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制作蔗糖,仅需17小时!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 - 我国每年白糖消耗量超过1500万吨 进口量超过500万吨 传统蔗糖种植需12-14个月 而二氧化碳制糖技术仅需17小时 [1]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主导实现从二氧化碳"从头合成"己糖 含葡萄糖等4种单糖 碳转化率0 67克/升/小时 是光合作用效率10倍以上 [2][3][8] - 2025年进一步实现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蔗糖 产物浓度14g/L 转化率86% 能耗仅2ATP/蔗糖 比自然路径节能85% [4][8][9] 技术核心优势 - 通过工程化改造酶蛋白分子精准控制合成4种己糖 解决糖分子立体结构可控难题 理论上可合成任一类型糖 [9] - 采用"甲醇→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6-磷酸→蔗糖"高效路径 跨团队协作实现光伏电解水制氢与体外生物转化系统结合 [4][11] 应用前景 - 医药领域合成人参多糖等药用糖分子成本仅为天然提取1/3 [13] - 工业生物制造领域每年消耗超千万吨葡萄糖原料 改用该技术可减少60%粮食消耗 [14] - 环保领域每合成1吨糖可消耗1 6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3辆家用汽车年排放量 [15]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等五大方向 探讨生物制造产业趋势与革新技术 [17][21]
晚报 | 7月15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7-14 22:45
合成生物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通过构建体外生物转化系统实现甲醇合成蔗糖[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成功将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合成甲醇[1] -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传统制糖依赖土地种植的局限,无需与人争粮,可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1] - 合成糖凭借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多元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食品、化工和能源领域的颠覆性技术[1] - 随着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成熟,合成糖将逐步替代部分传统糖源,在生物基材料、航空航天食品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1] 卫星互联网 - 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协议》,围绕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展开合作[2] - 合作内容包括专用核心部件研发、全链路技术创新、智能计算架构构建以及接入国家级算力平台等多个关键环节[2] - 双方将共建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打通从用户终端、星上边缘节点、天基云平台到地基云中心的完整链路[2] - 太空算网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3] - 太空算网将精准对接千亿级太空边缘计算市场与万亿级地面人工智能市场的需求[3] 乳制品 - 奶酪市场迎来复苏迹象,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降幅收窄,品类渗透率提升[3] - 针对全年龄段的零食化产品和针对企业端的专业化产品成为奶酪行业创新的两大方向[3] - 国内原奶价格及生产成本降低,越来越多的奶酪企业瞄准原制干酪市场,以期打破原料进口依赖的局面[3] - 干酪副产物奶油、黄油的国产替代率逐年提升[3] 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热度持续上行,上纬新材上涨达20%,恒工精密和长盛轴承涨超10%[4]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包金额1.24亿元[4] - 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5] -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明确,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商业化落地可期[5] 电力 - 电网设备股持续走高,欣灵电气、科陆电子、国电南自、思源电气涨停[5] - 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5] - 1至5月国内电网投资保持高景气,特高压核准节奏虽慢于预期但有望在三季度快速追赶[6] 数据中心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计划于7月16日访华,推动专为中国设计的AI芯片落地[6] - 英伟达计划9月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Blackwell系列AI芯片,已有中国客户测试样品并计划采购[6] - 预计2025-2027年全球HVDC空间达27.9亿元、74.8亿元、144.4亿元,HVDC渗透率有望加速向上[7] 宏观、行业新闻 - 央行将开展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9]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9] - 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9] - 湖北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多子女家庭购买商品房给予适当金额或面积的购房补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