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制造业
搜索文档
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7:50
政策指导框架 - 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 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和交叉持股[1] - 在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促进国企民企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技术开源和产业共建深化合作[1] - 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建联合实验室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1] 民营企业参与策略 - 民营制造业企业需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根据技术特点和产品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1] - 企业应积极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成为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获得市场机会和技术支持[2] - 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组织的联合攻关项目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增强合作黏性[2] 政策落实建议 - 政府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确保民营企业在参与创新联合体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3]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开发适合的信贷和股权融资产品并降低融资门槛[3] -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按投入和贡献进行分配以激发各成员单位创新积极性[3] 人才与协同发展 -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 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4] - 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应用先进技术 将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以加速转型升级[1] -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1]
【头条评论】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2:01
政策核心内容 - 上海市国资委与工商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国企与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1] - 在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促进国企民企通过技术开源、产业共建等方式深化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联合实验室[1] - 鼓励国企民企相互开放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加大创新产品培育与应用力度[1] - 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1] - 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1] 民营企业参与策略 - 民营制造业企业需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分析比较优势,根据技术特点和产品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1] - 企业应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成为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以获得市场机会、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2] - 企业需响应龙头企业创新需求,参与联合攻关项目,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合作黏性[2] 政策落实建议 - 政府应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公平合理的标准细则,确保民企在参与创新联合体、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3]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开发适合的信贷、保险和股权融资产品,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以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3] - 需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各成员单位的投入、贡献和风险承担进行利益分配,以激发创新积极性[3] -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和流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科研人员到企业创新创业[4]
综合施策优化民企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8-30 09:08
政策导向与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加强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 [1] - 政策提出借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从供需两端发力 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2] - 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 银行对"推荐清单"内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3] 民营企业经济地位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达42万多家 占比同样超过92% [1] - 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贡献均超五成 对城镇就业贡献达到八成以上 [1] - 截至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1] 融资困境与成因分析 - 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不会贷"问题 信用风险评估手段单一且过度依赖传统抵押物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不了解科技型企业技术背景而"不敢贷" 难以判断企业成长性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尽职免责规定未落实而"不愿贷" 一线员工存在风险顾虑 [1] - 个别民营企业因盲目多元发展导致经营管理不善 抬高风险并增加融资难度 [1] 金融机构改进方向 - 要求金融机构消除融资门槛的人为障碍 确保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2]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用风险识别手段 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化评估 [2] - 落实尽职免责规定以消除一线员工顾虑 保障"愿贷敢贷"机制有效运行 [2] 企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民营企业需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监督机制 [2] - 规范股东行为和强化内部监督 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并获得融资支持 [2] -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助力融资 更有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协同工作机制成效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政银企协同 在走访对接后向银行推荐企业 [3] - 对不符合授信标准的企业提供问题分析与修复支持 既解决融资问题又增强发展后劲 [3]
连平:当下亟需出台更有力度的针对性举措
和讯· 2025-07-18 17:47
国内经济形势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稳中有进态势,出口超预期,消费增速加快,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1] -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或持续拖累经济增长,预计对名义GDP贡献率下降19%,拖累增速0.75个百分点[5] - 民间投资疲软,1-5月累计同比零增长,扣除房地产后增速为5.8%[6] 房地产市场 - 二季度房地产销售边际放缓,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超10%,库销比回升至6.5[3] - 房企流动性压力显著,前20强房企年化销售额持续下行,半数上市房企现金短债比低于1[3] - 下半年房企偿债规模达1756亿元,占到位资金20%,全年资产减值或超千亿元[4] 消费与出口 - 消费刺激政策面临"政策悬崖",以旧换新专项资金下半年减少240亿元至1380亿元[7] - 美国关税战冲击显现,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承压,转口贸易面临40%高关税[8] - 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服务消费类价格上升,但PPI同比下降3.3%[9] 财政与货币政策 - 1-5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1.9%,地方政府债务率超165%,全年付息支出1.3万亿元[11] - 5月信贷增速回落至6.7%,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未缓解[12] - 建议三季度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推动LPR下行0.2个百分点以上[24] 政策建议 - 房地产领域建议下调房贷利率25个基点,减少二套房加点利率20个基点,"白名单"信贷安排达8.5万亿元[14] - 设立民企专项发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16][17] - 追加10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安排500-1000亿元提升服务消费基建投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