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带材

搜索文档
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终极能源梦想照进现实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1:23
行业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2] - 规划中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2] 商业化前景与投资规模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2]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2] 托卡马克技术突破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磁场强度提升1.8倍可使聚变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 - 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3] Z箍缩与FRC技术进展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FRC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 2021-2025H1期间Helion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磁体环节涉及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等公司 [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环节涉及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公司 [6] - 电源总成环节涉及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H等公司 [6] - 微波和电源器件环节涉及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等公司 [6] - 燃料增殖和循环环节涉及国光电气等公司 [6] - 检测设备环节涉及皖仪科技等公司 [6]
永鼎股份: 永鼎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24.0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7.66%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8元/股,同比增长890.91% [2] - 总资产90.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8.45万元,主要因海外工程项目结算时间差所致 [20]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 光通信板块营收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通过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化实现毛利率上升及利润增加 [3] - 汽车线束及铜导体板块营收显著增长,因新接项目初期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减少 [3] - 电力工程板块因孟加拉国家电网项目完工进度提高,营业收入增加,但整体毛利率下降致利润减少 [3] 投资收益贡献 - 对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达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亿元 [3] - 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东昌投资处置房地产项目子公司产生的收益 [3][21] 光通信产业进展 - 构建覆盖光棒、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及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体系 [5][11] -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订单预订,产能持续提升 [12] - 产品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数据中心及新兴领域如激光雷达、医疗设备 [6][7] 电力传输产业布局 - 海外电力工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9][13] - 汽车线束业务获零跑汽车、小鹏汇天等新客户体系认可,新能源高压线束需求增长 [9][14] - 高温超导带材采用IBAD+MOCVD技术路线,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领域 [9][1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超导带材获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入选2025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示范项目 [15][17] - 三家子公司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7] - 研发费用投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08% [20] 行业市场环境 - 光通信行业需求增长,受AI算力及数据中心扩建驱动,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 [7][8] - 全国光缆产量1.25亿芯千米,同比下降2.9%,但千兆光网端口占比达96.6% [7] - 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1-6月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0% [11] 产能与制造升级 - 金亭线束推进自动化生产,投用AGV系统及WCS/MES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14][19] - 超导带材持续扩充产能并优化工艺稳定性 [14] - 电线电缆业务聚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特种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 [16] 战略发展定位 - 形成"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东数西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3][17] - 通过纵向整合光通信产业链与横向拓展电力传输业务,构建产业生态协同效应 [17][19]
联创光电20250818
2025-08-18 23:10
行业或公司 - 联创光电[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 - 参与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26-2027年进入聚变主体设备建造阶段,若顺利推进将带来约51亿元订单[2] - 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是关键,占托卡马克装置价值量的40%以上[3] - 与上海超导合作,后者占据国内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市场80%以上份额[2][3] - 预计2030年高温超导带材市场规模超百亿元,2024年仅8亿元,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3][8] 商业航天和反无人机业务 - 基于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取得进展,中标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1,960万元订单[2][10] - 激光产品"光刃"表现突出,有望成为增长驱动力[2][5]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2024-2034年每年增长15%,超导磁体技术可降低成本并提高稳定性[10] 传统业务表现 - 背光源和智能控制器业务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2][6] - 参股厦门宏发20%股权,带来稳定投资收益,2025年上半年厦门宏发净利润增速达15%[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和8.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2%、24%和21%[2][14]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7倍、38倍和31倍,估值提升空间较大[14] 风险因素 - 核聚变行业发展不及预期[15] - 激光产品市场表现低于预期[15] - 传统业务潜在风险[15] 新兴业务亮点 - 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航天超导磁体应用、激光产品"光刃"放量预期将显著提升未来毛利率和盈利能力[1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预计2028-2029年完成可控核聚变相关系统和装置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9] - 激光业务中久光电2025年一季度已获大额订单,收入和利润端明显改善[11] - 投资者建议关注公司发展动态,把握潜在投资机会[17]
永鼎股份(600105):激光器芯片突破在即,多业务发展迎新空间
银河证券· 2025-08-12 19:3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首次覆盖永鼎股份,给予"推荐"评级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亿/1.41亿/2.1亿,对应EPS 0.25/0.1/0.14元 [5] - 核心观点认为公司通过激光器芯片和高温超导带材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5] 业务布局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从单一缆制造商发展为汽车线束(29.3%)、光通信(27.1%)、电力工程(25.3%)等多业务集成商 [8][12] - 2024年营收41.11亿(-5.4%),归母净利0.61亿(+42%);2025Q1营收8.78亿(+7.5%),净利2.9亿(+960.6%) [13] - 光通信与海外市场盈利能力相对坚挺,2024年综合毛利率16.6% [15] 激光器芯片业务 - 参股子公司鼎芯光电建成国内稀缺IDM激光器芯片工厂,采用3/4/6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工艺平台 [85] - 永鼎鼎芯光电科技项目2025年2月开工,投产后预计年产光子集成芯片1500万颗 [5][85] - 56G与100G EML产品已批量供应,适配硅光技术的100mW CW产品指标优异 [85] 高温超导业务 - 采用IBAD+MOCVD路线制备的第二代REBCO超导带材在带材长度和强磁场适应性方面全球领先 [86] - 2025年上半年产能约2000km,计划2025年末扩至5000km,未来2-3年达2万km [5][86] - 主要应用于可控核聚变、MRI、磁拉单晶炉等领域,与星环聚能等客户密切合作 [86] 行业前景分析 - 2024-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CAGR约22%,800G/1.6T光模块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160亿美元 [51] - 2026年国内超导市场规模预计达139.2亿,可控核聚变是重要应用方向 [36][73] - 海外四大互联网大厂2024年Capex合计2119.26亿美元(+56.1%),带动光模块需求 [49]
永鼎股份(600105):激光器芯片突破在即 多业务发展迎新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8-12 18:29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从单一线缆制造商发展为多产业集成型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汽车线束、光通信、电力工程、超导及铜导体、大数据应用服务 [1] - 2024年汽车线束、光通信、电力工程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29.3%、27.1%、25.3%,光通信与海外市场盈利能力相对坚挺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海外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四大互联网大厂Capex合计2,119.26亿美元,同比增长56.1%,推动千万只级800G光模块出货量 [2] - 2024-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CAGR约22%,国内供应商市场份额提升 [2] - 光器件定制化程度高,厂商层次分明,光芯片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2] - 第二代超导材料REBCO在液氢与液氨温度区间内性能优异,产业化前景广阔 [2] - 预计2026年国内超导市场规模达139.2亿,可控核聚变是高温超导重要应用 [2]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能规划 - 参股子公司鼎芯光电建成国内稀缺的IDM激光器芯片工厂,2025年2月永鼎鼎芯光电科技项目开工,投产后预计年产光子集成芯片约1,500万颗 [3] - 公司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上采用IBAD+MOCVD路线,材料性能全球领先,2025年上半年产能约2,000km,未来2-3年内计划扩充至2万km [3]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06)
金十数据· 2025-08-06 20:09
美股指数目标调整 - 汇丰银行将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上调800多点至6400点 因人工智能交易推动科技/人工智能类股走高及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缓解[1] - 科技/人工智能类股约占标普500指数的一半[1] 外资流向中国股市 - 外资基金7月净流入中国股市达27亿美元 高于6月的12亿美元[1] - 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且集中在月底入场 主动型基金流出12亿美元[1] - 被动型基金入场恰逢多项"反内卷"政策发布[1] 美联储降息对美股影响 - 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时标普500等权重指数表现优于市值加权指数[2] - 过去四个降息周期中等权重指数一年期领先传统标普500指数0.6% 两年期领先约4% 四年期平均领先12.5%[2] - 当前科技股在指数中所占权重达纪录水平[2] 原油价格走势 - 油价因需求担忧和欧佩克+供应增加预期而下跌[3] - 疲弱的美国经济数据引发对石油需求的担忧[3] - 俄罗斯原油出口可能受特朗普制裁威胁干扰 限制油价跌幅[3] 美元汇率展望 - 富国银行认为美国经济潜在结构性担忧加剧 包括美联储独立性及数据质量等问题[4] - 在可预见的未来市场将倾向于逢高卖出美元[4] 铜市场动态 - LME铜价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后小幅回升[4] - 智利强震导致大型铜矿停产 受影响矿山去年产量35.6万吨约占智利总产量7%[4] - 极低的冶炼加工费暴露原料紧缺困境 任何停产都可能显著收紧市场[4] 高温超导产业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应用验证保持快速增长[5][7]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5][7]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高温超导磁体等中游环节布局[5][7] A股市场资金流向 - 两融继续大幅净买入且活跃度上升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回升[6] - 个人投资者(两融、龙虎榜等)是当前主要趋势买入力量[6] - 北上资金与ETF存在明显反复且再度净流出[6] 数据中心硬件机会 - AIDC热潮下数据中心硬件需求增长 类比新能源锂电设备发展早期[6] - 看好柴油发电机组、服务器电源、UPS、液冷等硬件板块机会[6] - 包括铅酸电池、继电器、熔断器等配套部件[6] 农药行业政策影响 - "一证一品"等政策或优化农药质量及市场秩序[7] - 登记证较多的制剂企业竞争力有望增强[7] - 原药质量及合规合法性重要性凸显 行业进入优胜劣汰[7]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预计2026年起车端装车[7] - 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成为主流选择但存在成本与环保瓶颈[7] - 建议关注已布局中试线生产的头部电池企业及材料供应商[7]
今日投资参考: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0:10
市场表现 - 沪指涨0.96%报3617.6点 深证成指涨0.59%报11106.96点 创业板指涨0.39%报2343.38点 上证50指数涨0.77%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6161亿元 较此前一日增加977亿元 [1] - 保险 银行 汽车板块涨幅居前 煤炭 家电 券商 地产 酿酒 钢铁等板块均上扬 [1] - PEEK材料概念爆发 脑机接口 铜缆连接 热冷服务器概念活跃 [1] 高温超导材料 - 高温超导技术利用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温区(77K 约-196℃)的超导材料 实现零电阻导电和完全抗磁性 [2] - 对比传统低温超导(需液氦冷却 4.2K以下) 高温超导冷却成本低 磁场强度高 适用于高强度 高场等场景 [2] - 产业链划分为上游原材料 中游带材及磁体 下游强电+高场两大应用方向 [2]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 超导感应加热 超导磁控单晶炉 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 [2] 液冷市场 - 2025年二季度北美四大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总计958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3] - 谷歌和Meta上调今年资本开支指引 亚马逊表示二季度资本开支可代表下半年单季度水平 [3] - 微软预计下季度(2026财年第一财季)资本开支超过300亿美元 对应同比增长超过50% [3] - 2025年是英伟达AI芯片液冷渗透大幅提升的一年 随着单芯片功耗提升 液冷市场规模有望明显增长 [3] 动力煤价格 - 产地强降水及部分省区生产核查启动导致生产端供应收缩 [4] - 需求端高温天气持续 火电需求加速攀升 雅下工程开工释放基建发力信号 [4] - 供给侧重点省区生产核查已启动 预核增产能预期8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退出 [4] - 动力煤价高点有望突破"8"字头 下半年价格中枢有望维持700元/吨左右 [4] 金融政策支持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 [5] - 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6]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6] 教育政策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7]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7] -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7] 食品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8] - 对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分别由省级 市级 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管 [8] 健康环境建设 - 16部门联合发布《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9] - 到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 [9] 国际贸易政策 - 美国将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 一年左右时间内税率将升至150% 之后升至250% [10] - 特朗普表示将在"下周左右"宣布对半导体和芯片征收关税 [11] 交易监管 - 上交所对上纬新材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监管措施 [12] - 该股股价近期多次出现严重异常波动 部分投资者存在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异常交易行为 [12]
中信证券:高温超导材料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重点围绕两大环节布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09:07
核心观点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核心性能优势利好强电和高场等下游应用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验证和产业突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1] - 高温超导磁体作为核心应用下游 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 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1]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并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13][16] 高温超导带材 - 高温超导技术是超导领域重要分支 利用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温区(77K 约-196℃)的超导材料实现零电阻导电和完全抗磁性 [2] - 对比传统低温超导(需液氦冷却 4.2K以下) 高温超导因冷却成本低和磁场强度高 适用于强电和高场等场景 [2] - 目前市场上高温超导材料以二代材料YBCO为主 伴随产业化提速和高效率产能投放 有望带动YBCO带材价格下降并催化产业化应用性价比提升 [2] - 预计2030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元 2024-2030年间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3.9% [2] 高温超导磁体 - 高温超导的零电阻和强抗磁性特性 在能源、交通、科研和医疗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6] - 2024年高温超导下游应用中磁体占比约为49.3% 重点场景包括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和超导磁控单晶炉等 [6] - 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新场景不断涌现 [6]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提供更高强度磁场和更低冷却成本 优势放大为紧凑型装置设计和降低失超风险 [6] - 可控核聚变领域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应用开始提速 洪荒系列和星火一号等装置持续推进 [6] - 2025年7月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获得增资114.9亿元 将注重推动聚变工程化和商业化 引领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 - 预计磁体将继续保持作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最大应用下游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比 [6] 产业链布局 - 高温超导产业链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带材及磁体、下游强电+高场两大应用方向 [13] - 下游应用包含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高端制造、高速交通和医疗装备等若干子方向 [13] - 产业正处于加速应用落地 主产业链扩产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售价的商业化初期关键阶段 [13]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13][16] - 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3][16] 投资策略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及磁体应用两大环节布局 [16] - 高温超导带材环节:相关企业持续涌入带材行业 建议持续跟踪产能落地进展及产业验证情况 当前可围绕带材环节主要供应商的上市公司持股股东布局 [16] - 高温超导磁体环节:磁体作为目前高温超导带材占据半壁江山的应用下游 后续有望借助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等下游产业化进展提速 持续迎来订单利好催化 [16] 技术对比 - 低温超导(LTS)主要材料为锟钛系(NbTi)和锟锡系(Nb3Sn) 临界温度分别为4.2K和18.3K 冷却方式为液氨 适用磁场范围0-20T+ 主要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可控核聚变工程、通用超导磁体和磁控直拉单晶等 供应商包括西部超导、BRUKER(德国)、LUVATA(英国)和JASTEC(日本)等 [3] - 高温超导(HTS)第一代材料为BSCCO 临界温度110K 冷却方式为液氨 适用磁场范围0-40T+ 主要应用于超导电缆、超导电机、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可控核聚变、NMR和磁控直拉单晶等 国内供应商包括上海超导、苏州新材料、上创超导和深创超导等 国际供应商包括SUPEROX(俄罗斯)、SUPERPOWER(美国)和THEVA(韩国)等 [3] - 高温超导(HTS)第二代材料为YBCO 铁基材料主要应用于超导储能和可控核聚变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