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发起式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发行提速,年内“上新”超1300只
搜狐财经· 2025-11-11 20:13
来源:财经新媒体 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基金"上新"速度显著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以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年内定档发行的基金数量已达1371只,创近三年来新高。2023年-2024年,基金发行数 量分别为1266只、1143只。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是市场情绪升温和行业积极布局的共同作用。 除了数量的增加,今年的新发有何特点?从年内已成立的1235只基金名单中,可以观察到一些细节。 从产品类型来看,指数基金仍是发行主力。据Wind统计,截至11月10日,年内成立的指数基金共727只,数量占比达58.87%。 不仅发行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募资规模也是中流砥柱。年内已成立的1235只基金,发行规模合计9653.34亿元,指数基金贡献了其中的5289.86亿 元。 具体来看,指数基金又分为三类: 被动指数股基是主流,年内成立数量526只,发行规模合计2682.66亿元。 被动指数债基是"爆款制造机",年内成立数量57只,发行规模合计1804.88亿元,其中47只发行规模超20亿元,有12只吸金超50亿元。 增强指数基金热度攀升,年内成立数量144只,发行规模合计802.32亿元。不 ...
发起式基金优胜劣汰加速 少数成功突围多数陷规模之困
证券时报· 2025-11-10 03:53
三季度的规模数据,再度给部分发起式基金的存续敲响了警钟。此前低点成立的部分基金凭借优秀的业 绩吸引了资金加购,从而摆脱了清盘的命运;但多数产品依旧无法走出规模之困,不得不到点清盘。 当前,发起式基金离场有加速趋势,但发行端又有更多产品持续上新。有观察人士指出,发起式基金面 对的最大挑战是规模困境,需要警惕大量发起式基金清盘影响投资者信心的现象。 成立时点是部分发起式基金业绩出色的一大重要因素。若将时间推至2025年及以前,沪指多个交易日下 探至3000点以下,发起式基金凭借更低的成立门槛,在市场震荡或投资情绪低迷、行情转折时更容易快 速成立,仅在2022年一年内就成立了超300只发起式产品。 中航基金总经理助理韩浩表示,发起式基金往往成立于市场低迷时期,此时市场存在大量低估值的优质 资产,这些优质资产在市场情绪回暖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估值修复,进而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同时,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投入并持有至少三年,能激励基金公司注重长期投资,进而保障基金 取得长期良好的投资业绩。 多只发起式基金面临清盘 11月8日,华泰资管公告,旗下华泰紫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发起的基金合同生效满三年之日为2025年1 ...
三个月内规模破百亿,发起式基金“逆袭”靠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15:25
发起式基金规模变动 - 多只发起式基金在三季度末规模大幅增长并摆脱“迷你基”(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标签 [2] - 上银数字经济C三季度末规模为2.3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0.01亿元增长20751.47% [2] - 永赢科技智选A三季度末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31亿元暴增至22.78亿元,增幅达1639.2% [2] - 永赢科技智选整体规模从11.66亿元暴增至115.21亿元,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15.27亿元暴增至130.21亿元,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规模从62.89亿元暴增至108.15亿元 [3] - 部分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停滞或下降,如金信智能中国2025规模从前一季度末的7.58亿元降至5.64亿元 [3] 基金业绩表现 - 基金规模增长得益于三季度出色的业绩表现和基金份额正增长 [4] - 永赢科技智选三季度净值涨幅接近100%,中欧信息科技三季度净值涨超80%,中欧数字经济、安信创新先锋三季度净值涨幅均超70% [4] - 基金重仓的半导体、光模块等科技板块表现强劲,推动基金净值大幅上扬 [4] 发起式基金特点与现状 - 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较低,需募集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不少于三年 [5] - 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后规模需达到2亿元才能避免清盘,部分基金面临规模不足困境 [5] - 三季度强劲行情为发起式基金摆脱规模困境提供了契机 [5] 基金公司应对规模激增的措施 - 基金规模短期过快增长会增加投资难度,可能需调整投资策略 [1] - 多家基金公司采取限购措施控制规模过快增长,例如永赢科技智选在近三个月内三次调整个人投资者申购上限 [6] - 中欧数字经济也在三季度多次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目前单日单个账户累计申购不超过5万元 [7] - 采取限购措施的目的是保证基金稳定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6][7] 规模激增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基金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张会显著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与操作难度 [9] - 大规模资金会制约投资操作灵活性,大额买卖易推高交易成本 [9] - 规模超出策略合理容量可能稀释原有超额收益,影响长期业绩稳定性 [9] - 为应对规模扩张,投资策略可能调整,如重心转向大盘蓝筹股、增加标的数量以分散风险、投资风格转向更稳健 [9] 对科技板块的后市展望 - 部分基金公司对科技股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A股热门科技赛道调整幅度已接近历次调整均值 [10] - 建议保持对AI、有色、港股互联网、新能源等板块的关注,市场波动可能是布局良机 [10] - 市场主线清晰,主要集中在高景气的AI领域,部分公司盈利预期上修,资源品、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机会不断 [11]
布局发起式基金:中邮基金权益投资布局的深层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9-30 10:18
行业政策与活动背景 - 北京证监局指导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聚焦普惠金融与投资者教育保护 [1]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行业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经营理念,恪守信义义务 [1] 发起式基金行业趋势 - 发起式基金规模持续扩容,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发起式基金数量超2000只,规模突破3.3万亿元 [2] - 权益类发起式基金规模占比显著提升,达49%,较2020年提升38个百分点 [2] - 发起式基金通过管理人及员工跟投机制(认购不低于1000万元并有锁定期),有效降低"赎旧买新"等行业顽疾,推动投资行为长期化 [2] 中邮基金发起式基金实践 - 公司自2018年开始探索发起式基金模式,已形成覆盖不同风格、聚焦核心赛道的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矩阵 [3] - 产品布局围绕"长期价值"与"投资者需求"双核心,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赛道 [3] - 运作机制上严格落实"利益绑定"原则,基金管理人及核心投研团队持续跟投并承诺持有期,杜绝短期业绩冲刺等问题 [3] 价值创造闭环机制 - 第一重闭环为利益绑定,通过"管理人+投研团队"双重跟投,将投资者收益与团队收益直接挂钩,筑牢信任基石 [5] - 第二重闭环为长期投资,发起式基金的锁定期使投研团队能忽视短期波动、聚焦长期逻辑,挖掘产业深层价值 [6][7] - 第三重闭环为投研支撑,公司构建"行业研究+个股精选+风险管控"三维投研体系,设立8个专业研究小组保障价值创造能力 [8] 投资者教育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以发起式基金为载体,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沙龙等形式推进投资者教育,传递长期投资理念 [9] - 未来将继续丰富发起式基金产品线,覆盖更多细分赛道与风险偏好,并进一步强化投研能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收益 [10]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40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4]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4] - 指数型基金在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占比达54% [6] 发起式基金的特点与优势 - 设立条件相对宽松,可快速完成募集,有助于基金公司完成对热点主题的布局 [4] - 要求管理人及其相关人员投入自有资金并锁定至少三年,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4] - 设立门槛较低,允许基金公司在市场低迷或新兴领域进行"试水" [5] - 通常设有较长持有期,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文化 [5]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的崛起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6]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并配套推出降低指数基金费用等措施 [6] - 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6] - 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超额收益能力有所下降,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的指数基金得到投资者青睐 [6]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布局动机 - "机会捕捉"是当前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的重要动机 [9] - 上涨市更侧重机会捕捉,熊市更注重信心维护 [9]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 [9] - 基金公司希望通过发起式基金快速切入市场,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业绩和市场影响力 [9] 发起式基金的投资业绩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4] - 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是取得可观回报的主要原因 [14]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14]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部分发起式基金业绩低迷,主要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以及产品布局不合理 [18]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18] - 在产品设计上要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 [18]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18]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34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5]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5] - 发起式基金设立条件相对宽松,有助于基金公司快速完成募集,布局热点主题,丰富产品线 [5] 指数型基金主导 - 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数量占比达54% [7]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8]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降低指数基金费用、优化ETF注册机制,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接受度提升 [8] 市场环境与布局动机 - 当前A股市场表现亮眼,沪指涨幅超10%,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更侧重"机会捕捉" [11] - 在震荡市或熊市中,基金公司设立发起式基金更多出于逆周期布局考虑,当前则更注重分享市场上涨收益 [11]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基金公司通过设立标签化产品快速进入相关赛道 [9][11] 业绩表现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6] - 业绩优异得益于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资产价格上升带动基金净值增长 [16]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16]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20] - 在产品设计上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品 [20]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0][21]
国内发起式基金规模达3.1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08 15:17
发起式基金行业发展概况 - 国内首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于2012年8月10日成立,开启了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捆绑的新时代 [1] - 经过近13年发展,国内发起式基金数量超过2200只,总管理规模达到3.1万亿元,约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0% [1] - 2024年以来新成立发起式基金146只,合计发行规模324.81亿元,约占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7.47% [2] 发起式基金产品规模与业绩 - 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为2350.2亿元,广发天天红与中欧滚钱宝货币规模分别为1926.87亿元与1307.33亿元 [1] - 23只发起式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包括中银丰和定期开放债券、工银瑞丰半年定开纯债债券发起式等 [1] - 多只医药主题发起式基金2024年业绩突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等净值涨幅超70% [2]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发起式、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等净值涨逾60% [2] - 华夏消费ETF、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等5只发起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涨幅超过200% [2] - 嘉实资源精选股票A、华夏金融ETF等40只发起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涨幅超过100%,多数跑赢同期基准收益率100个百分点 [2]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与特点 - 发起式基金合同规定,基金公司及股东、高管、基金经理等发起资金提供方必须对产品进行认购,实现利益捆绑 [3] - 发起式基金被视为市场低迷期的应急工具和布局未来赛道的创新试验田,核心价值在于利益捆绑机制与灵活策略 [3]
年内50只主动权益基金清算 发起式基金清盘压力凸显
环球网· 2025-07-18 10:59
公募权益类基金清盘现状 - 截至7月16日,年内已有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FOF产品)进入清算程序,发起式基金成为清盘"重灾区" [1] - 7月已有6只主动权益基金进入清算流程,其中4只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直接清盘(如规模未达标),2只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3] 发起式基金清盘典型案例 - 中银证券慧泽进取3个月持有FOF:成立于2022年7月7日,中银证券自购1000万元设立,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净值仅0.28亿元(较成立时增长不足0.18亿元),因未达2亿元安全线触发清算 [3] - 其他清盘案例:申万菱信专精特新主题发起式(3年后净值不足2亿元)、财通资管通达未来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式(3年期规模未达标)、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规模持续低迷) [3] 发起式基金机制与行业影响 - 发起式基金需满足管理人自购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3年,但3年后净值低于2亿元则必须终止,形成"宽进严出"机制 [4] - 市场结构性行情导致资金向头部基金和赛道型产品集中,中小规模基金吸引力下降,渠道资源向绩优产品倾斜加剧新发基金"做规模"难度 [4]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投资者偏好历史业绩稳定、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中小基金公司缺乏明星基金经理或差异化策略时难以突围 [4] 行业趋势与策略建议 - 发起式基金清盘反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基金公司需更谨慎评估产品策略与自身资源匹配度,避免盲目跟风发行 [4]
43只发起式基金未过三年之坎,清盘高发为何反成布局热土?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07
发起式基金清盘潮 - 截至7月15日年内有43只发起式产品因三年期满规模未达2亿元而被动清盘 数量创同期历史纪录 [1] - 这些清盘产品多具鲜明赛道特征 平均跌幅达18.65% 近半数跌超20% [1][3] - 新能源赛道产品表现尤为惨淡 如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A累计回报-53.43% 清算时净值仅0.47元 [2] - 医疗保健板块同样承压 鑫元健康产业A累计回报-22.45% 净值0.78元 [3] - 目前还有183只发起式产品将在今年运作期届满三年 其中98只规模不足2亿元 [7] 发起式基金运营现状 - 发起式基金需自掏腰包并承担运营成本 但35只清盘产品三年累计管理费均不足300万元 14只低于10万元 [5] - 东财品质生活优选三年管理费合计仅50.39万元 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5] - 基金公司需"垫付"资金 实际资金占用成本较高 [5] - 发起式基金"迷你基"身份可能伴随整个生命周期 [5] 基金公司布局逻辑 - 发起式基金成立条件宽松 便于快速布局细分赛道或赶上市场热度 [6] - 可作为培养新基金经理的方式 解决募集新发2亿元门槛的压力 [6] - 具有"孵化"功能 为布局新领域、尝试新策略提供机会 [6] - 成立流程更快捷 便于抓住市场机遇 [6] - 2022年起每年发行数量超300只 2023年达404只 [4] 少数成功案例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累计回报82.35% 规模超115亿元 [7] - 银华数字经济A、东方红医疗升级A等产品规模超10亿元 [7] - 2023年仍有178只发起式产品成立 多只处于发行期 [5]
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9:47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 - 2025年6月至少有16只发起式基金发布清盘公告或清算报告,其中东财品质生活优选规模仅1037.08万元,远低于2亿元门槛 [2][4] - 2025年全年清盘的127只基金中超过40只为发起式产品,6月清盘的16只发起式基金平均单位净值0.81元,平均规模约2000万元 [4][5] - 清盘基金中7只管理人规模超5000亿元,6家管理人规模不足千亿元,瑞达基金在管规模仅9313万元 [5] 业绩与赛道特征 - 16只清盘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平均跌幅超28%,其中7只跌幅超20%,赛道型基金表现尤差 [5] - 医药和新能源赛道基金跌幅显著:宝盈新能源产业跌54%,万家新能源主题跌34.84%,富荣医药健康跌20.79% [6] - 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式A在2025年涨幅14.23%,但2024年跌幅19.40%,基金经理持仓风格跳跃导致业绩波动 [7][8] ETF联接基金问题 - 清盘的发起式ETF联接基金多跟踪冷门指数,如景顺长城国证新能源车电池联接近三年亏损42.21%,年化波动率30.14% [8][9] - 目标ETF规模小、流动性差导致联接基金资金流入困难,电池30ETF机构持有份额两年流失2亿份 [9]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全市场2238只发起式基金中1102只规模低于2亿元,2022年后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574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12] - 2025年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78只,发行规模416.6亿元,占公募基金总发行规模7.7%,占比同比提升 [13]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发起式基金因设立门槛低(管理人出资1000万元即可)成为公募重要工具,但A股赚钱效应不足导致规模难达标 [11][13] - 机构认为发起式基金性价比高,能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捆绑,符合监管强化风险共担的导向 [13][14] - 清盘迷你基金可优化资源分配,中小公募更倾向主动退出而非护盘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