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绩滑坡
icon
搜索文档
成本压力致业绩背离 司太立回应上交所问询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9:45
应付账款与产销量背离 - 2024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同比增长36.45%至5.09亿元,主要产品造影剂系列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下滑9.21%和5.65% [3] - 应付账款增加源于工程设备款增加7978.03万元(增幅67.35%)和采购货款增加5620.2万元,其中2024年Q4碘原料采购额同比猛增约1.1亿元至2.32亿元 [4] - 公司解释为碘原料价格攀升背景下"低价囤货"策略,但库存量增长28.05%与产销量双降形成矛盾 [4] 在建工程异常 - 2024年在建工程余额同比增长99.28%,远超同期3%-7%的收入增速 [5] - 江西司太立和上海司太立项目连续三年完工进度超90%却未转固,规避固定资产折旧计提 [6] - 2022-2024年累计投入12.19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核心募投项目"年产1550吨造影剂原料药"延期至2025年12月 [6] 存货与业绩恶化 - 2024年末存货余额11.05亿元(同比降3.76%),但在产品增10.26%、库存商品增6.78%,94.79%存货库龄在一年以下 [5] - 2024年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7.02%),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909.9万元(同比降211%),扣非净利润亏损5412.99万元(同比降251.56%) [8] - Q4归母净利润亏损5807.48万元(同比降1281.88%),毛利率从2023年24.29%下滑至19.43% [8] 亏损驱动因素 - 固定资产转固导致折旧激增但产能利用率不足,美元汇率上升推高进口碘成本,销售费用增长蚕食利润 [8] - 实际亏损4909.9万元远超业绩预告的2500-3100万元亏损区间 [8] - 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极高:胡健质押99.99%持股(4630万股),胡锦生质押96.73%持股(4359.68万股) [9] 公司背景 - 国内造影剂原料药龙头,碘海醇原料药产能及产量居国内前列,2016年上市 [7]
如何看待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8:02
2025年行至半程,发起式基金的清盘现象再一次集中涌现。 2025年7月1日,东财品质生活优选发布了基金清算报告。公告显示,该基金自2022年6月7日成立,并采 用发起式方式运作。但成立满三年后的今年6月9日,基金的规模因未达2亿元走向清盘。截至最后运作 日期,基金的总规模仅为1037.08万元。 无独有偶,在6月30日接连发布清盘公告的两只基金——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和富荣医药健康,也同 为发起式基金。据记者统计,6月以来,发布清盘公告或是清算报告的发起式基金至少有16只。 不过2025年以来,在多只发起式基金难以跨越三年规模大考的同时,年内新的发起式基金仍在持续涌 现。 有受访人士向记者指出,在A股市场整体缺乏赚钱效应的大环境下,迷你基金清盘趋于常态化,也是中 小型公募避免资源浪费的做法。伴随市场环境恢复,发起式基金本身依然是性价比非常高,且能充分体 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的形式。 6月16只发起式基金离场 2025年以来,发起式基金清盘频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日,年内共有127只基金清盘(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其中超过40只为发起 式产品。而据统计,仅在6月份,发布清盘公告或清算报告 ...
孙迪败走广发资源优选!“空降兵”苏文杰接管多基金迎战规模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40
公司概况 - 广发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39万亿元,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 [1][14] - 公司近年重点布局指数投资领域,但主动权益类业务规模持续下滑 [1][14] - 最大股东为广发证券,持股比例54.5333%,其余股东包括烽火通信科技等 [14] 基金经理变动 - 孙迪卸任广发资源优选基金经理,由苏文杰接任 [1][3] - 苏文杰此前在嘉实基金管理嘉实资源精选3年,年化回报19.92%,同类排名前6% [5] - 苏文杰目前还管理广发优势成长和广发聚丰,接管后原基金经理邱璟旻完全退出 [6] 产品业绩表现 - 广发资源优选近一年净值下跌12.66%,跑输基准15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跌幅30.64% [7] - 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高达75.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0] - 孙迪管理的广发先进制造近三年年化回报-5.66%,同类排名靠后 [13] - 广发品牌消费近三年年化回报4.02%,略好于先进制造但仍跑输基准 [13] 行业影响 - 公司曾通过"内部造星"策略打造邱璟旻、郑澄然等明星基金经理实现规模扩张 [16] - 2021-2024年累计收取管理费462.76亿元,但同期多只明星产品业绩大幅下滑 [16][17] - 行业监管趋严,薪酬改革要求业绩挂钩,公司投研体系面临转型压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