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

搜索文档
四川这座千年村落何以吸引世界目光?
四川日报· 2025-10-19 09:26
基卡依村的一处"碉连楼"。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摄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 村入选。这是甘孜州首个、四川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落。消息传到村落,基卡依村党支部副书记然布既惊喜又自 豪:"20多年前,我们这里就有很多外国背包客,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自然更受大家喜欢。" 这座深藏于横断山脉深处的古村落,何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这些碉楼建造技艺独特,墙体采用"错缝砌筑法":上下石块严丝合缝,缝隙以黏土填充,转角处嵌入厚重 的"过江石"加固。这一技艺使碉楼兼具抗震性与保温性,冬暖夏凉,风雨不侵。 基卡依村获评"最佳旅游乡村"后,返乡创业的民宿老板二西且容成了热门采访对象。 数十座古碉楼屹立千年 基卡依村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区,是嘉绒文化、东女文化遗存地。"文化"二字,在这里可感可及。 "5000年前,我们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10月17日,然布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虽然历史悠久,但村落 的整体风貌、格局依然延续传统——道路依山就势,梯田零星分布,最独特的是点缀其间的数十座千年古碉。 曾经,这些碉楼"身负重任"——建于关隘的用于瞭望 ...
一起来打卡!带你走遍中国4个新增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新华社· 2025-10-18 15:50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会上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 游乡村"名单,中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等 4个乡村入选。 ■江苏东罗村 江苏省泰州兴化市东罗村位于江苏省里下河腹地,处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东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生态本底,在发展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 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宝贵路径。 ■浙江荻港村 浙江荻港村位于长三角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荻港村始终坚守"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 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 展,通过"生态构建产业根基、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旅游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发展模型,实现了"生态 美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美好愿景。 截至目前,中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贵州黄岗村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黄岗侗寨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黄岗侗寨侗族风情浓郁、民俗循 古、民 ...
贵州贵阳:“香”游香纸沟 “燃”动乡村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8:19
2025年暑期以来,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周末日均接待游客1.7万名。 中新网贵阳7月28日电 (陈曦 张伟)"游客来我们村里,除了玩水、游泳、钓鱼、露营、烧烤和住宿外, 古法造纸也是大家很喜欢的研学项目,有些人为古法造纸慕名而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 乡开农家乐的汪锡平告诉记者。 村里引进项目打造户外亲子体验和团建基地品牌,成为村里的龙头企业。"项目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 次,交给村里的土地流转费加上盈利分红,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项目主理人何勇波介绍。 "这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加上其他方面收入,村集体一年收入约150万元,资金主要用 于维护景区设施和环境卫生等,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也保障了景区有序运营。"朱启荣说。当地村 委会还带领村民依托白水河清且浅适合小朋友嬉戏的特点,衍生出烧烤、露营、研学、户外探险等多种 旅游业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宗亮在坚持古法造纸的同时,还制作纸灯、纸伞等 文创产品,经常接待体验古法造纸的研学团队。胡宗亮说:"用大家喜欢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将非遗技 艺传承下去,从而吸引更多人来香纸沟。" 已在当地旅居避暑一个月的73岁 ...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上市公司可做三件事
证券日报· 2025-06-28 00:26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1] - 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 乡村旅游正从"粗放开发"向"精细运营"转型,强调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 [1]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措施 基础设施优化 - 部分地区存在道路狭窄、网络覆盖不足、民宿卫生条件简陋等问题 [2] - 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上市公司可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2] - 上市公司可联合政府加强数字化建设,研发文旅微信小程序,探索5G、VR等技术应用 [2] 特色文化旅游开发 - 当前乡村旅游存在"千村一面"现象,缺乏差异化定位与文化IP构建 [2] - 文化原真性与创新表达成为核心竞争力,民俗、非遗成为新吸引力 [3] - 上市公司可借鉴"非遗活化"路径,让游客参与文化传播 [3] 产业链打造 - 乡村旅游需实现"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深度融合 [3] - 传统模式下村民常被排除在产业链外,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原则 [3] - 鼓励上市公司输出"运营管理+品牌营销"能力,降低创业门槛 [3] 上市公司在乡村旅游中的角色 - 上市公司应发挥带头作用,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 - 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项目,实现业务增长与多方共赢 [2][3] - 在赋能乡村旅游过程中,达成"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