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峡领航号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加快提升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场能力水平
第一财经· 2025-11-04 12:51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规划与布局 - 已规划威海、舟山、珠海和深海四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按照“北东南”、“浅海+深远海”的布局系统推进体系建设 [1][2] - 试验场定位为公益性产业服务和科技支撑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试验平台 [1] - 威海试验场是首个部地共建试验场,已为多家科研单位实施海水有机碳光学原位传感器、实时传输海底地震仪等设备的海上试验 [2] - 舟山试验场按“一场两片”模式推进,构建“浅海—深海”、“能源—感知—材料—装备”的全维度试验体系 [2] - 珠海试验场聚焦智能船舶、无人系统、海洋仪器及海上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构建标准体系并提供检测认证支撑 [4] - 深海试验场目标是构建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深海装备产业发展等重大需求 [4]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4] - 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4] -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国产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完成交付,首个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投入应用 [5]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领航号”基础平台、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相继交付 [5] 海洋产业挑战与战略意义 - 海洋领域传统产业占比仍较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链条短、科技附加值低等问题,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产业潜力巨大但占比偏低 [5] - 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对实现海洋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快海洋技术装备研制和产品化进程,解决创新装备从样机到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测试能力不足问题 [6] - 试验场将兼顾产业与科技、发展与安全、多学科与多领域,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资源共享,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综合试验场 [1]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
科技日报· 2025-11-04 08:4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 [1] - 国产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完成交付 [1] - 首个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投入应用 [1]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领航号"基础平台交付 [1] - 全球首艘8万吨级通海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交付 [1]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LY104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试验 [1] 海洋领域数智化能力建设 - 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 [2] - 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 [2] - 中船集团发布"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NP101、海鲲大模型、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等多项AI创新成果 [2] - 国内首批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集成完工 [2] - 首条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涂装产线投入应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2] 深海极地探测进展 - "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在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的"海马"冷泉渗漏点成功采集并引燃可燃冰 [2] - "洞察"号自主水下机器人成功完成在西太平洋结核矿区的应用性试验任务 [2] - 在南海成功布放首套超3500米水深剖面观测浮标系统,实现从水上10千米大气到水下1千米海洋的综合同步观测 [2] -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北极冰层下完成首次冰区下潜 [2]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7:39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 行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为国民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船舶工业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7%和25.7% [2] - 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63.5%、47.3%和58.6% [2] - 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0.6% [2]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 [2] - 邮轮旅游热度高,进出港邮轮艘次和旅客总数分别为344艘次、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 [2] 海洋新兴产业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 [3]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 [3] - 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60.0%、50.8%和61.9% [3] - 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包括超深水海洋装备交付和深水油气水下机器人投入应用 [3] 涉海企业经营与对外贸易 - 问卷显示55.6%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2%的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0.1%的企业用工人数同比增长 [4] - 24.3%的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比三季度增长,51.3%的企业预计持平 [4] - 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4] -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船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3.9%和22.4% [4]
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1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 行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为国民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船舶工业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7%和25.7% [2] - 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63.5%、47.3%和58.6% [2] - 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0.6% [2]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 [2] - 邮轮旅游热度高,进出港邮轮艘次和旅客总数分别为344艘次、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 [2] 海洋新兴产业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 [3]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 [3] - 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60.0%、50.8%和61.9% [3] - 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如国产24套2000米级国际超深水海洋装备交付 [3] 涉海企业经营与对外贸易 - 55.6%、54.2%、80.1%的企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用工人数实现同比增长 [4] - 24.3%和51.3%的企业预计四季度营业利润比三季度增长及持平 [4] - 前三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4] -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船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3.9%和22.4% [4]
远海追风添“利器”——全球首台十六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完成一体化组装
科技日报· 2025-10-09 16:40
项目核心信息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领航号”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即将启程至离岸70公里、水深50多米的位点 [1] - 该机组年发电量约4465万千瓦时,其半潜式平台能抵抗17级台风 [1] - 项目依靠协同攻关,打通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链条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研发团队提出“韧性”理念,在深远海极端环境下寻求动态平衡,而非追求绝对稳定 [2] - 采用一体化设计,将风机、浮体、系泊系统视为整体进行仿真计算,历经10次方案迭代、5次浮体结构造型更新、数十项核心参数修正 [2] - 通过主动压载系统实现平台倾斜不超过3度,该系统利用900吨水在三个水仓间流动 [2] - 从“刚性”到“韧性”的转变带来显著效益:单位兆瓦用钢量下降近半,年发电量提升3% [2] 行业意义与发展模式 - 全球80%以上的海上风能资源分布于水深超60米海域,中国50米水深海域风能储量是近海的2至3倍 [3] - 项目展示了“国家攻关、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市场扩张”的破局模式,推动行业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3] - 项目实现了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并形成技术突破、装备升级、产业发展、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3] - 依托该项目,中国漂浮式风电在基础结构、系泊系统、动态电缆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形成行业标准,“三峡领航号”成为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漂浮式设施 [3]
远海追风添“利器”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完成一体化组装
科技日报· 2025-10-09 09:31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领航号”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 [1] - 机组将启程奔赴离岸70公里、水深50多米的位点目的地 [1] - 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4465万千瓦时,其半潜式平台基础能抵抗17级台风 [1] - 项目依靠协同攻关,打通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链条 [1] 技术创新与设计理念 - 针对深远海风速可达73米每秒、浪高超过20米的极端环境,研发团队提出“韧性”设计理念,追求动态平衡而非绝对稳定 [2] - 采用风机、浮体、系泊系统一体化设计,考虑整体受力和彼此间运动力学影响 [2] - 经过10次方案迭代、5次浮体结构造型更新、数十项核心参数修正,实现一体化漂浮式风电机组仿真成型 [2] - 通过主动压载系统使900吨水在三个水仓间流动,实现平台倾斜不超过3度,风机保持最佳出力角度 [2] - 从“刚性”到“韧性”的转变带来显著效益:单位兆瓦用钢量下降近半,年发电量提升3% [2] 行业意义与发展模式 - 全球80%以上的海上风能资源分布于水深超60米海域,中国50米水深海域风能储量是近海的2至3倍 [3] - 与欧洲海域相比,中国南海海床平缓、台风频发、海底地形复杂,需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3] - 项目展示了“国家攻关、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市场扩张”的破局模式,推动行业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 [3] - 项目实现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形成技术突破、装备升级、产业发展、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3] - 三峡集团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系统规划海域利用与电能送出通道 [4] - 项目在基础结构、系泊系统、动态电缆和一体化设计等方面形成行业标准,成为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漂浮式设施 [4]
远海追风添“利器” 全球首台十六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完成一体化组装
科技日报· 2025-10-09 07:19
10月1日,广西北海铁山港区,海风吹拂,碧空如洗。明黄的半潜式平台静泊在岸边,超大容量风力发 电机组矗立其上。随着最后一支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领航 号"完成一体化组装,并将启程奔赴离岸70公里、50多米水深的位点目的地。 "三峡领航号"是中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的关键项目之一。其核心设备——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 约4465万千瓦时;其核心基础——半潜式平台,能抵抗17级台风;其设计建造历程,依靠协同攻关,打 通了海上风电产业链全链条。 在极端环境下寻求动态平衡 在近海,风机主要靠坚固的桩基"站稳",抵抗风浪流。而在深远海,风速可达73米每秒,浪高超过20 米,传统固定式基础难以适应。为此,"三峡领航号"研发团队提出"韧性"理念——不追求绝对稳定,而 是在极端环境下寻求动态平衡。 "我们把风机、浮体、系泊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既要考虑整体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又要考虑彼此之间 运动和力学的影响。"三峡上海院总工程师林毅峰说,这正是一体化设计的初衷。 为了验证理论,研发团队将狂暴的南海风浪"搬"进实验室。巨大的水池中,缩小近60倍的风机与浮体在 模拟风洞下摆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平 ...
全球首台完成组装,关键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
经济日报· 2025-10-02 19:37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工程项目“三峡领航号”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 [1] - 该项目由三峡集团牵头建设,是全球已安装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装备 [1] - 项目依托三峡阳江青洲项目开展设计建设 [1] 技术规格与性能 - 项目核心设备为16兆瓦超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叶轮直径252米,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1] -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4465万千瓦时 [1] - 研发团队形成系泊聚酯纤维缆、风机齿电系统、动态压载控制系统等成果,实现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 [1] 行业意义与项目特点 - 该项目标志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向深远海挺进迈出重要一步 [1] - “三峡领航号”具备绿色、韧性和智慧三大特点,以适应深远海严苛环境 [1] -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漂浮式风电设施 [2]
全球首台,完成组装!关键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
科技日报· 2025-10-02 09:24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三峡领航号”于10月1日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完成一体化组装 [1] - 该项目是全球已安装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装备 [1] - 项目依托三峡阳江青洲项目开展设计建设 [1] 技术规格与性能 - 项目核心设备为16兆瓦超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叶轮直径达252米,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 [1] - 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约为4465万千瓦时 [1]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 - 研发团队在项目中形成了系泊聚酯纤维缆、风机齿电系统、动态压载控制系统等研发成果 [1] - 项目实现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 [1] - “三峡领航号”具备绿色、韧性和智慧三大特点,以适应深远海严苛环境 [1] 行业意义与认证 - 该项目标志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向深远海挺进迈出重要一步 [1] - “三峡领航号”是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漂浮式风电设施 [1]
【财经早报】国庆节首日票房,突破3亿元;多家车企9月交付量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08:20
国庆假期消费与出行 - 2025年国庆节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33679万人次,环比增长43.1%,同比增长1.7% [1] - 截至10月1日20时07分,2025年国庆节首日票房突破3亿元人民币,《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731》位列票房前三 [1] - 截至10月1日20时11分,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亿元人民币 [1] 汽车行业销售数据 - 多家车企9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包括蔚来公司交付34749辆、小鹏汽车交付41581辆、零跑汽车交付66657辆 [3] - 比亚迪股份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63万辆,长城汽车9月销售新车13.3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和海外销量创新高 [3]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超过4万台,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广汽埃安销量为29113辆 [3] - 其他主要车企9月销量包括鸿蒙智行交付52916辆、北汽集团整车销量15.7万辆、一汽-大众销售146385辆、一汽丰田销售71031辆 [3] 可再生能源与制造业 - 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三峡领航号”在广西北海完成一体化组装,为全球已安装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 [2] - 晶澳科技新一代旗舰组件DeepBlue 5.0成功下线并完成首批交付,该组件主流版型功率高达650W [4]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 - 2025年1月至8月,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统筹基金总收入18809.94亿元,总支出15432.20亿元,基金整体运行平稳 [2] - 同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1954.62亿元,支出8811.88亿元,其中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890.39亿元 [2] - 同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6855.32亿元,支出6620.32亿元 [2] 科技行业市场观点 - 市场风格维持高位震荡,交易围绕科技主线展开,风格偏向半导体板块 [5] - 下半年通常是国产科技行业技术发布和新品迭代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海外储能及风电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 [5] 文旅产业动态 - 祥源文旅旗下首个系统化打造的主题文创空间“祥源旅物·碧峰峡官方文创店”开业,深度融合当地IP资源与自然生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