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蚊香

搜索文档
如何做到科学防蚊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08-07 00:04
央视网消息:立秋将至,蚊子的危害依然不容忽视,蚊子叮咬会传播疾病,如何做到科学防蚊?来看专家解读。 户外防蚊怎么做?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丁晟称:"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选择驱蚊剂要选择含量低的产品,孕妇要慎 用。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 丁晟称:"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在睡前1—2个小时插上电源,关闭门窗熏杀,人要离开,睡觉时保持通风。孕妇、婴幼儿我们建议以防蚊 措施为主。" 此外,社区、单位、公共场所要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处理垃圾,对蚊虫孳生地采取消杀措施。 丁晟称:"我们要购买使用正规的产品。杀虫气雾剂要对准容易藏蚊的地方,比如门后、窗帘后、床底下、墙角这些部位快速喷射,喷后 要关闭门窗30分钟,通风1小时后才能进入,注意喷射的时候避开食物、餐具、火源和电源。" 电蚊香怎么使用? 杀虫气雾剂怎么喷? ...
生活观察丨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这三点!
新华网· 2025-07-28 17:00
基孔肯雅热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2] - 该疾病1952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报告过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部分地区 [2] - 典型症状包括高烧39℃、关节剧痛和皮疹,被称为"基孔肯雅三联征" [3] 症状特点 -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关节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受力部位 [2] - 皮疹通常在发热后2-3天出现,多为斑丘疹,3-5天消退 [2] - 病程通常持续5-7天,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 [2] -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痛得更久",而登革热"危险更大" [3] 高危人群 - 新生儿感染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6] - 65岁以上老年人因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易合并细菌感染 [6] -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感染后容易出现并发症 [5][6] 治疗方法 - 体温超过39℃时应积极降温,但需禁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 [5] - 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每日不超过4次 [5] - 需做好液体补充,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5] - 发病后5天内需做好防蚊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5] 预防措施 - 灭成蚊: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等灭蚊产品 [8] - 清积水:每日清除花盆托盘、饮水机积水等蚊虫孳生地 [8] - 防叮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并涂抹驱蚊剂 [8] - 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也可用70%乙醇、1%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灭活 [8]
研判2025!中国电蚊香行业PEST分析、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线上渠道占比逐年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8 09:16
行业概述 - 电蚊香通过电能驱动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挥发,形成防护空间干扰蚊虫嗅觉或神经系统,主要类型为电热蚊香液(占比79.35%)和电热蚊香片(占比19.99%)[2][11]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55.02亿元,同比增长12.0%,需求增长受夏季蚊虫高发及南方多雨地区推动[1][11] 产品分类与技术特点 - **电热蚊香片**:药剂含量固定,单片使用8-12小时,需定期更换,加热温度稳定但初期可能有轻微气味[4] - **电热蚊香液**:可连续使用40-100晚(按每晚8小时计),部分产品支持剂量调控,瓶口可替换更环保[4] - **USB电蚊香**:便携设计,适合旅行/办公场景,通过USB接口供电[4] 市场驱动因素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5.3%),消费支出28,227元(+5.3%),推动日常消费品需求增长[5] - 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消费者偏好无烟、低毒产品(如电蚊香液),二孩家庭增加带动儿童专用防蚊需求[5] - 线上渠道占比从13.7%增至44.2%,因电商展示丰富、价格透明且满足快节奏需求[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包括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氯氟醚菊酯等)、天然植物精油(薄荷油、柠檬桉油)、溶剂及塑料/金属等[7] - **下游**:销售渠道以线下为主(56%),但线上增速显著,覆盖超市、便利店、药店及电商平台[7][9] 竞争格局 - **外资品牌**:雷达(上海庄臣)、安速(安斯上海)凭借技术优势及品牌影响力占据高端市场[13][15] - **本土品牌**:榄菊、超威(朝云集团)、彩虹、金鹿、润本、黑猫神通过本土化产品及价格策略主导市场份额[13][15] - **代表企业**: - 朝云集团2024年营收18.20亿元,毛利率49.14%,旗下超威(专业驱蚊)和贝贝健(儿童驱蚊)为核心品牌[16] - 润本股份2024年营收13.18亿元,驱蚊产品占比33.34%(4.39亿元),聚焦婴童护理及精油系列[18] 未来趋势 - 天然成分(如植物精油)替代化学物质,产品向环保方向升级[20] - 多功能集成化趋势明显,如结合防霉、除臭、空气净化等功能满足品质需求[20]
预防基孔肯雅热——别让蚊虫叮上
齐鲁晚报· 2025-07-25 10:12
基孔肯雅热概述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1] - 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山东省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 城乡分布广泛 [4]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土传播病例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 南亚 非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疫情活跃 近期广东省出现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5] 传播特征 - 传播途径与登革热相同 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2至10天后通过叮咬传播 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4] - 伊蚊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主要在白天叮咬人 [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2天 多为3~7天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39℃ 部分患者热退后再次发热 [6] - 伴随严重关节痛 腕关节疼痛是重要特征 2~3天后出现斑丘疹 多分布于四肢或全身 3至5天退疹 [6] - 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 多数患者一周内好转 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新生儿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6]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户外避免在树荫 草丛等蚊虫密集处停留 室内使用电蚊拍 灭蚊灯 电蚊香 安装纱窗 纱门 使用蚊帐 [8] - 清除孳生地:翻倒闲置容器 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 清除垃圾杂物 疏通沟渠屋顶积水 [9]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 避开伊蚊活跃期 使用驱避剂 [10] - 旅行准备与健康监测:查阅目的地疫情信息 返回后14天内自我健康监测 关注家人同事健康状况 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12]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 剧烈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12]
基孔肯雅热是啥病、怎么防
科技日报· 2025-07-24 07:39
疫情现状与传播情况 -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风险[1] - 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存在境外输入病例风险[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2] - 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2010年首次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2] - 全球范围内基孔肯雅热传播加剧,法属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法国、意大利出现本土传播病例[2] 临床症状与治疗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中低热为主,2-3天退烧)、皮疹(起病1-3天出现,斑丘疹)、关节疼痛(手指、手腕、脚踝肿痛)[3] - 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4] - 临床以退热、止痛、止痒对症处理为主,轻症病例通常5-7天痊愈[4] - 新生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4] 预防措施 - 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6] - 灭成蚊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等家用灭蚊药物[6] - 清积水需清除家庭及户外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屋顶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6] - 防叮咬措施包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6] - 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且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需立即就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