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确诊超4000例!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世卫警告: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7-27 15:18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生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国家疾控局近日派出工作组赴 佛山现场指导,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疫 情形势还相当严峻。 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 病例超过4000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 张文宏解释为何此次基孔肯雅热病毒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 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据第一财经7月26日报道,他 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 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向记者解释称。 据澎湃新闻,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5日 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 风险。 7月26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发布提醒,解答关于 基孔肯雅热防控的疑问: 什么是基 ...
佛山确诊超4000例!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5:37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 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向记者解释称。 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 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 4000例。目前,佛山当地已经对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离措施。 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 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据智通财经,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 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 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 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 分地区传播较快。 对此,张文宏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 ...
今年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为何超以往?如何防范?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07-26 11:07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 [1] - 我国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2010年和2019年曾发生小规模本地传播疫情 [1] - 当前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 [2] 疫情规模扩大的原因 - 国际大流行输入导致本地传播媒介伊蚊形成循环 [4] - 全球基孔肯雅热流行强度高目前感染人数达20万-30万接近10年前印度洋大暴发50万感染规模 [4] - 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蚊虫孳生密度较高 [6] - 输入病毒为印度洋流行株白纹伊蚊传播效率极高 [6] 疾病传播机制 - 通过媒介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播 [8] - 病毒在人体内繁殖1-2天后出现发热出疹关节痛等症状 [8] - 病毒在蚊虫体内中肠繁殖后通过唾液腺传播形成社区内循环扩散 [10] 防控措施建议 - 全国已进入蚊媒快速生长期需加强防蚊灭蚊 [12] - 无疫情地区采取一般性防护流行区需组织灭蚊行动 [12] - 重点防护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 [12] - 前往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并做好驱蚊防蚊准备 [12] - 归国14天内需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12]
省疾控发布远离虫媒传染病防护指南
海南日报· 2025-07-26 10:01
虫媒传染病防护指南 - 夏季户外蚊虫、蜱虫叮咬概率增加,可能引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莱姆病、恙虫病等虫媒传染病 [2] -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有疫区旅居史者需及时就医 [2] - 蜱虫叮咬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2]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 - 家中花瓶、花盆托盘、水桶等避免积水留存,及时清理阳台、屋顶杂物 [3] - 外出穿长袖长裤,选择浅色衣物,涂抹合格驱蚊产品 [3] -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防止伊蚊叮咬 [3] 蜱虫叮咬防护措施 - 清理庭院、菜园周围杂草、灌木丛、落叶,减少蜱虫栖息地 [3] - 避免在蜱虫高密度区域长时间停留,处理宠物身上蜱虫使用兽医推荐产品 [3] - 进入草地、树林时穿浅色长袖衣裤,裤腿塞进袜子或靴筒,戴帽子 [3] - 户外活动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衣物、背包、宠物是否有蜱虫附着 [3]
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为何轻症仍需隔离?
第一财经· 2025-07-25 22:44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与防控措施 - 广东省佛山市已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防蚊隔离床位从3696张扩容至7220张,以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 [1] -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感染已超3600例,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但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患者均为轻症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 [1] 病毒传播特性与隔离必要性 - 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是人-蚊-人,虽然不会直接人传人,但人也是传染源 [1] - 感染者大部分会出现病毒血症,若不隔离,被叮咬的蚊子会传播病毒,形成社区传播 [1] -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指数R0值约为7,是登革热的两至三倍,传播速度较快 [1] - 对于感染者的密接人员,主要是以家庭密接者或暴露在相同风险中的人员作为隔离对象 [2] 防控具体措施 - 隔离期间患者居住环境需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 [3] -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也要做好防护,避免被感染 [3] - 病毒血症一般出现在患者感染病毒后的1-5天,可通过检测确定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 [2]
一问到底:确诊超4000例 基孔肯雅热啥来头?总台专访中疾控专家
央视新闻· 2025-07-25 22:04
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与原因 -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 [1] - 今年疫情规模远超2008年、2010年、2019年等历史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 [1]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 [2] - 当前流行规模与10年前印度洋大暴发相似 流行季节未结束可能超过历史水平 [2] - 气候适宜蚊虫孳生 伊蚊密度高 输入病毒为印度洋流行株 传播效率特别高 [4] 基孔肯雅热传播与症状特点 - 通过伊蚊传播 俗称花斑蚊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 [5] - 病毒在人体内繁殖1~2天后发病 症状包括发热、出疹、关节痛 [6] - 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 与登革热等蚊媒病区别明显 [7] - 约20%-30%感染者会出现关节痛 多数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少数超过半年或一年 [9] 伊蚊活动规律与防控措施 - 伊蚊最适合温度25℃~28℃ 超过33℃密度反降 活跃高峰为早晚7-9时和17-19时 [10] - 无疫情地区需一般性防护 流行区需加强灭蚊和个人防护 [11] - 全村统一时间点蚊香可提高灭蚊效果 配合专业喷雾形成双重防护 [12] - 驱蚊产品选择需关注有效期 标注4小时保护力的建议缩短涂抹间隔 [16] 全球防控形势与高风险人群 - 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 关键措施为灭蚊、清积水、防叮咬 [17] - 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基础疾病患者易出现重症并发症 [17] - 前往广东佛山、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流行区需提前查询疫情并做好防蚊准备 [17]
科普|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为何轻症仍需隔离
第一财经· 2025-07-25 19:36
据《BMC研究笔记》发表的"利用半解析方法模拟宿主内基孔肯雅病毒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研究文章,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指数R0 值约为7,是登革热的两至三倍,传播速度较快。不过,专家表示,R0值也会受当地的环境影响而波动。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所谓的"病毒血症"一般出现在患 者感染病毒后的1-5天,可通过检测的方式来确定患者体内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 另一位传染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感染者的密接人员,目前主要是以家庭密接者,或是暴露在相同风险中的人员作为隔 离对象。 日前,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发展,佛山已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同 时将防蚊隔离床位从3696张扩容至7220张,为确诊病例提供诊疗和住院治疗服务。 7月23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介绍,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 传播。但强调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截至7月24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感染已超3600例,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但尚未发现本地续发 ...
预防基孔肯雅热——别让蚊虫叮上
齐鲁晚报· 2025-07-25 10:12
基孔肯雅热概述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1] - 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山东省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 城乡分布广泛 [4]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土传播病例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 南亚 非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疫情活跃 近期广东省出现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5] 传播特征 - 传播途径与登革热相同 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2至10天后通过叮咬传播 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4] - 伊蚊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主要在白天叮咬人 [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2天 多为3~7天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39℃ 部分患者热退后再次发热 [6] - 伴随严重关节痛 腕关节疼痛是重要特征 2~3天后出现斑丘疹 多分布于四肢或全身 3至5天退疹 [6] - 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 多数患者一周内好转 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新生儿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6]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户外避免在树荫 草丛等蚊虫密集处停留 室内使用电蚊拍 灭蚊灯 电蚊香 安装纱窗 纱门 使用蚊帐 [8] - 清除孳生地:翻倒闲置容器 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 清除垃圾杂物 疏通沟渠屋顶积水 [9]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 避开伊蚊活跃期 使用驱避剂 [10] - 旅行准备与健康监测:查阅目的地疫情信息 返回后14天内自我健康监测 关注家人同事健康状况 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12]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 剧烈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12]
新一轮病毒疫情!一文读懂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1:23
疫情概况 - 新一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已从印度洋地区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历史重演 [1] - 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全球119个国家的约56亿人面临病毒威胁 [2] - 重灾区为印度洋岛屿(留尼汪、马约特、毛里求斯),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已感染 [2] - 病毒正向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及东南亚(包括印度)传播 [2] 传播动态 - 欧洲输入性病例激增且出现本地传播:法国本土报告800例输入病例,南部确认12起本地传播事件 [2] - 意大利近期报告一例本地感染病例 [3] 病毒特性 - 基孔肯雅热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属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RNA病毒 [4] - 潜伏期4-8天,症状包括发烧、严重关节痛、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 [4] - 重症和死亡病例罕见,主要发生在有健康问题的幼儿和老年人中 [4] - 康复后患者可能对病毒免疫 [5] 防治现状 - 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以退烧药、镇痛药及休息为主 [6] - 两种疫苗已获推荐用于高危人群但未广泛使用,世卫正审查疫苗数据以制定使用建议 [6] - 最佳防护措施为避免蚊虫叮咬,包括使用纱窗、驱蚊剂及减少皮肤暴露 [7] - 社区防控需清空积水容器、处理废物并配合蚊虫控制规划 [7]
上海疾控:基孔肯雅热不是新发传染病,截止到7月23日,上海无本土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
快讯· 2025-07-24 18:23
基孔肯雅热疫情 - 上海疾控确认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发传染病 [1] - 截至7月23日上海无本土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