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建设

搜索文档
四川印发省级农高区建设“施工图” 到二0二七年,四川将建设三至五家省级农高区
四川日报· 2025-06-04 14:50
●每家省级农高区有2家以上省市级以上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基地、载体落地,引育100名既懂科研 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考评达标的园区每年每个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优秀的园区当年每 个上浮20%给予600万元资金支持 此外,《工作指引》提到,每家省级农高区有2家以上省市级以上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基地、载体 落地,引育100名既懂科研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集聚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国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专家等50名以上,每年为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发展提供"线上+线 下"咨询指导服务500次以上。 根据《工作指引》,申建对象主要为完成验收/通过评定且还在建设序列中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 的特色农业园区。同时,还需满足有规划计划、建设用地、主导产业、良好生态四个指标。 申建省级农高区后,将获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平台支持三大激励。其中,在项目支持上,给予省 级农高区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指标。每年对省级农高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评。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 近日,《四川省加快推进省级农业高新 ...
发布新一轮惠企政策、签约18个产业项目 成都东部新区以招商引智促“立园满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22:20
成都东部新区五年发展成果 - 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五年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 6亿元 为成立之初的2 5倍 增速全省第一[3] - 过去五年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 产业化项目到位内资年均增长25% GDP年复合增长率达33 8%[3] - 2024年新签约市级认定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 总投资165 5亿元 已超过去年全年签约项目数[3] 2025年"立园满园"攻坚计划 - 提出到2025年底产业园区实现固投200亿元以上 培育营收亿元以上企业25家 高成长型企业70家 新招引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以上[1] - 四大产业园区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到2027年实现主攻产业产值等"五个翻番"[1] - 国际空港临空制造和物流片区将实施28项举措 完善天府机场对外开放空中通道 做大航空货运枢纽[1] - 简州智能制造片区2024年目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 5%以上 建成全市领先装备制造特色园区[1] 首批惠企政策发布 - 发布首批10个惠企政策 构建"普适性+专项性"政策体系 其中6项已正式出台[2] - 政策涵盖人才聚集 科技创新 工业经济 航空经济 生命健康及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2] - 检验检测产业支持政策最高可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包括载体租金减免等9条措施[2] - 后续政策将聚焦先进制造业 科技创新 天府综保区 可持续航空燃料等行业领域[2] 二季度招商引资成果 - 与18家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涵盖航空航天 智能制造 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 总投资超110亿元[2] - 与民航二所共建可持续航空燃料中试基地项目 将建设四套SAF中试装置 填补成都SAF研发环节空白[3]
低空产业园,很难
投资界· 2025-03-25 10:48
园区建设现状 - 全国各地高新区、开发区及县市区域频繁出现"空心"园区现象,表现为"有利益一哄而上,有责任一哄而散" [4] - 早期第三产业推动写字楼建设,随后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催生生物医药、光伏园区,但高空置率问题突出 [5] - 2023年以来全国园区面积以每年1.4亿平方米速度扩张,预计年底总面积突破62亿平方米 [7] - 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数量超2500家,平均空置率35%,部分区域出现"十园九空"现象 [7] 低空经济热潮 - 2023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晋升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10] - 2024年超20个省市政府出台低空经济政策,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10] - 近三年新成立179家低空经济企业,超半数获至少一轮融资 [10] - 深圳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1700家,2023年产值突破900亿元;广州重点布局飞行汽车、无人驾驶航空器;珠海产值增速达27.6% [10] 产业基础与风险 - 低空经济仍处早期阶段,技术待突破且龙头企业有限,多数城市缺乏招引能力 [10] - 部分三四线城市盲目跟风建设低空经济园区,但缺乏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及资源禀赋 [10][13] - 专业人才极度稀缺,尤其三四线城市,导致招商困难 [13] - 税返政策取消后,企业投资决策更谨慎,无真实力的园区难以吸引入驻 [13] 发展逻辑与建议 - 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忽视实际承载能力将导致园区后续发展困境 [13] - 深圳、广州等城市因早期布局已在低空经济领域取得成果,而基础薄弱城市强行建设将面临失败 [13] - 园区建设需匹配当地产业基础,否则即使投入大量资源仍无法吸引企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