 实施党政同责考核机制 每年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1] 耕地建设进展与现状 - 全国耕地总量连续3年净增加 空间布局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 [2] - 耕地地力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但人均耕地少 质量不高 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变 [2]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 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1] 系统性保护策略 - 实施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严控非农占地 强化占补平衡管理 [2] - 统筹新建与改造高标准农田 调入优质耕地 调出不稳定耕地 提升优质耕地比例 [2] - 将耕地纳入生态治理体系 实行差异化利用(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等) [2] 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 建立"谁保护 谁受益"精准补贴机制 对耕种状态耕地进行补贴 [3] - 加强撂荒地治理 通过代种代耕恢复生产 避免简单"一刀切"损害农民利益 [3] -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调动农民积极性 [3] 耕地管理目标 - 坚持"四个一亩"原则:现有耕地不减少 新增耕地不作假 乱占耕地不让步 用途管制不混乱 [3]
习近平的民生之问|“是增,是稳,还是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0:29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询问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及旱情对收成的影响[2] -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用不到6%耕地生产全国近10%粮食,连续8年总产量超1300亿斤[3] - 河南贡献全国主要食品加工原料: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4] - 国家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红线[6][7] 现代农业发展 - 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总书记强调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与供应链[9][10] -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包括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11]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出台,明确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惠及农民[15] 农民收入与城乡发展 -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从2.72:1缩小至2:1[13] - 总书记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14] - 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体现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位一体发展[17]
去年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余斤稻谷:浙江村级田长王娟惠晒出耕地保护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0:02
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 -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并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巡查员队伍进行监管 [1] - 2022年东安村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人工监测、卫星影象、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 [1] - 通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实现统一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1] 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 东安村将耕地、林地、水系、道路设施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布局规划,使耕地保护更加科学可控 [2] - 探索"水稻+"轮作套种模式,植入科教研学、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提升农田效益 [2] - 设立耕地保护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巡田管护可兑换农资,提高保护积极性 [2] 整治成效 -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多斤稻谷 [2] - 东安村被评为浙江省"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格局 [2]
四端协同发力把牢粮食安全关
新华日报· 2025-05-20 05:39
粮食安全战略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建设目标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细化为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具体方向 [1] - 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减损、乘势、除弊四方面协同发力 [1] 增产措施 - 严守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 -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遏制"非农化"和"非粮化" [2] -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 - 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重点保护黑土地 [2] - 推进土地流转归并,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 [2] 减损措施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 [3] - 生产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农技推广,减少"机器伤粮"现象 [3] - 仓储端推广科学储粮技术,降低霉变、虫害等损耗 [3] - 加工端推广轻度磨皮、柔性碾米等工艺,减少过度加工损耗 [3] - 运输端推动"四散化运输"和公铁水联运,减少运输环节损耗 [3] - 消费端倡导节约粮食,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 [3] 科技创新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业新质生产力"确定为战略方向 [4] - 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4] - 从单一耕地资源转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拓展 [4] -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推动粮食产业全面绿色转型 [4] - 近年来耕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种业技术持续突破 [4] 农资安全 - 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 [5] - 严打假劣农资犯罪行为,公布典型案例 [5] - 开展农药隐性添加、劣质农膜回收等专项检查 [6] - 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专项整治,加强执法与司法衔接 [6] - 构建全过程监察、全链条监管机制 [6]
河南省出台实施意见,力争到2035年 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建成高标准农田
河南日报· 2025-05-14 07:22
在调整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和完善落实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严格实行"以补定占",在实现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前提下,将市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 违法建设相应冻结补充耕地指标。加强补充耕地实施监管,有序推进补充耕地实施,健全信用评价体 系,强化对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坚决防范和纠正单纯追求补充耕地指标、不顾自 然条件强行补充的行为。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坚持"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的原则, 严格管控调剂规模,合理确定调剂价格标准,确保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公开透明。 5月13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 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 耕地质量、改革占补平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细化20条具体措施,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战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为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实施意见》强调,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各级党 委和政府要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大政 ...
不折不扣守护黑土地
经济日报· 2025-05-13 05:58
目前,个别地区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利益链条,上游犯罪分子实施盗采等犯罪行 为,下游犯罪分子实施后续的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犯罪行为。对此,《解释》在严厉打击上 游犯罪行为的同时,对下游行为规定要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打击。上下游犯罪 分子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进一步实现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犯罪的全链条打击。 耕地保护要有"长牙齿"的硬措施,离不开法治护航。只有"咬得疼",才能真正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威 慑。2022年以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非法占用农用地罪319件 360人,起诉2459件2925人,其中一些案件就是非法占用黑土地的案件。2023年以来,公安机关破获涉 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本次"两高"也公布了典型案例,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耕地红线意识,真正像对 待大熊猫一样守护好黑土地。 打击不是目的,保护才是关键。人地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保护自然则自然慷慨回报, 掠夺自然则自然无情惩罚。"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中央对耕地 保护的这一明确要求,既有农地农用的用途管控,也有"必须是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