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式基金

搜索文档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40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4]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4] - 指数型基金在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占比达54% [6] 发起式基金的特点与优势 - 设立条件相对宽松,可快速完成募集,有助于基金公司完成对热点主题的布局 [4] - 要求管理人及其相关人员投入自有资金并锁定至少三年,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4] - 设立门槛较低,允许基金公司在市场低迷或新兴领域进行"试水" [5] - 通常设有较长持有期,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有助于培养长期投资文化 [5]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的崛起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6]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并配套推出降低指数基金费用等措施 [6] - 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的接受度显著提升 [6] - 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超额收益能力有所下降,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的指数基金得到投资者青睐 [6] 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布局动机 - "机会捕捉"是当前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的重要动机 [9] - 上涨市更侧重机会捕捉,熊市更注重信心维护 [9]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 [9] - 基金公司希望通过发起式基金快速切入市场,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业绩和市场影响力 [9] 发起式基金的投资业绩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4] - 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是取得可观回报的主要原因 [14]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14]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部分发起式基金业绩低迷,主要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以及产品布局不合理 [18]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18] - 在产品设计上要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产品 [18]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18]
超3.2万亿,再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22:34
发起式基金规模增长 - 发起式基金数量达2268只,同比增长20%,管理总规模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 [5] - 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数量与规模稳健增长,成为公募布局创新产品的重要形式 [5] - 发起式基金设立条件相对宽松,有助于基金公司快速完成募集,布局热点主题,丰富产品线 [5] 指数型基金主导 - 年内新设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数量占比达54% [7] - 指数型发起式基金爆发式增长,核心动因在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8] - 监管层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降低指数基金费用、优化ETF注册机制,个人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接受度提升 [8] 市场环境与布局动机 - 当前A股市场表现亮眼,沪指涨幅超10%,基金公司布局发起式基金更侧重"机会捕捉" [11] - 在震荡市或熊市中,基金公司设立发起式基金更多出于逆周期布局考虑,当前则更注重分享市场上涨收益 [11] - 发起式基金成为布局创新领域的"试验田",基金公司通过设立标签化产品快速进入相关赛道 [9][11] 业绩表现 - 43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达9.17%,超八成产品斩获正收益 [16] - 业绩优异得益于基金公司在市场低位的精准布局,资产价格上升带动基金净值增长 [16]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参与且持有三年,促使基金公司更加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16]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基金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深入研究市场和行业 [20] - 在产品设计上注重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品 [20] - 加强产品营销与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0][21]
国内发起式基金规模达3.1万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08 15:17
深圳商报讯(记者 詹钰叶)我国首只发起式基金将在今年8月迎来设立13周年,经过多年发展,伴 随公募机构加速布局,国内发起式基金的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多只发起式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喜人,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管理人能力与产品长期业绩。 2012年8月10日,国内首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宣布成立,开启了基金公司与投 资者利益捆绑的新时代,也拉开了发起式基金大发展的帷幕。 根据发起式基金合同,无论是否有外部投资者对发起式基金进行认购,基金公司与其他发起资金提 供方如公司的股东、高管、基金经理等,都已确定要对自己发行的产品进行认购。 有业内人士表示,发起式基金既是市场低迷期的"应急工具",也是布局未来赛道的"创新试验 田"。"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益捆绑机制与灵活策略,但投资者需理性权衡清盘风险与业绩分化。"在选择 时,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管理人能力与产品长期业绩。 (责任编辑:康博) 经过近13年发展,我国发起式基金规模明显增长。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发起式基 金数量超过2200只,总管理规模为3.1万亿元,约占同期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0%。单只产品方面 ...
年内50只主动权益基金清算 发起式基金清盘压力凸显
环球网· 2025-07-18 10:59
公募权益类基金清盘现状 - 截至7月16日,年内已有5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FOF产品)进入清算程序,发起式基金成为清盘"重灾区" [1] - 7月已有6只主动权益基金进入清算流程,其中4只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直接清盘(如规模未达标),2只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3] 发起式基金清盘典型案例 - 中银证券慧泽进取3个月持有FOF:成立于2022年7月7日,中银证券自购1000万元设立,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净值仅0.28亿元(较成立时增长不足0.18亿元),因未达2亿元安全线触发清算 [3] - 其他清盘案例:申万菱信专精特新主题发起式(3年后净值不足2亿元)、财通资管通达未来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式(3年期规模未达标)、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规模持续低迷) [3] 发起式基金机制与行业影响 - 发起式基金需满足管理人自购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3年,但3年后净值低于2亿元则必须终止,形成"宽进严出"机制 [4] - 市场结构性行情导致资金向头部基金和赛道型产品集中,中小规模基金吸引力下降,渠道资源向绩优产品倾斜加剧新发基金"做规模"难度 [4]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投资者偏好历史业绩稳定、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中小基金公司缺乏明星基金经理或差异化策略时难以突围 [4] 行业趋势与策略建议 - 发起式基金清盘反映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基金公司需更谨慎评估产品策略与自身资源匹配度,避免盲目跟风发行 [4]
43只发起式基金未过三年之坎,清盘高发为何反成布局热土?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07
发起式基金清盘潮 - 截至7月15日年内有43只发起式产品因三年期满规模未达2亿元而被动清盘 数量创同期历史纪录 [1] - 这些清盘产品多具鲜明赛道特征 平均跌幅达18.65% 近半数跌超20% [1][3] - 新能源赛道产品表现尤为惨淡 如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A累计回报-53.43% 清算时净值仅0.47元 [2] - 医疗保健板块同样承压 鑫元健康产业A累计回报-22.45% 净值0.78元 [3] - 目前还有183只发起式产品将在今年运作期届满三年 其中98只规模不足2亿元 [7] 发起式基金运营现状 - 发起式基金需自掏腰包并承担运营成本 但35只清盘产品三年累计管理费均不足300万元 14只低于10万元 [5] - 东财品质生活优选三年管理费合计仅50.39万元 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5] - 基金公司需"垫付"资金 实际资金占用成本较高 [5] - 发起式基金"迷你基"身份可能伴随整个生命周期 [5] 基金公司布局逻辑 - 发起式基金成立条件宽松 便于快速布局细分赛道或赶上市场热度 [6] - 可作为培养新基金经理的方式 解决募集新发2亿元门槛的压力 [6] - 具有"孵化"功能 为布局新领域、尝试新策略提供机会 [6] - 成立流程更快捷 便于抓住市场机遇 [6] - 2022年起每年发行数量超300只 2023年达404只 [4] 少数成功案例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累计回报82.35% 规模超115亿元 [7] - 银华数字经济A、东方红医疗升级A等产品规模超10亿元 [7] - 2023年仍有178只发起式产品成立 多只处于发行期 [5]
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9:47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 - 2025年6月至少有16只发起式基金发布清盘公告或清算报告,其中东财品质生活优选规模仅1037.08万元,远低于2亿元门槛 [2][4] - 2025年全年清盘的127只基金中超过40只为发起式产品,6月清盘的16只发起式基金平均单位净值0.81元,平均规模约2000万元 [4][5] - 清盘基金中7只管理人规模超5000亿元,6家管理人规模不足千亿元,瑞达基金在管规模仅9313万元 [5] 业绩与赛道特征 - 16只清盘发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平均跌幅超28%,其中7只跌幅超20%,赛道型基金表现尤差 [5] - 医药和新能源赛道基金跌幅显著:宝盈新能源产业跌54%,万家新能源主题跌34.84%,富荣医药健康跌20.79% [6] - 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式A在2025年涨幅14.23%,但2024年跌幅19.40%,基金经理持仓风格跳跃导致业绩波动 [7][8] ETF联接基金问题 - 清盘的发起式ETF联接基金多跟踪冷门指数,如景顺长城国证新能源车电池联接近三年亏损42.21%,年化波动率30.14% [8][9] - 目标ETF规模小、流动性差导致联接基金资金流入困难,电池30ETF机构持有份额两年流失2亿份 [9]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全市场2238只发起式基金中1102只规模低于2亿元,2022年后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574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 [12] - 2025年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78只,发行规模416.6亿元,占公募基金总发行规模7.7%,占比同比提升 [13] 行业趋势与机构观点 - 发起式基金因设立门槛低(管理人出资1000万元即可)成为公募重要工具,但A股赚钱效应不足导致规模难达标 [11][13] - 机构认为发起式基金性价比高,能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捆绑,符合监管强化风险共担的导向 [13][14] - 清盘迷你基金可优化资源分配,中小公募更倾向主动退出而非护盘 [5][13]
如何看待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8:02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 - 2025年6月至少有16只发起式基金发布清盘公告或清算报告 [1][2] - 截至2025年7月1日年内共有127只基金清盘其中超过40只为发起式产品 [2] - 16只6月清盘的发起式基金平均单位净值仅为081元平均规模超过2000万元 [2] 清盘基金特征 - 16只清盘基金在成立到清算的三年内平均跌幅超28%其中7只跌幅在20%以上 [3] - 多数清盘基金具有赛道型特征主要投资医药和新能源板块 [3] - 部分基金如宝盈新能源产业跌幅高达54%万家新能源主题跌3484%富荣医药健康跌2079% [3] 基金管理人情况 - 6月清盘的16只发起式基金归属于不同基金公司其中7只管理人规模超5000亿元 [2] - 6家清盘基金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不足千亿元其中4家管理规模在300亿元以下 [2] - 瑞达基金截至一季度末在管规模仅有9313万元旗下仅余3只基金 [2] 基金业绩表现 - 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式A在2025年涨幅达1423%同类排名前16%但在2024年跌幅高达1940% [5] - 景顺长城国证新能源车电池联接近三年亏损4221%年化波动率3014%最大回撤634% [6] - 部分ETF联接基金因目标ETF规模小流动性差业绩不佳导致资金流入困难 [5]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1日全市场共有发起式基金2238只其中1102只规模低于2亿元占比近半数 [7] - 2022年下半年以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有834只规模不足2亿元574只不足5000万元 [7] - 2025年新成立发起式基金378只发行总规模4166亿元占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的77% [8] 行业趋势 - 发起式基金因募集成立灵活已成为公募机构布局市场的重要工具 [7] - 市场环境恢复后发起式基金仍是体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的高性价比形式 [1][8] - 监管强调"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导向鼓励提升长期投资业绩 [9]
35只清盘、146只成立 发起式基金成长之“怪”现状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8:30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今年以来全市场清盘125只基金中35只为发起式基金,其中6只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发起式基金市场呈现发行与清盘并存的强烈反差 [2][3] - 新成立发起式基金146只,发行总规模324.81亿元,占同期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6.45%,较去年同期5.34%有所提升 [10] 发起式基金运作机制 - 成立时需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持有满三年 [6] - 成立满三年时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终止合同且无法延续 [6][7] - 不受普通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等限制 [10] 清盘原因分析 - 6只发起式基金清算时规模不足千万元 [1][5] - 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难以脱颖而出 [9] - 渠道推广乏力或市场关注度不足导致规模长期低迷 [8] - 定期开放产品流动性限制加剧规模增长难度 [8] - 较小管理规模面临较高运营成本侵蚀收益 [8] 发行热度持续原因 - 基金公司利用发起式基金灵活布局市场热点 [10] - 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先发优势 [10] -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增强投资者信心 [11] - 华泰柏瑞基金、华富基金等借机推出医药医疗主题发起式基金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基金数量接近13000只导致同质化严重 [17] - 发起式基金因规模小、业绩波动大被渠道忽视 [17] - 普通公募基金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上报解决方案,发起式基金低于2亿元直接终止 [17]
发起式基金:在“生死劫”与“新机遇”之间的市场博弈
经济观察网· 2025-06-26 11:44
发起式基金市场现状 - 发起式基金市场呈现发行与清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35只发起式基金清盘,其中6只规模不足千万元,另一方面146只新发起式基金成立,发行总规模324.81亿元 [1][2][4] - 发起式基金成立需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持有满三年,但若三年后规模低于2亿元将自动终止 [2] - 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占清盘基金总数的28%(35/125),占新发行公募基金总规模的6.45%,较去年同期的5.34%有所提升 [2][4] 发起式基金清盘原因 -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设计和策略,难以在13000只基金中脱颖而出 [3][7] - 渠道推广乏力,银行等零售渠道偏好风格均衡产品,忽视规模小、波动大的发起式基金 [7] - 运营成本高侵蚀收益,部分基金过于依赖机构资金,投资方法易受机构客户影响 [3] - 定期开放产品流动性限制加剧规模增长难度 [3] 发起式基金发行热度不减的原因 - 成立门槛低,不受2亿元募集规模和200人持有人数量限制,便于逆周期布局 [4] - 灵活性高,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如医药医疗主题基金 [4][5] -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机构出资认购增强投资者信心 [5] 发起式基金面临的挑战 - "低进高出"模式导致规模压力大,市场波动时易陷入清盘困境 [6] - 退出机制严格,三年后规模不足2亿元即终止,而普通基金仅需上报解决方案 [7] - 业绩表现分化,既有亏损超50%的清盘基金,也有盈利2.88%仍被迫清盘的案例 [2]
清盘警报响个不停,发起式基金危机四伏原因何在?
搜狐财经· 2025-06-25 06:41
发起式基金清盘现状 - 截至6月22日年内清盘的131只基金中发起式基金占比高达41只 [1] - 清盘基金中包含新能源、医药等行业主题基金 [1] - 发起式基金要求管理人及相关方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不少于3年 [1] 发起式基金发展困境原因 - 成立门槛仅5000万元远低于普通公募基金的2亿元要求 [3] - 三年后规模需达2亿元否则自动终止的持续生存门槛难以跨越 [3] - 捧场资金在新基金成立后普遍撤离影响规模稳定性 [4] - 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导致多数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 [4] - 基金经理多为非明星经理缺乏市场号召力 [5] - 新基金快速发行导致老基金被边缘化 [5] 行业运营特征 - 基金公司持续追求规模导致资源向新发产品倾斜 [5] - 投资者在发行机构引导下形成"弃旧买新"行为模式 [5] - 发起式基金普遍面临"成立即注定清盘"的结构性困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