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搜索文档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 外企高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上海证券报· 2025-11-06 02:41
"让开放浪潮奔涌向前!"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作为进博会重 要组成部分,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激发了广大境外参展企业对全球开 放相关议题更深层次、更广泛的讨论,成为奏响开放合作"虹桥声音"的序曲。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545,同比小幅下降0.05%,延续了近年来全球 开放水平总体收紧的态势。在全球开放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跨国公 司眼中"确定性的绿洲",更加坚定外企"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信心。 "作为八届进博全勤生,今天的'虹桥声音'让我们再一次备受激励。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 高水平开放,不仅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更让像GE医疗这样的跨国企业看到了与中国大健康市场共 同成长的广阔未来。"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宋为群对上海证券报记 者表示。 "'虹桥声音'传递的关于'发展'和'开放'的两个'确定性',为我们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注入了坚定信 心。中国的广阔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达 能 ...
外企高管热议进博:感受到中国开放共赢的强烈信号
北京商报· 2025-11-06 00:19
进博会作为开放与合作平台 - 进博会展示了中国向全球开放市场的决心以及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 [1] - 进博会为中外企业搭建了开放、包容与共创的平台,传递了开放的确定性理念 [1][2] - 多位外企高管认为进博会是外资企业感受中国对外开放决心和深化务实合作的核心纽带 [5][8] 跨国企业的战略与投资信心 - 高通公司通过进博会平台实现了5G、AI等技术从“展品”到“商品”再到“生态”的转变 [2] - 宜家将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视中国为其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3] - 阿斯利康因中国的创新速度与科研突破而坚定了扩大在华投资与布局的信心 [4] - 天丝集团通过进博会实现了“展品变商品”和“参展商变投资商”的跨越 [8]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战略定位 - 施耐德电气指出中国已成为其全球第二大市场、最重要供应链基地之一和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6][7] - 松下控股计划在中国市场率先落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培育下一代家电 [5] - 施耐德电气将中国视为拓展全球业务的战略支点和创新源泉 [6][7]
21社论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撬动更大内需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0:09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 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中央首次在五年规划 建议中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通过优化生 产力布局,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与潜力点,有助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增长筑牢高效、 有机的承载基础。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江佩佩 见习编辑张嘉钰 21社论丨中国正以更自信的态度推动开放 21社论丨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双管齐下,助力扩内需 SFC 21君荐读 "十五五"时期,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将重点围绕地下管网更新、防灾减灾救灾 体系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系统推进。在地下管网方面,未来五年全国需更新改造城市燃 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领域,将提高交通、水利、电力、 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设防标准,推进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在新基建方面,预计未来五 年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核心领域每年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为城市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最后,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 ...
美国之所以走到如今“疯癫”的地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低估了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1-04 22:53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那个"解放日"关税计划,对中国加到54%,越南46%,柬埔寨49%,连欧 盟、日本、韩国这些老盟友都没放过,欧盟20%,日本和韩国24%。 这政策一出,美国股市就晃荡,标普500指数4月3日跌了4.8%,创了好几年最大单日跌幅。通胀也从 2.5%蹿到4%,老百姓多掏2100美元一年。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美国从头到尾低估了中国,以为中 国会轻易让步,结果自己陷进去了。 军事和科技上,美国也低估了。中国军费年均增长10%,从1996年台海危机时无力还击,到2024年海军 成全球第二大舰队,有福建号航母、055驱逐舰。歼-20隐形战机、东风导弹让美国航母不敢靠近。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到2024年GDP已经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差不多90倍。出口占全球14%, 消费拉动GDP的55%。美国以为加关税就能让中国经济崩盘,可中国早就把市场多元化了,对美出口只 剩16%,而对欧盟、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超2万亿美元。 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35%,美国才18%。特朗普想用关税逼中国生产过剩"撑死",但中国有 全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都自己搞定。比亚迪超过特斯拉成电 ...
Telefónica(TEF)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04 19:00
Telefónica (NYSE:TEF) Q3 2025 Earnings Call November 04, 2025 05:00 AM ET Speaker0Good morning and welcome to Telefonica's third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results. I'm Trost Nachman from Investor Relations. Before proceeding, let me mention that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has been prepared und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s adopt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unaudited. This presentation, including the Q and A session, may contain forward ...
解读五家让欧美头疼的中企,它们的核心技术强在哪?
搜狐财经· 2025-11-02 15:00
华为 - 公司掌握极化码基础信道编码技术 该技术作为5G的“语法规则” 解决了4G时代无法攻克的技术瓶颈 使5G信号在极限速率下保持惊人稳定性 [3] - 公司在5.5G和F5G上布局 将高速、低延时、高可靠的网络能力融入千行百业 成为智能工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的“数字底座” 具备从移动通信到全场景互联的规则制定能力 [3] 中微公司 - 公司掌握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该技术能以原子级精度去除多余硅片材料 形成纳米级晶体管结构 是光刻后“雕刻”芯片的关键环节 [5] - 随着芯片制程向3纳米、2纳米迈进 公司设备在刻蚀精度和均匀性上能满足指数级增长的要求 并在某些环节领先国际巨头 [5] 宁德时代 - 公司创新麒麟电池技术 通过电芯倒置和多功能弹性夹层设计 提升电池包空间利用率和散热效率 解决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矛盾 [7] - 公司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钠资源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 为储能和大规模普及提供锂资源的备选方案 体现对能源技术路线的全局掌控 [7] 中国航天科工 - 公司在火箭振动测试技术领域全球顶尖 能在地面模拟卫星设备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承受的剧烈振动以测试其可靠性 [10] - 公司掌握相控阵技术应用于卫星通信 通过计算机控制成百上千个天线单元的电磁波相位 实现波束方向的灵活瞬时改变 该技术是未来6G星地融合通信网络的核心 [10] 科大讯飞 - 公司核心是深度语义理解和多模态交互 建立在超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上 使机器能结合语音、文本、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12] - 该技术让机器真正“理解”人类意图和上下文语境 在教育、医疗、司法等专业领域成为高效人工智能助手 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关键 [12] 行业趋势 - 上述企业突破的是整个技术生态中的关键节点 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从“应用创新”向“基础创新”和“规则制定”迈进 [14] - 未来的竞争将是核心技术与生态构建的竞争 其背后逻辑是长期研发投入和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 [14]
五年规划在A股市场的表现特征
淡水泉投资· 2025-10-31 19:03
“十五五”规划政策信号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全面发力、夯实基础的关键五年,在延续“十四五”政策框架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做出重要调整[1] - 规划提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新判断,政策取向将更加积极主动[1] - 对外通过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塑造有利国际环境,对内以自身增长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强化经济增长诉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居民消费率[1] - 为增强大国博弈竞争力,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位置,推进中兼顾“拓展优势”与“补强短板”[2] - 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稳住基本盘,另一方面分类推进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2] - 在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强化原始创新与攻关突破[2] -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挑战,规划强调通过结构调整做好内循环,政策重点在于提升居民消费率[2] - 提升消费能力方面优化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释放消费潜力方面破除服务消费限制、取消汽车住房等领域不合理消费限制、鼓励创新消费场景[2] - 投资端更聚焦服务经济转型,制度保障方面对内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堵点,对外扩大自主制度性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2] 五年规划期间A股市场特征 - 从“十五”计划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呈现规模与质量协同发展,上证指数每个五年规划周期低点逐步抬高,年化波动率整体收窄[3] - “十五”期间上证指数最低收盘价1,011点,年化波动率21.58%,A股平均总市值1.25万亿元,日均成交额0.01万亿元[4] - “十一五”期间上证指数最低收盘价1,181点,年化波动率32.48%,A股平均总市值20.65万亿元,日均成交额0.16万亿元[4] - “十二五”期间上证指数最低收盘价1,950点,年化波动率23.63%,A股平均总市值31.63万亿元,日均成交额0.37万亿元[4] - “十三五”期间上证指数最低收盘价2,464点,年化波动率18.73%,A股平均总市值57.93万亿元,日均成交额0.54万亿元[4] - “十四五”期间上证指数最低收盘价2,702点,年化波动率15.87%,A股平均总市值88.59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10万亿元[4] - 五年规划发布存在日历效应,以规划建议和纲要发布为事件日,政策出台对市场往往具有短期驱动效应[5] - 规划建议发布前后市场表现中位数显示,T-15至T+15交易日涨跌幅分别为-1.50%、-0.90%、-0.40%、1.00%、2.20%、2.10%[6] - 规划纲要发布前后市场表现中位数显示,T-15至T+15交易日涨跌幅分别为-0.40%、-1.10%、-1.90%、2.80%、3.60%、3.90%[6] 新兴产业市场表现特征 - 从“十二五”至“十四五”规划提及的新兴产业市场表现存在差异,仅有部分板块能够跑赢万得全A指数[7] - “十二五”期间表现突出的板块包括环保产业,“十三五”期间为芯片产业,“十四五”期间为新能源产业[9] - 这些跑赢市场的板块不仅受益于政策推动,更关键的是其本身正处在技术突破或产品需求爆发的产业周期中[9] - 政策更多扮演“加速器”角色,放大了产业内在的成长趋势,产业政策叠加基本面支撑的板块表现更持续[7][9] - “十二五”规划涉及的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 - “十三五”规划涉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9] - 各规划期新兴产业指数表现显示,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在不同阶段有差异化表现[10][12]
校领导赴乐聚、华为、深开鸿、讯方四家企业总部开展访企拓岗
搜狐财经· 2025-10-31 11: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战略部署,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0月24日至26日,学校董事长李京平,党委副 书记、副校长姜雪松率领代表团,先后赴乐聚、华为、深开鸿、讯方四家国内领先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企业总部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10月26日,代表团访问了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就当前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趋势、课程体系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1+X证书制度推进 展开了交流。董事长李京平指出,深化与讯方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对于学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共同为区域ICT产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在深圳期间,校领导还出席了山东省民办高校"产教融合•赋能增效"研讨会。此次为期三天的密集访企拓岗行动,行程紧凑、内容充实、成果丰硕。学校 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产业一线,充分体现了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促进毕业生更 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决心和行动力。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 ...
中经评论:为何要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经济日报· 2025-10-31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高技术产业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该目标是破解经济增长瓶颈、重塑产业优势、抢抓科技革命窗口期的核心抓手和战略抉择 [1][2] 产业发展背景与必要性 - 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补位慢的现实挑战,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体量相比仍是“小块头”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20%,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 [2] -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新技术密集涌现但具有不确定性,需通过体系化创新抵御风险 [2] 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占GDP比重已超18% [3] -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产业领先全球 [3]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前沿领域不断涌现突破性成果 [3] 重点发展方向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望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3]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瞄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前沿赛道 [3] 战略意义与目标 - 构建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扩容的双增长极,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1] -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掌握全球产业分工主动权,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跃升 [2][4] - 产业变革将让中国制造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以更具韧性和创新力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 [4]
为何要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4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高技术产业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该目标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补位慢等现实挑战的核心抓手,旨在构建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扩容的双增长极 [1] - 此举是重塑产业优势、抢抓科技革命窗口期的关键战略,将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跃升 [2] 战略背景与必要性 - 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2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2] - 经济增长面临传统动能减弱且新动能尚在培育中,与传统动能体量相比仍是小块头,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下降的缺口 [1] -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新技术密集涌现的活跃期,发达国家均将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博弈核心 [2] 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达到242,908亿元,占GDP比重已超过18% [3] - 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产业领先全球 [3]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不断涌现突破性成果 [3] 重点发展方向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望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3]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瞄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前沿赛道 [3] - 推动未来产业从技术储备转向市场应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力,筑牢当下增长根基并开拓未来发展空间 [3] 预期影响与目标 - 产业变革将让中国制造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以更具韧性、更富创新力的姿态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4] - 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最终掌握全球产业分工主动权 [1][2] -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产业动能,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