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制造业

搜索文档
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7:50
前不久,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工商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 我市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在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领域,促进国企民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技术开源、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鼓励国企民企组建创新联合 体,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强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国企民企相互 开放和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加大创新产品培育与应用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将数字 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速转型升级。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享业务资 源,促进产业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 周家兵 这为民营企业打开一扇窗。在政策实际落实中,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时,应冷静而理性地看清如下两 点: 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时,首先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根据自身 的技术特点、产品优势、市场渠道等,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和创新任务。例如:企业在某一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 独特技术,可专注于该领域的技 ...
【头条评论】民企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需多方协同
证券时报· 2025-09-12 02:01
周家兵 前不久,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工商联印发了《关于进 一步促进我市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国企民企双向进入、交叉持股。在 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促进国企民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技术开源、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 鼓励国企民企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强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和科 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国企民企相互开放和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加大创新产品培育与应用力度。 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将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速转型升级。鼓 励商贸服务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享业务资源,促进产业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 作用,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实现协同发展。 这为民营企业打开一扇窗。在政策实际落实中,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时,应冷静而理性地看清 如下两点: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参与产业创新联合体时,首先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 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产品优势、市场渠道等,选择合适的创新环节和创新任务。例如:企业在某一零 部件制造方 ...
综合施策优化民企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8-30 09:08
政策导向与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加强民营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 [1] - 政策提出借助"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从供需两端发力 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2] - 各地依托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 银行对"推荐清单"内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 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 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 [3] 民营企业经济地位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达42万多家 占比同样超过92% [1] - 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贡献均超五成 对城镇就业贡献达到八成以上 [1] - 截至6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1] 融资困境与成因分析 - 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不会贷"问题 信用风险评估手段单一且过度依赖传统抵押物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不了解科技型企业技术背景而"不敢贷" 难以判断企业成长性 [1] - 部分金融机构因尽职免责规定未落实而"不愿贷" 一线员工存在风险顾虑 [1] - 个别民营企业因盲目多元发展导致经营管理不善 抬高风险并增加融资难度 [1] 金融机构改进方向 - 要求金融机构消除融资门槛的人为障碍 确保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2] - 金融机构需优化信用风险识别手段 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企业实施差异化评估 [2] - 落实尽职免责规定以消除一线员工顾虑 保障"愿贷敢贷"机制有效运行 [2] 企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民营企业需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监督机制 [2] - 规范股东行为和强化内部监督 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并获得融资支持 [2] -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助力融资 更有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协同工作机制成效 -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政银企协同 在走访对接后向银行推荐企业 [3] - 对不符合授信标准的企业提供问题分析与修复支持 既解决融资问题又增强发展后劲 [3]
连平:当下亟需出台更有力度的针对性举措
和讯· 2025-07-18 17:47
国内经济形势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稳中有进态势,出口超预期,消费增速加快,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1] -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或持续拖累经济增长,预计对名义GDP贡献率下降19%,拖累增速0.75个百分点[5] - 民间投资疲软,1-5月累计同比零增长,扣除房地产后增速为5.8%[6] 房地产市场 - 二季度房地产销售边际放缓,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超10%,库销比回升至6.5[3] - 房企流动性压力显著,前20强房企年化销售额持续下行,半数上市房企现金短债比低于1[3] - 下半年房企偿债规模达1756亿元,占到位资金20%,全年资产减值或超千亿元[4] 消费与出口 - 消费刺激政策面临"政策悬崖",以旧换新专项资金下半年减少240亿元至1380亿元[7] - 美国关税战冲击显现,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承压,转口贸易面临40%高关税[8] - 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服务消费类价格上升,但PPI同比下降3.3%[9] 财政与货币政策 - 1-5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1.9%,地方政府债务率超165%,全年付息支出1.3万亿元[11] - 5月信贷增速回落至6.7%,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未缓解[12] - 建议三季度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推动LPR下行0.2个百分点以上[24] 政策建议 - 房地产领域建议下调房贷利率25个基点,减少二套房加点利率20个基点,"白名单"信贷安排达8.5万亿元[14] - 设立民企专项发展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16][17] - 追加10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安排500-1000亿元提升服务消费基建投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