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经济促进法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党员、干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
人民日报· 2025-11-21 08:15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各部门 各领域要严格依法办事,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写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 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补齐治理短 板,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 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面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言论,针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卷帘门""玻 ...
“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
人民日报· 2025-11-21 06:21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各部门 各领域要严格依法办事,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写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 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补齐治理短 板,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 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党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让国家和社会生活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央广网· 2025-11-18 13:11
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 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秋天,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牧民家中,信息采集员就自然资源和野生动 物保护相关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将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反馈。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海南自贸港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综合改 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规处处长余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 的功能定位、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和关键制度,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了重要遵循。 格尔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均龙:基层立法联系点关键就是在基层,通过走访入户、调查研究等 方式,把基层的所需所想、所求所愿挖掘出来,让法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截至今年8月,全国 ...
谱写法治中国崭新篇章——全面依法治国有效实施
人民日报· 2025-11-18 08:14
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法律; 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 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今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用诸多"第一次"为中国法治建设标注 下又一个里程碑。 为国家打造治理重器,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 10月23日,如潮的掌声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镌刻下又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全面 依法治国,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一步凝聚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 磅礴力量。 思想如炬,大道笃行。 2020年11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在波澜壮阔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有效实施,不断开创法治 中国建设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回应时代命题、顺应人民期盼、紧扣厉行法治,迈向良法善治的步伐 ...
谱写法治中国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11-18 06:01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 2020年11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在波澜壮阔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有效实施,不断开创法治 中国建设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回应时代命题、顺应人民期盼、紧扣厉行法治,迈向良法善治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法律; 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 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今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用诸多"第一次"为中国法治建设标注 下又一个里程碑。 10月23日,如潮的掌声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中国式现代化镌刻下又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全面 依法治国,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一步凝聚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 磅礴力量。 思想如炬,大道笃行。 为国家打造治理重器,为善治奠 ...
奋进的法治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企吃上定心丸
央视网· 2025-11-13 07:35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核心观点 -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是最好营商环境[1] - 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1] -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改善最快、最显著国家之一[7] 立法保障与制度建设 - 五年来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3] - 截至今年10月底,制定修改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115件次[3] - 制定修改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行政法规158件次[3] - 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集中清理,统筹清理涉企不平等政策法规[3] 政务服务优化 - 政务服务从“跑断腿、磨破嘴”转变为“一网通办”“数据跑路”新体验[5] 市场环境建设 - 推进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7] - 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7]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法治化营商环境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 法治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最有效的"定心丸",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3] -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法治水平越高,企业家心理预期越稳定,经济发展活力越充沛持久[2] - 法治能够确保各类企业在准入条件、经营规则等方面享有实质公平,保护企业合法的经营权利和财产权利[4] - 稳定预期是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因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5]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保障作用 -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供重要保障,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4] -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提供基本条件,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5][6] - 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支持,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作用[7] - 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2%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 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已取得的进展 -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位次大幅提升,超过97%的企业认为中国法院在解决商业纠纷时公正可靠[8][11] - 聚焦营商环境立法,2020年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1年施行民法典,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9] - 聚焦涉企规范执法,截至2024年底,各省市场监管部门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的事项清单累计达3952项[10] - 聚焦提升司法质效,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破产案件3万件,盘活资产7900余亿元,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涉民营企业纠纷23.4万件[11] 未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方向 - 更加注重合法权益保护,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14] - 更加注重规范涉企执法,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14] - 更加注重司法保障质效,推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提高破产审判质效[15] - 更加注重法治政府表率作用,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1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书写“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新华社· 2025-09-12 19:44
立法进展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 作出法律解释1件 [2]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粮食安全保障法 爱国主义教育法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关键领域法律 [2] - 设立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就54件次法律草案征求意见35000多条 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 [3] - 对报送备案的4100余件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 处理10600余件审查建议 [2] 司法审判 - 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刑事案件523.1万件 涉黑涉恶 电信网络诈骗 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案件得到依法严惩 [4] - 一审审结民生领域案件2346.6万件 涵盖教育 就业 养老 医疗等关键民生领域 [4] - 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监督立案19.4万件 对错误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9.6万件 [5] 纠纷调解 - 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 调解成功率95%以上 [6] - 司法行政机关综合运用调解 仲裁 行政复议等多种方式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6] 执法监督 - 公安机关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4.9万个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7] - 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 其中90%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8] - 检察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完善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大协同格局 [8] 法治保障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 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 [7] - 加强涉外和海事审判 强化外商投资司法保护 维护"走出去"企业合法权益 [7] - 推动激活民法典第997条人格权侵害禁令条款 治理网络暴力 诬告陷害等社会问题 [9]
★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敲定 金融稳定法在列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立法工作计划重点内容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继续审议法律案14件、初次审议法律案23件 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金融稳定法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将于4月27日至30日审议 进一步充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举措 优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法治环境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后已较为成熟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普遍认为制定该法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1] 金融领域立法进展 - 金融稳定法草案已于2024年6月进行第二次审议 人民银行2025年金融法治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快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 配合金融稳定法后续审议工作 [2] - 现行金融法律体系呈现分散性和局部性特点 缺乏统领全局的基础性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制定金融法 提升国际金融规则话语权 [2]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 - 中国人民银行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仅2003年大修一次 现行法律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等领域存在法定职责不健全等问题 [3]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速完成立法程序 推动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出台 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3]
在法治轨道上更好促进“两个健康”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01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正式施行 确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里程碑 [1] - 法律明确工商联在促进"两个健康"中的法定职责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将"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法律化 规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政策 [3] 政策导向与立法宗旨 - 法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固化党中央关于民营经济的大政方针 [3] -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彰显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 [3] - 立法目的包括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3][4] 企业支持措施 - 法律系统性安排公平竞争 投资融资促进 科技创新等制度 破除发展障碍 [5] - 推动金融机构对符合信用条件民营企业应贷尽贷 提升信用贷款获得率 [6] - 建立银企对接平台 帮助降低融资成本 支持企业跨越转型关键期 [6] 科技创新支持 - 专设"科技创新"章节 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保护 [7] - 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共享 支持民企牵头重大技术攻关 促进数字化转型 [8] - 鼓励民企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当重任 [8] 企业治理要求 - 实施法治素养提升工程 推进法治民企 诚信民企 清廉民企建设 [8] - 引导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 [8] - 强化党建引领 要求执委企业在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8] 社会责任引导 - 完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等专项行动 [8] -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鼓励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 [8] - 引导企业把发展同国家繁荣 民族兴盛 人民幸福紧密结合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