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盛顿共识
icon
搜索文档
温铁军直言:西方为啥恨中国体制?因为我们没照教科书玩!偏要走自己的路!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47
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首当其冲:工厂减产、货币贬值、资本外逃。 按西方新自由主义教科书,此时中国也该"顺周期"——让过剩产能出清,让僵尸企业倒闭,让市场自我疗伤。 但真要这么做,几千万中小企业工人怎么办? 港口集装箱被反复查验,出口数据断崖式下滑。 全球化进入下行通道。 更致命的是美联储连续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 说起中国这套体制,为什么总让西方不爽? 温铁军早就点透了:我们压根没按他们的经济学教科书走。 西方那套理论信奉"顺周期调节"——经济一过剩,就放任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崩盘,仿佛市场天然具备自我净化能力。 这套逻辑在新兴国家反复上演:1997年泰国铢崩盘,韩国企业成片倒下,银行挤兑,街头抗议,最后只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件。 这不是市场在修复,是资本在收割。 中国偏不这么干。 每次全球性危机袭来,国家直接下场,逆周期操作。 财政发债、基建上马、国企扛责、跨省协作,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稳住大局。 结果? 中国不仅没掉进发展陷阱,反而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西方真正愤怒的,不是中国发展快,而是这套体制不听指挥,不按"市场万能"的剧本演。 集权协调、国有主导、国家信用背书——这些标签, ...
黄益平:“华盛顿共识”破产后,全球南方的发展路在何方?中国经验给出答案
凤凰网财经· 2025-10-15 15:39
2025年7月17日,我与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以下简称南南学院)的几位同事抵达坦桑尼亚的 达累斯萨拉姆市,与当地政商学各界展开交流与研讨。正好在同一天,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苏卢胡·哈 桑发布了《2050年愿景》(以下简称《愿景》),期望到2050年,坦桑尼亚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超 过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消除极端贫困,并成为非洲十大经济体之一。2024年坦桑尼亚 的人均GDP为1268美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人均名义GDP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 6.8%,如果加上约3%的人口增长率,GDP的平均增速需接近10%。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规划。因为坦桑尼亚在2025年10月要举行大选,不排除执政党在这个时 间点发布《愿景》,部分是为了提振选情。《愿景》提出了一些战略支柱与产业政策,包括综合物流、 能源革命、科技赋能、研发驱动、数字化转型,以及通过聚焦农业、旅游业、工业、建筑业、采矿业、 蓝色经济、体育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客户服务业等九大产业,实现就业创造与出口拉动的目标。但 《愿景》并未提供具体的策略与路径,虽然政府表示将建立长期展望与五年计划双轨推进的方式。 如何 ...
打破思想殖民枷锁 绘就文明多样图谱——智库报告揭示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新华社· 2025-09-08 09:01
美国思想殖民战略体系 - 战略体系随技术发展不断演进 从传统媒体宣传战升级为利用人工智能的认知战 操作手法更隐蔽且攻击范围更广泛[4] - 组织体系呈现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盟友协作特点 国会、国务院和情报机构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 媒体、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各司其职[4][5] - 价值体系核心是推销充满伪善与双标的美式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 并以此为旗号干涉他国内政[5] 思想殖民传播与技术体系 - 拥有立体传播矩阵 传统新闻媒体主导国际议程设置 跨国传媒集团通过影视娱乐网络植入价值观 数字时代通过控制互联网根服务器和社交媒体平台塑造用户认知[5] - 通过流行文化吸引大众 主导学术教育培育精英 操控话语叙事进行自我美化 好莱坞电影塑造英雄主义叙事 电子游戏灌输美军行动正义预设[6] - 技术霸权提供基础保障 硬件层面垄断全球通信卫星和海底电缆等核心基础设施 软件层面通过算法推荐和内容审查对信息流进行微观调控[6] 国际危害与历史演变 - 二战结束以来试图推翻50多个外国政府 干涉至少30个国家选举 通过意识形态入侵实现和平演变颠覆合法政权[7] - 利用媒体设置虚假议题制造国际共识 如伊拉克战争前散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 战后未能找到任何相关武器[8] - 思想殖民种子早在18世纪末独立之初埋下 以天定命运为幌子发起西进运动和美墨战争 百年间领土扩张十余倍[2] - 冷战期间通过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向社会主义国家灌输自由世界神话 马歇尔计划将经济援助与意识形态捆绑[2] 经济与文化影响 - 在经济发展领域强植西式道路 上世纪鼓吹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华盛顿共识 导致拉美和原苏联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衰退和民生凋敝[9][10] - 最终目的是瓦解他国文化自信和摧毁文明多样性 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文化失语症 丧失用本土话语解释本土现象的能力[10] - 通过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在全球知识精英中培育亲美力量 使之成为传播美国意识形态和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重要支点[6]
专栏|谁在制造“债务陷阱”?——一份英国报告揭示的真相
新华社· 2025-08-18 22:57
核心观点 - 低收入国家外债偿付主要流向西方商业贷款机构和多边机构而非中国 2020至2025年间39%偿付流向中国之外商业贷款机构 34%流向国际多边机构 仅13%流向中国 [1] - 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的贷款模式具有高息 强硬追索条款和短期盈利导向特征 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困境 [1] - 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投入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发展 非洲建成近10万公里公路 超1万公里铁路及近百个港口 [2] 债务偿付结构 - 低收入国家外债偿付分配:商业贷款机构(非中国)占39% 多边机构占34% 中国仅占13% [1] - 西方商业机构包括矿业公司嘉能可 银行渣打银行及汉密尔顿储备银行等 拒绝债务减免并采取法律追索行动 [1] 贷款模式对比 - 西方商业贷款附加严苛追索条款和政治条件 追求短期超额利润 例如华盛顿共识要求新自由主义政策改革 [1][2] - 中国提供聚焦基础设施和发展能力建设的长期合作 帮助非洲建设10万公里公路 1万公里铁路和100个港口 [2] 行业影响 - 矿业和银行业公司如嘉能可和渣打银行在债务追索中采取强硬姿态 影响发展中国家资源行业和金融稳定 [1] - 多边金融机构和西方商业贷款机构主导的债务体系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和发展权 [1][3] 地缘经济博弈 - 西方通过债务叙事将责任转移给中国 但实际其商业机构和多边机构占债务偿付主要部分 [1][3] - 中国合作模式通过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打破西方债务体系束缚 [2][3]
谁在制造“债务陷阱”?——一份英国报告揭示的真相
新华社· 2025-08-18 21:35
债务偿付流向分析 - 2020至2025年间低收入国家外债偿付中39%流向中国之外的商业贷款机构 34%流向国际多边机构 仅13%流向中国 [1] - 报告覆盖88个经济体 明确反驳中国为"最大债权方"的说法 [1] 商业贷款机构行为特征 - 矿业巨头嘉能可拒绝给予乍得任何债务减免 英国渣打银行等债权人未能与赞比亚达成减债协议 [1] - 汉密尔顿储备银行拒绝斯里兰卡债务重组方案并在纽约州法院起诉 [1] - 西方商业贷款机构以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为目的 附加严苛追索条款和政治条件 [1] 历史债务模式影响 - 1989年美国通过"华盛顿共识"要求拉美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作为贷款前提 导致经济主权受损和社会矛盾激化 [2] - 西方贷款被指未致力于发展民生 洪都拉斯副外长称其为拉美国家发展"梦魇" [2] 中国合作模式特点 - 中国在非洲建成近10万公里公路 超1万公里铁路及近百个港口 促进互联互通和现代化进程 [2] - 合作聚焦提升自主"造血"能力 通过长期投入克服发展瓶颈 被非洲领导人认定为互利合作 [2] 债务体系深层博弈 - 西方主导债务体系被指剥夺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权 中国合作模式为打破束缚提供新路径 [3] - 债务问题需通过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根本解决 [2]
专栏丨谁在制造“债务陷阱”?——一份英国报告揭示的真相
新华社· 2025-08-18 18:53
债务结构分析 - 2020至2025年间低收入国家外债偿付流向中 商业贷款机构占39% 国际多边机构占34% 中国仅占13% [1] - 商业贷款机构主要来自美西方 包括矿业巨头嘉能可 英国渣打银行 汉密尔顿储备银行等 [1] 债务条件与影响 - 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多边金融机构贷款以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为目的 附加严苛追索和偿还条款乃至政治条件 [1] - 高息强硬短视的债务模式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和发展权被剥夺 [1] 历史债务实践 - 美西方利用金融工具将意志强加于各国 贷款未致力于发展民生 [2] - 1989年华盛顿共识要求拉美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作为贷款先决条件 导致经济主权受损和社会矛盾激化 [2] 发展合作模式 - 中国在非洲建成近10万公里公路 超1万公里铁路及近百个港口 促进互联互通和现代化进程 [2] - 中国合作模式聚焦提升自主造血能力 通过长期投入帮助克服发展瓶颈 [2] 全球发展权博弈 - 西方主导债务体系将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权捆上枷锁 [3] - 中国合作模式为打破束缚和开辟新道路提供可能 [3]
“我是客观派”
中国发展网· 2025-05-13 11:11
中国经济内在逻辑 - 1978年至2024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达8.3% 2024年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 [2] -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工业优先战略奠定工业基础但效率较低 1978年后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后来者优势 [2] - 双轨制改革通过"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维持经济稳定并培育市场力量 [2] 经济增长前景 - 以2019年中美技术差距为基准 中国在2035年前具备8%增长潜力 实际增速有望保持5%~6% [3] - 到2049年增长潜力降至6% 实际增速3%~4%仍可期 [3] - 三大支撑要素包括每年1100万大学毕业生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 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 [3] 中美经济关系 - 当中国人均GDP达美国半数 经济总量两倍于美国时 科技"卡脖子"将失去现实基础 [3] - 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将重塑双边关系格局 [3] - 贸易摩擦中应保持战略定力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3] 经济结构转型 - 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协同 提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辩证关系 [3] - 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潜在比较优势" 通过"增长识别法"甄选重点领域 [3] - 消费提振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完善社会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 [4] 发展模式比较 - 中国经验颠覆"华盛顿共识"教条 渐进改革创造连续四十年增长奇迹 [2] - 中国用四十余年走完发达国家两百年工业化道路 [2]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内需潜能 [4]
林毅夫:应对新挑战,人才、国内大市场、产业链配套齐全是中国经济的优势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6:56
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选择资本密集型进口替代战略导致资源错配和寻租腐败 只有13个发展中经济体实现7%以上经济增长 绝大多数陷入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 [1] - 主流经济学理论开出市场化 私有化 自由化的"华盛顿共识"药方 但按此转型的国家多数出现经济停滞和危机 中国通过渐进双轨制改革实现稳定快速发展 [2]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中国人均GDP与美国的差距衡量后来者优势 2019-2035年有16年8%以上增长潜力 可能实现5%-6%增长 2036-2049年有6%增长潜力 可能实现3%-4%增长 [3] - 凭借人才优势 国内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链配套齐全优势 中国仍有很大可能实现5%增长 [3] - 若增长预期实现 2049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美国一半 经济总量达美国两倍 美国高科技企业将依赖中国市场 [4]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 改革开放后至1995年连续16年平均增长9.7% 1995-2024年平均增长8.3% 是同期增长最快且唯一未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 [6] - 2024年中国人均GDP达13445美元 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14005美元) 并拉动东亚及全球经济复苏 [6] 中国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 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来者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7] - 1978年后中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真正利用后来者优势 这是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7] 《解读中国经济》学术价值 - 该书实现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三重自洽 观点经得住理论历史和现实检验 [5] - 已被翻译近20种语言全球发行 成为了解中国经济的首选必读之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