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设计
搜索文档
远海追风添“利器”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完成一体化组装
科技日报· 2025-10-09 09:31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领航号”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 [1] - 机组将启程奔赴离岸70公里、水深50多米的位点目的地 [1] - 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4465万千瓦时,其半潜式平台基础能抵抗17级台风 [1] - 项目依靠协同攻关,打通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链条 [1] 技术创新与设计理念 - 针对深远海风速可达73米每秒、浪高超过20米的极端环境,研发团队提出“韧性”设计理念,追求动态平衡而非绝对稳定 [2] - 采用风机、浮体、系泊系统一体化设计,考虑整体受力和彼此间运动力学影响 [2] - 经过10次方案迭代、5次浮体结构造型更新、数十项核心参数修正,实现一体化漂浮式风电机组仿真成型 [2] - 通过主动压载系统使900吨水在三个水仓间流动,实现平台倾斜不超过3度,风机保持最佳出力角度 [2] - 从“刚性”到“韧性”的转变带来显著效益:单位兆瓦用钢量下降近半,年发电量提升3% [2] 行业意义与发展模式 - 全球80%以上的海上风能资源分布于水深超60米海域,中国50米水深海域风能储量是近海的2至3倍 [3] - 与欧洲海域相比,中国南海海床平缓、台风频发、海底地形复杂,需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3] - 项目展示了“国家攻关、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市场扩张”的破局模式,推动行业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3] - 项目实现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形成技术突破、装备升级、产业发展、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3] - 三峡集团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系统规划海域利用与电能送出通道 [4] - 项目在基础结构、系泊系统、动态电缆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形成行业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漂浮式设施 [4]
远海追风添“利器”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完成一体化组装
科技日报· 2025-10-09 07:19
10月1日,广西北海铁山港区,海风吹拂,碧空如洗。明黄的半潜式平台静泊在岸边,超大容量风力发 电机组矗立其上。随着最后一支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领航 号"完成一体化组装,并将启程奔赴离岸70公里、50多米水深的位点目的地。 "三峡领航号"是中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的关键项目之一。其核心设备——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 约4465万千瓦时;其核心基础——半潜式平台,能抵抗17级台风;其设计建造历程,依靠协同攻关,打 通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链条。 在极端环境下寻求动态平衡 在近海,风机主要靠坚固的桩基"站稳",抵抗风浪流。而在深远海,风速可达73米每秒,浪高超过20 米,传统固定式基础难以适应。为此,"三峡领航号"研发团队提出"韧性"理念——不追求绝对稳定,而 是在极端环境下寻求动态平衡。 "我们把风机、浮体、系泊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既要考虑整体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又要考虑彼此之间 运动和力学的影响。"三峡上海院总工程师林毅峰说,这正是一体化设计的初衷。 为了验证理论,研发团队将狂暴的南海风浪"搬"进实验室。巨大的水池中,缩小近60倍的风机与浮体在 模拟风洞下摆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平 ...
中国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QYResearch· 2025-07-01 16:48
一体化电驱动总成技术概述 - 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将电机、变速器(减速器)、控制器等部件集成,形成紧凑高效的动力单元,简化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结构[1] - 集成化设计通过省去线束连接减少电磁干扰,采用三相直连提升效率,同时缩小体积使车辆空间布局更灵活,降低重心并提高扭矩容量和系统效率[1] -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推动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替代传统直流电机系统[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市场规模达672.32亿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1630.74亿元,2025-2031年CAGR为12.39%[2] - 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电机+电控+减速器)占据72%市场份额,多合一总成(集成热管理等)因能效和空间优势成为技术升级方向,预计2025-2031年CAGR超19%[3] - 纯电动汽车(BEV)为应用主力,2024年收入占比72.99%,插电式(PHEV)市场因销量同比激增45%催生高兼容性需求[4] 竞争格局与厂商动态 - 比亚迪、特斯拉、华为、联合汽车电子、蔚来驱动科技五大厂商2024年CR5超67%,华为通过HI模式联合车企快速抢占第三方市场[4] - 二线厂商如汇川联合动力、中车时代电气面临技术追赶压力,外资巨头大众变速器、Nidec加速本土化应对成本竞争[4] 行业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集成化需求,延长续航并降低成本[8] - 政策支持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8] - 800V高压平台、SiC电控模块及非稀土电机技术突破使系统效率超90%,材料成本降30%,多合一设计优化体积与重量[9]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风险 - 需解决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间协调问题,攻克传动效率、噪音振动和散热等技术难题[11] - 多零部件供应商依赖增加供应链复杂性,可能因供应不足、质量问题或供应商倒闭导致生产中断[12] - 下游整车需求波动要求供应商具备快速调整能力,应对"零停线"、"上市即交付"等多元化需求[13] 产品类型与应用细分 - 产品类型分为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和多合一电驱动总成,后者集成热管理、电源模块等[14] - 应用领域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电动汽车(PHEV)[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