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联合体
搜索文档
重塑中国智造价值链:安踏的“创新联合体”破局之路
华尔街见闻· 2025-10-31 20: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产业竞争逻辑已转变为技术主权竞争,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运动鞋服领域实则是材料科学、生物力学与数据智能等前沿科技的终极试验场 [1] - 安踏集团通过牵头组建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创新平台,以产业链共生体模式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系统性地为全产业链提供创新确定性 [3][6] - 公司正从多品牌运营商向技术驱动型生态平台公司进化,通过材料科技突破、AI战略部署及创新联合体机制,构筑更宽更深的护城河,重塑产业价值与未来 [44][51][54] 产业竞争逻辑变革 - 运动鞋服领域的竞争本质是材料科学、生物力学与数据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比拼 [1] - 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的关系从过去的追随与仰望,演进为今天的并立与竞合,产品实力与品牌认知的鸿沟正在快速弥合 [11] - 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往往始于材料科学的底层突破,面料科技对现代运动产业的重要性已不亚于芯片之于电子产品 [12][15] 安踏集团业绩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3%至人民币385.4亿元,连续12年正增长,连续4年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8] - 过去十年间,公司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研发创新,未来五年还将再度投入200亿元 [9][48] - 公司与中国国家队建立的长期伙伴关系提供了顶级研发场域,构建起深厚的研发壁垒与产业认知 [46] 材料科技创新突破 - 无氟安踏膜创新采用与国际品牌完全不同的独立技术路线,以高透湿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替代传统石油基原料,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价格仅为国际品牌的三分之一 [13] - 六度芯保暖科技采用与嫦娥六号月面国旗同源的玄武岩纤维,通过材料蓄热与红外反射特性实现高效保暖与轻量化设计的平衡 [14] - 无氟安踏膜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玄武岩纤维将航天科技民用化,公司正在纺织产业链中系统性植入中国芯 [16][17] 创新联合体运作机制 - 联合体由安踏集团牵头发起,汇聚产学研优质资源,包含科研院校、中石化、申洲国际等供应链上游企业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4] - 公司作为链主以10万件订单锁定产能助力供应商摊薄成本,并为联合体建立明确利益共享机制:知识产权由参与方共同所有,合作伙伴享有订单优先权 [26][27] - 公司设立每年2亿元Action创新基金为前瞻性探索提供资金支持,对内部团队不设短期KPI考核,营造鼓励试错的创新环境 [27] 技术攻坚与生态协同 - 天玑·高性能材料攻坚计划聚焦智能响应材料、轻量高强纤维等卡脖子技术,引入揭榜挂帅机制由成员公开竞标 [28][30] - 公司开放A-Lab创新实验室、运动科学实验室等资源,通过月度跟踪+季度会诊实现动态优化,确保攻关效率 [30] - 联合体成员单位从最初的13家扩充至34家,覆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运动鞋服全产业链相关企业 [48] AI战略部署与成效 - 公司发布AI365战略,将人工智能系统性地融入营销、设计、商品、供应链、零售及运营等全业务环节 [35] - 推出行业首个设计大模型安踏灵龙设计大模型,基于公司30年积累的上千万鞋服数据及百亿参数大模型底座训练,具备文生图、鞋服设计等能力 [37] - 通过灵龙大模型与设计师的人机协同,产品开发周期可压缩一半以上,设计方案中选率提升30% [38][39]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实现内部AI使用覆盖率超50%,并创造价值逾50亿元 [42] 公司价值重估与产业意义 - 公司估值逻辑从并购驱动的多品牌体系向技术驱动型生态平台重塑,价值体现在材料专利、技术标准制定权及产业链赋能方面 [49][51] - 创新联合体通过精准连接研发与市场、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及打造自主可控技术底座,推动中国纺服产业从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向标准制定者跨越 [18][53] - 公司的探索昭示中国制造从单体竞争迈向系统协作,从技术应用走向范式创造,正在重塑整个产业的价值与未来 [54]
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7:50
政策指导框架 - 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 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和交叉持股[1] - 在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促进国企民企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技术开源和产业共建深化合作[1] - 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建联合实验室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1] 民营企业参与策略 - 民营制造业企业需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根据技术特点和产品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1] - 企业应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成为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获得市场机会和技术支持[2] - 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组织的联合攻关项目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增强合作黏性[2] 政策落实建议 - 政府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确保民营企业在参与创新联合体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3]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开发适合的信贷和股权融资产品并降低融资门槛[3] -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按投入和贡献进行分配以激发各成员单位创新积极性[3] 人才与协同发展 -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 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4] - 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应用先进技术 将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以加速转型升级[1] -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1]
【头条评论】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2:01
政策核心内容 - 上海市国资委与工商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国企与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1] - 在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促进国企民企通过技术开源、产业共建等方式深化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联合实验室[1] - 鼓励国企民企相互开放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加大创新产品培育与应用力度[1] - 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1] -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1] 民营企业参与策略 - 民营制造业企业需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分析比较优势,根据技术特点和产品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1] - 企业应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成为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获得市场机会、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2] - 企业需响应龙头企业创新需求,参与联合攻关项目,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合作黏性[2] 政策落实建议 - 政府应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公平合理的标准细则,确保民企在参与创新联合体、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3]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开发适合的信贷、保险和股权融资产品,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以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3] - 需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各成员单位的投入、贡献和风险承担进行利益分配,以激发创新积极性[3] -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流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