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预防

搜索文档
南京疾控发布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4:37
防蚊灭蚊倡议 核心观点 - 南京市当前高温多雨季节导致蚊虫繁殖活跃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 需全民参与防蚊灭蚊行动 [3] 强化防蚊意识 - 需普及蚊虫传播疾病途径及症状知识 重点提醒老人 儿童 孕妇等易感人群加强防护 [3][4] - 发现公共区域积水问题应及时向物业或相关部门反馈 协同解决隐患 [4] 清除孳生地措施 - 家庭每5-7天需全面清理庭院 阳台 楼道等区域 翻盆倒罐避免积水 水生植物需定期换水清洗 [5] - 社区及单位应每周集中整治公共区域 清理垃圾杂物 封闭基坑 确保排水系统通畅 [6] 个人防护方法 - 居家安装纱窗纱门 使用蚊香 电蚊拍等灭蚊工具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并避开蚊虫活跃时段 [7] - 驱避剂需按说明使用 避免在树荫 草丛 水边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7] 健康监测建议 - 外出旅行前需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 优先选择有纱窗的住宿场所 [8] - 返宁后出现发热 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8]
南京疾控发布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财联社· 2025-08-04 13:44
核心观点 -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议市民加强防蚊灭蚊措施,以应对夏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风险 [2][13] - 通过个人防护、环境清理和健康监测等多方面措施,共同构建健康家园 [10][13] 强化防蚊意识 - 提高对蚊媒疾病传播途径和症状的认知,重点关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 [2][14] - 向家庭成员、邻居及同事普及防蚊知识,特别提醒老人、儿童和孕妇加强防护 [3][14] - 发现公共区域积水问题需及时向物业或相关部门反馈,协同解决 [4][14] 清除蚊虫孳生地 - 家庭每5-7天需全面清理庭院、阳台、楼道等区域,清除积水容器并保持环境干燥 [5] - 社区和单位应每周集中整治公共区域,清理垃圾、填平基坑并疏通排水设施 [5] - 日常需随手检查并清理室内小型积水容器(如托盘、底座等) [6] 个人防护措施 - 居家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香、电蚊拍或杀虫剂灭蚊 [7] - 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开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傍晚)及密集区域(水边、草丛) [8] - 使用驱避剂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 [8] 健康监测与就医 - 外出前需查询目的地疫情风险,优先选择有纱窗的住宿场所 [9] - 返宁后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10]
预防基孔肯雅热——别让蚊虫叮上
齐鲁晚报· 2025-07-25 10:12
基孔肯雅热概述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1] - 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山东省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 城乡分布广泛 [4]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土传播病例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 南亚 非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疫情活跃 近期广东省出现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5] 传播特征 - 传播途径与登革热相同 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2至10天后通过叮咬传播 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4] - 伊蚊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主要在白天叮咬人 [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2天 多为3~7天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39℃ 部分患者热退后再次发热 [6] - 伴随严重关节痛 腕关节疼痛是重要特征 2~3天后出现斑丘疹 多分布于四肢或全身 3至5天退疹 [6] - 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 多数患者一周内好转 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新生儿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6]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户外避免在树荫 草丛等蚊虫密集处停留 室内使用电蚊拍 灭蚊灯 电蚊香 安装纱窗 纱门 使用蚊帐 [8] - 清除孳生地:翻倒闲置容器 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 清除垃圾杂物 疏通沟渠屋顶积水 [9]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 避开伊蚊活跃期 使用驱避剂 [10] - 旅行准备与健康监测:查阅目的地疫情信息 返回后14天内自我健康监测 关注家人同事健康状况 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12]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 剧烈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