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新生态

搜索文档
智墨晨读:10月9日
搜狐财经· 2025-10-09 15:40
2.当地时间10月8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市继续举行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哈 马斯方面在10月7日的谈判中主要提出两大要求:一是以色列永久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这一点必须得到国际保障;二是将释 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与以色列全面撤军的时间挂钩。 3.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其"在金属有机骨架领 域的贡献"。 4.今年"十一"长假A股休市期间,海外股市出现普涨。10月1日至10月8日(截至北京时间16时),除巴西IBOVESPA指数和恒生 指数外,全球市场主要指数"十一"期间均走出上涨行情。其中,日韩股市统计期内领涨全球。日经225指数以超6%的涨幅领跑全 球,合计上涨了6.24%。韩国综合指数涨超3%,合计上行3.64%。 5.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8天"超级黄金周"收官,携程等各大旅游平台显示,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今年国庆旅游主要趋 势,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出行的客单价同比去年提升14.6%,95后游客预订人次占 比最高。出境游方面,途牛数据显示,日本、马 ...
“中国创造”,勇立潮头
新华网· 2025-10-07 07:27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原生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 一,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出手"即惊艳世界…… 当决胜"十四五"的冲锋号响起,一项项激动人心的成就昭示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与产业 变革中,中国企业正以中流砥柱之姿勇立潮头,将创新基因深植发展血脉,奏响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时代 强音。 从研发经费的强劲投入到创新平台的蓬勃生长,从关键技术的攻坚突破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浪潮, 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彰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底气与韧性。 中国式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量子计算机凭借其颠覆性的计算能力,被誉为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超级加速器"。 2024年年初,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仅一年有余,便为143个国家 和地区完成50万次计算任务。这背后,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克高密度微波互联模组技术,一举打破 国外垄断的生动实践。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5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制度安排,推动各 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在安徽,近500家省级创新平台中,89%由企业牵头组建,构筑起产业 ...
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幅跃升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58
经济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2] - "十四五"前4年平均经济增速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2] -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连续15年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2] 内需与消费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3]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3] 能源与安全 - 能源自给率保持80%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4]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2023年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4] 绿色转型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3%(每3千瓦时电含1千瓦时绿电)[5]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5]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2] 科技创新 - 研发经费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7] -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6个(占比全球第一)[7] - 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增量约1900亿块[9] 基础设施与制造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5G基站网络[2] - 大型LNG运输船、国产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取得突破[7]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12]
今年经济体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金融时报· 2025-07-09 14:57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GDP规模在"十四五"期间持续突破110、120、130万亿元,2024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2]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2024年经济总量之和,超过长三角地区总量 [2] - 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内需与消费 - 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国民经济保持年均5.5%的增长速度 [3]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3] - 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3] 投资与消费协同 - 5G、智能手机消费需求带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4]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支撑新能源汽车普及 [4] 制造业与基础设施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 [5]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5] - 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城市轨道交通网、输配电网、宽带网 [5] 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规模达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6]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7]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7] 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提高2.6个百分点 [7] - 2024年在研创新药达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7] 就业与收入 -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9] - 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和48.8% [9] 对外开放 - 2021年至2024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总额 [10]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