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评论员: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新华社· 2025-11-20 00:25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伟大实践。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始终将人民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 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我们要牢牢扭 住这个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公正 司法,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全面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 化,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建设更 ...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央视网· 2025-11-18 19:5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 走越宽广。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建设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更加注重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相协同,更加注重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负主体责任,抓好法治领域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落实。 法治工作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各部门各领域要严格依法办事,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 新局面。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7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 乐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 ...
【权威访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央视网· 2025-11-18 19:53
《建议》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各种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入 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 体战。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展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今天(11月18日)的《权威访谈》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建 议》进行解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 持"重要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建议》围绕坚持和加 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党中央重 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建议》还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部署,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央广网· 2025-11-18 13:11
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 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秋天,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牧民家中,信息采集员就自然资源和野生动 物保护相关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将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反馈。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海南自贸港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综合改 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规处处长余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 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和关键制度,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了重要遵循。 格尔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均龙:基层立法联系点关键就是在基层,通过走访入户、调查研究等 方式,把基层的所需所想、所求所愿挖掘出来,让法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截至今年8月,全国 ...
总书记引领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前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6 20:49
法治建设指导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 确立了其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2] -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 [2] 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成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 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成为千家万户"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 法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 通过坚持守正创新和深化改革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2] - 通过坚持宽严相济和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通过全民守法夯实法治根基 [2] 新征程上的法治建设部署 -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 [3] - 新征程上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
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法治目的理论 - 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 -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需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3] - 提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依法监管资本"等原创性理论 深化对法治功能的认识 [3] 法治道路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理论 [4] - 强调法治体系须扎根中国文化 不能被西方错误思潮误导 [5] - 党章修正案确立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方向 [6] 法治体系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仍存短板 [7] - 提出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等关系 明确"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目标 [8] - 部署深化立法改革、加强涉外法治等任务 完善法律规范等五大体系 [8] 涉外法治理论 - 涉外法治是原创性概念 需统筹国内国际治理以应对风险挑战 [9] - 加强涉外法治是高水平开放的当务之急 需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涉外法治体系 [10] - 建立涉外立法、执法、司法等一体化工作机制 [10] 法治现代化理论 - 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需体现中国特色 [11][12] - 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工作法治化""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目标 [12] - 我国法治现代化是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国法治模式 [12] 依规治党理论 -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一体建设 写入党的十九大党章 [13] - 提出"十个坚持" 深化对党长期执政的规律性认识 [14] 法学研究方法论 - 法学研究需结合中国实际和传统法律文化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15] - "六个必须坚持"和"两个结合"为研究法治规律提供科学方法 [16] - 加强对"法治大国""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等原创理论的研究 [16]
【第三十五次】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新华社· 2025-06-06 10:3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法治体系建设进展 - 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涵盖法律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和党内法规五大体系 [2] - 法治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2] 新发展阶段法治需求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期待 [3] - 法治体系建设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3] -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利益贯穿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 [3] 重点立法领域 - 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立法 [4] - 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和民生领域立法 [4] - 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4] 司法体制改革 -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5] - 构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5] - 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击执法司法腐败,扫黑除恶常态化 [5] 涉外法治建设 - 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 [5][6] - 将执法司法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关系建设议题,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 [6] 法治人才培养 - 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忠于党国家人民的法治工作队伍 [5] - 加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法治人才 [6] - 强化律师队伍政治引领,引导律师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 [6]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25年立法计划任务分解工作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4-30 10:56
立法计划总体情况 - 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计划项目共34个 包括7个正式立法项目 10个预备项目和17个调研项目 [1] - 正式立法项目包括良渚古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修订)等 [1] - 预备项目包括创新活力之城促进条例等 调研项目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条例等 [1] 立法工作重点方向 - 立法工作需对标"两城一都"城市定位和"四个杭州 四个一流"重要要求 紧扣实施性 补充性 探索性功能 [1] - 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健康城市建设 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等重点领域 [2] -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原则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 完善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1] 立法工作实施要求 -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 人大主导 政府依托 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2] - 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 广泛凝聚立法共识 [2] - 强化数字赋能 构建覆盖法规立项 起草 审议全流程智能辅助应用 [2] - 强化宣传实施 同步推进立法与普法 [2] 参与部门情况 - 市发改委 市司法局 市建委 市住保房管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卫健委等部门参与表态发言 [1] - 滨江区 富阳区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等地区管理机构参与会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