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诊疗
icon
搜索文档
线上秒开方要保证用药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7
互联网处方药销售乱象 - 部分平台存在处方药销售漏洞 购药人无需出示有效处方 仅需自行勾选疾病信息即可完成开方 甚至在症状不对症情况下仍能获得处方 [1] - 线上购药流程简便且具价格透明优势 但存在跨部门监管权责划分复杂问题 药品网络零售企业、互联网医院和执业医师之间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1] - 平台认证医生可能存在兼职、挂靠或AI机器人情况 收入与开方数量挂钩机制加剧行业乱象 [1] - 《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明确规定 处方开具前禁止提供药品 需医生综合评估患者生理状态等关键因素以防误服滥用 [1] 监管与整改方向 - 需加快修订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等规制要求 强化诊疗范围、医师资质等环节监管 建立医疗机构、平台、医师三方责任倒查机制 [2] - 互联网医院必须确保处方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 禁止AI自动生成 需加强医师药师在线资质认证 建立标准化电子处方审核体系 [2] - 第三方平台应引入人脸检测技术验证身份真实性 建立处方留痕存证平台归档诊疗数据 对高风险药物实施二次人工复核 [2] - 长期需构建医师线上诊疗能力认证体系 将接诊时效等指标纳入监督 推动互联网诊疗生态规范化 [2]
天使投资人郭涛:“健康160”前两次递表失败主因在于盈利短板与业务模式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14
健康160递表港交所 - 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康160"于6月27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网经社组织业内人士、分析师、投资家对此次递表进行解读[1] 前两次递表失败原因 - 盈利短板与业务模式争议是前两次失败主因[4] - 财务层面:收入增长但持续亏损 毛利率偏低 不符合港股对盈利稳定性的潜在要求[4] - 业务层面:"医疗预约+健康商城"模式被质疑"重流量轻盈利" 过度依赖医院挂号、药品销售分成等第三方合作[4] - 自身医疗资源掌控力不足导致商业闭环脆弱[4] - 市场对其"互联网医疗"属性存在争议[4] - 数据安全、医患责任界定等监管趋严削弱投资者信心[4] 财务及业务表现 - 收入超60%依赖挂号服务费与健康产品销售[5] - 技术开发、用户获取等成本居高不下[5] - 医疗行业消费周期长、复购率低导致亏损持续扩大[5] - 业务模式试图串联"线上挂号-问诊-健康管理-医药电商"全链条[5] - 各环节面临激烈竞争:挂号服务需与微医、好大夫在线竞争 问诊领域受平安好医生挤压 医药电商则要抗衡阿里健康、京东健康[5] - 平台积累大量医疗数据但在精准营销、保险合作等变现路径上仍有待验证[5] 面临的核心挑战 - 政策风险:《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等政策限制其"导流至线下"的盈利模式[6] - 盈利模式模糊:低毛利的挂号问诊服务与难以突围的健康产品销售 亟需探索"医疗+保险"等新赛道[6] - 用户黏性不足:缺乏独家医疗资源使其易被公立医院APP或区域性平台替代[6] - 多次递表未果暴露出公司治理隐患[6] - 若长期无法扭亏可能面临投资者信心下降、估值承压的风险[6] 行业背景 -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 长期关注数字健康[8] - 重点关注企业包括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京东健康、医鹿、平安健康、微脉、丁香园、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8] - 医药电商领域关注药师帮、合纵药易购、1药网、药房网、方舟健客、叮当快药、上药云健康等[8] - 网经社数字健康台是专业数字健康门户 重点关注在线问诊、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美、互联网心理、医药电商、运动健身等行业[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