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体验
搜索文档
“田园风光+潮流玩法”成文旅融合新亮点 乡村旅游新消费活力十足
央视网· 2025-10-27 14:44
央视网消息:眼下,浙江丽水市的云和梯田进入最佳观赏期。金灿灿的水稻与山林、村庄相映成趣,不少游客专门来感受秋日田园风光。 从云和梯田的观景台向下俯瞰,近处,5000多亩梯田水稻逐渐褪去青绿,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远处,梯田、山林、村庄、游人,共同组成了 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眼下,各地的田野乡村正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新趋势将传统的农事活动变为有趣的体验。 这两天,在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的房前屋后,金黄柿饼铺满晒场,构成一幅深秋限定版"晒秋"画卷。村庄中有2000多株柿树,吸引游客前 来观赏采摘、品鉴柿饮。2025年10月份以来当地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 在江苏南通,村民们依托当地800亩荷塘种植的鲜藕发展起了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了当地的独特体验。鲜藕被做成了韭菜藕丝、糯米 藕、炸藕饼等时鲜美食,端上餐桌。在万亩农田边,三五成群的市民围着古朴的灶台,亲手烹饪从田间采摘的新鲜食材,体会难得的田园诗 意。 云和梯田通常10月前后进入最佳观赏期。2025年当地种植了晚稻,观赏期将延长至11月。 届时,景区还会定期组织游客体验割稻谷等农事活动,感受乡村游魅力。 田园风光叠加潮流玩法 乡村变身"游乐场" 位于 ...
一起来打卡!带你走遍中国4个新增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新华社· 2025-10-18 15:50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会上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 游乡村"名单,中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等 4个乡村入选。 ■江苏东罗村 江苏省泰州兴化市东罗村位于江苏省里下河腹地,处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东罗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生态本底,在发展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 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宝贵路径。 ■浙江荻港村 浙江荻港村位于长三角腹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荻港村始终坚守"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 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 展,通过"生态构建产业根基、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旅游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发展模型,实现了"生态 美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美好愿景。 截至目前,中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贵州黄岗村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黄岗侗寨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黄岗侗寨侗族风情浓郁、民俗循 古、民 ...
丹巴基卡依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四川日报· 2025-10-18 09:41
2024年,基卡依村涉旅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92%,全村年人均收入达34290元,旅游收入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 26%,率先在川西高原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共生、传统与现代共融"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卡依村是四川第二个"最佳旅游乡村"。去年,阿坝州理县桃坪村获此殊荣。(记者 吴梦琳)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公布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 单,我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 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等4个乡村入选。截至目前,我国 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9个。 基卡依村位于甘孜州丹巴县中路藏寨,是嘉绒东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川滇生态功能区的关键节点,更是集 嘉绒藏族传统民俗体验、藏乡田园度假、非遗手工实践、"农文旅+"研学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川西高 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缩影。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卡依村以生态保护为发展根基,于2015年建成藏地首座森 林学校,打造低碳生态研学空间;联动村民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发 ...
乡村旅游热力攀升:品质升级人气旺 激活田园经济释放消费新潜力
央视网· 2025-10-07 12:15
央视网消息:这个假期,"乡村游"非常火热。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融合自然生态、农耕趣味、民俗体验的特色活 动,展现出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活力。 在河南周窑村,当地推出了传统陶艺非遗体验、乡野图书馆阅读、山谷民谣节等一系列活动,还将本地的道地药材与美食相结合,让游客 现场进行制作。 在浙江德清县莫干山,近900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坐落于青山绿水间,同时衍生出咖啡馆、文化体验、艺术展览等多元业态,吸引游客纷至 沓来。在新市古镇,假期期间上新了国潮市集、歌唱比赛等文化活动,展现古镇新风貌。 乡村游尽显田园诗意 多元体验乡村生活 在怀化中方县的荆坪古村,人们不仅能近距离沉浸于淳朴的乡村景致,还能欣赏到当地剧团带来的辰河高腔演出,更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 下亲身学唱。 如今,"乡村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都在持续增长。 在南昌县凤凰沟景区,特别打造的"流云梯田"种植区,4万多株百合顺着地势错落生长,游客们走入花海,邂逅这份秋日限定的浪漫与诗 意。 登上湖南雪峰山高山索道,游客们获得的首先是一种"飞行"的体验。在怀化溆浦县北斗溪镇,缆车穿行于云海之间,游客将巍峨山峦与壮 阔云海尽收眼底。当地精 ...
三亚:游客乐享田园时光
海南日报· 2025-10-04 09:12
"没想到大山里藏着这么好玩的瀑布景点。这里景美、水美,拍照很出片,不虚此行。"游客曾女士 一边拍照一边表达着对这里的喜爱之情。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不少游客错开人潮拥挤的景区,"反向"走进三亚的美丽乡村,看山水林田景 色之美,品优质农产品之味,在山水田园间乐享悠闲时光。 丛林穿越、彩虹滑道、水弹枪CS……这个假期,育才生态区龙密营地推出了"双节同庆·畅享一日奇 妙研学之旅"主题活动,游客花费198元就可以畅玩景区全部游乐设施,还可以参与抓泥鳅、DIY手工皂 等体验项目,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组团前来。 "在城市待了许久,全家人到乡村走一走,确实有别样的感受。"广东游客王女士带着全家到三亚游 玩,除了大海和酒店,她们还选择到龙密营地开启一日研学之旅。"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还有很 多游玩项目,我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错开大景区,去乡村赏美景品美食成不少人的新选择—— 在天涯区水蛟村,田野上的彩虹桥成为了"双节"期间市民游客"热门打卡点"之一。彩虹桥全长820 米,以2米架空高度蜿蜒于田间,充满乡野之趣。当夜幕降临,彩虹桥灯光亮起,更是景色别致,游客 行走在桥上,感受着夜晚的微风,聆听着稻田的蛙鸣,纷纷陶醉于这 ...
江西崇义:梯田稻浪金黄 国庆观赏正当时
经济观察报· 2025-10-02 12:01
乡村旅游发展 - 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上堡客家梯田在“十一”假期期间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欣赏秋日梯田景观 [1] - 当地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创新打造“生态+旅游”体验新场景,将梯田景观转化为持续的经济收益 [1] - “生态+旅游”模式有效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 农业景观与丰收预期 - 上堡梯田拥有千年农耕历史,此时正值水稻收割前夕,稻穗由绿转金,呈现一片金黄景象 [1] - 今年当地气候条件良好,村民预计将是一个丰收年 [1] - 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在田埂上漫步、拍照,观赏独特的农业景观 [1]
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政策支持与战略指引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强调推进农文旅融合以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1]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1]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1] 产业融合与资源整合 - 农文旅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撬动消费新空间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1] - 需深化产业融合并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以解决产业资源融合不充分和共享机制缺失问题[2][3] - 加强统筹规划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综合发展规划以推动区域协同和统一打造区域品牌[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 需深耕品牌IP并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以解决产品营销推广滞后和品牌化程度低问题[2][3] - 提炼品牌内核并通过产品线延伸形成独特记忆点 例如贵阳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升级计划[3] - 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形成"短视频+直播+社群"立体传播网络[3] 消费场景与基础设施 - 需优化消费环境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以解决消费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同质化问题[2][3] - 构建消费新场景并结合民俗节庆和体育赛事举办非遗展演和农耕竞赛等互动项目[3] - 加大对消费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3] 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撑 - 贵阳市2024年夜间消费额达797.85亿元同比增长7.6% 通过聚焦夜间场景提升产业链与服务能力[3] - 农文旅融合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和从"吃饱"到"玩好"的转变成为提振消费重要手段[1]
我省有效保护1000多个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07
传统村落保护成果 - 江苏省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有效保护1000个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 [1] - 全省已有7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累计公布62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81组传统建筑组群 [2] - 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2] 保护范围与标准 - 2017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 推动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1] - 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历史建筑 还涵盖体现特定时期建造传统和建筑风格的建筑群 [1] - 保护对象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址、上世纪60年代青砖房、粮仓、老供销站等不同年代历史遗存 [1][2] 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 - 省级财政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92亿元用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补助 [5] - 创新推出"苏乡贷"金融服务模式 截至6月末累计授信近270亿元支持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整治 [5] 人居环境改善 - 南京市溧水区上庄投入1265万元开展乡村建设 建成交通路网污水管网等现代设施 [3] - 全省624个传统村落中有324个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占比超过一半 [4] - 236个传统村落创成特色田园乡村 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4] 活化利用与产业发展 - 苏州市明月湾村年游客量达80多万人次 门票收入500万元 [6] - 2025年春节和"五一"期间举办文化活动2800余场次 吸引游客1214万人次 带动乡村旅游收入7.15亿元 [7] -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等适宜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 未来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建设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升项目 [7] - 推动保护发展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增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7]
故乡山水丨萤火微光点亮乡村振兴梦
央广网· 2025-08-12 08:58
核心观点 - 湖北鄂州吴伯浩村通过生态修复和萤火虫保护项目发展农文旅产业 实现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增收 [1][2][4] 生态保护措施 - 梁子湖区域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退出一般工业 [2] - 实施退垸还湖 以草净水 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等环保工程 [2] - 种植水稻禁止使用农药以保护萤火虫栖息地 [2] 项目经济效益 - 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超过20万元 [4] - 带动脱贫户就近务工年均增收约6000元 [4] - 每年带动15户脱贫户在基地务工增收 [4] 产业发展模式 - 融合萤火虫保护和生态复育的农文旅项目 [2] - 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流转村民闲置土地 [4] -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4] 社会影响 - 吸引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 [4] - 创造护林员 民宿管家 营地服务员等新就业岗位 [4] -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并获得村民积极反馈 [3][4]
“四好农村路”带火“乡村游” “白加黑”多业态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5-12 11:40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以来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增[1] - 县域订单中70%来自20-35岁年轻人 显示年轻群体成为下沉市场主力[1] - 农村居民出游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率达10.7% 五一假期贡献4971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15.8%[10] - 旅游消费呈现梯度扩散趋势 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延伸[11]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农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 乡村民宿通过"食材日记"实现农产品溯源与经验交流[5] - 文旅需求推动产业优化 游客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兴趣直接促进乡村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8] - 116家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农旅融合 天府农博园上线350多种优质土特产[19] 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农业生产者转型文旅体验官 形成乡村旅游双向互动新模式[8] - 昼夜联动沉浸式体验兴起 如田园电影院、星空音乐会等夜间项目[13][19] - 科技赋能旅游项目 湖北黄石园博园运用VR和AI技术打造"矿山飞龙"等亲子热门项目[15] 区域特色案例 -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吸引年轻人旅居创业 形成从旅行到旅居的转化[3] - 陕西汉中宁强通过农村路网建设激活乡村游 实现客货邮运输联动[5] - 江苏无锡"倒立屋"等创意场景吸引农民游客 推动新农人体验乡村新业态[9] - 江西芦溪举办"风筝野餐节" 河南固始中原竹寨推出非遗茶道体验[15][17] 消费群体特征 - 农村居民角色转变 从旅游接待者升级为消费者 市场厚度增加[13] - 青年群体主导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结合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