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
搜索文档
复旦、同济和港中文等重磅发布:强化学习在大语言模型全周期的全面综述
机器之心· 2025-10-01 07:49
文章核心观点 - 一篇由多所顶尖大学研究者完成的综述系统性回顾了强化学习在大语言模型全生命周期中的最新进展、挑战及未来方向 [2][3] - 强化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与对齐性能 尤其在理解人类意图、遵循指令和增强推理方面效果突出 [2] - 该综述提出了首个强化学习在LLMs全生命周期的分类总览图 涵盖了预训练、对齐、RLVR、数据集与基准测试、开源框架五大分支 [5][6] 强化学习在LLM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 强化学习参与大语言模型的预训练、对齐及推理增强训练全过程 并通过测试基准进行验证 [5] - 预训练阶段应用包括Reinforcement Pre-Training、OctoThinker、Visual Pre-Training等方法 [6] - 对齐阶段涵盖RLHF和奖励建模、经典算法、新奖励模型设计等多种技术路线 [6] - 基于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是综述关注重点 系统梳理了自OpenAI-o1与DeepSeek-R1发布以来的应用研究 [7] RLVR技术架构与进展 - RLVR通过引入可自动验证的奖励机制 优化推理过程并增强模型对复杂任务的适应能力 [7] - 技术架构包含奖励模型、离线策略辅助、奖励过滤、采样与推理策略、智能体强化学习以及奖励更新层级 [8] - 算法进展包括混合学习策略、对抗/多智能体、树结构、视觉语言推理等多种先进方法 [6] - 多模态推理涵盖视频空间推理、具身推理、生成与纯视觉、专业领域任务等应用方向 [6] 数据集与评估基准 - 整理了大量现有用于强化学习微调的数据集与评估基准 为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3][6] - 数学推理基准包括GSM8K、MATH、OlympiadBench等 [6] - 代码能力评估涵盖APPS、LiveCodeBench、SWE-bench等基准 [6] - 通用知识与STEM评估包含MMLU系列、GPQA、TheoremQA等多个权威测试集 [6] 开源工具与训练框架 - 总结了当前主流开源工具与训练框架 为研究人员提供清晰实践参考 [3][6] - 通用端到端框架包括VeRL、ColossalChat、DeepSpeed-Chat、TRL等 [6] - 专门训练库包含Nemo RL、FlashRL、ROLL等多个工具包 [6] - 这些资源整合对LLMs场景下探索RL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1] 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 - 大规模RL训练对LLM来说仍是计算密集型且往往不稳定 系统可扩展性和训练稳定性存在挑战 [12] - 奖励设计和信用分配是应用难点 长时间推理过程中的奖励延迟问题给模型学习带来困难 [12] - 缺乏清晰理论框架分析RL在LLM训练中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 对有效性和风险理解不充分 [12] - 数据集和评估基准建设不足 缺乏统一标准化基准为强化学习微调方法比较验证带来困难 [12]
寻找AI的杀手级应用:机器人、智能驾驶和可穿戴设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07:08
AI发展趋势 - AI发展呈现五个趋势:从生成式AI向智能体AI演进,预训练阶段的规模定律走向放缓,走向物理智能+生物智能,AI风险快速上升,形成新产业格局 [1] - 业界共识认为AI将推动新行业和新需求持续演化,典型如智能驾驶和机器人 [2] - 大语言模型会走向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无人驾驶技术将快速规模化并在2030年迎来"DeepSeek时刻",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快速爆发,预计2035年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类 [3] 新产业格局与市场预测 - 形成"基础大模型+垂直模型+边缘模型"的产业格局,预计到2026年全球有8~10个大模型,中国有3~4个大模型 [3] - 中国在AI领域凭借高效能、新架构、低价格路径持续发展,长期看开源和闭源大模型比例约为8:2 [3] - 机器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两个领域的应用规模未来有望等同于甚至超过智能手机,因其有望实现"人手一个"的普及度 [2] 高通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将AI作为主线方向,技术产品不断适应新领域,在汽车、物联网、XR等赛道探索 [2] - 推出"跃龙"品牌面向工业和嵌入式物联网、网络解决方案及蜂窝基础设施领域,构建覆盖消费级和行业级的平台矩阵 [2] - 在汽车领域推出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在XR领域有专门芯片和参考设计 [3] - 针对新终端品类初期在现有芯片基础上适配,随应用增多及场景需求差异化会考虑专用芯片 [4] 特定市场机遇与策略 - 机器人市场存在芯片机遇,公司愿意跟随产业探索具身机器人所需芯片及应用场景 [4] - 智能眼镜芯片开发需考虑尺寸、能耗、传输、散热等因素,市场仍处早期阶段 [4][5] - 公司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等模式与本土供应链合作,如与歌尔股份成立中心研发AR/VR技术,并探讨针对机器人等端侧应用的联合实验室形式 [5] 中国市场发展与工业策略 - 公司在华30年发展,合作从通信技术探索扩大到汽车、工业及更广泛AI终端市场 [5][6] - 强调"5G+AI赋能千行百业"策略,针对中国工业市场推出优质产品如跃龙品牌及集成NFC的芯片 [7] - 通过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应用示范案例,并系统梳理零售、仓储等近10个行业的近200个应用案例,以挖掘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巨大市场空间 [7][8]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锚定AI医疗方向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22:50
上市申请概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计划以18C规则上市 [1]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及交银国际 [1] 市场地位与客户覆盖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总客户数超过800家 [1][2] - 公司于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2] 技术与解决方案 -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为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 [1] - 公司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打造了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 [2] - 公司已成功商业化并部署L1至L3级别解决方案,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 [2] 财务业绩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108.5万元 [3] - 公司亏损额从2022年的3.76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2.07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1.03亿元 [3] - 研发成本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94.6%显著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8% [3] 研发与团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由137名员工组成,大部分位于上海、杭州和长春 [3] - 公司主要利用内部研发人才开展核心AI技术、算法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活动 [3] 融资用途 - 融资所得款项将用于加强研发及创新能力,完善和升级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 [3] - 资金也将用于提升商业化能力及建立全球渠道网络,并用于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收购及营运资金 [3]
全球首款智能仿生恐龙在川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21:23
该款智能仿生恐龙的核心突破在于其高度智能化的人际交互能力,搭载了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 主研发的先进的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使其能听、会说、能思考,可实现多模态的语音、表情与动作 联动,与游客进行深度、自然的情感互动和语音交流。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都能对答如流,彻底打破 了传统展览中"只能看、不能聊"的壁垒,为文商旅体场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其智能交互的"大脑"——智能语音标准模块RLV-1作为重点创新产品同期发布。该 智能语音模块采用即插即用的设计,具备快速部署、无需复杂调试的特点。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意味着 自贡乃至全国现有的传统仿真恐龙产品、享誉全国的自贡彩灯艺术装置,以及其他各类仿生机器人产 品,均可通过加载这一"成都智造"的核心模块,低成本、高效率地升级为能够与人进行智能对话、并能 亮相的智能仿生恐龙。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供图 模拟丰富语气语调的智能设备,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门槛,为自贡恐龙IP注入了全新的 科技生命力和产业新动能。 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预计将在博物馆、主题乐园、景区、灯会、科研教育及影视特效等文商旅体多个 领域大放异彩。无论是作为博物馆的 ...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通财经· 2025-09-30 19:33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上海森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 [4] 技术与解决方案 -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为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4] - 公司已成功商业化并部署L1至L3级别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智能解决方案、AI辅助解决方案及AI智能体解决方案,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 [5] - 公司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并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1.4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2.92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2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同期的9108.5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从2022年的3868.5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2022年的26.9%提升至2024年的37.1% [6]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2年的约3.76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9745.5万元人民币,亏损率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5][6] - 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均呈现下降趋势,显示运营效率提升 [6]
华为昇腾、寒武纪宣布适配DeepSeek最新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8:13
模型发布与核心特性 - DeepSeek-V3.2-Exp模型于9月29日正式发布,是在V3.1-Terminus基础上的实验版本[1] - 新模型首次引入自研的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稀疏注意力机制,针对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进行优化验证[1] - DSA机制能够自适应选择关键注意力头与局部上下文窗口,相比传统稠密注意力机制计算更高效、成本更低[1][3][4] 技术优势与性能表现 - 传统Transformer全连接注意力机制计算复杂度随文本长度呈指数级增长,DSA针对长文本处理的主要计算瓶颈实现细粒度稀疏注意力机制[2][4] - V3.2-Exp在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上实现大幅提升,同时在与V3.1-Terminus的严格对齐比较中各项核心能力保持基本持平水准[4] - 模型已在Huggingface和ModelScope平台全面开源,相关论文同步公开[2] 成本优化与市场策略 - 得益于新模型服务成本大幅降低,DeepSeek API价格下调50%以上[1][5] - 为方便用户对比测试,DeepSeek为V3.1-Terminus临时保留额外API访问接口,开放至10月15日,调用价格与V3.2-Exp一致[2] - 公司认识到新模型仍需在更广泛用户真实场景中进行大规模测试,以排除某些场景下效果欠佳的可能[2] 生态合作与国产化进展 - DeepSeek V3.2-Exp发布后,华为昇腾、寒武纪和海光信息第一时间宣布完成适配,显示国产AI软硬件生态协同发展[6][7] - 公司开源新模型研究中设计的GPU算子,包括TileLang和CUDA两种版本,建议研究性实验使用基于TileLang版本方便调试和快速迭代[7] - TileLang是由北京大学团队主导开发的开源AI算子编程语言,专门为简化复杂GPU算子开发而设计,实现FlashAttention算子代码量从超500行减少至80行并保持性能持平[7] - 华为计算宣布昇腾已实现DeepSeek-V3.2-Exp 0day支持,并面向开发者开源所有推理代码和算子实现,表明国产模型、编程语言与算力深度协同共进[8][10]
森亿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格隆汇· 2025-09-30 18:08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及交银国际 [1]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并赋能超过800家客户 [1][2] 业务与技术核心 - 公司以前沿AI为核心引擎,以深厚的专业医学知识为指导,打造了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 [2] - 公司业务目标包括守护公众生命健康、优化患者就医质量、提高临床诊疗决策精准度及提升医院经营运作效率 [1] - 公司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以助推AI医疗行业向L4级阶段跃迁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3.7百万元增长66.3%至2023年的人民币239.1百万元,并进一步增长22.1%至2024年的人民币291.9百万元 [3] - 公司收入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1.1百万元增长23.3%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112.3百万元 [3] - 公司经营亏损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人民币232.5百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百万元 [3] 研发投入与资金用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由137名平均拥有八年经验的员工组成,研发成本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94.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8% [4] - 此次上市融资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加强研发及创新能力、完善现有产品、提升商业化能力及建立全球渠道网络,并可能用于收购协同公司 [4]
金融时报:超级智能的下一个入口,谷歌、Meta、英伟达......科技巨头都在加码“世界模型”
美股IPO· 2025-09-29 16:51
行业趋势转变 - AI研发重点正从大语言模型转向"世界模型",以理解和模拟物理世界 [1][3] - 大语言模型技术进步放缓,性能飞跃开始放缓,业界认为其正触及其能力天花板 [7][8] - 这一趋势标志着AI领域竞争焦点从语言领域转向物理世界,被视为推动机器实现"超级智能"的关键一步 [3][4] 主要参与者与战略布局 - 谷歌DeepMind发布Genie 3模型,能逐帧生成视频并考虑过去的交互,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训练AI [5] - Meta开发V-JEPA模型,模仿儿童被动学习方式用原始视频内容训练,并已在机器人上进行测试 [5]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断言公司下一个主要增长阶段将来自"物理AI",正利用Omniverse平台支持向机器人领域扩张 [5] - 英伟达高管表示"世界模型"潜在市场规模可能高达100万亿美元,覆盖制造、医疗等实体领域 [1][3] 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 "世界模型"通过学习视频和机器人数据来理解物理世界,应用前景覆盖自动驾驶、机器人和制造业等领域 [1][4] - 近期应用包括娱乐行业,初创公司World Labs开发从单张图片生成3D环境的模型,Runway推出创建游戏场景的产品 [6] - 构建"世界模型"面临巨大的数据和算力挑战,但可通过仿真环境训练,无需承担在现实世界中犯错的后果 [4][5][9] 发展挑战与时间框架 - 实现由新一代AI系统驱动、具备人类水平智能的机器可能还需要十年时间 [9] - 大语言模型被警告永远无法实现人类那样的推理和规划能力 [9] - 构建模型需要收集海量物理世界数据和算力,是一项未被攻克的重大技术挑战 [9]
中国电子电子行业研究报告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9 16: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正在开发类似ChatGPT的内部应用程序Veritas 以加速Siri的大规模改版 预计2026年3月推出全新Siri [1][2][18][19][20] - 美国政府拟推动半导体国内制造与进口比例达到1:1的规则 未达标企业将面临关税 可能影响苹果等芯片使用企业 [2][3][21][22][23] - 美国川普政府考虑根据外国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数量征收关税 商务部拟对芯片相关部分征收25%关税 日本及欧盟电子产品拟课15%关税 [4][24][25] - 美国2025年第3季电动车销量预计年增21%至41万辆 渗透率达9.9% 但因税额抵免政策终止 未来市场可能缩小 [5][26][27] - 腾讯发布混元图像3.0模型 参数规模80B 基于50亿级图文对和6T语料训练 为目前效果最好、参数量最大的开源生图模型 [7][28][29] - 快手推出KAT-Dev-32B和KAT-Coder两款Agentic Coding大模型 在SWE-Bench Verified上解决率分别达62.4%和73.4% [8][30][31] - 好未来提出AI教师L1-L5分级理论 学而思"小思AI一对一"对标L3级别 数学解题正确率达98.1% [9][32][33] - Meta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人形机器人Metabot 聚焦软件开发而非硬件制造 与AR项目同等战略地位 [10][34][35] - 图灵奖得主Richard Sutton认为大语言模型是错误的起点 真正智能源自经验学习而非对人类模仿 [12][36][38] - 陈丹琦团队提出RLMT方法 将思维链推理融入通用聊天模型 在WildBench、AlpacaEval2和ArenaHardV2等基准测试表现优异 [13][39][40] - 谷歌DeepMind发布Veo 3 展示感知、建模、操纵和推理四层递进能力 提出帧链(CoF)概念实现跨时空推理 [14][41][42] - 英伟达转型为AI基础设施合作伙伴 黄仁勋预计AI推理将迎来"十亿倍"增长 年度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可能达5万亿美元 [15][43][44][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苹果公司动态 - 苹果开发类似ChatGPT的内部应用程序Veritas 用于测试Siri新功能 包括查找个人数据和执行照片编辑等操作 [1][2][18][19] - 全新Siri历经多次延迟后 最快将于2026年3月问世 若表现符合预期将有助苹果在AI领域重振旗鼓 [2][20] 美国政策动态 - 美国拟规定半导体国内制造与进口比例达到1:1 长期未达标公司将面临关税 初期规定将较为宽松 [2][3][21][22][23] - 川普政府考虑根据外国电子设备芯片数量征收关税 拟对进口电子装置芯片相关部分征收25%关税 日本及欧盟产品拟课15%关税 [4][24][25] - 美国2025年第3季电动车销量预计年增21%至41万辆 渗透率达9.9% 但因税额抵免政策终止出现抢购潮 [5][26][27] 中国企业技术进展 - 腾讯发布混元图像3.0 参数规模80B 基于500 million+图文对和6T语料训练 采用Apache 2.0许可开源 [7][28][29] - 快手推出KAT-Dev-32B和KAT-Coder两款Agentic Coding大模型 分别实现62.4%和73.4%的SWE-Bench Verified解决率 [8][30][31] - 好未来自研"九章"大模型数学解题正确率达98.1% 学而思"小思AI一对一"实现L3级别闭环交互 [9][32][33] 国际科技巨头动向 - Meta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人形机器人Metabot 聚焦软件开发 拟像Android一样授权软件平台给制造商 [10][34][35] - 谷歌DeepMind的Veo 3展现出感知、建模、操纵和推理四层能力 在七个代表性任务上显著超越Veo 2 [14][41][42] - 英伟达通过"极端协同设计"构建AI工厂生态系统 预计AI推理将迎来"十亿倍"增长 全球GDP将因AI加速增长 [15][43][44][45] AI技术研究观点 - 图灵奖得主Richard Sutton认为大语言模型只能预测人类会说什么 缺乏预测世界发生什么的能力 是错误起点 [12][36][38] - 陈丹琦团队提出RLMT方法 要求模型生成最终回答前先生成推理轨迹 通过奖励模型评分 实现推理风格转变 [13][39][40]
魏建军又在发布会放狠话:长城高管敢夸张宣传就要受处分;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知情人士回应;曝Momenta正筹备新一轮融资
雷峰网· 2025-09-29 08:19
汽车行业观点与动态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强调汽车是大件耐用品,反对将其宣传为快消品或3C数码产品,认为安全等基础性能比智能更重要,并内部要求禁止在发布会上进行过度夸张宣传[3][5] - 魏建军指出车辆重量与轮胎附着力等物理公式是确定的,汽车安全如刹车、碰撞等问题直接关乎用户人身安全,因此需要扎实的底子和充分验证[3] - 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表示,理想i8和i6车型均拥有独立完整的生产线,产能充足,其中i6上市5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19] - 小米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已交付超4万台,部分用户等待超3个月,小米汽车向等待用户赠送价值129元的车模以表关怀[10][11] - 一汽奥迪A6L被曝存在车门锁频繁故障问题,有用户一个月内维修3次,4S店证实该问题普遍存在且需两次故障检测后才可更换[12] -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回应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及其本人被限制高消费一事,称限制已解除,此次风波暴露了团队能力不足[12] 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合作 - 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正筹备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能达到约60亿美元,其技术将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全新电动CLA车型,并提供高快NOA、城市NOA等功能,未来计划搭载至40款奔驰车型,宝马也计划在其Neue Klasse电动车型中应用Momenta技术[14] - 梅赛德斯-奔驰将其硅谷芯片专家团队分拆为新公司Athos Silicon,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汽车等开发新型低能耗芯片[31] - 科沃斯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已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用户可直接语音下达指令,双方还将在AI算力、端侧模型部署、VLM等领域共同研发[18] - 著名机器人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警告,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是浪费资金,他质疑通过视频训练机器人灵巧操作的做法,预测成功机器人将采用轮子、多机械臂形态而非拟人形态[26] 科技公司融资与市场动向 - 消费级具身智能企业“乐享科技”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其在9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总金额接近5亿元,资金将用于核心零部件自研等技术投入[20] - 苹果公司正秘密开发内部AI聊天应用“Veritas”,用于测试和优化预计2025年3月推出的Siri重大升级,该工具可评估聊天机器人模式及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25] - AI初创公司Friend在纽约地铁投入超100万美元投放广告,覆盖1.1万张车厢广告卡和1000张站台海报,其售价129美元的可穿戴AI设备被批评存在持续监控用户问题,部分广告遭涂鸦破坏[27][28] - Anthropic计划在2025年前将国际员工规模扩大两倍,应用AI团队规模提升至五倍,近80%的Claude使用量来自美国以外地区,公司将在东京开设亚洲首个办事处并在欧洲新增岗位[30] 消费电子与硬件新品 - 影石Insta360发布AI录音全向麦克风Wave,主打办公会议场景,采用悬浮机身设计,售价2198元起,可与影石其他视频会议产品互联[15][16] - 博主透露,除华为Mate 80系列外,其他厂商年底新旗舰机暂时没有采用可变光圈配置,并称苹果也在研发可变光圈技术[13] 零售与消费品行业 - 胖东来2025年前9个月销售额达171.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169亿元的销售额,其中超市业态销售额94.2亿元最高,公司规划将年销售额控制在200亿元以内,以维持5%的净利润并避免员工加班[9][10]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因“娃哈哈”商标授权到期后未能获得新授权,推出新品牌“沪小娃”桶装水,该公司董事长称尝试联系娃哈哈集团宗馥莉未果,而娃哈哈商标使用需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8][9] 国际科技与地缘政治 - 微软宣布切断对以色列国防部的部分云服务,因调查发现以军利用微软Azure云平台和AI技术对巴勒斯坦人进行大规模监控,微软称已禁用其相关云存储和AI服务订阅[23] - NVIDIA CEO黄仁勋表示,OpenAI早期曾寻求NVIDIA投资,但当时公司资金不足,NVIDIA近期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用于构建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24] 企业运营与人事变动 - 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标的4亿余元,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53亿元,所持多家公司股权已被冻结,知情人士称此次由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7] - SHEIN海外本土招商负责人王太中已低调离职,内部系统已查无此人,其于今年年初入职并向COO汇报,SHEIN被指用人风格大胆但高管层多有老员工,空降高管有半年高淘汰率考察期[19] - 埃森哲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将裁减无法接受AI再培训的员工,作为业务优化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规模达8.65亿美元,公司已让55万名员工接受生成式AI基础培训[31] - 经典苹果设备管理工具91助手于9月28日全面停止所有服务,包括客户端、官网及客服渠道,运营团队此前公告称停止服务源于业务调整与产品迭代优化[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