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

搜索文档
米价一年暴涨98%,日本“米荒”折射了什么问题?
虎嗅· 2025-06-25 08:16
日本大米危机 - 2024年夏季以来日本大米歉收导致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5月底米价同比涨幅超98%,达24元人民币/斤(中国同等价格可购6-12斤)[1] - 米价上涨未显著提升农民收益,因生产成本增加且流通环节分走大部分利润,加剧农业经营困境[1] - 日本政府通过释放储备米和增加进口缓解短期供应压力,但长期可能加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2] 东亚农业模式特征 - 东亚地区(日韩中台)形成高度趋同的"东亚模式":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牺牲农业推进城市化、食物能源高度依赖进口[13][14] - 人均耕地资源紧张:日本0.5亩、韩国0.44亩、台湾0.52亩,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9亩[8][9] - 1960年代曾实现粮食自给(日本1955年谷物自给率88%,台湾1952-60年为农产品净出口地区),但此后自给率持续下降[11][12] 粮食自给率演变 - 日本谷物产量从1960年代末2100万吨降至新世纪约1000万吨,1972年起进口量持续超过产量2倍以上[24][25] - 韩国谷物进口量从1960年代持续增长,1986年首超产量,近年达1400万吨(为产量2.5倍)[26][28] - 台湾粮食产量从1960年代末647万吨峰值跌至21世纪不足200万吨,进口量1979年超500万吨,1995年突破1000万吨[28][30] 消费模式转型 - 日本1954年通过《学校给食法》推广欧美化饮食,肉奶消费指数从1954-56年的100增至1970年的436(肉类)和381(奶制品)[33][34] - 台湾人均肉类消费从1961年16公斤增至90年代末80公斤,30年翻两番[35] - 饮食结构转型导致饲料粮需求激增,东亚地区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被放弃,转向依赖美国进口[39][40] 中国大陆消费革命 - 1990年代完成消费转型,肉蛋奶消费量显著增长:1978-2018年肉类产量增8.1倍至8625万吨,禽蛋增11.1倍至3128万吨[52][53] - 大豆进口量从2000年1012万吨增至2017年950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80%,2023年隐含虚拟耕地达10.17亿亩(占国内耕地33.4%)[56][62][69] - 主要农产品进口来源集中于美洲(巴西、阿根廷、美国)和东南亚,导致南美三国森林减少与农地扩张直接关联中国需求[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