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

搜索文档
比尔盖茨开始裸捐!20年内落捐出几乎全部财富,真的有意义吗?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14
盖茨基金会捐赠计划 - 比尔·盖茨宣布未来20年内捐出几乎全部财富,约500亿美元,财富净值将减少99% [1][3][4] - 盖茨基金会将在2045年12月31日永久关闭,比原计划提前几十年 [3][5] - 基金会成立25年来已捐赠1000多亿美元,未来20年捐赠金额预计翻倍至2000亿美元 [5] 基金会历史成就 - 对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和全球基金的创立起到关键作用,共挽救8000多万人的生命 [8] - 支持新型轮状病毒疫苗研发,使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人数减少75% [8] - 成为根除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重要伙伴 [8] 未来20年重点领域 - 目标1:消除可预防的母婴死亡,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500万减半 [13] - 目标2:根除致命传染病,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根除脊髓灰质炎和麦地那龙线虫病,并有望根除疟疾和麻疹 [14][15] - 目标3: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重点关注教育、农业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 [17][18][19] 其他慈善事业 - 通过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投资清洁能源创新,包括核能公司泰拉能源(TerraPower) [10] - 支持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关注减缓或中止疾病发展的科学进展 [10] - 这些领域的盈利将作为盖茨基金会捐赠的补充资金来源 [11] 基金会运营理念 - 强调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营部门合作解决重大问题 [8][9] - 注重性别平等,认为女性获得教育、医疗和金融服务能带动家庭与社区发展 [19][20] - 基金会使命植根于"在哪里出生不应该决定一个人拥有的机会"的理念 [6]
抓住阿尔茨海默病干预黄金窗口期:中国专家成功构建MCI预测模型
环球网资讯· 2025-05-07 21:13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测模型研究 - 中国医学专家成功构建轻度认知损害(MCI)预测模型,为认知障碍早期识别提供新方法 [1] - 该模型基于结构磁共振图像(MRI)数据,建立深度学习训练框架,筛选整合10个高区分度脑区特征 [2] - 研究团队开发进展指数(PI),通过分析脑部MRI生成[0,1]区间风险评分,动态反映神经退行性病变进展状态 [2] 模型技术细节 - 模型整合海马体、杏仁核、小脑等关键脑区特征,突破传统二元诊断局限 [2] - 将人口统计学信息、神经心理量表和MRI扫描PI评分结合,建立MCI预测模型 [2] - 模型可有效预测相关队列中7年后向MCI的转化 [2] 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 - 研究成果在《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杂志》发表,获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资助 [2] - 研究有助于识别潜在患者,为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提供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1] - 未来将探索更多前沿深度学习范式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领域的应用 [2]
《细胞》重磅: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元凶找到了
虎嗅· 2025-05-07 09:31
PHGDH是一种参与丝氨酸合成的代谢酶,过去的研究发现,PHGDH在神经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其代谢产物D-丝氨酸对 于神经传递至关重要。不过,近年来的队列研究逐渐揭开了PHGDH的另一面——PHGDH及其RNA表达水平在晚发型AD患者的血液和脑组织 中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这一现象提示,PHGDH还可能通过未知的机制直接参与AD的病理进程。 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阿尔茨海默病(AD)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会给患者带来认知功能衰退、记忆丧失和行为改变等多种症 状。AD典型的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以及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随着人类寿命增长以及 人口老龄化,A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健康挑战。 在AD中,早发型AD主要与致病基因突变相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相比之下,多发生于65岁以后的晚发型AD有着截然不同的致病机制—— 他们通常并未携带家族性和原发性AD致病突变,并且只有不到半数的患者携带APOE4或TREM2风险等位基因。因此,晚发型AD往往缺乏明 确的遗传生物标记物。为了实现晚发型AD的早期诊断,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阿尔茨海默病进入疾病修饰治疗的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1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取得进展,从对症治疗进入疾病修饰治疗新阶段,但中晚期治疗仍有空白,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却面临检测手段推广难、早诊率低等问题 [1][3][4][8] 阿尔茨海默病现状 - 是常见神经退化性疾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造成照护负担和社会经济成本 [1] - 患病几率随年龄增长,65岁人群患病几率约5%,80岁人群约20% [2] - 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去世约10 - 12年,经历早中晚期变化 [2] 新药研发进展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研发投入超6000亿美元,失败临床药物超300种,失败率99.6% [1] - 两款单抗新药上市印证淀粉样蛋白(Aβ)级联瀑布假说,今年3月礼来多奈单抗国内商业化上市 [1] - 仑卡奈单抗早期阻止Aβ聚集,多奈单抗清除已形成斑块,早发人群中多奈单抗使疾病进展减缓35%,整体人群减缓22% [3] - 单抗药物属疾病修饰治疗,让神经退化发展更平缓 [3] 其他新药研发 - 基于其他致病假说的新药在推进,有望带来新突破 [4] - 强生在研靶向Tau蛋白的单抗Posdinemab获FDA快速通道资格,正开展IIb期临床研究 [4] 检测与早诊 - 重点人群包括有家族病史且携带致病基因位点者、携带风险基因者,可通过腰椎穿刺和PET - CT检测 [6] - 腰椎穿刺接受度低,PET - CT等待时间长、基层不普及,早诊率低,早期AD就诊率28.6%,轻度认知障碍就诊率2.8% [7][8] - 患者自我发现和亲属观察重要,出现近期记忆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 社会经济成本 - 2015年中国AD患者年总费用占GDP 1.47%,达1.1万亿元,预计2030年达3.2万亿元,2050年达11.9万亿元 [8] - 中度、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医疗成本是轻度的1.3倍、2.1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