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搜索文档
湖南强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3:49
行业动态 - 湖南省举办2025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旨在深化"双高对接"行动,推动该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1] -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通过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56个相关科研项目 [2] - 湖南省生物医药企业面临创新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手段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2] 前沿科技项目 - 湖南省遴选出6个急需资金支持的前沿科技项目,涵盖脑机接口、生物3D打印、细胞治疗、医用材料、AI+医疗等多个领域 [2] - 这些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对接会上进行了现场路演 [2][5] 金融支持措施 - 湖南省推进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已累计为2.1万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超过580亿元 [2] - 成立省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联盟,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2] - 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网络,五年来累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超170亿元 [2] 未来规划 - 湖南省将持续组织高峰论坛、联合路演等活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 [3] - 充分发挥"投融资联盟"和"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平台作用,为前沿技术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 [3]
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纳入天开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9 05:53
空间布局与政策优势 - 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一期)被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使天开园"多点"扩容至6个 [3] - 该区域是天开园现有成员中距离北京最近的"一点",北京来源项目可叠加享受天开园所有政策 [3] - 从宝坻站乘坐高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仅需18分钟,智能网联道路直达园区仅需18分钟 [4] 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 宝坻京津中关村(一期)占地面积3.22平方公里,东至纵三路及开元路,西至朝霞路,南至横三路,北至京哈高速防护绿带南边界 [4] - 园区内智能网联道路全长11公里,双向六车道,配套智能网联公交车 [4] - 南开中学项目预计2026年9月竣工,143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 [10] 产业发展与企业入驻 - 园区聚焦"3+1"产业定位: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 [7] - 累计引入1886个市场主体,80%来自北京,实体项目191个,包括三一重能、莱伯泰科等行业领军企业 [7] - 协同发展中心、医疗器械园、星网智谷产业园、首信、捷通等多个产业载体已建成 [6] 科创资源与平台建设 - 引入重大装备结构可靠性科学与工程试验室、航空器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联合创新实验室、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石墨烯单膜中试基地等重要平台 [8] - 博宇半导体、新松机器人分别获得国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认证 [8] -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产业,促进与北京中关村资源共享 [8] 企业服务与生态建设 - 打造"类中关村"生态,建设企业服务、产业招商、金融超市、科技成果转化等"十大服务平台",植入北京中关村203项集成服务包 [9] - "陪跑工作室"累计为39个重点项目提供陪跑服务,完成审批事项385件,企业仅需承担20%审批工作量 [9] - 光环新网云计算大数据公司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6个月(原需8-12个月) [9] 低碳产业与智慧交通 - 新能源智能网联车等低碳产业项目结合园区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场景,探索智慧交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模式 [10] - 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科创服务持续释放活力 [7]
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纳入天开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6 16:02
空间布局扩容 - 天津市政府批复将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局部区域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 天开园"多点"扩容至6个 [1] - 纳入区域占地面积3 22平方公里 东至纵三路及开元路 西至朝霞路 南至横三路 北至京哈高速防护绿带南边界 [1] 区域优势与定位 - 该区域载体空间条件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科创资源加速聚集 成果转化渠道顺畅 [2] -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以外唯一重资产持有并与天津宝坻区合作建设运营的科创园区 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平台 [1] 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医美类医疗器械 体外诊断试剂及设备 [2] - 聚焦新材料领域 涵盖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 稀土功能材料 先进半导体材料 新型显示材料 [2] 协同发展策略 - 天开园管委会将指导属地政府发挥与中关村密切联系优势 加强务实合作 导入中关村科创资源 [2] - 深化产业链 创新链 供应链 资金链 人才链融合发展 促进天开园与中关村科技城双向赋能 [2] - 推动两个科创园区资源共享 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进一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
发布新一轮惠企政策、签约18个产业项目 成都东部新区以招商引智促“立园满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22:20
成都东部新区五年发展成果 - 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五年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2 6亿元 为成立之初的2 5倍 增速全省第一[3] - 过去五年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 产业化项目到位内资年均增长25% GDP年复合增长率达33 8%[3] - 2024年新签约市级认定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 总投资165 5亿元 已超过去年全年签约项目数[3] 2025年"立园满园"攻坚计划 - 提出到2025年底产业园区实现固投200亿元以上 培育营收亿元以上企业25家 高成长型企业70家 新招引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以上[1] - 四大产业园区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到2027年实现主攻产业产值等"五个翻番"[1] - 国际空港临空制造和物流片区将实施28项举措 完善天府机场对外开放空中通道 做大航空货运枢纽[1] - 简州智能制造片区2024年目标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 5%以上 建成全市领先装备制造特色园区[1] 首批惠企政策发布 - 发布首批10个惠企政策 构建"普适性+专项性"政策体系 其中6项已正式出台[2] - 政策涵盖人才聚集 科技创新 工业经济 航空经济 生命健康及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2] - 检验检测产业支持政策最高可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包括载体租金减免等9条措施[2] - 后续政策将聚焦先进制造业 科技创新 天府综保区 可持续航空燃料等行业领域[2] 二季度招商引资成果 - 与18家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涵盖航空航天 智能制造 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 总投资超110亿元[2] - 与民航二所共建可持续航空燃料中试基地项目 将建设四套SAF中试装置 填补成都SAF研发环节空白[3]