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搜索文档
四家跨行业企业同日港股上市 募资超185亿港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20:51
中新社香港10月28日电 (记者 戴小橦)八马茶业、滴普科技、剑桥科技及三一重工四家分属消费、科 技、高端制造赛道的企业28日集体登陆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主板,上市首日悉数 高开,合计募资额超185亿港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四家跨行业企业同日集中登陆港交所,进一步印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包容 性与吸引力。港交所凭借"互联互通"机制优势、国际化的投资者结构与灵活的上市制度,成为连接中国 内地优质企业与全球资本的重要桥梁。此次集中上市形成的"集群效应",不仅丰富了港股市场的行业结 构,填补了部分细分赛道的标的空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资选择,也进一步提升了港股市场的 活跃度与韧性。港股持续吸引优质企业上市,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优质企业价值的长 期看好。(完)【编辑:陈海峰】 上市首日,四家企业股价呈现差异化表现。其中,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滴普科技以150.56%的涨幅领 跑,成为当日新股市场亮点;承载消费升级需求的八马茶业涨幅达86.7%,彰显大众消费赛道的稳健吸 引力;深耕光通信领域的剑桥科技上涨33.86%,契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趋势。 而作为制造业龙头的 ...
国泰海通|宏观:房价如何稳住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12 21:40
报告导读: 如何才能稳住房价呢?或者说,当什么变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判断房价 被稳住了?本文重点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尤其是上半年GDP增速明显高于5.3%,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 力。不过短期经济结构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供给偏强、需求偏弱,数量偏强、价格偏弱,内需还需要进一步提振。而内需端的一个重要拖累项是房地 产,尽管房地产投资、销售占经济比重已经不高,但房地产在居民存量财富配置中的份额仍然很高,而居民消费的资金来源一靠收入,二靠财富。如果房价出 现调整,势必会对总需求构成压制。 关于房地产的趋势和影响,其实海外其他经济体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参考 ,我们在2022年就系统的梳理了海外房地产的经验。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中国独特的 制度优势,不能完全照搬海外的经验。但海外的一些教训,我们是可以回避的。那么如何才能稳住房价呢?或者说,当什么变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判断房 价被稳住了?本文重点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风险提示: 全球地缘风险;美国政策的不确定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HT RESEARCH ...
【理论探索】李稻葵: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搜狐财经· 2025-08-16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具有潜在需求巨大、潜在供给巨大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三大优势 通过城镇化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张、高储蓄率支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及人力资源优化等驱动因素 预计2025年将成为经济增长的转折年与逆转年 [3][12][16] 城镇化进程与消费潜力 - 2024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人 较2023年增加1083万人 城镇化率67.00% 同比提升0.84个百分点 [4] - 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虽在城市工作生活 但消费行为尚未完全城镇化 若其家庭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将释放巨大需求 [4]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名义增长5.3% 实际增长5.1% 中位数34707元 名义增长5.1% [5] - 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4707元)扩张成为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5] 储蓄与资本供给优势 - 2023年中国国民储蓄率达43.52% 持续高于43% 显著超过2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7] - 2024年末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 高储蓄率为信贷与投资提供基础支撑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总量稳居全球第二 [8] -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2497亿元 同比增长10.5% 占研发经费比重6.91% 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8] - 中国理工科毕业生规模超过美日欧总和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绿色能源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10] - 企业研发规模优势显著 大型企业可拥有超十万研发人员 实现快速"从1到100"的技术应用转化 [11]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4.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上升 [11] - 尽管人口总量达峰且老龄化加剧(202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9%) 但人力资源总量预计2040年前持续增长 2040-2050年保持稳定 [12] - 2021-2025年经济潜在增速预测均值为5.81% 2026-2030年为5.31% 2031-2035年为4.77%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12] 政策实施与债务化解 - 2024年下半年推出12万亿元化债方案 其中2万亿元置换额度于2024年12月18日完成发行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2025年1月10日启动发行 [13] - 当前国债占GDP比例约25%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70%-100%及日本220%的水平 [13] - 2025年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13] - 建议通过长期国债置换地方债 延长基础设施融资期限 并推动消费税改革、增值税优化及共享税比例调整 [14][15][16] 结构性改革与开放战略 - 建议在地方政府考核中增加居民收入增幅与消费增长指标 推动政策从投资导向转向公共服务与消费激励 [16] - 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提供国民待遇及外资服务保障等措施 吸引外资并强化中国作为全球化新引领者的角色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