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通新宠来袭 脑动极光等个股上演“狂飙”大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1:42
港股通标的调整及市场表现 - 脑动极光-B(06681.HK)成为港股通标的后一周内累计上涨接近100% 最高涨幅超出100%[1] - 药捷安康-B(02617.HK)自9月8日纳入港股通后累计上涨超220%[3] - 映恩生物-B(09606.HK)同期累计上涨超30%[3] 脑动极光公司业务及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中国首家结合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企业 核心产品为国内首个获监管批准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3] - 产品管线覆盖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障碍等诱发的认知障碍测评与干预[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2.82%[3] 港股通新调入标的列表 - 深圳交易所公布20只新调入港股通标的 包含中国食品(00506)、碧桂园(02007)、蓝月亮集团(06993)等[5] - 医疗健康领域调入药捷安康-B(02617)、脑动极光-B(06681)、映恩生物-B(09606)及值泽医疗(02609)[5] - 高端制造领域涉及博雷顿(01333)、正力新能(03677)及晋景新能(01783)[5]
港股异动|医渡科技(02158)午后涨超5% 携手广附院推出美易智能体 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金融界· 2025-08-22 15:26
股价表现 - 医渡科技午后涨超5% 截至发稿涨4.23%报6.65港元 成交额6946.76万港元[1] 产品研发突破 - 公司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研发"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及"美易智能体" 在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正式亮相[1] - "美易智能体"作为核心技术载体 实现数据价值向临床应用转化 是公司大模型在医美领域的首次实践[1] 数字疗法成果 - 公司深度参与海南"2+3"糖尿病管理项目 与陵水县合作解决医患联通问题[1] - 陵水县99.09%在管患者已纳入系统化照护 空腹血糖达标率提升18.63%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提升4.68%[1] - 创新成果已辐射至三亚、万宁、琼海、文昌等城市 计划拓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种数字疗法服务[1] - 预计2025年内实现对超过10万区域患者的覆盖管理[1]
医渡科技午后涨超5% 携手广附院推出美易智能体 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8-22 14: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医渡科技午后股价涨超5% 截至发稿涨4.23%报6.65港元 成交额6946.76万港元 [1] 产品研发突破 - 公司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研发"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及"美易智能体" 在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正式亮相 [1] - "美易智能体"作为核心技术载体实现数据价值向临床应用转化 是公司大模型在医美领域的首次实践 [1] 数字疗法成果 - 公司深度参与海南"2+3"糖尿病管理项目 自2023年启动试点后与陵水县合作解决医患联通问题 [1] - 陵水县99.09%在管患者已纳入系统化照护 空腹血糖达标率提升18.63%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提升4.68% 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 AI医疗创新成果已辐射至三亚、万宁、琼海、文昌等城市 计划拓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种数字疗法服务 [1] - 预计2025年内实现对超过10万区域患者的覆盖管理 [1]
港股异动 | 医渡科技(02158)午后涨超5% 携手广附院推出美易智能体 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3:59
股价表现 - 医渡科技午后涨超5% 截至发稿涨4.23%报6.65港元 成交额6946.76万港元[1] 产品研发突破 - 公司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研发"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及"美易智能体"正式亮相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1] - "美易智能体"作为核心技术载体实现数据价值向临床应用转化 是公司大模型在医美领域的首次实践[1] 数字疗法成果 - 公司深度参与海南"2+3"糖尿病管理项目 与陵水县合作解决医患联通问题[1] - 陵水县99.09%在管患者已纳入系统化照护 空腹血糖达标率提升18.63%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提升4.68%[1] - AI医疗创新成果已辐射至三亚、万宁、琼海、文昌等城市 计划拓展高血压等慢性病种数字疗法服务[1] - 预计2025年内实现对超过10万区域患者的覆盖管理[1]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助力海南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8-17 09:25
行业动态 -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主题为"海纳百'数'" 聚焦政策解读 学术前沿 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展示 [1] - 大会吸引了国内外政府部门代表 院士科学家 临床专家 企业领袖等重磅嘉宾及高层次产业人才参与 [1] - 数字疗法是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推进数字医疗协同发展体系建设 [1] 创新成果 - 大会发布《数字医疗区域示范应用全景图》 系统梳理全国多区域 多科室 多适应证的典型示范案例 [1] - 全景图集中展现数字医疗在提升效率 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价值 [1] - 特设"海南数字疗法创新岛生态全景"展区 从政策 产业 临床落地及用户获益四大维度呈现发展生态闭环 [1] 战略定位 - 海南正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品牌 吸聚全球数字疗法创新要素资源 [1] - 数字疗法作为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数字疗法迎来重大里程碑,首个监管政策发布
36氪· 2025-08-08 09:57
政策发布与定义 - 国家药监局于7月30日发布并施行《康复类数字疗法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 这是中国首个明确以数字疗法为对象的正式监管政策 具有里程碑意义 [1][8] - 政策参考ISO/TR 11147:2023定义数字疗法 指通过软件生成医学干预 对患者健康产生明显积极治疗影响 旨在治疗或缓解疾病、紊乱、病况或损伤的健康软件 [5] - 康复类数字疗法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实现功能障碍缓解、功能缺失弥补或重建的软件产品 核心功能是康复训练 预防、评估、筛查、诊断等为辅助功能 [5] 核心特征与管理类别 - 康复类数字疗法必须具备三点特征:基于软件程序驱动干预措施提供康复训练 具有明确临床预期用途、使用场景、适应证和禁忌证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公认康复医学理论 [6] - 政策明确康复数字疗法通常按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参照人工智能医用软件分类原则 需结合辅助器械管理类别综合确定 [6] - 政策明确列出不属于康复类数字疗法软件产品的情形 均因预期用途不符合医疗器械定义 [6] 行业影响与认知 - 行业对政策发布持积极态度 认为将推动规范化发展标准 提高临床和产业界对康复类数字疗法的认知与接受度 [9] - 政策有助于在实践中识别真正具有医学干预性质的数字疗法产品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推动康复数字疗法应用 [9][10] - 政策为未来更细化监管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 是数字疗法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起点 [8][9] 政策背景与后续展望 - 政策发布前 国内相关部门自2022年9月起多次召开研讨会探索数字疗法监管 但因多学科融合特点及前沿性 此前未生成正式政策 [7] - 政策虽针对康复数字疗法 但适用范围提到不适用于慢性病管理、疼痛缓解、精神或心理疾病治疗等非康复训练领域 暗示官方对数字疗法分类已有规划 [11] - 行业期待后续细化政策 如针对言语、视觉和听觉障碍等不同分类的审评规范 参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历程 认为细化政策推出是必然 [12]
医疗AI行业动态及观点更新
2025-08-06 22:45
行业与公司 - 医疗 AI 行业及 AI 制药领域是核心讨论对象 涉及公司包括晶泰科技、金大控股、石药集团、京大控股、佳和美康、新泰控股、英唐科技等[1][2][4][17][21][22] - 数字疗法领域涉及英童科技、爱尔眼科等[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 制药领域 - 晶泰科技与 Dori train 合作 首付款 1 亿美元(5100 万已支付 4900 万年内支付) 全部确认收入将带来超 7 亿人民币收入 较去年数倍增长[1][2] - 商业模式从早期项目合作发展为里程碑付费 如 60 亿美元合同分阶段付款 反映对大型平台能力认可度提高[1][5] - AI 平台覆盖更多靶点 提升制药企业信任度 推动自主药物研发和项目合作 角色从算法型公司转变为生产型工具和服务提供者[6][7] - AI 技术缩短研发周期 靶点发现到 IND 申请从 4-6 年缩短至 2-3 年 延长原研药销售窗口期 算法预判分子结构通过临床一期概率达 95%以上[10][11] - 外资药企更愿意支付高额费用 国内药企尚未有超大金额项目落地[4] 医疗 AI 产品分类 - 效率工具:医生助手、医技人员助手等 提升流程管理效率 如病历书写从 2 小时缩短至几分钟[8][16] - 诊疗助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 提高诊疗效率 逐步达到专家水平[8][16] - AI 制药:重构产业体系 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加速新药上市[8][9] - 数字疗法:作为辅助治疗工具或直接治疗器械 如近视治疗仪[13][15] 数字疗法 - 在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及眼科疾病中效果显著 如近视治疗仪进入爱尔眼科销售体系[13][19] - 面临挑战:需严格临床试验 目前集中在专科领域 国内外尚未出现大型企业[18] 其他重要内容 - 金大控股与药企签署协议 最高可获 58.9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 - AI 技术降低罕见病开发成本 推动商业生态变革[12] - AI 助手类产品与原有系统深度融合 大模型产品在医院规模化落地[20] - 2025 年下半年 AI 加应用场景落地加速 医疗领域具高胜率和高赔率潜力[21] 数据与单位 - 1 亿美元首付款(5100 万已支付 4900 万年内支付)[2] - 7 亿人民币收入(晶泰科技)[1] - 60 亿美元合同(分阶段付款)[5] - 58.9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金大控股)[2] - 研发周期缩短:靶点发现到 IND 申请从 4-6 年缩短至 2-3 年[10][11] - 临床一期通过概率达 95%以上[11]
年入6亿,观心要做心理行业的新东方?
创业邦· 2025-08-02 11:13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韩智其(老韩)因自身焦虑症经历转向心理健康领域创业,2021年成立观心实验室[4] - 从最初售卖冥想课转向失眠心理服务,逐步扩展至青少年心理服务、线下咨询和康养营地等业务[4] - 2025年预计营收达6亿,全职员工超1000人,心理咨询师300名[4] - 2030年目标发展为等效1万名咨询师的交付能力,营收达100亿[6] 业务模式创新 - 首创心理咨询标准化课程体系,智慧父母成长营课程三年卖出8万多份[17][29] - 采用团体治疗模式降低服务成本,失眠疗程费用不到4000元[12][14] - 构建"医、教、康、养"四维产品体系,涵盖诊断、课程、康复训练和营养调控[23] - 形成从线上课程到一对一咨询再到营地的服务闭环[30] 市场定位与增长 - 瞄准中国3亿失眠人群和2亿多潜在心理问题用户市场[11][14] - 青少年业务带来收入几何级增长:2022年底单月500-600万,2023年底1500万,2024年底4900万[22] - 18-24岁年龄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14] - 通过课程建立价格梯次(1280-4980元),填补市场空白[29] 运营与获客策略 - 抓住视频直播红利,最大IP韩冰单场直播创6万人观看记录[12][25] - 直接通过直播起号,不依赖短视频吸粉,转化率更高[25] - 采用"棒喝"式直播风格突破用户心理防御,提高转化[25] - 线上直播漏斗转化10%用户进入一对一个案咨询[26] 组织与管理 - 三位核心合伙人分工明确:战略布局、产品研发、获客增长[32] - 学习腾讯、华为、字节等巨头管理模式,采用"字节"模式培养咨询师[33] - 每年成立新GP公司吸纳关键人才成为股东,学习华为股权结构[34] - 每年拿出10%-20%利润用于员工分红[34] 技术应用与未来规划 - 已上线AI辅助咨询和AI辅助诊断功能[39] - 研发基于脑-肠轴理论的菌群移植技术[23] - 规划重构互联网医院流程,实现全线上诊疗服务[39] - 2030年目标:1万名咨询师、2万员工、100亿营收[40]
港股异动丨互联网医疗股走高,平安好医生涨近9%领涨,且刷新阶段新高
格隆汇· 2025-07-30 11:23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2025年7月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重点支持AI影像诊断、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并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1] - 北京市提出"AI+医药健康"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并推动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落地转化 [1] 市场表现 - 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显著走强,平安好医生涨近9%领涨并刷新阶段新高至11.74港元,阿里健康涨超4%至5.06港元,京东健康涨3.4%至51.65港元 [1] - 方舟健客跟涨0.8%至3.76港元,显示板块整体获得资金关注 [1] 行业发展动力 - 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本推动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 [1] - AI诊疗、远程医疗及数字疗法等领域被明确为未来重要增长方向 [1]
2025年中国情绪疗愈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24 10:41
核心观点 - 情绪疗愈行业作为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分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是主要驱动力 [2][5] - 行业已形成预防性-缓解性-治疗性三级体系,覆盖虚拟现实、生物传感、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近五年国内情绪疗愈类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超25% [7] - 中国民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偏低,青少年达标率仅6.4%,18-24岁年龄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市场需求庞大 [10] - 行业呈现"即时疏解+长效干预"的特征,用户年均消费集中在1001-5000元区间,54.7%受访者对现有疗愈措施表示满意 [45][51][63] 行业背景 - 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国际组织如APA也将情绪疗愈纳入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用户偏好从泛化疗愈转向精准场景需求,"疗愈+"跨界模式成为核心驱动力,玄学+疗愈类话题增速亮眼 [13] - 行业经历理论奠基-科学变现-技术普惠三阶段发展,反映现代社会从"治疗疾病"到"追求幸福"的深层转型 [15] 行业现状 - 产业构建了内外协同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内环聚焦产品服务商、数字平台和线下机构,外环涵盖政府、教育、科研等支持主体 [18] - 产业链形成三大核心板块:自我疗愈与生活方式提升、数字平台与AI疗愈、综合线下疗愈机构,推动专业化、智能化、场景化发展 [20] - 头部企业如速境、好心情近年完成多轮融资,资本持续看好心理健康赛道,市场正从单一服务向生态化转型 [23] 用户洞察 - 核心用户群体包括高知女性(79.4%认知率)、娱戏解压的男青年(IT/制造业从业者)和WLB人士(月入1-2万为主) [26][29][32] - 近五成用户受焦虑和压力困扰,52.79%出现心理健康受损,42.7%用户对自身情绪管理能力评价一般 [35][38] - 用户决策因素呈现差异化:生活方式产品看重权威认证(45.5%),自然疗法产品注重设计审美(46.9%),线下机构则聚焦专业水平(51.2%) [53][56][59] 未来趋势 - 用户侧需巩固中高收入基本盘,重点突破高知女性服务渗透,目前该群体专业服务渗透率不足 [69] - 技术侧将形成AI、沉浸式交互、数据驱动与远程医疗四大模块,推动效率与体验双升级 [72][73] - 行业侧将经历标准化(~2027)、协同化(~2030)和智慧化(2030后)三阶段演进,AR/VR技术将重塑用户体验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