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超导专题:核聚变需求加速,谁在突破产能瓶颈?
2025-09-02 22:41
超导专题:核聚变需求加速,谁在突破产能瓶颈? 20250902 摘要 高温超导材料下游需求广泛,包括核聚变、超导电缆、磁控单晶炉等,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高增长。赛迪智库预测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 7.9 亿 美元,到 2030 年达 105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 50%。 高温超导材料生产壁垒高,镀膜工艺要求严苛。目前全球仅上海超导和 日本 FF 界年产量突破 1,000 公里(12 毫米宽带材),供给紧张,难以 满足单台托克马克装置的需求(数千至数万公里)。 投资者应关注掌握制备技术、产能领先并积极扩产的企业,如永利股份 (东北航道)、上海超导(科创板 IPO 阶段)、西部超导。这些企业在 国内外核聚变项目中有重要客户。 高温超导技术正成为新建可控核聚变装置的首选,除英特尔和中科院 BEST 项目外,国内外托克马克项目普遍采用。未来主要应用于强电 (超导电缆等)和高磁场(核聚变、医疗装备)方向。 核聚变领域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巨大,预计 2035 年前 70%的商业化核 聚变公司将实现示范堆并网发电。2024 年核聚变领域市场规模约 3 亿 元,2030 年将达 49 亿元,复合增速 59%。 Q&A 核 ...
3D打印超导体磁场强度创纪录
科技日报· 2025-08-29 08:27
技术突破 - 开发出"一步式"3D打印方法制造超导体 显著简化传统复杂工艺 [1] - 打印的氮化铌超导体上临界磁场达40-50特斯拉 创该化合物最高纪录 [1][2] - 采用嵌段共聚物与无机纳米颗粒组成墨水 在打印过程中实现自组装 [1] 工艺优势 - 省去多重合成、粉末制备、添加黏结剂和多轮加热等传统步骤 [1] - 可直接制备具有三重结构层次的超导材料:原子尺度晶格排列、介观尺度有序结构、宏观尺度复杂形态 [1] - 超导特性可与聚合物分子量等设计参数直接关联 为性能预测提供新工具 [2] 应用前景 - 推动医学成像磁体到量子器件等多领域发展 [1] - 纳米多孔结构产生的创纪录比表面积为研究量子材料提供新思路 [2] - 计划拓展至氮化钛等其他超导材料 探索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3D几何结构 [2]
西部超导2025年半年报亮眼:净利润增56.72%,超导业务突飞猛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0: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 同比增长34.7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6.72%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04亿元 同比增长77.73% [1] - 基本每股收益0.8407元 同比增长56.73% [1] 业务发展 - 超导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5.75% 产能快速释放且市场占有率提升 [2] - 高端钛合金材料收入同比增长22.06% 多个牌号产品通过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收入同比增长56.68% 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和航天领域应用进展显著 [2] - 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供应商 也是SIEMENS和GE的合格供应商 [2] - 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2] 研发与技术 - 研发投入总额1.4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47% [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07项 实用新型专利205项 软件著作权25项 [3] - Bi系高温超导线材实现批量化制备 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 年产能达2000公里 [3] - 完成国内首个DCT形式超导四级铁出口订单 性能获客户高度认可 [3] - 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 自主建成生产线并投产 [3] - 多项钛合金、高温合金产品通过用户认证并实现稳定供货 [3] 行业认可 - 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4] - 超导领域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4] - 控股子公司高性能超导线材研发生产智能工厂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 [4] - 铌钛超导线材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 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4]
永鼎股份新设科技公司,含超导材料制造业务
企查查· 2025-08-26 10:22
公司业务拓展 - 永鼎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新设东超前沿(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超导材料制造及销售 电子专用设备销售 电线电缆经营以及会议展览服务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曼 股权结构显示为东部超导科技全资控股 [1] 行业布局动向 - 超导材料制造业务被纳入新设科技公司经营范围 显示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战略延伸 [1] - 电线电缆经营与电子专用设备销售业务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1] - 通过上海区位设立科技公司 可能涉及长三角地区超导产业链资源整合 [1]
永鼎股份: 永鼎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24.0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7.66%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8元/股,同比增长890.91% [2] - 总资产90.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0.15%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8.45万元,主要因海外工程项目结算时间差所致 [20] 主营业务板块分析 - 光通信板块营收规模不及上年同期,但通过技术革新和成本优化实现毛利率上升及利润增加 [3] - 汽车线束及铜导体板块营收显著增长,因新接项目初期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利润减少 [3] - 电力工程板块因孟加拉国家电网项目完工进度提高,营业收入增加,但整体毛利率下降致利润减少 [3] 投资收益贡献 - 对联营企业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达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2亿元 [3] - 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东昌投资处置房地产项目子公司产生的收益 [3][21] 光通信产业进展 - 构建覆盖光棒、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及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体系 [5][11] - 高速率激光器芯片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订单预订,产能持续提升 [12] - 产品应用于骨干网、城域网、数据中心及新兴领域如激光雷达、医疗设备 [6][7] 电力传输产业布局 - 海外电力工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推进孟加拉国家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9][13] - 汽车线束业务获零跑汽车、小鹏汇天等新客户体系认可,新能源高压线束需求增长 [9][14] - 高温超导带材采用IBAD+MOCVD技术路线,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等领域 [9][1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超导带材获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入选2025年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示范项目 [15][17] - 三家子公司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工厂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7] - 研发费用投入1.13亿元,同比增长3.08% [20] 行业市场环境 - 光通信行业需求增长,受AI算力及数据中心扩建驱动,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 [7][8] - 全国光缆产量1.25亿芯千米,同比下降2.9%,但千兆光网端口占比达96.6% [7] - 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1-6月产销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0% [11] 产能与制造升级 - 金亭线束推进自动化生产,投用AGV系统及WCS/MES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14][19] - 超导带材持续扩充产能并优化工艺稳定性 [14] - 电线电缆业务聚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特种电缆等高附加值产品 [16] 战略发展定位 - 形成"光电交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度参与"东数西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3][17] - 通过纵向整合光通信产业链与横向拓展电力传输业务,构建产业生态协同效应 [17][19]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部分新领域、新型号产品的需求预计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4 15:50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核心信息 - 泉果基金于2025年8月6日调研西部超导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近一年旗下最佳基金收益31.68% [1][2] 超导业务发展前景 - 低温超导线材在医疗和半导体领域已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超导产品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长 重点布局核聚变 量子计算 轨道交通和大科学装置领域 [3]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 全球唯一铌钛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企业 [4] - 超导线材为GE 西门子 上海联影重要供应商 全球市场份额较大 MCZ磁体出货量逐年增长 [4] - 2024年超导产品业绩显著增长 半导体和科研用磁体需求增速明显 医疗合作加速推进 [5] 钛合金业务发展态势 - 钛合金下游航空 航发 舰船等领域订单稳定 新型号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3] - 商飞 商发等民用航空方向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加 [3] - 2025年钛合金产品下游提货量增长 未来2-3年保持审慎乐观 [5] - 部分钛合金产品价格因成本下降和供需变化进行调整 [5] 高温合金业务进展 - 高温合金二期熔炼生产线投产 多个牌号通过航空航天型号认证 [6] - 产品质量获客户信任 预计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满足高温合金和特种钢领域需求 [6] 国际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布局外贸业务 拓展航空 医疗 汽车等领域海外客户 [6] - 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产品资质认证有序推进 [6]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06)
金十数据· 2025-08-06 20:09
国外 1. 汇丰:上调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至6400点 汇丰银行周二将美股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上调800多点,至6400点,理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欣喜情绪 以及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缓解。上个月,高盛和美国银行全球研究等其他券商也采取了类似举措。"人 工智能交易正在推动科技/人工智能类股(约占标普500指数的一半)走高,而政策不确定性(如关税) 的降低正在推动市场的'其他板块。"汇丰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2. 大摩:外资7月加速流入陆港股市,被动基金借"反内卷"之际入场 摩根士丹利称,外资基金7月加速净流入中国股市,其中被动型基金流入39亿美元,主动型基金则流出 12亿美元。被动型基金主要集中在月底入场,恰逢多项"反内卷"政策发布。7月外资净流入达27亿美 元,高于6月的12亿美元。 3. 杰富瑞:美联储或使美股格局发生变化,小盘股有望跑赢大盘科技股 杰富瑞的一位策略师称,美联储或将触发一轮股市格局的转变,使较小盘股的表现优于超大盘科技股。 杰富瑞的股票研究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Andrew Greenebaum表示,自199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当美联储 降息时,标普500等权重指数的表现优于传统的市值加权基 ...
中信证券: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下游空间广阔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08:54
行业趋势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核心性能优势利好在强电和高场等下游方向的应用 [1] -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应用验证与产业突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1] 核心应用场景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 [1] - 随着产业发展 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1] 投资布局建议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1] - 需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
核聚变建设热 带火高温超导
经济观察报· 2025-08-02 12:01
高温超导材料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应用 - 高温超导材料能够在温度高于40K时实现零电阻且承载电流密度近百倍于传统铜导,有效降低长距离输电损耗 [2] - 使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电缆体积可缩减至传统电缆的1/3到1/4,例如上海世博园区供电项目 [2] - 高温超导技术成熟后,2018年开始逐步应用于核聚变领域,因其强磁场特性使小型商业化核聚变成为可能 [3] 高温超导材料的特性与优势 - 高温超导材料能通过传输大量电流形成强磁场,磁场强度可达20t至45t,远高于低温超导材料的3t至15t [4] - 高温超导材料可在液氮环境下工作,条件更易满足,而低温超导需在液氦环境下工作 [6] - 高温超导材料在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占比高,仅磁场线圈投资就占主体结构投资的55%,单台装置超导材料需求超10亿元 [5] 高温超导材料的产业化进展 - 国内高温超导材料曾长期紧缺,2018年前全球年产量不足1000公里,之后产量逐步提升 [5] - 上海超导产能约4000公里,正投建6000公里产能,带材售价从2022年的360元/米降至2024年的241元/米 [7] - 上海超导2022年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销量69公里营收2472万元,2024年增长至955公里营收2.3亿元,净利润7200万元 [8] 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需求 - 可控核聚变装置对高温超导材料需求增长,例如BEST项目用量约1亿至2亿元,未来用量将更多 [8] - 高温超导材料还应用于核磁共振机、超导储能、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超导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8] - 磁体生产商因工艺壁垒强,未来高温超导磁体市场空间将逐步打开 [10] 国内可控核聚变装置发展 - 国内已运行或在建装置包括EAST、BEST、CFERT、星火一号、环流三号等,BEST项目总投资85亿元 [5]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完成115亿元融资,重点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技术 [2] - 上海诺瓦聚变获5亿元天使轮投资搭建新装置,高温超导技术成为上海发展可控核聚变产业的重要起点 [3] 高温超导材料的技术挑战 - 材料需满足载流量、稳定性、机械脆性、辐照耐受性、制备均匀性等要求 [6] - 长带材"失超"风险增加,需平衡材料长度与接头数量,西部超导已制出百米量级带材 [7] - 磁体生产需自主绕制以满足装置要求,例如新奥集团的"玄龙-50U"装置使用高温超导磁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